鲜花( 0) 鸡蛋( 0)
|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Z1 u, Q F( R O9 m
9 I2 \ e: k; g" c: B
+ ~. S* \# z- J
学:! K7 {# e/ o# r( |/ m! C3 L
, {. e; C- S0 K! g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礼记.中庸》)) W" {- t5 E d' H
& _; A; Y, r3 V$ Y" K注释:
# O' u! z4 y* D( A(1)“博学之”,“博学”,广泛地学习。“之”,第三人称代词,泛指动词“学”的对象。以下四句的“之”字,分别泛指动词“问”、“思”、“辨”、“行”的对象。
3 r1 ?& V! y, b( ]! |(2)“审”,详细,详尽。“审问”,详细地询问。 H9 I0 t( e3 E
(3)“慎思”,慎重地考虑。 ; D6 {9 E* `/ X: V
(4)“明辨”,明确地分辨。
1 B! E0 v8 c$ t, C8 a(5)“笃”,坚定,这里有“踏实”的意思。“笃行”,踏踏实实地实行。
" G/ C- l( V# s8 ^0 [) S5 e(6)“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除非不学,学了要是学不会,就不能罢休。“有”,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除非”,“要么就”。“弗”,相当于“不之”。
|6 ^3 t7 Q f# w$ C (7)“问之弗知”,“知”,懂。
% s& J* o$ y4 X( Z* g& c(8)“弗笃”,指不能完全做好它。
; | C; L4 Z# B% o d+ Q (9)“人一能之,己百之”,别人用一分功夫,自己就用一百倍功夫去做到它。“能”,动词,能够做到。“之”,第三人称代词,泛指“能”的对象。
7 `+ i9 S* Z+ f4 u& Y4 ]# D(10)“果能此道矣”,果真能实行这个办法。“果”,副词,果真。“道”,方法。“矣”,语气助词,表现将要出现的情况。
4 f5 o% q$ C1 U(11)“愚”,糊涂。 6 H( ?& }1 }: q' Y
(12)“柔”,弱,这里指意志不坚强。“强”,坚强,这里指意志坚强。
% g4 `' X+ q. y8 Y! r4 d " X U# z, d6 h, n, B+ m0 j( l% y" J5 Q
译文: 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实行。除非不学,学了要是学不会,就不能罢休。除非不问,问了要是问不懂,就不能罢休。除非不去思考,思考了要是思考不明白,就不能罢休。除非不去分辨,分辨了要是分辨不清楚,就不能罢休。除非不去做事情,做事情要是不能完全做好,就不能罢休。别人用一分的功夫能做到的事情,自己就用一百倍的功夫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功夫能做到的事情,自己就用一千倍的功夫去做。果真能实行这个办法,虽然糊涂,也一定能够变得聪明,虽然意志薄弱,也一定能够变得坚强。& O* [; A& o5 }
3 ~# |/ a- E7 @ R. r% y
简析: 这段文章提出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观点,论述了无论是学习知识、询问疑难、思考问题,还是明辨是非、做事情,别人用一、十的功夫,自己就用百、千的功夫,要踏踏实实地学会、问懂、思考明白、明辨清楚、完全做好,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聪明和坚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