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56|回复: 1

信用评级机构罪与罚的背后

[复制链接]
鲜花(70) 鸡蛋(0)
发表于 2010-5-18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它们厚颜无耻地将中立的美名出卖给那些被评价的公司,它们就像黑夜的吸血鬼,会比我们都活得长久。”太平洋(12.21,0.00,0.00%)投资管理公司(PIMCO)董事总经理葛罗斯(Bill Gross)在5月投资展望的结尾如是说。$ p% B0 w+ J4 n8 m( {
/ Z: u+ Y) l" q, M3 K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对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口诛笔伐便不绝于耳。但最终将评级机构送进审判室的,是它们在金融危机时与华尔街的“尔虞我诈”以及如今欧洲债务危机中的“推波助澜”。如今,评级机构之争已成危机后全球金融改革最具戏剧性的一幕。
# t" k$ G; U2 m; w0 R/ K
$ q. h& t: a/ M  无论“罪”是商业欺诈还是落井下石,最后的“罚”是将其送上断头台还是忏悔室,造成国际信用评级业务为千夫所指的背后究竟是什么?《第一财经日报》就此采访了国内外多位分析师与学者,他们认为,评级机构与评级对象之间的利益关系、信用评级市场的寡头垄断、政府部门的长期监管缺位,以及市场投资者的常识盲区是造成如今评级行业格局的主要原因。) Y0 `5 y% f8 w2 M9 Q

9 {3 K' e% A( {& v  利益冲突% n5 U7 _6 p. r' }: \5 d* x
, |1 H, K# U4 r  m8 y! b: m
  罪恶的根源在于评级机构的盈利模式,即债券发行者向评级机构付费,请后者为其投资产品进行评级。
% e. p3 _5 V# a2 y! @
$ u4 |$ p0 a, {9 ~6 I4 u" u1 D; ?  穆迪前次贷抵押衍生债券部门负责人埃里克·科辛斯基曾表示,是金融市场中错位的激励机制导致了评级机构“重量不重质、重短期利益轻信用质量”的现状。科辛斯基坦言:“在穆迪,这一利益冲突产生的根源在于对市场份额的追求。”8 j0 N6 z5 p& i0 J
( k( g4 O$ ]2 Q! f, s6 Y9 j4 x
  由此造成的“利益冲突”有两重:首先是美国市场内部评级机构与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表现在与华尔街之间的“尔虞我诈”;其次则是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表现为对美国市场外主权债务国评级的“落井下石”。
" t( m% d# k# ~0 h3 Z3 ?
- h6 b$ Q9 g% C' e! D! M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韩秀云指出:“三大评级机构在过去十年中并没有保持中立,它们在美国房地产市场推波助澜,给那些次级债打最高级,而给中国银行(3.95,-0.01,-0.25%)和政府债券的评级打得特别差。”她把三大评级公司和华尔街串通一气的行径称为“不折不扣的商业欺诈”。
- \* b  W% B& N5 ]1 S/ g5 w: J0 x3 B9 f% \5 w- F3 H7 Y9 C/ [
  另一方面,这些机构对美国以外的主权债务评级也饱受诟病。多位欧盟领导人抨击国际评级机构在欧洲债务危机期间,接连下调欧元区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是“落井下石”之举。5 G  s, B+ f! a: d/ A) M0 E

/ i) f  Z& r, @4 _. {+ ]2 A; A+ n" l  “只要他们仍然由被评价方支付费用,那么客观性总是不可信的。”一位分析师指出。) k+ Y5 f$ V0 c* R3 x/ e3 l* c

7 v% ^# Z. o; @# l  w  G  寡头垄断
- r3 P: f  s+ z1 }; G; H9 {: l8 N) p8 r& t5 f; d4 a$ X9 y/ N
  《纽约时报》一位作家这样写道:“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里,一个是美国,一个就是穆迪。美国可以用炮弹来炸毁一个国家,穆迪可以用债券降级去摧毁一个国家。”
2 \3 H2 f' D' j; `& L
% l8 E; a' U& U6 {3 j8 f  ^  “在这个暴利行业存在‘寡头垄断’。三大评级机构拥有80%以上的市场份额。缺乏竞争机制意味着没有任何改进的动机。”一名分析师对本报表示。! s. W) q( W0 O( b' x2 T

$ J! z: t5 C) `  资料显示,1975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建立了“全国公认统计评级组织”(NRSRO)并制定了加盟标准,标普、穆迪和惠誉成为该组织的第一批会员。此后其他评级机构一概得不到认可,也得不到SEC的批准。NRSRO实际上为三大评级公司提供了特殊的保护地位,妨碍了公平竞争,其余评级机构即使侥幸通过申请也最终被上述三家公司吞并。
- Y% Q# u" z- o, P& W5 b' `, |, m2 O' Y0 L0 ?$ b" @
  监管缺位
+ D9 D1 `3 Q7 O+ \& S$ L+ r
; d( s3 S+ p. Z  _% [' N  美国国会参议院5月13日通过了一项议案,授权SEC建立一个为金融机构挑选信用评级机构的中间征信机构,强化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是美国金融改革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1 ~, y2 S, K: I6 K
' O8 H; K, p- T  “政府总是倾向于尽可能少地干预市场。”安盛财富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投资经理Calvin Tang对本报说,“评级机构理应是作为独立机构发表中立意见,但是当政府发现这样行不通的时候,就有必要进行干预了。”) C# x/ Z1 e$ R+ p  R' j1 W+ k. ~7 g
8 J3 F* t& d0 l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系副教授攀登也指出,对于商业化的信用评级机构,政府的监管要更加严格,“这具体体现在对评级标准的掌握以及事后责任追究。一方面,政府要把责任追究到个人,不仅仅是公司上,任何获利的个人与公司一起都必须受到惩罚。另一方面,对于评级机构不对外公开的评级条款与标准,政府机构应该原原本本详详细细地掌握清楚,以便监督与追查。”& J& |. u# D) H1 v" y0 _
" T" U2 z# R6 R2 l; }+ f
  攀登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评级机构与被评级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已经是众所周知,作为提供第三方意见的机构,投资者不应该过分依赖这类信息。“安然欺诈案的发生,早应该为投资者敲响了警钟。”
鲜花(62) 鸡蛋(0)
发表于 2010-7-13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11-11 11:08 , Processed in 0.100598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