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09|回复: 0

[学书论画] 尺素:风雅寄寓别样流年

[复制链接]
鲜花(70) 鸡蛋(0)
发表于 2013-12-6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 s4 n6 {6 |; S5 N' T+ u# o6 ^
1.jpg
. {2 E6 B% j0 F" \  W詹天佑致盛宣怀手札及信封 资料照片
. G4 N" _( Y* |* a0 o4 `+ [   2.jpg   n3 l2 S) e: P* x' l
顾炎武诗札(附阮元跋)资料照片! n# S0 ~5 x4 S- q
  
% o0 k$ ?* j& r& J, r. f6 _ 3.jpg $ ~. a& y) o7 V8 Q* S1 U5 Q

* h: r' R5 C( Y6 r; j6 K# o6 v
5 O/ P, s. y; O翁方纲手札 资料照片   曹继军 颜维琦. v* y3 P0 e  Y4 ~) C
  汉乐府民歌有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喜欢用信件沟通情感的中国人,很早就创造出了成熟的书信文化。
# }( s- T. Z  N' U! l+ P. m# c, H  日前,“一纸飞鸿——上海图书馆藏尺牍文献精品展”在上海图书馆开幕,共展出明清至当代106位名家和1个社团的尺牍原件117件,同时陈列尺牍文献14件,包括宋拓珍本名帖、宋刻善本等珍稀文献。' m) V+ d0 s6 p( {; o+ A- U, t, [
  另一种历史3 C: Y  o9 e& W2 G1 h
  “尺牍”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代。“牍”是书写用的木片,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常用一尺长的木牍写信,“尺牍”因此成为书信的代名词。
; m6 O, G- V+ B6 E0 u- z4 E1 K8 A  “尺牍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文本形态之一,也是最具社会性的文本创作形式。”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黄显功说,上海图书馆收藏尺牍文献数量众多,仅明清至当代尺牍原件就有13万余通。馆藏刻帖、古籍等文献中保存的尺牍更是浩如烟海。
8 K+ H* X+ H/ f/ J# A4 H  此次展出的部分丰润张氏家藏尺牍备受关注。这批尺牍系2013年由晚清名臣张佩纶后人张恭庆、张怡、张恭慈及其家属无偿捐赠给上海图书馆,计100册4700余通,初步统计涉及39人,内容关涉晚清政治、外交、军事等诸多方面。9 m$ q- h; }. f! E9 Z
  “一般来说,书信保存不易,尤其是涉密的书信,能传存下来的,总是凤毛麟角,往往成为后世研究前事的重要佐证,其史料价值远远高于野史笔记,甚至能弥补官方档案的不足,解开历史之谜。”中国近代史研究学者、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院长姜鸣说。7 x3 I- J% I1 C( @% \5 @
  这些年,近代书信的发掘,成为收藏界和学术界共同的兴趣和新亮点。丰润张氏家藏尺牍的整理研究无疑令人兴奋。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梁颖告诉记者,这批尺牍包含了张佩纶、李鸿章、于式枚等数十人来往信札,揭示了晚清政坛的大量内幕,是研究近代历史十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 G9 `/ G5 t/ c/ M4 g  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保存极为完整的张佩纶、李鸿章往来书札。这批信件始于清光绪初年,直至庚子国变后议和期间,皆按时序交错排列装册,相关时政的讨论过程一目了然,这在所有传世尺牍中绝无仅有。! A7 J& S2 v# w7 E
  缩微的社会
- Z" X5 {- U8 S) f1 D+ |" q8 E8 M  写信时怎样具礼、称谓、祝颂、署名都有讲究,其中透出的信息耐人寻味。
% ?8 ]  O# R) R  t" u  上海图书馆藏的盛宣怀档案包括其与孙中山、李鸿章等人的大量来往信函。细心的观众会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细节: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后来自封皇帝的袁世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位置上写给他的“冤家”同僚盛宣怀的信,用了3种不同称呼:老伯、大哥、仁兄,堪称档案实录的“官场现形记”。
# g$ {2 y# I& \' r* p2 c* h  清初曲阜颜氏所藏《颜氏家藏尺牍》保存了顾炎武、朱彝尊等众多清初名人的手札原迹,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如顾炎武尺牍、诗札中,详细讲述了《忠节录》文字狱始末,对研究顾氏生平及清初历史颇有参考价值。
' Q7 p1 ?: P0 @: z' Z  C" `% S& L+ H  承载书信的载体也蕴含大量社会文化的信息。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王宏介绍,从盛宣怀档案所存完整的信封上,可以看到其时信件的4种传递机构。一是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邮驿。到了晚清,只有官员之间才能用此法来传递信件,信必须放在木刻蓝印官衔的大公封袋里。二是明永乐时由宁波商人首创的民信局,它是一种由私人寄递信件的营利机构。三是晚清时期出现的文报局。光绪二年(1876年),成立了专管传递驻外机构与国内来往公文业务的文报局。四是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开办的大清邮政官局,可寄普通信和挂号信。: q4 e' u  S; p( N/ e! }$ P$ c$ Y2 A) Z* x! }
  信手的意趣) g1 G. H  y' l: z9 f: X
  尺牍之美,还在于文学性和艺术性。“其文字长者累数百言,短者单辞片语,或述事阐幽,或宣情吐臆,粗而名象,精而几微。至于其书法,信手写来,自然天成,气韵生动,姿态万状。”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陈先行说。( L: _& P- _9 K5 f( p) w
  读其文,览其书,赏其笺,尺牍“信手任心,谑浪笑傲,无所不可”,从中亦可见书法艺术和雕版刻印技艺的发展。此次展出的尺牍中,难得一见的书法和形制多样的笺纸让观众大饱眼福。如《颜氏家藏尺牍》中清人李鸿霔手札用莲瓣形笺,清人谭之遂手札用手绘彩笺,清人王韬手札则写于名刺之上。
9 B* A" J& S. P7 q  此次展览,除了明清尺牍、档案中的尺牍,近代文人书信也十分引人关注。如一封《十老营救被捕学生函稿》,体现了知识分子对时局的关注。1947年6月,为营救上海各校被捕学生,由陈敬第(叔通)、张元济出面,起草了致上海市市长吴铁城、上海警察局局长兼淞沪警备司令部司令宣铁吾的函稿。1 }4 Q" H4 f, {& `- V
  尺牍之美,在于其所涉广、翰藻妙、书艺精,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永翔说:“斯三美者,有一于此,即是奇珍,况三者咸具者乎!”(
! O& u; E0 d8 |7 u8 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6-2 23:49 , Processed in 0.182628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