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196|回复: 29

海洋三省游记(图文版)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0-3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行程计划5 O7 g5 f" }& b* w+ a
# ~* C/ b, P2 j; Z6 D3 L. A3 m3 b
计划去海洋三省旅行已经有很久了,具体有意向实施,可能也有大半年的时间了。进入夏天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长假,因此错过了旅行的最佳时节──八月,最终只能把目光锁定在九月中。于是每天上aeroplan的网站刷网,八月中看到有25,000里redeem九月中YEG到YHZ往返机票的deal,前后跨度六天,时间也比较合适,就赶紧刷卡订下了。事后发现,这正好是我唯一合适出行的一个礼拜,这次旅行从一开始的运气还算不错。2 I( z% N* l9 m+ }2 V

8 J, n, M* I0 n) g订完了机票,下一步就是计划具体行程了。头尾六天,掐掉飞机在路上的时间,大约是五天半,五天的租车费用不菲,各家租车公司都至少在200刀上下。研究片刻后,我决定采取改良方案,分两段租车,头四天在YHZ租车,有周末的deal,四天120刀,第五天在Halifax市区租车,最后可以免one- way费用在机场还车,加上我的budget certificate,可以只付20多的LDW,总共五天租车费用140多刀搞定,是我能想到的最佳费用配置了。' J* O' ]* z- m

# G1 Q/ f. Z1 \& F租车既然定下来,行车路线也逐渐浮出水面。PEI这个小岛是本次旅行的一个亮点,不过它也很“爱财”,旅客在离岛的时候必须交钱。按照LP上的说法,船进桥出PEI最为经济,因此我锁定第二天从Nova Scotia的北部港口Carribou 乘免费轮渡进PEI,第三天付过桥费从联邦大桥离岛,到达New Brunswick,这样的费用是42.5刀,比反向操作要便宜20刀左右。在New Brunswick上逗留一整天,第五天一早离开。从New Brunskwick回到Nova Scotia主要是两种方式,一种走陆路的Trans-Canada,路途较长但省钱,而且可能要走部分回头路;一种走水路的轮渡,从Saint John横渡芬迪湾抵达Digby,路途较短但昂贵,而且轮渡的等待时间也并不节省。不知道什么原因,一向以省钱为己任的我在知道这条轮渡路线后,毫不犹豫就决定破费一番,事后证明这一决策还是相当不错的。, _0 p* D; w  M$ L' s+ a1 i
2 D  B& j6 R+ |

2 R2 M& |0 ^. U0 [旅行全程路线图8 y: X0 f6 b" B

! j- T4 A, k# m/ E" R1 s5 F5 |从订机票到确定行程,我大概用了三天时间,做这个research的快感竟胜过了完成thesis的research,真是惭愧。计划基本完成,距出发还有两周多的时间,接下来,就是等待旅行一刻的到来,享受惊喜了。
% h. D0 j( C7 A/ v% R
: _: e$ u* K7 ^9 H5 g
: A2 K6 k% b1 n% v) ^( c: R! N: r0 c2 hTruro: 雨中芬迪湾
, P% F; M; c1 A
5 S; @* L  ]! u7 {- @+ U第一天的行程没有太多可以罗唆的,让人奇怪的是,从Edmonton到所有海洋三省的城市,似乎都没有non-stop的航班,即便是所谓不用转机的航班,也多要在YYZ或者YOW中停一下(WestJet似乎有,但也仅限于夏天,何况我也没法redeem他家的机票)。我选的这个航班虽然早上7点就起飞了,但中午抵达YYZ后有三个多小时的中转时间,YYZ现在又有了Free Wifi,正好给我一个休息调整的过度,也好顺利地摆脱三小时时差的困扰。
6 E* Y7 {1 s+ w. D5 G4 G6 ~
) c1 @# V! P/ I! U; _2 ]飞机抵达YHZ是当地时间晚上7点多了,一切顺利,心情愉快地去Enterprise提车,欣喜地发现:1,可以把车还到Halifax市区,省掉我从机场到市区的交通费用;2,拿到的Rio LX还有Cruise Control。既给我省了钱又给我省了力,跟工作人员小聊几句,他又说我的road trip会非常愉快,于是心情大好,启程上路,我的Maritime Road Trip就此正式拉开了帷幕。; M0 `' b% r5 i* t) c% ?. \% P

- T; M- X& J0 K* s从机场出发,一般人的第一想法是当晚住在Halifax附近,但这样一来就难免走回头路。查看地图就会发现,YHZ位于Halifax北面的Enfield,距Halifax市区将近40公里,而既然最终要向北前往PEI,不如头一晚就先行一程。我选择当晚前往芬迪湾东口的小城Truro投宿,一者这里是通往Nova Scotia北岸的交通要冲,二者穿城而过的Salmon河口有北美最大的涌潮之一,因此是观看芬迪湾涌潮的重要景点。
! S; G0 G; E, E5 A' z0 O& D; F, t( @, X
Truro是102号公路的北部终点,离YHZ约有60多公里。102号公路的交通状况极好,全封闭的双向四车道,晚上车也不很多,唯一需要顾忌的是天下微微飘起的一丝小雨以及湿滑的路面。没有GPS的我预先记下了出口的号码,102号公路的路标提示又非常友好,8点半过了一会,我便下了高速,到达了预先订好的motel。
; D0 _# c& N) B* U; c3 d, {8 Y/ d
2 b0 o' K- `7 @& e0 P' d3 \一到海洋省份,最大的感受就是湿潮的空气,与干干的西部迥然不同。天气虽有些凉,但呼吸着这样的空气,加之滴滴答答的细雨,我之前几天还有些上火的嗓子也开始感觉舒适起来。整个Truro没有高楼,我住的motel也是一层的平房,所有房间呈平面的L字排开。我的房间是14号,却差点没能找到,原来店主也迷信,不设13号房间,过了12号之后就是14号了。
( `" C5 [* k( F- P3 x; \0 K
! t' c" s* u8 Z& G% @, G进屋稍事休整,我就驱车到城里吃饭,顺便逛逛,Truro这个小城似乎并不是很小(按照wikipedia上的说法,整个城镇加上周围的人口有将近5 万),开车转一下可能也要十来分钟吧,各种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据说夏天这里游客不少,晚上也有专门观看涌潮的服务,非常热闹。9月虽然过了旅游高峰季节,但还是能感觉到不少过客在此驻足,我所住的motel在晚上就是人满为患,我因为无线网络信号不好,想换个房间,却连一个房间都换不出来──全满了。
8 ~( a0 P4 a/ r2 U/ M
& ~4 h# {2 X  G1 \  l) w0 d不过毕竟天气转凉,日落也提早了,9点以后城里的很多商店餐馆都关了门。我勉强找到一家“中国餐馆”还在运营,老板竟然是个白人,幸亏饭菜还算可口地道,吃完晚饭,我就仿佛已经适应了周围的环境,我所担心的时差效应也丝毫没有,当晚12点不到便熟熟睡去,这可是Edmonton时间晚上9点啊!" s- G" E. k0 c- @8 D; W6 i
& |0 D! ?7 `4 F7 Z6 q( H- d/ ?
第一天:YEG->YHZ->Truro,NS,车程70公里。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Tatamagouche:白浪红沙% ~" w; O8 E; O

2 R1 T- A! t9 f+ _第二天不到7点,我便从梦乡中醒来,外面的天空已然微微发白,但仅凭声音便可分辨出空中飘着淅淅沥沥的细雨。屋外静静的,显然整个Truro还未完全苏醒。看来北美最大的涌潮是看不成了,不过无妨,作为在杭州长大的孩子,这里的潮水只能算小巫,没有什么遗憾可言。' E0 [9 q$ A' s
9 z8 K7 m- J. p' k1 c- d& @
不管怎么样,洗刷完毕后我还是打算去Salmon河口的岸边看看,顺便去Truro镇上的超市买点食物以备旅途之需。沿着Truro城西的Robie Street向西,穿过与102公路的交口,右手边就是涌潮路(Tidal Bore Road)。Truro的涌潮路共有两条,一条在Salmon河南,另一条在河北,河北的观潮地由于有一家提供观潮服务的汽车旅馆Palliser Restaurant Motel而更为有名。我去的是河南的观潮点,此时正是低潮时分,水面不高,但在雨中并不平静。两岸的红土十分夺目,不过这还只能算我本次海洋三省的红沙之旅的小小序曲而已。  ]$ p9 n3 w+ d5 ]9 ]

