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9-1-17 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救赎的观念——基督教伦理的目的性原则 " k5 {, s" D/ U' {' ?
1 d/ ?, w: L& `* v$ J: S: S0 e 马克斯·韦伯曾把救赎伦理视为宗教伦理区别于世俗伦理的根本特征,另一位德国现代神学家特洛尔奇(Troeltsch)也将拯救理念视为宗教发展的顶点,他说:“一切有机会享有深刻和丰富的伦理一宗教内涵的宗教领域都将以某种方式汇入拯救信仰之中。”对于基督教伦理来说,神圣的救赎是一个目的性的原则。从拯救原则中引申出基督教伦理的信靠、感恩、服从、圣洁的美德要求。 + _% z9 @4 l$ e" M. ]. }
救赎在基督教里完全是一个神学伦理的观念,表达的是人和神圣者之间的特殊关联。一般地说,它意味着在创世论的前提下,神将人从堕落的状态中解救出来,重新与神和谐同在。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已经知道,罪是基督教关于人的处境的基本判断,指称的是与上帝的疏离、疏远,失落了与上帝这一价值本源的关联。始祖犯罪之后,由于人从根本上处于一种堕落的存在状态,在人的本性里已经失去了“自救”的能力,只有倚靠上帝的“救赎”。这是神的一种恩典,一种从上而下临在的恩典。这种恩典集中体现为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所昭示的救赎。面对上帝的救赎或恩典,人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信仰,相信并接受从上帝而来的恩典,将恩典融入到个人生命当中去,堕落的人性就得医治,人的生命就被改变。从根本上来讲,基督教的理论可以视为关于拯救的理论,基督教伦理就是一种救赎伦理。 1 i4 `" j3 x6 j8 Q
在这里,有两个关键点需要注意,一是罪性的观念,二是救赎的观念。它们一方面传达出日常生活世界的沉沦,对现世生存之恶的刻骨铭心的体验,从根本上丧失了存在的依据使生命坠入深渊的虚无感,故堕落的人已经无力自救,另一方面也传递出祈求超越、赎罪和得救的意向,依赖神力的救恩实现他救,所以基督教伦理属于一种“他力”伦理或“他救”伦理,罪与救赎构成了基督教伦理的精神实质。 0 d' R6 I, X0 G! b7 C+ ]0 K
基督教伦理的拯救观念包含两重意思:一是现世拯救,二是终极拯救。关于终极拯救的问题我们将在后面第五个问题中加以阐述,这里只讨论现世拯救的问题。所谓现世拯救就是通过信仰基督而获得灵魂的“重生”,实际是让自然人性的生命得到神性的更新和改变,重新回归与上帝之间的内在关联,以神的存在为自身存在的基础,以神性的生命为自己生命的来源,通过使此世的生命与彼岸的生命建立联系,从而在今生走出大国的路,通过分享神的生命,使当下的、暂时的、有限的人生具有永恒无限的意义,这种内在的生命更新使旧的将死的生命拥有了不朽性。在此,生命更新的关键就是让自己活在基督的生命里。基督的生命就是爱的生命,活在基督里就是活在爱里。正是在参与上帝爱的工作过程中,人使自己生命提升,转变为新人。所以保罗说:“如果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
$ s0 R( m" v+ m, C- {4 ^5 |, k* w 由于心中有神、有信仰的生命存在,人行出了善的事情。对此现代神学家尼布尔解释说,正直善良的行为完全是“由于衷心信仰上帝在耶稣基督里给世人超特恩赐那种结果。”一方面,道德行为是信仰的结果,而信仰由神的救恩而来:另一方面,神的拯救又不是由于人的道德善行,甚至不是由于人的信仰而给予的“报酬”,而完全是一种爱的“恩典”,信仰只意味着人接受了这个恩典,以及由于接受了恩典而带来了新生。所以,基督教伦理的拯救观传达的一个根本信息是一种神给予,人接受的生存模式。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现世拯救带来的朝向上帝存在的生命转折,并不意味着超出了人的现实性和此身性,而是要在上帝的拯救中重新安置人的现时性和此身性。就此而言,基督教伦理的精神追求不在于人如何出世,而在于人如何在世。这就是:只有在神圣的存在及其法则之下,人的道德生活才能找到终极的价值根据。因此,基督教的现世拯救将神圣的永恒置于当下的内心,为世俗的生活和生命赋予了神圣的意义支撑。
5 U4 I B1 k/ }1 W 从上述可见,救赎的需要源于人和世界的欠然状态,拯救的原则基于人的罪性的原则,同时,也是基于人对超越意义的追求。对此,韦伯曾做过解释,在他看来,一方面,任何一种拯救的需要都是一种“苦难”的表现,其中“社会的或经济的窘迫”可能是一个主要源泉,而更高更深的原因“总是一种解脱‘内心的苦难’的拯救”。另一方面,拯救的需要“并非由于物质的困厄所迫而对伦理的和宗教的问题进行冥思苦索,而是迫于自己内心的需要能够把世界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来理解,并且对它表示自己的态度。”人对一个有意义的整体的需要,就是对一种终极关怀的需要,对一种超越的需要,它使人产生了对神圣拯救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