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70) 鸡蛋( 0)
|
【弗吉尼亚4月1日讯】无论何时,只要你觉得自己对于某件事情比市场了解得更多,这都是非常危险的。; A4 h# u' H/ p& w
- c4 R9 D4 s$ t; o' ~! x 在我们今天要谈论的问题当中,这一规律尤其适用。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债券,固定收益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也是流动性最好的市场,这里的参与者中颇有一些都是整个投资世界中最为聪明和经验最为丰富的角色。
, z! d+ Q- o) x' o. X% Z+ {& G1 W+ w. n1 _3 q! t
不过,这些还是没能吓住塞佛(Dan Seiver),他信心十足地做出预言,称债券收益率在未来一两年当中将要走高,三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很可能会达到6%的水平。如果塞佛的判断正确,不必说,国债的价格自然是要大幅下跌了。. k" x* T$ z2 o% |% V ~0 V- _
, }" ~" n D; @9 u4 `
塞佛是圣迭戈州立大学的一位访问金融学教授,同时编辑着一份叫做PAD System Report的投资通讯。对于塞佛的意见,我们还是应该给予足够重视的,因为至少在去年,他所做出的预言基本都变成了现实。
# t6 ]: f) f0 Y: |. l1 d3 n9 n7 ]; o# H1 _; ^( S
塞佛关于利率何以会上扬的解释,听起来倒不算是陌生:经济复苏正在逐渐深化;政府的预算赤字现在已经超过了几年前哪怕是最悲观的预期,而且还在膨胀之中;政府的债券评级处于高风险状态;通货膨胀局面将持续恶化;美元将继续贬值;联储最终将不得不结束宽松时期;伴随人口老龄化的进展,社会安全、医疗保险和其他政府计划的开支需求将不断膨胀。
. V2 D8 U: J$ H7 M6 r( I; ?9 ^ H# E( D( l8 S2 K3 F# m
不必说,所有这些理由当中没有一条是什么新鲜内容。于是乎,本周早些时候,我在对塞佛进行采访当中自然就问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大家看到的都是一样的现象,为什么其他人没有做出利率将上涨的判断呢?/ v, E$ o+ k6 C) _
" ~, d6 d& B' T7 L2 |* _ 塞佛的解释是,在这当中存在着若干行为层面的因素,使得许多的——甚至可以说是绝大多数的——债券交易者和投资者都没有最充分地认识到眼前的现实。
- C# ~2 x; p" \+ X& g
( K. O5 D k# M: h% U 目前,政府的财务状况非常糟糕,而且将来还完全有可能变得更加糟糕。塞佛相信,就这一点,美国人还没有做出充分的反应,因为对于危机临界点,原本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标准。; m6 [# e5 g( m- b; K+ e
: o7 v3 \" A- |0 W% n. H0 D
“美国人更加擅长处理那些突发的和剧烈的危机。”塞佛举例说,比如九一一恐怖袭击就是如此。然而,政府的财政问题则不同,这是一种长期的和渐进的危机,是一种缓慢的侵蚀。6 Q5 U) z8 A6 U, r: X6 d
& G# M" h& k, m
这就让人不免会想起一个古老而著名的比方:若是将一只青蛙投入沸水当中,则牠立刻就会一跃而出,而若是将牠投入冷水当中,然后缓缓加热,则牠就会游着游着,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死亡。
/ t+ l9 g: i; X- a
; U% `7 Y$ e8 y* H% |4 V7 N7 r$ K+ | 通货膨胀是塞佛强调的另外一个重点。在任何一个年份当中,1%或者3%的通货膨胀年率的差异都近乎可以忽略不计。问题在于,对于三十年期国债这样一种长期的投资产品而言,人们就不可能不考虑累积起来的差异的影响了。6 O+ c+ E% }. i4 [5 `$ X* I
+ q! d( n9 S! `' X* [ 塞佛的整体结论是,由于各种相关行为面因素的影响,债券交易者和投资者其实是系统性地低估了所有这些问题的严重性。* d: V% E: O$ z5 h" S7 d- F
7 I; k7 g! |% A& z; E+ {' \7 H 塞佛的解说并非没有根据,事实上,几年前的一次研究就为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份题为《关注、人口与股市》的研究报告指出,我们当中很少有人能够注意到那些未来多年之后的事情,哪怕那些事情确实可以预言,而且必然要对我们的投资产生重大影响。- ^% k: n! @ {, {; x8 J
1 x2 L1 u: Q( @% B) Z e. p3 s 那么,我们的结论是什么呢?如果塞佛是正确的,那么一位投资者现在购买三十年期国债,并且打算一直持有到到期的2040年,则他在过程当中必然将要遇到众多的变数,承担巨大的风险。* @- |; y3 ]. w, X( }
' R5 `/ Q- G) `. R$ o$ U5 ]
可是,三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现在也不过只有4.76%——为了这个就冒那么大的险,值得吗?9 b) F p ~. {2 |3 D( i) h
; {0 e% H+ m8 Y9 f* H
(本文作者:Mark Hulber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