$ O" \" z$ R! P1 p; p* kTruro地区包括许多小镇,Truro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它的上游还有小镇Salmon River,下游则有Lower Truro和Truro Heights,而在河的北岸,则是Onslow社区,自上而下是Upper Onslow,Central Onslow和Lower Onslow。观潮点旁有一块石碑,纪念英国人最早在这一地区的登陆点,那是早在1760-1762之间。英国政府在取得了对法国的七年战争的胜利之后,为了有效控制以前阿卡迪亚人的土地,将大批英国人从新英格兰迁往阿卡迪亚地区的腹地,也就是今天的新斯科舍省各地。Truro地区得天独厚的位置,自然不会逃过英国人的法眼,从那时起,这里逐渐成为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的社区,而说法语的阿卡迪亚人,逐渐受到排挤和压迫,乃至妻离子散,许多痕迹甚至遗留到今天。Truro的移民史,就好像加拿大海洋省份历史的缩影,既是一部英国人发迹史,又是一部阿卡迪亚人的受难史。
# I- \  k8 l: ^0 L8 Q& b' o3 C) y# p  p6 X: G
在红红的Salmon河边徜徉片刻,我又回到了Truro小镇,周六的清晨,时针指向了八点。小镇还没有太过慵懒,镇中心的超市Superstore已经开了门,我便进去买了些水和食物,之后几天的早餐,基本就是靠着这些东西了。) S1 S) r+ ]7 _9 Y+ [* Z. ^+ N

. @/ g$ W9 O5 |海洋三省的Superstore全称是Atlantic Superstore,实际上与西部的Real Canadian Superstore同属Loblaw集团,所以超市里的布局也与RCSS几乎一样,逛起来轻车熟路。买完东西,本来还想去对面的游客中心拿点旅游资料,但不知道是否因为周末,或者时间太早,游客中心还没有开门,我只好径直回到住处,简单吃了早餐,整理行装开上311号公路,目标是Nova Scotia北岸的小村镇Tatamagouche。9 r' `* F$ o+ o, k5 @: `
, h7 U4 Y% A$ I0 @4 v
Tatamagouche位于北Nova Scotia一个小海湾(Tatamagouche Bay)的中心,又是两条小河的交汇处,因此风景怡人,很早就成为阿卡迪亚人的定居点。Tatamagouche这个名字,来自当地土著米克马赫语 (Mikmaq),意为“水流相会之处”。
& T  F+ ]1 q8 ^# K# A  [
  a1 |$ _8 N" Q% v既有河水,又有海湾,再加上海滨的红沙,光想象就能猜到这里的风景该有多诱人了。可惜我的运气不好,一路上细雨逐渐转大,变为小到中雨,海边的景色自然大打折扣,唯一观感更佳的是公路两边的红土,在雨中更加夺目。; K2 j5 Z# W3 M0 k- `& I( c% i
' @9 {. @, ^, c- w* j# `

+ M+ \5 W. v. O) I/ ITatamagouche小镇上,阿卡迪亚文化的印记依然无处不在6 H4 H9 q% O  `6 B3 F7 H% b+ d- M8 I
0 o; _* \# B1 f9 @
Tatamagouche的游客中心前挂着三面旗帜,正中是加拿大国旗,左边是新斯科舍省旗,而右边那面乍看很像法国国旗的旗帜,实际是上红白蓝加颗星星的阿卡迪亚旗。这样的搭配让人依稀能够联想到阿卡迪亚人在此曾经的繁荣,但实际上现在的Tatamagouche人,大多都是说英语的新教徒和苏格兰人的后裔了。
( J$ F! U. J, j+ F! g1 f, b
7 p1 f$ w1 S3 @! s8 U游客中心要到中午才开,真是够懒的,没办法,只好驱车参考门口的地图去村镇东面的Sand Point海滨走走。海边的房屋很别致,红色的沙滩也有说不尽的魅力,但没想到海边雨虽不大,居然顺着风势,与浪花一同扑面而来,让我睁不开眼,足足领教了红沙白浪之下大海的威力。此外,经过泥泞红土的洗礼,我的车子下半部就仿佛被红漆重新刷了一番,都快看不出原先的颜色了。9 ^1 B- j# Q3 h( ^, B& d

# ^1 W1 s& @" v4 Q/ x4 B天气不好,游兴也减了一些,我于是继续启程,登上6号公路,向东直奔位于Pictou的Carribou轮渡码头。0 z0 A8 Z5 w3 \+ j- G' A+ e8 _
: O/ ~0 v' R4 b/ M- ]) o

( |# C0 U. ?1 X- y, }5 h: S( Q" _) _Carribou轮渡码头,NFL渡轮徐徐入港3 C; h% K2 |& C% k% i4 @
( w1 _3 N7 T% k: \6 U$ I$ f
到达码头之前,先去一趟与106号公路交接的拐角处的游客中心。这是Nova Scotia的省级游客中心,果然比别处勤快一些,我从这里不但得到了轮渡的时刻表,还拿到了Nova Scotia全省的旅游地图。虽然马上要离开这个省了,但几天后回来时还得仰仗这地图的指示呢。  U: \2 G, S1 Y. v

7 m' s2 }3 I; Y/ ]* `1 C" aWood Islands:灯塔下的王子岛% k$ L4 Q; D0 }3 z2 E
1 K- U7 ~* o% [
Carribou开往PEI的Wood Islands的轮渡是免费的,这点我之前说过了。而且周末的上岛的车辆也不是很多,提前半小时到那里排队足矣。我到的时间稍稍早了一些,便去旁边的礼品店买了张Nova Scotia的明信片,又在门口小坐片刻,观赏庞大的NFL(Northumberland Ferries Limited的缩写)渡轮入港。
; a8 M: y* s3 Y& |, y0 T
. B$ \' Z" I9 S  v5 K9 {) Q% r中午的轮渡11点15离港,一个小时左右便可到达对岸的Wood Islands。轮渡不大,不过餐饮服务完备,还可以在信息中心拿到PEI全岛的公路图。PEI的旅行路线主要是四条,基本是沿着海岸线行走,东西南北各一条,分别是东面的东点线(Points East Coastal Drive)、西面的北角线(North Cape Coastal Drive)、南面的红沙线(Red Sands Shore Drive)和北面的绿山墙线(Green Gables Shore Drive),红沙和绿山墙又组成中央线(Central Coastal Drive)。这些旅行线路基本覆盖了全岛的主要旅游景点,而大多数游客在王子岛上的公路之旅,便是从东点线中间的这个小小的Wood Islands开始的。& }+ q" x) M" v& m$ y0 x0 m. E/ s( j

4 p& a! W2 j# N- ^1 X1 _8 Y, p12点一过,渡轮前方的海面上便露出了红色的王子岛轮廓。细雨虽然停了,但乌云压顶,海风依然极大,吹得人抬不起头。渡轮缓缓入港,这座美丽的小岛吸引我的第一个景致,便是离港口不远的灯塔,这是我本次旅行看到的若干灯塔中的第一座──严格而言,Wood Islands的灯塔还不只一座,因此我在王子岛所看到的头几座灯塔,都是出自这里。
8 \/ R. j+ u9 g$ @6 ~2 e/ \& o/ M4 V. m. J  f# F% S' z$ p
3 u- D* |) Q2 e8 v4 s# T
Wood Islands海滨灯塔
7 c# r& ^: g+ u9 |
+ [" I' f' e9 O' X/ nWood Islands本身是个省立公园,但面积极小,方圆不过几百米,一眼可以望到头。但是只需一眼,就能让人大饱眼福。白塔、红岩、绿草、青鸟,尽管由于天气的原因,海水没有那么蓝,但我在王子岛上的第一个驻足点所留下的印象,已足以预示眼前这个梦境一般的小岛不会令我失望的。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Charlottetown:一个国家的诞生
  F/ k+ l& U2 B2 |' b& \1 h7 W* A
在Wood Islands登岛后,我原本的计划是沿东点环线,前往王子岛国家公园的东部分园,以红色沙丘闻名的Greenwich,于是驱车往北,上了4号公路。小岛的田园风光的确迷人,但阴郁的天气也同样令人扫兴,走了一小段经过Murray River后,我决定放弃去海边的计划,转而向西进入24号公路,先去整个王子岛唯一勉强称得上城市的省会Charlottetown。! i$ K7 u* ?" {5 K9 H; q( s+ w

3 ?+ p9 E, |2 }Charlottetown的名字也分写作Charlotte town,王子岛的居民们常常直接称为the town。城市建于1764年,当时英国刚刚打赢与法国的七年战争,通过《巴黎条约》获得了王子岛的统治权。当时王子岛还袭用法国殖民者所起的名字,叫圣约翰岛(Ile St. Jean)。英国人将小岛划分为三个县,自东向西分别叫作国王县(Kings County)、王后县(Queens County)和王子县(Prince County),并以国王、王后的名字命名这些县的治所。由于当时的英国国王是乔治三世,王后是夏洛特王后,所以国王县的治所就叫作乔治敦(Georgetown),而王后县的治所叫作夏洛特敦(Charlottetown),至于王子县,原本打算把治所设在北部的港口小镇普林斯敦(Princetown,位于今天的Prince Royalty),但由于小镇的港口过浅,难有大的发展,最终这个县治所的殊荣落到了南部小城,后来的全岛“第二大城市”Summerside 之上。有趣的是,王后县和Charlottetown的地位后来风头逐渐盖过了国王县和Georgetown,成为全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后者至今仍然默默无闻,不为大多数人所知,这样的结果,恐怕当初设置行政区划的人们难以逆料吧,令人颇有一种“凤在龙上”的感觉。
% E' c: k: T7 Z) I+ i" r! {  E( L: P4 l6 f% z" R
Charlottetown位于王后县的中部,从Trans-Canada的1号公路过Hillborough大桥,眼前浮现出一片建筑群,便算是城市的downtown了。  e5 j9 G+ [& |- \$ ~5 o5 q

