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60|回复: 0

悼念上帝 10.上帝之網:男人女人蛇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2-2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10.上帝之網:男人女人蛇
* b5 G- o! }: a8 d) T) h% H
9 N; z0 m3 W$ Y+ Y5 N5 T似乎人的所有苦難,都是從這時候──從接觸蛇的時候開始的:女人聽了蛇的話,偷吃了上帝的禁果,然後又讓男人吃,從此就得罪了上帝,降下罪來給男人和女人,甚至波及到給他們以身軀的土地。* r  n+ y8 t. q0 P
* G. K4 p1 K2 [  k/ n! h) ^, ^& D
上帝,您一定以為您的做法很公平是吧?其實,人的蒙難全部源於您和蛇夙有的怨懟。
/ K' S. U- j3 A0 D, H( |1 C, Y$ h4 c3 c; A8 I. O
我們可以毫無疑義地說,人是在懂得羞恥的那一刻喪失了自己的家園的。: P3 g; E$ O# I( R! ]8 g% v. B
; ?; r9 N! ^- e' i4 ?8 d" o
但是,至今我也沒有弄明白,人知道了羞恥,明辨了善惡是非,這正是人的意認覺醒的開始,本來應該是好事情的,上帝緣何理由卻要借此來懲罰人和蛇呢?
5 W  O! k- |3 l) }5 i3 y
) J! X5 U& y& Q$ r出於這一原因,我有足夠充分的理由這樣說:上帝最初的意願不是創造人,而是要創造一批同樣只會直立行走的動物。或可以說,是蛇破壞了上帝將人造成愚昧的企圖。可想而知,上帝能不為此而惱羞成怒嗎?$ e# `% Y4 f% _* F9 A$ M. X

4 w* u1 {) q" c* Z* M' a* M2 u8 d然而,也正是蛇在帶給人以自覺的意識的同時,也帶給人以無盡的痛苦折磨。所以,不僅上帝詛咒蛇,人類已在詛咒蛇,因為自覺意識使人受盡了煎熬。蛇,裏外都不落好。
7 Z0 n4 `8 [6 k3 O, Z; K$ ?  M! _: V& K6 Q. o: u
是蛇識破了上帝的陰謀。是蛇揭穿了上帝的把戲。不錯,上帝,我的確認為您在造人的時候是有預謀的。您預謀將人造成兩足動物。
+ j" L) N9 ^- i! ^& U  S2 _& {/ c: X) c: }9 `9 u$ D6 V; {
在此之前,您許願說要按照您的樣子造人;人被造成了,卻只有上帝之外表;上帝的自私,使他唯獨沒有將屬於人的最重要的部分──「靈魂」,給予他的子民。上帝,是您讓人愚昧的,並讓他們赤身裸體不知羞恥,讓他們有眼而不明白。甚至在蛇出現之前,上帝,人連違拗您的意志去嘗嘗禁果的味道的念頭也不曾產生過。& E) g! E8 ^  j4 u& a
6 a2 F' H9 v0 W0 i( W, q# s
上帝,瞧您創造的人該有多麼老實忠厚啊!但是,不久蛇就出現了。# f1 J/ T9 t' d5 t  s
" w# G+ d# q. H/ m5 G$ E8 A+ b
蛇的出現,使伊甸園的沉寂,彷彿不小心碰到地下來的瓷器,一下子就被打碎了;而籠罩在伊甸園上空的愚昧,也像夜幕一樣,被燦爛的陽光所驅逐。
5 t, r+ J+ O$ S. e+ K1 S5 z/ a( X- [+ M; X( C4 h4 P! u
人是從蛇的嘴裏得悉上帝說謊的信息的;而夏娃又把事情的真相告訴給了蛇。8 _! J& ~1 {: M( S
' B/ A- \6 Q( e3 K
夏娃說:上帝囑咐我們不要吃伊甸園當中那棵樹上的果子;上帝還說,人一吃了它就會死。這個時候,蛇就戳穿了上帝的謊言。蛇的言詞似乎十分尖銳激烈。) `4 I! K+ ?- `: p% @4 {( j
/ ^# B" h, V5 M
蛇對女人說:「你們不一定死,因為上帝知道,你吃了果子眼睛就會明亮了,你們就會像上帝一樣地知道善惡性了。」
& y; e& z$ b$ i
1 H& {) ^- k5 H! G; k5 X5 O事實上,蛇所說的是一句非常真實的話,它不僅能改變人的命運,而且同時也使上帝的品質昭然若揭。因為隨之而來的,是人以生命的冒險為代價去品嘗禁果的行為,以確鑿無疑的生命本身的事實,證明了上帝所言正是謊言。! Z+ N5 l4 t; W2 o2 m( {7 K

4 y- p1 r8 R; l" r: x: X事實是人在吃了禁果以後不僅沒有死,而且還有了自覺的意識,感到了赤身裸體的羞恥;尤為重要的是,自此後,人就和上帝一樣有了辨識善惡的能力。這是為上帝所不能允許的,而且也是他所不能忍受的。
7 ~* v  S( }- `* b+ k  U* I
/ P5 L4 C' _4 O/ b  y0 E2 v' B, i不久,上帝就發現了人的不軌行為:人用無花果的葉子遮住了自己的羞處,這讓上帝感到意外地吃驚。人因為怕羞而逃避,上帝對此忍無可忍。) _4 L0 X. d: o5 s) l7 a& ^

