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120)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竟陵残雪 于 2011-3-31 00:07 编辑
( X; h- g/ h4 N; J3 ^9 T- J$ m2 |% I8 y' h# o) r* x# ^0 U5 F. \+ v
欢迎新朋友!
: l% A- [- ~" N z7 F; c# G6 p2 t5 @
: R9 _' J/ W+ G; O; N# `文中SONY DSC-S75相机才314万像素,好像是2001年上市的,有的描述不缜密,如:“。。。而且数码相机的广角一般较大,达F2.0左右。。。。”" Z; F2 _+ ^% T* e
2 a7 i, y+ ?6 ]9 z, E) a( U: U- f这个教程有点老,道理还是一样的,读读也无妨。。。我还是把它转完整了吧:8 ^0 @9 l$ R* h5 l
# v' Y: [+ d) ?0 R# I1 I' U0 s6、几个误区
) [; u$ r* k0 Y2 B m$ c9 U
8 C) H! u7 q, I) f习惯使用 UV 滤镜 : N5 \+ g6 ?( p3 f u/ b C4 H
" S1 v4 w. | u6 i$ J7 K5 ]6 o: N
对于传统的摄影师, 镜是必备之一。 UV 但由于 DC 光灵敏度区间向长光波端偏移, 就是说对红光及红外光敏感而对蓝紫光(尤其是紫外光)并不敏感。所以在数码相机上加用 UV 镜将得不到所期望的有利效果,而光学性能不好的 UV 镜还会对成像产生负面影响。所以,UV 就不必了。
0 C8 I/ e2 G8 a5 |* D7 H. ~3 j
5 @; W" ?0 `% W+ U三脚架已是昨日黄花 . O2 p% g$ x; C! Q) a& E! R$ P% H9 S
. K+ v+ ~5 g$ H* W z8 @/ p+ D3 m( {别以为除了专业的摄影师或那些狂热的摄影爱好者,三脚架对于数码相机没有武 之地。因为要拍摄清晰的图像,拍照时必须绝对握稳照相机,即使最轻微的抖动都会造成模 糊不清的图像,而且对于这种结果我们往往束手无策,无法通过后期制作来消除这种影响。 当然,用普通胶卷相机也存在这个问题,但是由于数码相机的光灵敏度低,并需要一系列的 电路处理、存在快门延时的毛病,如:S75 的快门延时近 0.1S,比用快速胶卷的胶卷相机需 要更长的曝光时间,在光线较弱时,更是如此。为了稳住相机,拍摄时应尽量夹紧胳膊肘, 并应放置到人的最稳定部位--额头上,并轻轻地按下快门。但最好的办法是将相机装在一个 三脚架上,或者将它放在一张桌子、柜台或其它不会移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拍摄特写或微 距摄影时,使用三脚架会得到更好的拍摄效果。 5 s' U8 m- ]! g1 K
p$ @ t5 {" \' b* a漠视后期处理
* G7 ~0 i! ^7 n7 a; U) } z4 `& D
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数字图像,只有极少数看上去是完美的,事实上,用普通的胶 卷相机拍摄也是如此。 当然,数字图像的优势就在于可以进行后期加工,但有人会认为这 已失去"保真"的真实含义了。其实它仍是在摄影创作的基础上,经创意构思,运用各种数码 技术手段,将摄影素材优化或组合,从而化平淡为神奇的重新创作的艺术作品。只要适当利 用图像编辑工具,诸如:PHOTOSHOP 等等,你就可以让那些并不出众的照片变得颇具水 准。你可以使曝光不足的图像加亮、校正色彩均衡,剪裁掉分散注意力的背景,覆盖住一些 小的缺陷(比如反射光造成的热点),甚至将几张照片或图像进行合成。能够进行照片编辑 是用数码相机拍摄的主要优点之一。 ( {' v- [' i9 k" a4 F6 Z% m
9 ?0 ?* z6 E2 G% M7 _# \9 Z7、知识在运用中体现价值--运用在于实践
# o6 H" B& t( a
& l4 r. a/ x/ x$ N7 T5 y* {不一定是"工多艺熟",但要想"艺熟"就必需要"工多",数字摄影也不例外。所以, 尽可能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多拍一些照片。 拍摄时, 注意记录拍摄时所用的相机设置和光线 条件,然后研究结果,看看哪种条件下哪种设置最佳。专业摄影师在拍照时对同一图像总要 拍摄好几次,每次改变一下拍摄角度或曝光时间等设置,我们也应该这么做。大多数的数码 相机都有 LCD 显示屏,你可以利用它轻松地观察并删除你不喜欢的图像,所以不必担心会 因"滥拍"而造成存储量不足,尽管放心地去拍摄多种曝光的图像吧,这样,最终至少会有一 张好照片。( K! ?( W/ n9 _7 f% X
6 ]( f) [2 V# ^; E* e( O三、优秀照片的构图秘诀(来自微软中国。看了这篇文章,觉得真是不错,推荐给大 家。)
- ^2 |, h0 J; Q2 v
( t1 f& E; Q7 N l 如何进行照片构图是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有错误?