! k1 |$ N; b4 i9 I第二天歇脚的地方订在了downtown中心不远的Hostel International,从与1号公路相连的Grafton大街过两个街区,向南转进Hillborough大街,再走两个街区,就是这家全岛“最大”的hostel了。; E1 B9 l8 e. q8 {

8 G3 E/ [4 F! `7 }7 J2 t. q- J
5 U$ Y8 o8 h. l" k(左:别致的Hostel International;右:色彩各异的Charlottetown市内房屋)$ }5 k5 E3 R5 H; w8 g0 ]* H

9 R& ]) H; p, n+ U$ X# ^/ n$ X作为加拿大最小的省份,所有的“最大”在这里都得进行另类解读。这家小旅舍并不起眼,若非我事先在google上查好,还真不那么容易一眼就看到。旅舍门上插着三面旗帜,加拿大国旗、王子岛省旗,以及国际青年旅舍旗。门口的停车位不多,但总有一个位置是空着的,我把车趴好,随即进屋登记。
9 y3 h, e1 l! K* }  Y
; K+ h8 `1 b5 l* u" `% k旅舍前台迎客的女工作人员很热情(可惜我还是把名字给忘了,倒是记住了一位比利时客人的名字,可能是因为名字特别怪吧,让人印象深刻,叫Harm),一见面就说出了我的名字(后来我在Fredericton碰到的工作人员也对我的名字有印象,他们应该是在之前一天就查看过客人的名字了,而亚洲名字一般不容易忘记,也很容易跟真人对号),因为前台正有客人登记,她便带着我到客房里转悠,介绍厨房、休息室、卫生间等等的布局,最后领我到了房子的顶楼三楼──其实是间还算宽敞的阁楼,四张床铺齐齐摆成一排,很像军营,我还是第一次住这种布局的hostel,很有新奇感。回到楼下,拿着以前得来的 coupon登记,省掉2块钱,加税一共是30刀一晚,还包括早餐供应,挺实惠的。在房间里简单整理一下,时间才只是下午2点半,外头的阴天似乎有转好的趋势,我于是步行前往市区的中心地带。& B7 i1 x4 \+ R4 y
: e* \5 A: J* I! E& f) i
Charlottetown的人口一共只有3万多,downtown的范围也不大,老式建筑很多,极少有高楼,南面是海边的码头,名叫Peake's Wharf,北面就是市区的外围地带,包括全岛唯一的大学,University of PEI,西面是总督府和Victoria公园,东面是Hillborough大桥。正中间是王后广场,矗立着王子岛的省议会厅(Province House)。这也是加拿大第二老的立法大楼,仅次于Nova Scotia的省议会厅,被设为国家历史遗址。其中的原因,倒不是因为它老,而是它在加拿大历史上独一无二的重要地位。
# Q* G; c' c' l3 S
4 g4 _9 D- U, A8 x6 e3 U& r; k 2 D9 C! I# Q1 P7 g3 P2 y' W
王子岛省议会厅南北两侧,战争纪念碑8 u( a/ E9 A1 I- d9 B$ h

* ~( q! ]- Z: m9 g省议会厅始建于1847年,当时被称为殖民地大楼,属于当时风行的新古典主义建筑。自那时起,岛上的议会便一直在这里召开。19世纪中叶,北美大陆南部的美国经过不断的扩张,已经从最初的大西洋畔,抵达了西部的太平洋。而与此同时的北美大陆北部,虽然全部都在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下,行政上却是四分五裂,王子岛、Nova Scotia、New Brunswick、加拿大、纽芬兰以及不列颠哥伦比亚等等都是相对独立的殖民地,各自为政,还没能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政治体。来自南方的政治与经济上的压力令这些殖民地的人民忧心忡忡,政客们也是心存恐惧和疑虑,半个世纪前的1812年战争虽使这些北方的殖民地暂时避免美国的吞并,但谁又能保证将来不会再有一场战争,胜利者还会是英国人么?最小的三块殖民地,王子岛、Nova Scotia和New Brunswick地理位置毗邻美国东部地区,面临的压力也是最大,当时已有美国的政治家进入王子岛,企图说服他们加入美国。1864年,这三个文化背景相似的地区决定派出由各自总理(Premier)领队的代表团,在Charlottetown召开会议,讨论建立一个联邦制的国家Maritime Union,以对抗美国。三地代表没有想到,有人却借此契机,提出了一个更加大胆的设想。
# G9 c/ F5 J5 e7 P; G& h& l0 f0 r" x  b" n2 M' R* n1 \/ c& `
他们来自Maritime西面的加拿大省,有西部说英语的John A. Macdonald,也有东部说法语的George-Etienne Cartier,这些加拿大省的政治领袖们听说这个计划中的会议后,也提出了参加的意向。在他们的要求下,会议推迟到9月召开,并接纳加拿大省的代表团出席。2 l6 ~, F. l  x8 |# L5 b, J3 R7 F

+ ]' n( h2 B! k/ N+ T( C1864年9月1日,会议在夏洛特敦的省议会厅开幕。正巧当时夏洛特敦有一场马戏表演,大多数市民,包括码头的工人们,都扔下手头的工作,去看马戏,以致于作为接待方的王子岛代表,不得不到码头上亲自划船出海,迎接从加拿大远道而来的代表们。加拿大的代表夜间不得不住在船上,因为城里的旅馆大多被马戏团的演员和Maritime地区的代表们占用了。: [4 ?1 \% {4 v" I0 u% t
& Y5 k( E2 U. B: E) H) N. `
尽管条件苛刻,加拿大的代表们却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们一上来就反客为主,向Maritime地区的代表们和盘推出了他们的计划──四块殖民地统一在一个宪法框架下,建立更大的联邦,而三地代表原先计划的建立Maritime Union的计划从一开始就完全没有机会得到讨论。在更大的范围里建立联邦的好处也是不言自明的,光从人口来说,Maritime地区全部加起来,也不过 60万左右,仍然是一个极小的政治体和经济体,而加拿大东西两地(后来的魁北克和安大略)加起来,有250万以上,远甚Maritime地区数倍,其政治经济的规模都不可同日而语。经过几天的唇枪舌剑,四个地区的代表们终于初步达成了一致,他们于一个月后在魁北克城重新开会,敲定了建立加拿大联邦的方案。1867年7月1日,加拿大自治领正式建立,作为建立国家的设想生根发芽的地方,夏洛特敦市中心的这座省议会厅也与那些与会的加拿大“国父”们,永垂史册。/ _7 u2 s( E9 T/ s0 v* o
8 q4 s) k; W, d: O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会议所在的王子岛本身,却因为自身的一些问题未能解决,拒绝于1867年加入加拿大联邦,直到1873年,才成为加拿大的第7个省。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Charlottetown:现实与传统之间$ |! n( W' R( Q  N) `

9 i: }: y3 V9 c% Y省议会厅的历史故事虽然吸引人,但我更关心填饱肚子。从王后广场前匆匆经过后,我折向南面的Water大街,这条街紧邻Charlottetown的码头Peake's Wharf,一贯是市民聚集的热闹场所,周末的日子尤其如此。
- w6 v5 @# t" E7 ]% H4 h6 d0 q; u9 s, ?+ F& \6 A; |
码头边的小广场好像要举行原住民的音乐庆典,广场中心拉了个帐篷,聚集了一堆人,不过可能是因为天气的原因,人群稀稀拉拉的,并不十分热闹。广场旁边有个很大的停车场,却没有趴多少车辆,原来这里是收费的,我暗暗为自己步行逛街的决策感到明智。8 U0 b! A% b0 l

" \+ _% q: h; D8 }) c1 q4 E- m- Y$ W) Y
Peake's Wharf的泊船
9 @+ `& [) Y6 B0 [$ \4 n
+ _/ G* P9 G, s0 j停车场另一边是缔造者大厅(Founder's Hall),里头有个游客中心,可以拿到城市的旅游图,还可以租用自行车逛城,即便是在今天这样阴雨的日子里,同样能看到个别痴迷单车游的游客骑车出行。大厅本身是个博物馆,介绍Charlottetown从建立到繁荣的几百年历史,不过要收费,我就没有进去,在门口的礼品店逛了逛,就出门前往旅舍工作人员推荐的Water Prince Corner Shop,吃午饭。
5 O- V7 p; s5 l8 g9 |0 k2 k% R5 e; Z1 _! W: m1 P( {$ Q/ e4 h' ~- n