" ~" u1 w# j) r! F1 Q所以上帝就訓斥男人,詛咒女人,謾罵土地,忌恨蛇。意味深長的是,當上帝怪罪亞當的時候,亞當就推說是夏娃唆使他吃的;上帝聽了就去怪罪女人,夏娃就又說是蛇的引誘;上帝於是就又去怪罪蛇,蛇就默默地承受了上帝的懲罰。
, T6 d  d+ M( f3 r. s3 ~  O
& W6 i7 s' I  {4 ~$ y- [; k, @, S然而,上帝,我卻總是覺得您怎麼會如此迷迷怔怔的,無法準確無誤地找到並懲辦元凶。於是就只好各打了五十大板,讓他們都來知道知道上帝您的厲害。6 U5 R7 h/ N0 n8 t
5 w" E0 W1 H0 W
上帝決不肯饒恕那些違背他的意志和他作對的人。
. g; n) }9 R4 J. R/ K* w! _% @4 f* y' J
上帝就是上帝。上帝不可以動搖。上帝的意志不可以動搖。
' E' B, w+ t9 S3 H. ~" m9 a! A' d( A, z6 Y1 @, c5 L  {  `
如此,上帝似乎還嫌不夠,上帝就又降罪給男人女人們所生長於斯的大地,讓大地也代人受過。6 ]4 {) D: q+ D3 x3 x5 X" q* u- Z2 D
! G1 s. C& I8 i3 ^' Y, j
據說,上帝原本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若果如此,就不會不預先知道亞當夏娃將要去偷吃禁果;知道了而不去提前阻止,故意造成他們的犯罪,不知上帝您是如何居心。$ I$ `* G7 v  r0 A. o4 S) _
7 B1 s/ ]& i) \! P. Q: F' o
退一步說,即使上帝不知道他們去偷吃禁果,但在事情發生之後,總該知道誰是元凶,不然怎麼會是上知全能的上帝呢?
0 u6 z9 O3 ^, Q: O( k, @
; M6 l* P& E" U9 x. }# g4 I) O我永遠也不會弄明白上帝在這件事情上,為甚麼表現得如此焦灼不安,既無把握亦無城府,上帝您為甚麼不表現得深沉一些呢?
* q/ Z. O  d2 @3 k4 n9 ~* o: a- u: E# Z; o
事實上,您在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之前,壓根兒就不知道究竟誰是元凶;您既全知全能怎麼竟會做不到一眼就認定肇事者呢?
3 B- P! y% \5 B! j5 J- a$ V
9 T5 E) m1 o" ^- M可見,這是謊言,這是上帝的謊言。上帝的謊言才有被稱為彌天大謊的資格。- T: [+ P/ e* h) O, i  r) B
) F* R' N+ e' \
事實證明,上帝也要經過審判的東西。由此可見,上帝比他的子民高明不了多少。
2 \# Y+ x) X% E/ L: i8 I4 d8 X
. Y/ n; X$ f; L4 @% _& A) `3 t我這樣說,顯然是在懷疑上帝的事實欺騙性。上帝具有實存的欺騙性,這一點已經被上帝自己的行為所証實,即使虔誠如奧古斯丁這樣的哲學家,在回答這一問題的時候,也顯得力不從心,猶豫不決;似乎因為有上帝的欺騙事實在,奧古斯丁想說些為上帝辯護的話,都覺得自己不硬氣。
2 p8 L8 W/ r5 v, ]5 n9 I
& e8 s( C+ w/ ?奧古斯丁曾經十分心虛地說:上帝啊,「你不引起惡,你引起的東西,不淪為至惡。」奧古斯丁的心虛之處,在這裏已經表現得淋漓盡致了。若按我們對於日常話語的經驗分析,奧古斯丁的話意味著他的試探性。: e8 ?% p9 a( _! ]" e4 e% O

% }7 g, u$ I8 C1 X8 x7 L與上帝的善源直接發生衝突的是上帝的惡源。也許正是基於這樣的一種原因,所以,奧古斯丁在為上帝辯護的時候,顯得那樣力不從心,優柔寡斷。上帝行為的事實,讓他無話可說,所以,當他才把話說到一半的時候,就發現了這裏而有甚麼不對頭的地方,便立即改為「你引起的東西,不淪為至惡」。言外之意,他對上帝的「善」的程度毫無把握,而對惡的發現,卻又讓他心生疑竇。
% c$ w  s/ O0 W2 H
7 I# {# H" `8 c這是基於這樣一種事實,這個事實是指,上帝欺騙了亞當夏娃,原來那枚禁果不僅好吃可口,而且還能使人類心明眼亮;不僅看到了裸體的美,而且更重要的是發現了羞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9-20 17:39 , Processed in 0.13998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