- X0 [6 j; m8 Q/ d! u
" l) c% e" i& ?7 W如何 才能够掌握更好的构图方法?这些话题谈论起来非常有趣, 因为照片构图基本上是个人的主 观行为,所以没有绝对的正确或者错误。
+ K6 w3 S2 V# x$ A
0 Y2 z+ s6 `; S! b" E2 m拥有 Windows XP 和照片编辑软件,您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对您的照片进行构图。 但是,您仍然需要从一个良好的图片构图方法开始入手。
0 N& L) G) c% D! B1 k0 C/ N- k# X+ h6 T; ~5 K" K, O4 h) ~4 C' B" B. F
摄影师的许多新的想法最初来源于"错误的"行为。请看看摄影大师们的杰作。他 们是否遵循了通常的构图原则?您更容易发现他们都有自己的做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 B4 s8 O4 F) [( ?1 z3 D! L8 t, {* F. ^
如果这些都是事实的话,您如何来改进您的作品,形成您自己的风格呢?有很多 的方法可以帮助您获得更好的图片。下面给您提出一些建议: + e/ G+ J1 a$ m# I, n. V
3 p, @: A1 {) n! p- l注重图片的四周。没有什么比繁杂扰人的背景更能够损坏一幅好的照片。不要过 于关注照片的主题,以至于忽视了它的背景。留意查看照片四周边沿上存在的所有背景,留 意那些电线杆、树木和电线,问问自己:"这些是我的照片中确实需要的东西吗?" : `& n7 D; p+ Q* |
/ A( Y$ e; ^+ x* w掌握三分之一原则。三分之一原则是照片构图之中最为常用的原则之一。假想将 您的图片从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分别分为三份, 四条分割线将在图片上的四个位置相交。 请 将您的主题放置在这四个交点的所在之处,不要将主题放在图片的正中央。 5 P* o$ c0 `% k# k+ r9 y$ j
: f1 ?$ G% s, Y0 |1 _, ^使用三分之一原则,该照片的构图富有层次。 . ]7 i+ `( `$ n8 G; w
: ~# S% {$ Z4 k
每一幅图片都具有前景和背景。您对于前景和背景的构成方法,决定了观众观看 您的照片的方式。举例来说,拉近画面,开大光圈,将背景变得模糊起来,这样做可以突出 您的主题。与之相反,拉远画面,减小光圈,您的主题和它们的背景将具有基本上相同的聚 集效果。具体如何选择,要看您想要表现的主题:您想把主题突出于前景之中,还是想借助 背景说明主题的环境? " S- k- a3 r5 K* S7 \5 n3 V+ d, W& M
P6 n% M( C9 ]尝试使用不同的视角--这个例子是使用仰视的视角拍摄的照片。 : `' P# N3 `' n" s
; b5 E9 W* R0 _* j; l+ y* t改变您的视角。尝试着蹲下,或者干脆把照相机放在地面上。也可以爬上一段楼 梯, 从上往下俯拍您的主题。 具有可以翻转的 LCD 显示屏的数码相机特别适合做这些工作。 改变照片的视角,可以提供一个全新的构图,使得您的照片变得生动感人。
L5 M; n* D# }' c( u0 t5 [+ H, s
( l2 u3 `- W$ `3 K2 k" L, }为您的照片寻找吸引观众目光的要素。一段曲折的小路,成排的电线杆,甚至海 边的一拍沙滩椅,都可以成为优秀照片的主题。 : E& ?3 T% o7 e2 V& d4 ?; g
& s V2 o( L" t
留心自然界和人造物体的图案组成。风雪过后雪地上的波纹和图案,成队飞行的 鸟群,建筑工地上安装的脚手架,都可以组成有趣的画面。 - K' ^6 ^! Z/ }4 }. Z9 ]
7 n+ P+ i l' }- D: _7 Z0 ?尝试着靠近对象。请近距离的观察一张脸上的皱纹,或者一棵树的树皮。拍摄一 个人的双手,可能比拍摄这个人全身能够表现出更多的东西。请留心关注拍摄对象的细节。6 Q& O6 `+ z1 q+ J/ j+ F D
" g2 y |" ?0 p5 z2 H- {% [% {通过裁剪给您的照片带来生命力。如果您在计算机之上编辑照片,您就不会受到 诸如 4×6、5×7 或者 8×10 英寸的标准尺寸的限制。仔细审视您的照片,思考您到底想要观 众看到什么,对于什么做出反应,之后,大胆地将其余的部分裁剪掉。您还可以尝试特殊的 图片形状,例如很宽的水平图片,或者很窄的垂直图片。 # @, X N) \% \ m* b8 }8 n/ w5 `
, ^/ x) ?' P* z: h请记住:只有多样性才能使得摄影妙趣横生。您所具有的想象力都可以表现为照 片的构图。多拍照片,感受其中的趣味,不断地学习创新!
; U- J/ t' c8 M, g7 u5 n3 G; S4 x2 A/ J2 ?* _
【转自铁血 社区 h ttp://bb s.tiexue.ne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