: j6 t  y6 J, b) X3 K+ b(左:缔造者大厅;右:大厅内部Charlottetown历史展示)
% ^% M" ^+ H6 ^; ^# v# ~+ p$ t" G0 I$ ^  |" V+ q: E0 H( y. l0 b
Water Prince Corner Shop位于Water大街和Prince大街的交叉口(故而得名),一进餐馆,一只硕大的龙虾(标本?)就跃入眼帘,四周的墙壁贴满了各地的汽车牌照和老照片,一看便是旅游旺季游客汇集的场所,不过我进屋时却是唯一的食客,之后才陆续有几对顾客光临(难道我总是充当引领潮流的角色?)。中午时分的菜单内容并不丰富,但我点的新鲜龙虾卷(Fresh Lobster Roll)十分可口,吃过后至今口中还能回味当时的味道,强烈推荐(!)。我想如果是晚餐来此,定能享受一顿丰盛的龙虾大餐吧。
9 T9 @. z2 ~. k; O6 A: J4 u  q
- h( E2 ?+ ]! L) i/ w
2 J7 O. u* ?# P9 r# s, @龙虾美味的Water Prince Corner Shop;墙上的各地游客车牌' b" U1 J  h% z# y

  h" ^4 L- Y5 u: G5 ~5 ~* k从龙虾餐馆出来,空中竟有飘起了小雨,不过不碍事,我一头钻进了Peake's Wharf旁的礼品店屋,就不受雨水的侵扰了。
, B! A& Z7 ]: J; \/ p% L6 B: O
" P! A4 a) g7 fPeake's Wharf一带的礼品店众多,但最值得驻足的,是紧靠码头的Cows Ice Cream。这家冰淇淋连锁店出自安妮(Anne)的家乡卡文迪许,至今有近30年的历史,可能是岛上除了安妮以外最受欢迎的东西了。根据《读者文摘》的读者投票,Cows被评为“加拿大最好的冰淇淋”,甚至被列为世界十大冰淇淋的第一位。现在Cows共有10家连锁店,7家设在王子岛上,剩下的3家分别在Nova Scotia、BC和Alberta(!)。Alberta的那家,设在Banff小镇上。因为当天海边阴冷,我放弃了购买冰淇淋的想法,看来只能以后去Banff饱口福,弥补遗憾了。1 K. J1 J( |, T% E# a  f& b2 L

; [& j2 |$ k+ R/ r. j+ V/ I3 O3 @一路闲逛,在百年的建筑群中穿行,又回到了王后广场,此时接近下午4点,省议会厅每隔整点会有一场介绍Charlottetown Conference的十几分钟电影,我这一趟正好赶上,便又进去学习了一下历史。电影放映厅不大,两面墙壁上高高挂着加拿大十省三区的徽章,气氛庄严。电影回顾加拿大建立的历史,其编排很让我喜欢,既不失历史的厚重,又有一种独特的轻松与诙谐。议会厅的二楼再现了当年会场的布局,一排长桌,两排靠椅,从环境到色彩,很像极了费城的独立大厅。相映成趣的是,当年的独立大厅讨论的是如何建立联邦对抗英国殖民者,而近100年后在这里的议会厅中讨论的,则是如何建立联邦来对抗新兴的美国。9 L4 c1 b& l3 g; l3 f2 }3 ?# V
; n7 P6 M0 Y5 G! z0 J: k5 M
面对会场的大楼另一侧,是现在的王子岛议会会场,因为人口稀少,整个会场不到30个座位,已经涵盖了全省所有的议员。会场正中是象征无上权力的权杖,以及加拿大国旗、王子岛省旗和省徽。王子岛省徽上为象征英国王室的狮子,下半部分包括左边的三株小橡树,和右边参天的大橡树,三株小树象征王子岛的三个县:国王、王后、王子,而大橡树最初象征的是英国。徽章下方还有拉丁文铭言:Parva sub ingenti,意为“大个保护下的小个”,耐人寻味。
( O* v- _* I  x1 {( f$ m0 F/ X; G; J; B) x+ q4 Q
) D0 o- h2 s& @! J7 I# n1 }
(左:Charlottetown Conference的当年会场;右:王子岛省议会会场)& Q* t" D# t1 r$ y
" \4 Z7 `! v7 ^- j& Z! l
在旧会场和现用会场中间,还有一些陈列室和办公室,陈放早年的遗物和一些画作,介绍了省议会厅建筑的历史。大楼由英国人Issac Smith设计建造,不过除了外墙的砂岩来自Nova Scotia外,所有的建筑项目都由岛上的工匠完成,因此被称为“王子岛民的建筑”(Built by Islanders)。介绍文字上对于这一点,透着一分格外的自豪感。
  @2 J1 m& {- Q4 X7 G! P1 a
6 T# g6 |$ E; s% _8 p4 pVictoria:海滨日落
5 t/ G* P! w+ b7 Z) z$ \5 w  i4 u1 E8 t1 g9 `, J
参观完省议会厅,只有下午五点多而已,但天色被乌云所挡,显得有些昏暗。回到住处休息了一会,我便按照LP上的指点,驱车出城,沿着红沙线,去位于Charlottetown西南,小岛正南方的小镇Victoria。
( x$ |# w" J1 l6 A
; |6 C- D; [6 @6 @Victoria是王后县西南小角上的一个小渔村,为了与其他同名的城市,比如BC省会Victoria区分,也常常被称为Victoria-by-the-Sea。这个不大的小村子是红沙线上的重要景点,它依然保持着1819年建村时的格局。" o" {) o8 |" C" u1 T' H

7 R0 l+ t5 F$ _' g" ^, q天公也是不一直“扮反派”,去海边的一路上风雨交加,一到Victoria渔村,雨骤然停了,不仅如此,西方的天幕上还露出了几道霞光。渔船码头直升向海中,边上停着一排车辆,几个游人沿着海滨在散步。照例有白色的灯塔,照例有王子岛不变的红沙,再加上白色的小渔船平静的靠在绿色的码头,这一切在夕阳的映射下,仿佛一股无以言表的特殊生气,我的车子从海边驶过时,几乎情不自禁对港湾的景致生出惊艳之感。
' y  v+ p* f* _6 a9 ]8 Y" \, H8 o; D; N2 F3 R
在海洋三省的第二天,就在Victoria绚烂的日落中,默默地结束了。
! Y. }  o  x1 W. r. A3 [9 A5 F/ _
. M1 j0 `* h7 V2 h第二天:Truro->Tatamagouche->Carribou->Wood Islands->Charlottetown->Victoria,车程300公里。
鲜花(27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0-3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游记!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Cavendish:在安妮的故乡
' X7 A* K' p) R/ k- c% q/ R) S1 c% Z" Z7 F, Z0 Y* [
第三天,Charlottetown的清晨阴转多云,虽然云层中还不太容易找到太阳,但我还是天一放亮就起了──阁楼里的光线还真是不错。下楼洗漱完毕,到一楼的厨房兼餐厅吃免费早餐,我才发现自己算不上起得很早。一到8点钟,这里已经不少吃早餐的住客了,昨晚刚认识的临时室友正在有声有色地向大家讲述他在本地酒吧里喝酒的感受(前晚他邀请我同去,我因为太累而婉言拒绝了,其实心里还是有些抱歉的),以及在别的青年旅舍的住宿经历。早餐比较简单,毕竟是青年旅舍,又免费,除了水果、面包之外,没有什么像样的食物,幸好我前一天在Truro超市买的瑞典肉丸还在冰箱里躺着,马上取出来在微波炉里热了一堆,还真是很顶饱。
% m4 e# p" s% |+ e% n  _( |5 e5 B4 M: [
早餐之后,我又出门在Charlottetown城里逛了一圈,前夜细雨留在地上的积水几乎干了,但是短暂的多云又重新转回了阴天,看来这小小的 Charlottetown是不怎么愿意对我开脸了。不管怎么样,今天得继续赶路,我回旅舍退了床位,动身前往王子岛北部海岸的Cavendish。! A) l4 _; Z  H" v6 x# f- k
+ L* G1 r9 w/ U, P7 z* }

