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70) 鸡蛋( 0)
|
当涉嫌欺诈而失去道德操守的高盛已经遭遇美欧国家政府围剿和追打之时,这家“华尔街最诡秘的投资银行”在中国的“丑闻”似乎也遮掩不住了。不少人相信,在中国市场到处啜金吸银的高盛所从事的各种交易勾当对中国企业和投资者造成的损失可能要比其在美国的欺诈行为严重得多。
+ C) \) N, @/ |+ C' _
' o- O* E& ^, b. A0 j 高盛无处不在
: I% t# F2 t O- Z. N7 R( S, i
: h. G$ D8 Q6 L5 o 趁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契机,高盛于1994年在北京和上海分设代表处,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此后,高盛在中国逐步建立起了强大的国际投资银行业务分支机构,并通过入股中资大型企业、担当承销商等途径向中国市场全面渗透。# o% I/ w( `$ E, m* J
! ?. s O% x9 k: }. D! O7 c- D 参股到国内许多大型企业之中是高盛进入中国取得的战略性成果。如高盛出资3500万美元购买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6.8%的股份;出资6000万美元收购了中国网通2.4%的股份;出资5000万美元收购了中芯国际4.0%的股份;斥资37.8亿美元认购164.76亿股工行股份等。
: ?4 ]4 B2 k& A; r* c, M. M$ P# p z/ x
在债务融资方面,高盛在中国牵头经办了40多项大型的债务发售交易。高盛多次在中国政府的大型全球债务发售交易中担任顾问及主承销商,分别于1998年、 2001年、2003年和2004年10月完成了10亿美元以上的大型交易。高盛是唯一一家作为主承销商全程参与中国政府每次主权美元债务海外发售项目的国际投行。
' v' p% b$ [, C, T Z1 U# B2 l! F% b0 z7 V8 w: G+ I& R. s
充当多家中国公司IPO(首次公开募股)的承销商并从中收获巨利是令高盛最心动的交易。过去的十年中,由高盛主导的中资公司海外股票发售有中国移动通信、中国石油、中国银行(香港)、平安保险、中兴通讯等。而另一单IPO承销项目——中国农业银行H股IPO也在前不久被高盛收入囊中。
( ^9 P2 E- F/ i _! W6 C
5 V* q3 ]% B9 H _+ M8 z& q; J 值得注意地是,近年来高盛作为金融顾问多次参与在中国的重大并购案,如日产向东风汽车投资10亿美元;戴姆勒-克莱斯勒向北汽投资11亿美元;TCL与汤姆逊成立中国合资企业;汇丰银行收购中国交通银行20%股权;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部;中国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以及中海油收购在尼日利亚的石油资产;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等。5 I" k# f8 n/ t1 @6 q3 f3 x6 @
/ _( G4 v8 D1 q# l( l* Z 与政策打“埋伏”7 y$ }7 V% {. G: w( h: a
3 }$ X) ~7 Y0 r3 n7 ] 与许多金融巨头一样,高盛进入中国所瞄准的目标是尽可能地获得中国企业的控制权,然而,由于中国许多行业和企业的股权都设定了最高的转让权限,因此,尽管外资投行机构手握巨资重金,最终还是英雄气短。然而,这一看上去似乎无法跨越的政策难题在高盛手中已经不止一次地被悄悄化解。9 k& ^; a& H- {! |7 g, \, y/ L
9 t; }' _# C2 [$ M2 S 以高盛集团与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合资组建高盛高华证券公司为例,在这家合资证券公司中,高盛拥有33%的股份,而高华证券则拥有其余的67%。实际上,高华证券6个自然人出资8.04亿元形成的3/4的公司股份均来源于高盛公司的商业贷款。通过如此巧妙的财务安排,高盛绕过“在中外合资金融机构中,外方持股比例上限为33%”的相关规定,成为首家绝对控股中国内地合资证券公司的海外投行。从此高盛拿到了在中国证券市场承销A股股票和从事B股交易的门票。
