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0) 鸡蛋( 0)
|
针对中药'毒性'的一点感慨.药不是食物,是用来治病的.没'毒'的食物很多,阁下有病的时候是否能治病就不敢说了.所以服药要按医生处方.药性和毒性本来就是相对的,按方剂量服,是药.自己瞎吃,可能是毒.一顿吃半斤阿司匹林一样很可能死的.下面看看阿司匹林的毒副作用:
1 T' Y5 i/ N! x- A. y) o3 }. g# Y! Z/ O) }$ U8 Z* y m
较常见的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由于本品对胃粘膜直接刺激引起)等胃肠道反应。
& _0 j% Q. P8 i, @ ◆较少见的有;
+ y; B) Y! ]" b: Q ①胃肠道出血或溃疡,表现为血性或柏油样便,胃部剧痛或呕吐血性或咖啡样物,多见于大剂量服药患者;据报道每天服用 4—6g者有 70%每天出血 3—10ml,有溃疡形成者出血量可更多,并可引起失血性贫血;服用肠溶片剂很少有胃肠刺激反应;
4 h2 e Y( k# g# Z ②支气管痉挛性过敏反应,表现为呼吸短促、呼吸困难或哮喘、胸闷;) N5 G5 R, A8 `' l! x" [3 }
③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
5 f( G6 N0 ~; n2 y, _1 B ④肝、肾功能损害,与剂量大小有关,尤其是剂量过大使血药浓度达 250μg/ml时易发生。 / G% h! _+ A9 Y; ?5 `" R
■具体分类
) W. {& O4 t2 ^/ c6 ]: w ◆过敏反应
. J2 w5 @# B, c+ y, j" N+ P' n 特异体质者服用此药后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过敏反应,其发生率约为20%,多见于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哮喘大多严重而持久,可伴有荨麻疹或喉头水肿,用皮质激素有效。这种现象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可能这些人对阿司匹林具有特异的药理反应。
/ a% q+ @6 C" S7 f ◆胃黏膜损伤 & N" |! z* W$ U4 `8 a; @
阿司匹林可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及溃疡等。多数患者服中等剂量阿司匹林数天,即见大便隐血试验阳性;长期服用本药者溃疡病发率高。笔者曾遇1例患者因高热口服阿司匹林0.6g/次,每日2次,3日后呕血500ml。除药物的酸性直接致胃黏膜损伤外,注射用药亦可发生。阿司匹林能透过胃黏膜上皮脂蛋白膜层,破坏脂蛋白膜的保护作用,于是胃酸就可逆地弥散到组织中损伤细胞,致毛细血管破损而出血。近来发现前列腺素对于维护胃黏膜具有一定的作用,而阿司匹林已证明能阻止前列腺素的合成,使胃黏膜上皮脱落增加并超过更新速度,加重溃疡的程度,使胃黏液减少。为此,应用阿司匹林时最好饭后服用或与抗酸药同服,溃疡病患者应慎用或不用。 2 H; v. @5 k/ H2 h- T
◆肝损害
/ k4 k2 T7 F, c2 b$ _- P( p2 } 阿司匹林所致的肝损害,在国内报道较少,有资料表明:当血清阿司匹林浓度下降后,转氨酶也恢复正常。药物引起肝损害可能与肝细胞中毒或过敏反应有关。 3 ?" o- f) \% b: ?5 N) Z
◆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
0 B: j6 U) B% Q" U" N! v 阿司匹林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作用,未能抑制凝血酶原在肝脏合成,能抑制环氧酶的活性和减少凝栓质A2的形成,阻止血小板聚集,使其不易放出凝血因子,具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为此,有消化道出血或溃疡病者,在临床上有出血倾向或者近期有脑出血病史者不宜服用本药。孕妇服用阿司匹林,在早产儿中常出现脑损害如脑出血等,因此,孕妇在分娩前2~3个月应停用本品。阿司匹林可引起造血功能障碍。笔者曾见1例服用本品引起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患者,服用本品4h后全身发痒,7h后鼻衄、牙龈出血不止,伴全身紫癜,骨髓象示红细胞系明显受抑,经对症治疗,10天后骨髓象恢复正常。阿司匹林偶可引起溶血。
; E G3 R; j, U- a+ a. R ◆肾损害
2 N5 ]2 Q& A1 x2 n 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证明,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发生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减退。长期大量服用本品可致氧化磷酸化解耦联,钾从肾小管细胞外逸,导致缺钾、尿中尿酸排出过高,较大损害是下段尿中可出现蛋白、细胞、管型等。 5 V8 x, A. k3 [3 J4 r
◆神经精神症状 ; m5 M4 d" ^) ]! p9 K6 t5 D
用抗风湿剂量时,在治疗开始的3~4天,有时出现所谓水杨酸反应,症状为头痛、眩晕、耳鸣、视听力减退,用药量过大时,可出现精神错乱、惊厥甚至昏迷等。) T$ u' z# f( Y3 J1 s+ w% m- f
[编辑本段]禁用慎用: E1 u. K! A/ k$ ?
■综括* I. R. M/ Z: a1 e% Q7 Z
12岁以下儿童可能引起雷耶氏综合症,高尿酸血症,长期使用可引起肝损害。妊娠期妇女避免使用。饮酒者服用治疗量阿司匹林,会引起自发性前房出血,所以创伤性前房出血患者不宜用阿司匹林。剖腹产或流产患者禁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使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的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溶血恶化;新生儿、幼儿和老年人似对阿司匹林影响出血特别敏感。治疗剂量能使2岁以下儿童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发热、过度换气及大脑症状。
, a* t+ v9 c/ B% g) K; j- { ■交叉过敏反应。对本品过敏时也可能对另一种水杨酸类药过敏。但是对本品过敏者不一定对非乙酰化的水杨酸类药过敏。
" f: u( H, l1 J3 U ■本品易于通过胎盘。动物试验在前 3个月应用本品可致畸胎,如脊椎裂、头颅裂、面部裂、腿部畸形,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和骨骼的发育不全。妊娠后期大量应用本品可使妊娠期延长,有增加过期产综合征及产前出血的危险。在妊娠最后 2周应用,可增加胎儿出血或新生儿出血的危险。在妊娠晚期长期用药也有可能使胎儿动脉导管收缩或早期闭锁,导致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
1 `3 N. u1 u6 x( j" h' f ■本品可在乳汁中排泄,哺乳期妇女口服 650mg时婴儿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 S' ]4 A, s; ~# P7 g# f; ^ ■老年患者服用本品易出现毒性反应。
' c5 z# u& Q7 v& p ■小儿患者,尤其是有发热及脱水者,易出现毒性反应。急性发热性疾病,尤其是流感及水痘患儿应用本品,可能与发生瑞氏综合征(Reye’s syndrom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