# f& \  _' h( T' v9 N1 h别致的王子岛历史建筑
& `, w5 l  c7 {( M+ Z
, w6 F' p8 u0 ]( ~+ BCavendish是PEI国家公园的主要景区,但是最让这个小镇出名的,却是一个从未真实存在过的人物──红头发的小姑娘安妮·雪莉(Anne Sherley),以及创作了Anne的加拿大女作家Lucy Maud Montgomery和她的小说《清秀佳人》(Anne of Green Gables)。. U8 O$ Y6 _" [' @, }) K. j+ Z
8 w; E) G% g- j
Lucy Maud Montgomery 1874年出生在王子岛的小村庄Clifton,也就是今天的小镇New London(新伦敦!)。一岁多的时候她母亲就过世了,伤心欲绝的父亲把她交给了她的外祖父和外祖母抚养,不久就离开王子岛去了Saskatchewan,从此Lucy就跟着外祖父外祖母生活在Cavendish的小村里,童年的生活十分孤独,但那段经历却为她培养了许多未来创作的灵感。中学毕业的Lucy在 Charlottetown的Prince of Wales学院取得了教师证书,又去Dalhousie进修一年,此后便回到岛上在学校里任教。
$ i& y) p% S* i& ]8 H1 @& {
, t+ b$ n  F! {. l酷爱文学的Lucy从未放弃过创作和发表自己的作品,但直到30多岁她才真正出版了有影响力的小说。她从报纸上读到一对兄妹的趣事,他们本想向孤儿院领养一名男孩在农场帮活,却阴差阳错的收到了一个小女孩,尽管如此,最终还是决定收养了她。这个故事激发了Lucy的灵感,她结合自己的童年经历,写出了长篇小说《清秀佳人》(Anne of Green Gables,也译《绿山墙的安妮》),小说经过一番周折后,于1908年得以出版。
% W  _& k7 X* z' n6 G% b3 N
* E6 M' Z3 ^( i# }为了配合这次旅行,我还专门从图书馆借来这部小说阅读,装了一回不折不扣的伪Anne迷。《清秀佳人》虚构了王子岛上的一个名叫Avonlea的海滨小村,开头的情节与那对兄妹的故事十分相似,住在小村农庄Green Gables(gable指的是两个侧面向上成山尖状的墙面,最简单的gable就是常见的三角形屋檐结构,这个词一般被意译作山墙)的Marilla Cuthbert和Matthew Cuthbert这对兄妹某天突发“奇想”,向孤儿院领取一名男孩,却意外地迎接了从小失去父母的红头发姑娘Anne Shirley的到来。美丽的Green Gables打动了从未得到过爱的Anne,而Marilla和Matthew兄妹也不可思议地抛弃了成见,接纳Anne成为家庭成员。Anne在 Avonlea结交了许多好友,学会了许多东西,当然也闯了一些大大小小的祸事,最终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Charlottetown 的Queen's Academy,用一年时间就取得了教师证书。她回到Green Gables,成为了当地小学里的一名教师。
& a8 b8 x( B3 }& ]3 _  Y) f* K# n; C7 h: m
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但Anne Shirley出乎常人、天马行空的丰富想象力却成为作品的一大亮点,使之充满了浪漫的情调。小说一问世便逐渐风靡世界,被译成多种语言出版。Lucy在这部小说成功后,又在30多年中(直到她1942年去世)连续创作了8部小说,讲述Anne后来的成长生涯,这些小说打动了千万读者,在全球(尤其是少女之中)培养了大量的Anne迷,他们中的许多人慕名来到王子岛,想亲眼目睹让小Anne一见钟情的Green Gables。. M9 a) Q! E( M9 P

, k1 S+ o# f7 g# m) Q1 {- h% t * \" \1 X" L+ b, e: o: D4 s5 c5 \
(左:女作家Lucy Maud Montgomery;右:《清秀佳人》及其系列小说)1 @$ t- @8 I/ C8 @& X1 a4 P
* r8 U- Q5 ?2 L. k
这个地方,就在Lucy魂牵梦绕的“故乡”Cavendish,这里,也理所当然的是小安妮永远的故乡。( F5 D- E4 c& T8 s6 R. q1 r

6 s1 O( Y. e, M# cCavendish位于Charlottetown的西北面,王子岛上的公路四通八达,出城后基本上走任何一条西北向的公路都能向Cavendish挺进。我从223号公路拐上绿山墙线的6号公路,往西再走不多远,就是Cavendish海滩地区以及王子岛唯一的国家公园──PEI国家公园了。
7 H9 a; S% ^1 _! i9 `* n6 l/ e+ z# g1 Q/ s1 t) U

3 ?+ q1 T8 [  K$ K(左:Cavendish游客中心;右:Cavendish海浪礁石)+ L0 a- k+ N* f& D" v

$ H/ Z# r; Z/ u  n% J! w
8 D! P5 S, n# n3 D5 b: Q' q* i+ W$ p( x- n, H
Cavendish就在6号公路与13号公路的十字路口,小村依然保留着安妮时代的乡村本色,没有多少惊人之处,实际上这个农业岛自20世纪以来的发展举步维艰,除了旅游业外基本乏善可陈。有Lucy这么一位世界闻名的畅销书作家,与之相关的旅游资源自然是得到了充分的开发。Lucy外祖父的一对表兄妹 David Jr.和Margaret Macneil居住过的一处农庄,一直被认为是Green Gables的生活原型。这处农庄后来被政府所有后,于2005年设为国家历史遗址,作为PEI国家公园的一部分进行管理。所有的景点都位于两条公路交叉口附近,西面是Green Gables景区,北面是Cavendish游客中心和海滩,东面是Lucy在Cavendish住处遗址,而就在交叉口的路边,是昔日作家长眠之地。
/ T# e4 r) J$ c2 h. l) `# l( V) s$ d: R% ~! ]) z  \, J
我先在游客中心取了一张本地地图,先驱车去北面的海边逛逛。PEI国家公园在劳动节之后就不再收门票,不过红土细沙的Cavendish海滩依然诱人,的确称得上独一无二。漫步海滩,即便只是欣赏海鸟们在浅滩间嬉戏觅食的场景,也已足够的惬意。今天的海风很大,拍打在红色礁石上的浪花,就好像大海升出的一个个拳头,碰了壁,顷刻间化作虚无。! U2 R! k. G4 S( F8 C9 B

! |0 o0 l) V& V4 m & x( j* k- q' z$ b
PEI国家公园;Cavendish海滩
; @. `+ |% Z, N. f# W* f; F$ \5 T( F9 @  j- ?6 }1 i3 [2 s
回到6号公路的路口,继续往西,左手边就是Green Gables的小博物馆。售票厅的后面有一间小放映厅,介绍Lucy的生平和《清秀佳人》的历史。穿过放映厅,便是一座PEI岛上典型的谷仓,里面丰富的老照片展示了旧日农场的各种生活形态,真实的信件、地图、剪报,仿佛一下子把人带回了100年前Lucy时代的王子岛;墙上挂着的马具和耕牛模型,重现了那个牛马“横行”的年月。3 q8 ~( e; w" p

0 X7 T) F" q. R. e6 K , ?" `/ C- c' b4 s6 N$ v& y
(左:农场谷仓;右:Anne时代的马车)' v3 A' C9 v' k- B8 f. _& C1 X
. P5 z! I- K& s/ G, Y6 a/ \" m
谷仓的后面,就是安妮的绿山墙,Green Gables。简而言之,这就是一间白墙绿顶的两层楼house。整个房子还原成小说中所描述的样子,周围还种满了各种颜色的花卉,让人心动,甚至在室内门厅旁的窗口都摆上了两盆鲜花,好似感染了小说的浪漫。, Y8 p3 e+ U3 w3 S% Q, Y) \

9 R  j8 ^% I  }! m6 G
5 N) V7 @/ f3 W0 \1 q(左:安妮的绿山墙;右:小屋前的群芳争艳)
, Y2 l3 _4 F4 w3 ~, Y' Z$ K+ A$ z! `& d5 o
小小的Green Gables房子里,热情的工作人员却着实不少。不过美中不足,公园似乎没有提供特别像样的导游服务,可能是要预约的吧。当然房子内部结构也很简单,一楼主要是客厅、餐厅、厨房以及小说中Matthew的卧室,卧室里摆放的报纸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了。穿过长长的走廊,沿着窄窄的楼梯上楼,二楼的左手的一间屋子,就是Anne的卧室。小姑娘的闺房有一种不寻常的氛围,浅绿色的窗帘映衬着红色的地板,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花色的墙布却不失素雅,白色的小床则能让人读出Anne自由不收羁绊的想象力。装扮这些房间,虽然参考了Lucy的原著,但工作人员还是花费了不少心思的。& K0 u( B& b  L1 J/ U2 C
/ W- v1 `; q: G# x0 Z" d. Z
5 z- Y- p) z& T0 N
Anne的卧室和Marilla的卧室
' I1 `3 b. w3 |' ]$ {7 j. |
8 Q  ~8 x( Q! o& |Anne的卧室斜对面是Marilla的卧室,在《清秀佳人》中,Marilla对Anne的情感经过了一番复杂的升华过程,在小说的最后,两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Marilla的眼疾也是促使Anne回到Green Gables,投身教师事业的重要原因。与Anne的卧室相比,Marilla的卧室就是十分典型的农村妇女的房间了,有些俗气,但也有一份难得的朴实。6 W" E( Y3 ?- @" y7 z
: J. [( E* w8 k6 ]; W  E( D
从Green Gables出来,后面是两条1公里多的trail,包括Haunted Wood Trail和Lovers Lane,这些都是想象力丰富的小Anne在小说中为两条小路起的名字。实际上Haunted Wood毫无鬼魅之气,Lovers Lane也不见得多有情调,但在小说的背景下,这些不起眼的小路在旅游旺季也是游人如织。在这些游人中,可以看到不少来自日本的少男少女(据说多达游客总数的3%),这可能得归功于多年前日本根据《清秀佳人》系列小说改编的动画片吧。5 s- @. M- F! [" J" ~
* d* e% H. U# h6 }& K( T
3 g: ~' s- O0 a/ _5 n8 k; c
(左:闹鬼小路Haunted Wood Trail;右:Green Gables旁的高尔夫球场)
# d, r- U' \* k. ?$ ^' R% M( Z* J$ Z; \- _, F( X7 D5 i
从Haunted Wood绕道东面,穿过13号公路,是Lucy Maud Montgomery的家庭旧址,旁边的书店展出Lucy的作品书籍。我在书店隔壁的邮局寄了张卡片,再回到13号公路和6号公路交叉口的墓地,在数十排墓地中间,有Lucy以及他母亲、祖父母的墓地。Lucy墓地上除了两颗常青柏外,没有太花哨的标志,墓碑也不高,若不是旁边的护栏和招牌,真让人相信这是名作家的归宿。墓碑上写是Lucy丈夫的姓氏MacDonald,墓前有一个小花坛,显然是后人添加上去的。3 R  n, V* R2 H2 n$ C3 N0 [

