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1) 鸡蛋( 0)
|
http://www.cccowe.org/content.ph ... unction_change=cbox( | `; L4 q! o0 `, a- U' f
1 v0 r! _6 T2 g' W2 f5 ?. ]; T4 y
網絡世界的試探
3 t( \% T, K4 N4 z" K0 M5 s5 z# N1 N; q$ i m
資訊科技的發展改變了人的生活形態,人與人溝通的模式無需面對面,無需寄信給對方,人可以在香港隨時隨地使用手提電話與身處加拿大(Canada)的親友或商業伙伴通訊,甚至用網際網絡跨越地域的限制,看見對方的情況。由於技術進步,人可以建立個人網頁,把文章、照片或短片上載,讓別人瀏覽。本來這種有利交流的技術有助人際溝通,但亦造成引誘。香港傳播媒介流行揭開藝人的私隱,讀者亦對這些祕聞深感興趣,令該娛樂雜誌銷路上升。既然市場上有此需求,傳媒就抓住經營之道,雇用「狗仔隊」貼身跟蹤目標藝人。這種揭人私隱的風氣影響社會上不少人,有些人偷拍女子的裸照,未經當事人同意放上網;有些男士拍下與女子交歡的情景,當那女子要求分手時,就把這些照片放上網;有些人用這些裸照威脅別人,作為操控他人的方法,實屬罪惡。科技進步並不表示人的道德水平進步,當人沒有高尚的品格和德行時,就變成濫用科技。因此科技本身可以是中性的,能造福人類,但亦可以被利用為傷害別人的工具。+ }5 D- K2 V9 g" u- _( {% y
0 H( i/ E& ]3 a* r自我中心的狂妄
$ X7 r2 Q. T5 z$ C: {, C
- A; C6 U2 p: p6 B2 O, W& v' w有些人認為,上載色情照片的批評屬道德主義的封閉,其實問題並不在於如何界定甚麼是色情照片,而是為甚麼人有權侵犯別人的私隱?為甚麼人濫用自由,缺乏良心的約束?為甚麼人努力爭取個人權利,卻不懂得尊重別人的權利?對基督徒來說,這是犯罪的表現,是人離開神的結果。中國古代文化留存下來的教訓,為要使我們作仁義道德的人,可惜現代華人漠視這些道德教訓。西方基督教傳遞愛神愛人的信息,可惜現代西方人也輕視基督教,活在後基督教年代。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流之地,卻只能在器物文明的層面提升科技知識,無法在精神文明的層面開花結果。這些現象表明人不能藉著科技進步改變自我中心的本性。人內心自私,罔顧別人的感受,正好說明人的罪性。現代社會崇尚宗教多元發展,樂觀估計,人有宗教信仰時,就可以發展內心的良善。然而事實告訴我們,當宗教被解釋為人的發明,人就以自我中心的態度對待宗教。宗教變相成為人的工具,被用來達到自我的、野心的目的,無法由宗教信仰衍生道德的推動力。
1 r# s9 _9 c |6 s4 o, |0 n& K% A! V
人被工具化的悲劇
6 X" E$ n O7 N. x0 E0 \
4 }5 {+ Z& b; N3 k7 ^有些人認為,批評色情文化的言論是迂腐,並且高舉性自由和開放的口號,爭取性解放的空間。基督教並沒有把性形容為污穢,只是強調性慾要在愛與婚姻裡進行,因為這是神創造人的規律。有些人認為,基督徒的道德價值只適用於教會,不能套用在公共社會,所以不願意接受基督徒批評色情文化。其實基督徒的道德價值並不是獨裁、霸道的道德教條主義,基督徒反對色情文化,因為人被淪為工具。色情照片的主角成為縱慾者的遐想對象,並非美的欣賞,而是動物生理本能的洩慾。我們從傳媒得悉很多少女在網上結識男子,迅速被要求發生性關係。這種性關係很明顯沒有愛與委身,只有佔有的慾望,沒有愛與委身為基礎的性關係,只是性慾宣洩的活動。從基督徒的角度看,愛是尊重對方的尊嚴和權利,愛是委身和犧牲,尋求對方的益處。沒有愛的性關係只是將有位格、有神形象、有尊嚴的「他者」變成工具。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從倫理學角度反對把人工具化,因為這是不道德的行為。從基督徒的角度看,在網絡世界沒有徵得他人同意而將別人的性感照或裸照上載,都是把人工具化的行為,不能接納。
3 S7 y0 D+ Y: v
" M6 a+ z. J. P. m. I# U如何改變人的罪性?
. _+ V1 D. ?- Z& X4 x8 X* N* b
/ b3 D& U4 J+ p9 r! P- H近年法律界強調懲罰的目的——除了補償錯誤的行為對他人的傷害以外,亦包括治療與改過,重新融入社會。人若沉溺於瀏覽色情網頁而不能自拔,就需要接受輔導。一般輔導的進路主要幫助當事人認知自己的問題,然後設定改變行為的方法。當事人能否成功戒除沉溺於瀏覽色情網頁的習慣,就要視乎各方面的因素。基督徒認為,人深陷於罪中,人性充滿矛盾,知道自己的錯誤卻無力改過,很多人慨嘆無可奈何,卻苦無出路。究竟人有甚麼希望,有甚麼出路呢?主耶穌基督降生為要拯救罪人,當人承認自己的罪,願意接受祂的拯救,就可以經歷生命的改變。由於網絡世界是虛擬世界,很多時候你不能肯定與你溝通的人的真正身分,人際溝通隱藏著很多障礙和灰色地帶,令人繼續在這虛擬世界逃避自己,所以有人寧願繼續沉溺而不願意改變自己,但這只是麻醉自己的方法,並不能賦予人生的真正意義。面對e世代道德價值標準失落,人變得愈來愈麻木,失卻生命的勇氣和動力,實在需要勇敢地承認人的限制和無能,向創天造地的主懇求赦免和幫助。我們千萬不要假設e世代科技突飛猛進,人類的精神面貌就會變得更充實;相反,人面對科技的可能性,就更需要高尚的道德操守。具有野心的政府領袖可以基於衝動頒下發射核彈的命令,或者國家防禦系統受破壞時,誤以為受到襲擊;同樣,心術不正的人亦可濫用網際網絡攻擊別人。若我們不謙卑承認人的無能,並尋求神的幫助,我們將難以改變這世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