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9 D Q# }2 R. t# d 然而,事情的意义还远不止于此。和大多数其他企业一样,星巴克在2008年的股市崩盘当中受到了严酷的打击。由于全球消费者信心情况的恶化,咖啡帝国每年持续开设数百家分店的计划不得不暂时搁浅,与此同时,他们作为一家企业的一个重要本质也被尴尬地凸显出来——他们所提供的,终归不是生活必需品。4 z* P7 V% r0 V$ R, V
% W4 J5 F- B, }0 S 当然,他们现在所提供的依然不是生活必需品。不过,首席执行官舒尔茨(Howard Schultz)及其团队所采取的紧急措施还是成功地确保企业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因此,他们现在完全可以自豪地说,几十年来仅见的经济风暴已经让他们变得更为坚强。 * e4 R( w; N6 p1 L 1 p) `4 f0 i% \3 f8 ]. U. R 在这样一段艰难的历程结束之后,舒尔茨无疑是在通过股息传达一个信号,即最糟糕的日子已经过去。星巴克的股息是每股40美分,这就意味着舒尔茨自己的1940万股股票也将带来770万美元的收入。股东们当然不会对舒尔茨的这一大笔收入有什么微词,毕竟将星巴克从一支总是惊涛骇浪的成长型股票转变为一支可以提供股息的收益型股票,这样的工作并非谁都能够完成。5 i* r1 E3 c/ Z! ~/ F: C. O: {
6 f# G& Z& E( D( S: m6 y$ d 只是,这显然并不意味着怀疑的情绪会就此消失。从2008年11月的低点开始计算,星巴克的股价涨幅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50%,而与此同时,消费者的信心却依然低迷。消费者的悲观主要是因为住宅价值缩水和就业市场疲软造成的,而这些要想得到改善,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6 ~4 E8 u4 _; s1 e* k4 { % @, _+ r5 ~: P0 N; \4 @9 C 因此,人们自然就会对星巴克的这种做法时机是否成熟产生怀疑。他们真的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可以确保自己能够持续派发股息吗?或者是,这家公司的步子迈得有点大,已经走到了自身和宏观经济发展的前面?只有时间才能做出最终的回答。 1 o; V+ K6 E. e6 Z! N) Q4 @4 o7 X a- N
不过,在此之前,舒尔茨确实已经可以尽情享受投资者向他发出的欢呼了。 6 R* o. {% |% I 8 W" T- l% _" r1 Y! T+ G (本文作者:Jim Jel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