6 N$ q+ i' t# J
8 X! D6 U* }% l7 g7 q8 a(左:Green Gables邮局;右:Lucy Maud Montgomery墓地)
. p. i& L. q5 U9 E7 a$ x+ k" e1 e3 c+ |; L6 R+ a9 Q7 \
Lucy和安妮的Cavendish,或许是整个王子岛最浪漫的一道风景吧。又或许,这不过是小小王子岛的一个缩影,王子岛所有的一切,无论是红沙、白浪,还是农场、绿山墙,数百年历史的印记,乃至梳着两道小辫的红发安妮,在这里你都可以寻见……
/ u$ p) s; ?* T; K" X, w- J" Z% g* o% a

5 ^' n, v  z  M  u(左:商店里随处可见红发安妮的玩偶;右:Cavendish西面New London的Lucy出生地)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Borden-Carleton:联邦桥畔风瑟瑟. a: e6 k' ?8 p8 u
6 s9 X( Q+ a  S+ C3 \; ?' f4 g% o
离开Cavendish的时间接近下午2点钟,颇有些恋恋不舍。整个王子岛的东北、西北两个角,也就是PEI国家公园的Greenwish沙丘景区,和 North Cape,我此行都没有时间再去了。我才完成了全程计划中的400多公里而已,前方还有漫长的路程等待着我。我不得不对王子岛道声“珍重”,沿着王子县的东部的乡间公路,踏上进出王子岛的另一条路线。$ Z6 @$ X3 E6 F+ G7 z/ @, r0 p

  `3 }0 k9 Y, f: q& d! y, D5 x5 O前面说过,从海洋三省通过公路进出王子岛只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从Nova Scotia的Carribou码头坐轮渡,约1个多小时,另一条是走通往New Brunswick东南角Cape Jourimain的联邦跨海大桥(Confederation Bridge),全长13公里,开车10分钟即可走完(实际上开车进入王子岛还有第三条路,从Quebec东面的小岛Magdalen岛坐轮渡通往王子岛东部港口Souris,但这条线路途遥远,一般初来的游客很少这么走的)。进岛时走的既然是轮渡线,那么出岛理所当然就要选择大桥线了。
( M& L5 _2 x) d5 L1 i6 B; @6 P
/ f! `0 U% d0 s不出一个小时,我已经驶入了大桥北端的小镇Borden-Carleton,这里是很多游客来到王子岛的第一个停靠站,而却是我的最后一站。王子岛的油价比想象中的便宜不少,比Nova Scotia的油价也要便宜7分左右,为防万一,先在桥头的Esso加满油,进商店买点王子岛的纪念品(这里的纪念品价格比Charlottetown和 Cavendish等地要便宜不少),寄张明信片,然后驱车绕到大桥东侧的铁路纪念公园,观赏联邦大桥的风景。(注意,这个小镇靠海的一侧是观赏联邦大桥的最佳地区,交通方便,距离和角度也绝佳,如果不在小镇停留,直接上桥,就再没机会拍到大桥的靓照了──大桥上不允许停车,护栏也极高,更没有所谓的观景台,行人也不允许单独上桥)- U* H) U3 W' E6 h; L1 X

- V1 l9 o9 z2 z
6 c  h! l( Q. n* m6 {4 f7 q
8 j! j) G% n) o0 H! P4 E1 e5 P大桥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王子岛加入加拿大联邦的1873年。王子岛在加入联邦时有许多附加条款,其中之一就是要在岛屿和联邦大陆之间建立高效的蒸汽交通服务。在19世纪铁路兴盛的时代,这就意味着要在王子岛与其相邻的Nova Scotia和New Brunswick两省之间建造铁路交通。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桥梁式的跨海交通一直没有实现,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王子岛与大陆逐渐建立起了两条铁路轮渡线路,西面的一条,与今天的联邦大桥位置大致吻合,穿越王子岛与大陆距离最近的地带,Northumberland海峡,连接当时称为 Borden港的王子岛西南港口,和New Brunswick东南角的Cape Tormentine,后来这条线路又成为汽车与火车两用。
8 H0 U% W' f* b% o0 u: v
: ?% v. A; K/ x2 U . G$ E1 `2 p4 I0 M: s/ |
* N: n7 P0 B) f- s: v8 J
随着汽车与高速公路时代的到来,旧有的铁路系统不适于在地峡人少的王子岛上开发维护,1989年,加拿大国家铁路局决定放弃王子岛上的铁路交通,从此王子岛进入了公路时代,与之相配套的,就是1993年作为Trans-Canada公路系统一部分的联邦大桥的开工修建。(岛上的铁路历史,就记录在Borden-Carleton的这个铁路公园里头,一段短短的铁轨,和一列当年的车厢,提醒人们当年王子岛也曾经历过铁路通达的时代)
* S# y  E8 |6 O. X% o1 J8 S) p+ u9 Z- _6 G- p$ R1 ?7 m
1996年11月19日,跨海大桥全线贯通;1997年5月31日,大桥实现了正式通车。从那时起,王子岛与New Brunswick之间的轮渡时代宣告结束,大桥时代到来。原先轮渡港口小镇Borden,与附近的村庄Carleton合并,形成今天这个桥畔村镇的名字Borden-Carleton。4 a" ]+ w. f, a% G4 \3 S  @3 G; h% _
. e+ H/ V2 j8 P6 M

2 R1 f1 a) T9 C( k; n桥畔的灯塔和铁路公园
# C0 P: _8 R5 k, [* z5 L# `
* |; u  B) g2 B大桥的命名在完工之前就已经被争论了很久,有人建议使用Abegweit跨海大桥的名字,Abegweit在米克马赫语(Mikmaq)里指的就是爱德华王子岛。但是在确定名字的时候,政府还是选择了政治更加正确的“联邦大桥”(Confederation Bridge),特指这条通向联邦诞生之地的桥梁,同时也算是在刚刚过去的魁北克独立风波后表明了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
7 T4 T1 i5 m8 s4 O, {5 |5 z# m2 U" n. N5 a0 T; ?  `  Y& {
联邦大桥,迄今为止仍是全世界冰封海面上最长的一座大桥。- Q% v: V7 F1 E- c/ [
+ z' n% ~/ f2 U
Moncton:魔力城市, ]( z1 w0 P, g! Z
( E1 O3 w& |2 d4 C+ ]
比起它的名声与故事,联邦大桥本身略显无趣:双向两车道、无隔离带、不得超车的13公里大桥,价格不菲的过桥费用,多多少少有负行前过高的期待。不过还好,过了大桥,眼前又是一片与王子岛迥然不同的天地:New Brunswick到了。. B: J* E5 X3 n% x- _9 g