; j0 \& @- Q$ U$ j0 d4 e b" g
" r& D) }: D5 P 几乎同样的手法在高盛收购河南双汇集团时再度实施。河南双汇由河南省漯河市政府、双汇集团和海宇投资共同持股,在收购双汇集团35.72%的股份时,高盛遭遇到了要约收购30%底线的难题;旋即,高盛纠集鼎晖中国成长基金Ⅱ、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等联合中标,最终稀释了相关政策规定,紧接着,高盛又轻松购进了海宇投资25%的股份,最终拿下了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的控制权。问题的关键在于,高盛已持有中国雨润食品集团有限公司13%的股权,而雨润恰恰是双汇在中国的最大竞争对手。这就意味着,作为同一个“东家”的高盛对这两个企业进行整合后可以独霸中国肉类加工业的江山。4 v: j( Z# O7 M; ~* {3 N! z" u" E
7 I* K# n7 a1 d0 i
诱拐中国企业
4 r! G( w+ k! q' A) Y, R, K" a+ z- J. e- }
运用自己在国际金融界权威投行的地位,利用中国企业缺乏金融专业知识的弱点,通过信息披露、制造概念、诱人上当并从中获利是高盛在中国最擅长的手法,而且屡试不败。% l) j- o: e+ H( j+ G2 u, o; s
! f7 R) J+ T$ ~3 N$ d8 n. i
唱空中国银行业并趁机杀入是高盛在中国走的一着险棋。在中国国有银行2004年改制的时候,高盛相继发表报告,诋毁中国的国有银行,称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比率接近40%,是亚洲之最糟糕者。但结果是高盛等以极其便宜的价格收购了中国银行上市的股权,仅在工商银行上市,高盛就通过入股该行四年获利近120亿美元。: t; ~& A2 A) m" h* f
( C# B3 w6 E+ a R. o4 E3 V
在资源期货市场精心设局与中国企业对赌是高盛频繁玩弄的小把戏。在高盛新加坡杰润公司的悉心指导下,中航油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大量卖出原油的看涨期权,之后又不断补仓,在亏损的泥潭中越陷越深。2004年1月,中航油与交易对手高盛签署了重组协议,根据协议,中航油在平仓后,买进了更大的卖出期权。但自2004年1月签署重组协议至当年6月,油价并未如中航油预期下跌,反而一涨再涨。而在此期间,高盛则积极做多国际油价,结果在中航油巨亏40多亿元而不得已进行公司债务重组时,杰润公司居然以中航油的重要债权人之一出现。8 `; K# c U, I( ]
4 @" O& f x0 M, G 除了撂倒中航油之外,在中国远洋、深南电、南方航空、东方航空、中国国航等海外期货交易所发生的损失中,均离不开高盛这只“黑手”。不仅如此,高盛连中国的一些民营企业也不放过。2007年,太子奶集团董事长李途纯与高盛等投行签下一份暗藏对赌合约的引资协议。具体约定为:在收到7300万美元注资后的前3年,如果太子奶完不成30%的业绩增长,李途纯将会失去控股权。协议签署之后,高盛一面发布中国乳业市场利空报告,一面借势抄底,用严苛的约定迫使太子奶急速扩张,使得资金链本已紧绷的太子奶最终跌向破产深渊。
; H* ` K( E2 Z: r
% N" S$ A7 [. ] 违规“潜伏”发大财
3 M, S) v4 ~9 S1 ?+ ~" n
8 ?* d0 J- C% k0 j6 o. W- v+ u 通过各种灰暗的渠道入股中国企业或者利用上市增发的时机低成本获得投资标的,然后在二级市场寻求最佳时机大量套现,让高盛在中国赚得盆满钵盈。 S9 i: z3 y) K# W* y$ \2 w. t
z4 U0 ~( c% ~6 i& i 潜入西部矿业可以看作高盛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暗渡陈仓的一个代表性版本。2006年7月,高盛以每股3元的价格从西部矿业前股东东风实业公司受让3205万股,而经过了次年的转增和送红股后,高盛持有西部矿业的股权猛增至1.923亿股。观察人士注意到,东风实业作为西部矿业首次定向增发时的9家投资者之一,该公司以每股3元的价格认购了3250万股,但在西部矿业上市前夜仍按原价一分不赚地悉数转给高盛,因此,东风实业公司是否为高盛完全控制的影子公司就值得怀疑。$ @& [8 J$ w6 E" `, l: ?* B
