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16|回复: 0

[学书论画] 书法三境——境界决定成就!

[复制链接]
鲜花(677) 鸡蛋(0)
发表于 2016-7-23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书法三境——境界决定成就!
: B' p% g5 M5 m3 V; K
/ `6 `, [$ L) J6 P* p: a: I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无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三境,是晚清大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之三句话。这里他引用古人词句,形象地道破了“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境界,也可以说是进入艺术创作的三部曲。书法艺术创作也与之相类。$ q# F# ^0 i6 p$ m" o
   
/ f% }$ ]+ z3 b/ e; p6 R一.寻寻觅觅,刻意求是
9 x9 u8 D2 y8 C9 l$ R9 J& M5 k2 J9 x' i0 E" O* w
书家在潜心研讨前贤艺术经验、广鉴博览之后,最关心、最苦恼的是寻求表达自己意象性情的书法语言。他想创作理想的书法作品,往往在各种风格的古代优秀书法作品的缝隙间寻求自己的出路,寻找表达自己性情的风格、技巧。以楷书创作为例,他想创作一幅表现庄严正大内容的作品,这时,颜真卿的《东方朔画像赞》、《颜氏家庙碑》等作品可能最早示现于他的脑际。接踵而至的可能是北齐《文殊般若经碑》、《吕望表》等作品。宋代苏东坡,元代耶律楚材,清代何子贞、钱南园、翁同龢等人的作品也自然会涌上他形象思维的屏幕。这些在雄健庄严大纛下面的各种书法艺术作品都在激发、启迪、鼓荡着他的书法灵感,诱发手中的笔向着雄强浑厚的风格去追求。这时所产生的作品,可能是以颜鲁公艺术风格为基点脱颖而出的全新的楷书作品。这样的作品,既不是颜,也不是颜体大拼盘,而是颜书流派的又一支。他想创作一幅清新秀丽、洒脱不羁的楷书作品,就可能会游刃于王羲之、王献之、智永、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裴守真诸大家的艺术风格之间。/ y" T& X1 v' k  {
, O3 ?! v# `/ u
在这一境界中,创作者一方面带着沉重的传统包袱,努力追求帖意、古意,追求笔笔有来历,笔笔不虚;另一方面不断将古法分析、综合、选择、捕捉,寻找自己的书法语汇,寻找笔势、气韵中的自我。这是痛苦而漫长的过程。许多书家在第一境中,应该说更多地在书法技巧上寻找自我。他们困惑、迷惘、朝思暮想,极力想走出自己的路子。他们时而悟得一星半点,信心百倍;时而百思不得其解,心灰意倦,茫然不知所措。这一境界的难处也正在于此。我国古代的大书家们大都是在这一境界中找到了出路。米芾“临字”、“集字”就是进入第一境界的典范。清代何子贞的颜体行楷书风格的形成也是在这一境界。近代书法艺术大师于右任先生“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一诗是他进入书法创作第一境界的艰苦情状的写照。他的极有个性的行楷书作品就是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进入第一境界的里程碑。
0 o' G$ X. J  O0 D6 p/ S! ~' ]6 Z0 |( r6 e# W& `
二.冲破传统,不断否定自我
1 w# f4 Q/ H4 v. W, a8 O  D) l1 L1 ^& V8 j6 v- b8 r9 g
传统的法度、程式既给了书家以美的范例,同时限制着书家个性之表达。明智的书家“全是古人,何处着我”(刘自椟先生传贺伯箴先生语)的慨叹便自然产生了。于是,寻找自我、完善自我,冲破古人窠臼的新过程、新境界便开始了。这是书法创作中最艰苦的境界。% p9 \7 X9 k1 \6 {! K8 J4 _
4 U8 _) B' \& s2 c  L( T
李骆公先生曾说:“做人不能过河拆桥,搞艺术一定要过河拆桥。”“过河拆桥”才能创造出全新的划时代的艺术作品。“过河拆桥”就是否定古人、冲破古人的过程。古代有创造性的书法大师无一不是“过河拆桥”的好手。王羲之的行书、草书摆脱了魏晋以来隶书、楷书的规矩,写得笔意流动、联绵,点线之间流露出逸气、静气,实际上是对前代书法的“过河拆桥”。王羲之是东晋的书法革新大师。宋代米芾经过“临字”、“集字”之后,极力“刷字”,他的《多景楼诗》等作品就是他冲破古人藩篱,寻找自我、完善自我的艺术成果。清代郑板桥的“六分半书”也是冲决传统理法,追求自我的产物。明末清初倪元璐、黄道周、傅青主、王觉斯、朱耷等大师们追求的也是自我书法意识的体现。应当承认他们找到了有别于古人的自我,而且努力完善它。% [$ T- ~1 f0 ], r2 f5 X

! r- O5 K% c1 j$ C& o也就是在这一境界中,书家不但要冲破、否定古人,也要不断否定自我,否定背着因袭重担的自我。于右任先生早年的书法有赵孟頫等人的影子,但经过不断地锤炼、否定,60岁前后形成自己独特的草书风格,被海内外书家誉为“旷代草圣”。
: z: ~, f. f8 N7 h5 a" R6 Z% n9 O& M
0 A$ \& ?3 o, q. ^* z历代书法大师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代书家的崛起,不但要敢于在继承传统之后努力冲破传统,也要勇于不断否定和冲破自我,在新的基础上,完善新的自我。为此,必须有王国维所点示的精神:“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 I# M# D1 i3 m  C& j- P: B  x  `3 x9 W3 U: w
三 .情之所至,物我皆忘
; S- A* g5 [  n" r: M1 J
# X; y: |9 d7 S) n- X0 |; t# i“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张旭进入了书法创作的最佳境界,“天地万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正因为这样,他的书法才达到“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的最高境界。当其挥毫染翰之时,真正到了心忘手、手忘法,纯是天真自然的佳境。“书为心画”只有在这时才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怀素也曾进入这一境界,他“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他进入忘我的角色了。“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自叙帖》中并没说怀素真的喝醉了酒才能作书的,但他描绘了怀素寄兴笔墨时如醉如痴的情态,这是创作的最佳境界,是忘传统之法、忘自我的最佳创作境界。8 [: S+ F, x9 i& c1 V
# F  }% X" O- W) t
当你痴心于书法的时候,第三境界就在你的笔下孕育着。当你进入第三境界“情之所至,物我皆忘”的时候,你也许不理解自己在做什么,更不会意识到你已进入了艺术创作的最佳境界。书圣、书仙、书魔、书狂、书怪、书癫不就是这样产生的吗?正像孙行者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之时,他还以为自己仍然是花果山的猴子。猴子成佛,艺术创作的道理大约也是这样。
0 ]1 |' U2 T5 j
$ b) S+ p: E: H
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5IuaI5Gs6LHWcQN0#r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12-2 17:05 , Processed in 0.18744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