; g  x9 |* `' _  N  c! tNew Brunswick地处加拿大的东海岸,是连接海洋三省与加拿大其他地区的交通要冲。作为海洋三省中面积最大的一个,New Brunswick同时也是加拿大语言文化最为独特的省份──它既是说法语的阿卡迪亚人的“老巢”,又是说英语的英国殖民者在北美的重要登陆地区,全省70多万人口中,约有30多万阿卡迪亚人,其中法语人口超过25万。1867年加拿大联邦成立时,《加拿大权利与自由宪章》(Canadian Charter of Rights and Freedoms)的第16款除了规定英语和法语同为加拿大的官方语言外,还专门规定了英语和法语同为New Brunswick的官方语言。从那时沿袭至今,New Brunswick成为加拿大唯一一个双语地位相同的省份(魁北克只以法语为唯一的官方语言,而所有其他加拿大省份的唯一官方语言都是英语),这一点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省内所有的路牌、标记,全部都是双语对照,Stop下面肯定有个Arret,Exit旁边也肯定跟了Sortie,无一例外。- O7 M# R0 G% B( w$ ?
; g: L+ }- q; h. Q
Trans-Canada的高速公路在New Brunswick称为2号公路,从全省的中部横贯而过,连接省会Fredericton和全省最大的城市Moncton,在Moncton的东侧,这条公路分为两条,2号公路本身一直向南,连接Nova Scotia,另一条变为16号公路向东北,通往联邦大桥连接王子岛,这两条路,都是Trans-Canada高速的一部分。
) X) |- m- X. }) d* G" T/ K5 r
  ]: \, b+ D, @我今晚的歇脚之地就定在Moncton。不过在到终点之前,还要开过Moncton,先去南面的Hopewell Rocks,赶在5点关门之前进公园观看高潮时的岩石奇观。Moncton是地区的交通枢纽,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我原本应该穿城而过,却一不小心看错路牌走了绕城的15号公路,多走了10公里,紧赶慢赶到达Hopewell Rocks公园时,已经是5点差一刻了。
, G! r# p8 O% B+ Y! w* F
+ c6 G3 Z" e9 {$ s( _公园的工作人员不让我把车趴在停车场,不过倒是允许我把车留在门外的草坪上,然后步行进公园,而且门票也不用买了。开头我以为只有我一个人这么干,随后发现很多游客都是在公园关门后才来,这个月份7点半以后才天黑,两个多小时足以观赏风景了(也不知道公园是怎么想的,9月树叶还没黄,就已经不算旺季了)
$ ]: T& Z' v( ?
% I  b3 e- Z# Z% c当天的海潮有14米多,最高点在将近4点时分,我晚到了一个小时,但也还能看到12、3米的高潮,海中的岩石浸在水里,完全看不出完整的形状,游人也被高高的护栏挡住,不能走近观看。不管怎样,明天还得再来看低潮时的岩石全景,我把公园的小径全部走了一遍,便折返回Moncton。
- C; e* M7 U! F' F4 k6 k" n  C* f/ W4 `  O2 }& ^( }
我在Moncton的住宿选择的是一家B&B式的家庭旅馆,就位于Downtown市中心附近,名叫Glory Inn Downtown B&B,是一位中国人所开。可是找到房子后,我却发现屋内空无一人,叫门不开,收拾随身打印的资料,找出房东的电话号码拨打过去,才知道对方正在朋友家开Party,把我订房的事几乎给忘了。
" O2 ~* {4 ~9 ^# `5 _
$ w3 F, \3 `9 {9 S& E反正不赶时间,我正好开车到Moncton城市周围逛逛,于是我便前往城西北的磁力山(Magnetic Hill)。所谓Magnetic Hill,或者说有“磁力效应”的山丘在全世界都有,在加拿大也不只一座。简单而言,就是一种看似违背重力原则的地形,上坡的效果等同于下坡,因此也被称为“重力山”(Gravity Hill)。Moncton的磁力山是全加拿大最有名的一座,这种骗小孩的把戏本来不在我的旅行计划之中,但既然有些多余的时间,就不妨亲身体验一下地球的魔力吧。- G2 V/ H- q* ]2 t" K( G  p

' H; z* {8 ^2 W) A
* R* c& O8 N2 x* g! C- R(Moncton的磁力山和海潮公园雕塑,Moncton的首位市长): i: ^$ Z+ A& C8 Z

; Q( r3 a# s  ~到达磁力山后,我才知道这里其实是个主题公园,磁力山的四周,是所谓Magic Mountain公园,里面又包括一个动物园和一个水上乐园。7点多钟公园已经关门,但仍可进入,迷宫般的道路让人眼花缭乱,差点真让我中了“魔”。我开着车在公园里绕了两圈,甚至逆行了一段,才找到了磁力山真正的入口。1 t6 {6 s8 m- `+ F" E) x
' E/ g6 L8 a/ o( d
入口处有个指示牌,介绍磁力山的玩法。其实也很简单,先从起点的坡顶开到路的尽头,即所谓的“坡底”,然后把车换到空档,放刹车,汽车便会奇迹般的不停留在坡底,而顺着小坡,一直往上坡遛去。按照指示,我应该在坡底把车掉头,但我没有这么做,以至于一松刹车,整个车就向后倒退,越来越快,真有一种被磁铁吸引的感觉,到最后我不禁有些害怕,赶紧踩了刹车,才“克服”了神奇的魔力。我又把车掉头,在这段小坡之间前后进退了两趟,才算搞清楚磁力山真正的奥秘,为了保留一点悬念,这里就不说破了。: t/ ?; j/ b- u' |3 R
! C- J1 R( |9 m7 v2 T8 a7 M+ j
磁力山的效果不错,是此行的意外收获,最重要的是这个时间段来,不用交钱。结束了“磁铁游戏”,晚上8点多钟,我在Moncton城边随便吃了点晚餐,便回到住处。这次房东已经回来,十分诚恳地跟我道了歉意。她给我换了一间最大的房间,还带我参观了房子里所有档次的房间,价格从45到65刀不等,说实话,很多房间性价比相当高,非常适合居家旅行或者朋友同游。; m( Y: \: ?$ q4 j/ O% B- t

: w; T8 d5 h8 `5 g5 i* S$ o: i% u同住这家B&B的还有两位德国来的退休老头,当晚其中一位老头聊了许多旅行、生活的故事。他们游玩的路线几乎跟我相同,只不过是从Halifax出发,走一个顺时针,与我正好相反(英雄所见略同,或是略不同?):他们下一天的目标,便是我这两天经过的王子岛和Charlottetown等地,而我下一天的目标,就是他们刚刚去过的 Hopewell Rocks和Fundy国家公园。2 _" Y# }# S- z+ C1 R

9 [! l7 A# D, z* u. s" K" I5 ?第三天: Charlottetown->Cavendish->Moncton->Hopewell Rocks (High tide),车程350公里。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游记!
" r9 v' x* {: y' L. w花谢枫正红 发表于 2010-10-3 17:53
$ e+ q$ u3 S; \  a
2 U0 I$ m1 ]  ]( Y* ~: O
多谢版主支持,呵呵!
鲜花(16) 鸡蛋(2)
发表于 2010-10-3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收藏了,以后有机会也去看一看。谢谢分享。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7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Shediac:龙虾之都
1 x/ d5 m" ?2 \
+ s" V% p% Z! H' [0 U在Moncton安静的B&B家庭旅馆中小宿一夜,次日是本次旅行的第四天,是个周一。Moncton清晨的空中虽还有些云朵,但比王子岛上大半阴郁的天气好多了。我也不想浪费大好时光,早早起来先打了个电话,预订了第二天穿越芬迪湾的轮渡,然后下楼吃早餐。8 p6 u, d. N1 V5 V' f. Z

0 H. P6 y! M; C; k  }0 ?" \B&B的免费早餐还算不错,牛奶鸡蛋面包一样不缺,跟我平时在家吃的差不多。不过我吃完后还是回房热了些肉丸,以备路上所需。
, Y/ Q7 X5 |  d& |5 W2 ^+ Q1 p
2 e* k  E, S0 M1 U" m3 t( [0 ?* r将近9点我便告别房东出门,此时两位德国老头还在餐厅里慢慢享用早餐呢。我先去Moncton的游客中心拿一份New Brunswick的旅游手册,然后向今天的第一站进发,那就是Moncton东面的海滨小镇,以出产龙虾闻名的Shediac。8 Z+ E, a5 [3 C8 }6 |- s

5 S/ F6 Z6 w/ ]* y2 w8 QNew Brunswick是加拿大龙虾产量最多的地区,而Shediac据说又是New Brunswick龙虾最多的城镇,因此被称为“龙虾之都”。前一天晚上我向B&B的房东询问吃龙虾的去处时,她就特别推荐了Shediac──这里的龙虾既大又便宜。
: x" K. f5 F9 d7 F: t! {! f5 [
/ P. V2 a% I; m2 n: H2 e8 r不过清早出门,我恐怕是没有时间赶上诱人的龙虾大餐了,沿着15号公路向东,十几分钟便到了Shediac,而再往东眺望,就是浩瀚的北大西洋了。事实上,这里曾是New Brunswick乃至海洋三省通向大西洋的一扇门户,甚至还曾经是New Brunswick的主要交通枢纽。
: Q$ F6 ]6 J" a5 E) Z& ~
2 ^2 N, ], C; A$ d) e0 r5 [1 z* D1816年,New Brunswick最早的马路在Shediac与Moncton之间修筑,这是英属北美各殖民地第一条通往东海岸的公共道路,其后,又是Shediac与Moncton之间,1857年开通了海洋三省第一条铁路,此后十五年,小镇Shediac成为重要的铁路中心,连接着东岸许多重要的城市,发展迅速。1872年,也就是加拿大联邦建立后的第六年,小镇遭遇一场大火,才导致铁路中心迁往Moncton,延缓了地区的发展。尽管如此,Shediac仍然作为通往王子岛的皇帝号 (The Empress)轮渡起点,在 Northumberland海峡上服务了半个多世纪,直到1917年,才被Cape Tourmentine与Borden港之间的新轮渡彻底取代。8 ^) Y5 M3 O, R2 }
; w* q  }# P$ v( E# b

/ j) ~' w4 X0 r世界上最大的龙虾雕塑
. P8 [9 y! ~9 |  }
  H- f; n( R3 O& Q0 x! }0 {' C昔日显耀的历史,在今天的Shediac已经渐渐被人忘却,安静的海边,也完全寻不见繁华的景象。来此的游客们,谈的最多的只有一个词──“龙虾”,几乎所有来海洋三省游玩的旅行团都会在此小停片刻,为的是跟所谓世界上最大的龙虾,合影留念。, v8 k6 {: a1 f0 E' t# \, `