' J8 u; Z& s H( N* Q 自然,高盛从西部矿业身上抽取的利润远超于人们的想象。2009年3月5日,高盛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系统出售所持西部矿业公司5%的股份,有业内人士测算,在享受西部矿业现金支付股利和超大比例送转增股后,高盛每股投资成本仅为0.34元。以减持市值和持股成本计算,单单西部矿业5%股权减持就已全部回收投资,且取得了投资回报高达974.3%的惊人暴利。重要的是,高盛大规模减持之时,恰逢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和A股市场雪崩的危局关头。1 ~" H) M* @, Q3 F
) H, @6 V" y: b! X: D! v 引人深思的是,高盛险恶的投资行为还不止发生在西部矿业身上,近期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双汇发展亦与高盛有染。资料显示,自2004年高盛控股双汇发展后,双汇连续四年分红超过利润的60%,高盛在投资不到3年的时间内就获利240%,而蹊跷的是,高盛早在2007年就曾大幅减持股份,但双汇发展直至2009年12月才对外发布澄清公告。无独有偶,在最近以148元价格创出了A股发行价历史新高的中小板新股海普瑞中,高盛获利惊人。资料显示,高盛的“孙公司”GSPharma持有海普瑞的股份4500万股,成本为每股0.677元。对比148元的发行价,高盛账面浮盈达到66.30亿元,收益率达到218倍。高盛凭什么“慧眼识珠”,又是如何进入海普瑞的的确让人生疑。
$ g5 u6 ~/ ~& f
4 F+ f A5 p4 ?% n' l2 H5 _ 背景
* Y) @" O+ v2 N- q0 [( b% c3 v. w; m7 x8 o) I) S
高盛事件也称高盛危机。2010年4月16日,华尔街传出重磅消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式指控美国高盛集团(GS)涉嫌欺诈投资者。SEC称GS在向投资者销售他们自己设计的一种抵押债务债券(CDS)时隐瞒了关键信息。这一CDS产品的表现与住宅次贷证券(RMBS)直接挂钩。高盛一方面允许客户(保尔森对冲基金)做空该金融产品,另一方面却向其他投资者承诺该产品由独立客观的第三方推出。
" o1 g' _) v! i& }; w
; @3 p- i6 z5 w 新闻当事人:高盛“解释”中国股权投资质疑
7 h6 Y( P P$ k$ @. X" p! @6 G, I& r. \. H2 a; R4 A0 X4 A, k
虽然高盛目前投资的20多家中国企业中,私人企业占据了绝对比例,但对于国有企业的投资,高盛也会开放对待。在美国,高盛的股权投资亦会区分增长型企业与重组型企业。3 Z# {& J% n5 A9 ]6 y
' F! D& R- T$ N: `' d7 t- \ “未来如果有投资机会,而且法规也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也会认真看待各种投资机会的。硬币都有正反两面。私营企业虽然反应灵敏,但规模较小,变数较大;而国有企业的好处是稳健,但因为规模较大,投资金额可能也会比较多。况且国有企业多半经过历史的变迁,我们需要多学习和了解,目前也不乏成功案例。”安武对记者说。
) L: z) K- n; {/ u( R& M6 _4 Z
7 J: J1 [8 T9 S 中国生意:高盛集团中国生意揭秘:“道德标杆”轰然倒塌
' G+ n0 {8 a! \5 x0 ^
. |1 J3 e! g/ G& r6 t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高盛为进入中国证券市场所设计的方案比中国监管层的期待还要完美:向处于危机状态的海南证券慷慨捐赠5.1亿元人民币,然后在组建独立公司实体的基础上成立合资证券公司进入中国证券市场。) X3 W+ o l" L2 B& M
+ O8 Q8 D, }6 i2 k8 f2 Y
2004年12月,高盛集团与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合资组建的高盛高华证券公司正式挂牌。“无疑,高盛高华的诞生为高盛进一步巩固中国市场的地位创建了一个最佳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