) v+ ~2 j7 M+ q( f" C( X2 _9 l# T大约是需要吸引眼球的东西聊以解闷吧,加拿大人喜欢搞世界最大,这一点我在Alberta就深有感触。这尊巨大的龙虾雕塑矗立在主街与海滨交汇的小镇入口处,开车进入小镇绝不会错过。它长10.7米,宽5米,高5米,重达50吨,由New Brunswick一位已故的雕刻家用钢筋混凝土和钢设计铸造而成(受够了钢筋混凝土包围的城市生活的人们,或许对此会有些失望吧),至今有20岁了。雕塑的后面飘扬着四面旗帜,加拿大国旗、New Brunswick省旗、画着龙虾与大海图案的Shediac镇旗,最后一面,还是体现地区特色的阿卡迪亚旗,Shediac及其周围的New Brunswick东部海岸,是阿卡迪亚人的聚居地,全镇有半数以上的人口日常说法语──整个New Brunswick的东部和北部也是加拿大除魁北克以外唯一法语占优势的地区。! H( t8 [4 H) ]

( e' W, j. J0 i, j我在雕塑边稍停片刻,便有一辆华人旅行团的大巴拉了许多中国游客抵达,刚才还算安静的海滨略显无趣起来。我估计这些人是从西面的Moncton,往东面的王子岛进发,这里应该是我们唯一的相遇点。为了避开太多的游客,我便上车开路,折返西行南下,重新前往Hopewll Rocks。' r- c; P, d' w) X4 I, s
2 _5 C- j7 U3 _! k

  S( H' D4 Q! l& cHopewell Rocks:潮升汐落皆天定
9 j- ~  ^( D0 l/ a
: c0 Q3 g, h8 {" z与大多数城市一样,Moncton有一条河穿城而过,名叫Petitcodiac河,这个奇怪的名字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般的说法认为早期到此的说法语的阿卡迪亚人,把这条先向东北再向东南流淌的L型小河叫作Petit Coude,意为“小胳膊肘”,后来这个词经过演变和英国人的改造,变成了今天的Petitcodiac,另一种说法,这个词来自米克马赫语的Epetkutogoyek,意为弓形弯曲的河流,后来被掐头去尾,成为Petitcodiac。不管是哪种说法,都生动地说明了河流曲折的流势。Petitcodiac河流入芬迪湾,也是受到涌潮侵袭的区域之一,而著名的天然景观Hopewell Rocks,就位于这条河的河口附近。  r3 S% N* \" N  i/ S! h; J: ~
. D# V" ]: B0 b. }9 [' i! s
' u* w* n7 Y7 h9 s' u$ l3 \
高潮和低潮时的花瓶岩1 X: A. {3 }! m  H! I) R2 u
" E% z" L  D, _
Hopewell Rocks有个意译的中文名字,叫作好望石,听起来很不错,不过却丢了英文中的复数词尾。Hopewell Rocks指的是这一带海滨山崖旁形状各异的礁石总称,包括最有特色的花瓶岩(Flowerpot Rocks),以及附近的两处景点:大海湾(Big Cove)和Diamond Rock(钻石岩)。# ?- \1 s9 Z  ]# S2 l- c( v4 v

% q8 w8 w* ^/ R + ]! z" d6 ]3 d/ I4 @9 O
高潮和低潮时的大海湾(Big Cove)
( y1 n7 L, `: p( k" J1 r* n" X
! J4 ]' d' E! D0 b  O 0 q  M7 z, m  u6 N* s$ k9 t. V
高潮和低潮时的钻石岩(Diamond Rock)
" ]' q; m# i: [4 s, M
0 [4 a- i! F$ L* s& l$ F花瓶岩的形成得再次归功于日夜涨落的芬迪湾潮水,这一地区的岩石主要是沉积砾岩和砂石,很容易受到腐蚀,经过上万年的海潮冲刷,这些岩石下部的腐蚀速度远远超过了上部,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上宽下窄的花瓶形状。高潮时,潮水刚好淹没岩石的下半部,露出花瓶较宽的部分,而低潮时,整块岩石全部裸露在阳光下,两者差异的视觉冲击,便是最大的看点。我认为,Hopewell Rocks景区所有的景点,都值得观看两遍,特别是拍摄高潮和低潮时的照片,以作比较,而且,最好是先看高潮,再看低潮,也就是先远观,再近瞧。: M) q0 W/ l& B
' H) O7 y$ d& K
因为前一天下午我已经在高潮时到过这里,二次到访就有些轻车熟路了。当然,这次就不能“逃票”了,进门一路冲到花瓶岩,刚好11点整,距当天最低潮的10点半,只过了半个小时。! X% R6 \5 q2 Y) U

+ e( o0 u0 G) ~  b8 J. @
+ L% V  c$ d$ Q8 |近观花瓶岩8 r( B- c, }4 I3 ~+ U/ \
5 @; L: Q7 f9 n' @
本次旅行的整体运气都很不错,就说这次在Hopewell Rocks,我去的这两天正好是海潮落差最大的一段时间,高潮接近14米,低潮接近0米,是夏季以来观测两者变化的最佳时段(我猜大概跟同时接近秋分和新月有关吧)。前天下面浑浊的海水,早已退得不见了踪影,但在岩石间穿行时,还需要小心泥泞的地面(要有厚底的皮靴会比较好)。
* l! _8 n6 c4 s0 |7 I6 |) t7 h' }, q, E  R) w- V
近观花瓶岩,有两点是以前在宣传画册上没有注意到的,一是岩石顶部的几株松树,一派唯我独尊的感觉,很让我联想到Maligne Lake的Spirit Island,或是黄山上的“梦笔生花”,而后两者,都只能远远观赏而已;另一样,是布满岩石底部的海藻,其密集程度超过了我的想象,而从海藻的生长高度,也可以大致看出高潮和低潮的差别。. s& \0 h, T7 `+ f

/ Q2 r- S: P5 X2 R3 w1 t. A* e7 ?: `( A, [  S: p6 h/ T" v
群岩全景
2 a  f4 E, C0 d# r+ C7 Z0 x, i( ^) g- S  L# Y
$ W# s6 ^( o; @( i, S" i9 Y
俯瞰Hopewell Rocks
# g% v/ h! s  T8 }- P' T0 g" k
/ S. c" y4 _& PHopewell Rocks是我本次在New Brunswick唯一重点参观的景点,也是本次旅程中折返两次到访的景点,可以说是这个省最大的亮色吧。有我这样想法的人,应该不在少数,许多在New Brunswick一日游的游客,把这里作为唯一的停留点,我在景区也再次遇到了昨晚同住一家B&B的那对德国老头,他们也跟我一样,不惜多跑一趟,观看好望石的潮涨潮落。
! {6 Z: w+ q9 o
0 A5 Q' U% Y; J  t * ^& f* a- s0 _; p3 H) J
(左:曾上邮票的好望石;右:芬迪湾的形成解释图)
" E: n2 S; r! z: J) l+ v+ l' x% A4 I1 x; N
芬迪湾畔的这片奇观,于人类而言,或许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在这里,大自然通过无声的潮汐,宣示着它的力量。在最新的七大自然奇迹评选中 (http://www.new7wonders.com/community/en/new7wonders /new7wonders_of_nature/voting),以Hopewell Rocks作标志性景物的芬迪湾,是唯一参选的加拿大“奇迹”。
大型搬家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7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Fundy National Park:廊桥遗梦亦可寻5 ~$ r) C0 m6 s* e( v

. y3 w' D1 o& ~3 ~) c4 f* y7 N) Y' \进出Hopewell Rocks景区只有一条公路,就是114号公路,这条公路将Hopewell Rocks和New Brunswick的三大城市Moncton, Saint John和Fredericton连接在一起。这条公路的大部分路段都与Petitcodiac河及芬迪湾海岸平行,因此也被称为芬迪海岸线(Fundy Coastal Drive),由Hopewell Rocks沿公路往西,一面是一望无际的海水,一面是此起彼伏的小丘,其间则夹杂着阡陌农田,独自穿行在风光如此秀丽的路上,不亦乐乎。/ B8 f8 \$ B# ^) j4 {

0 r9 f7 q2 c- M$ c约过了十来分钟,路边出现了一个“Covered Bridge”的标牌,这是在提醒我,前面有一座有盖桥。这种有盖桥,中国的南方古时也常造,我们中文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廊桥”。我们今天的人对于“廊桥”的了解与认识,大概反而出自美国作家Robert James Waller的小说和同名电影“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廊桥遗梦》。此后,“廊桥”也随着浪漫的电影情节,变得无比浪漫,影响着现代的年轻人。小说与电影中出现的那种廊桥,当年大量存在北美的东部,加拿大就有上千座,至今仍有一些廊桥保留下来,主要在New Brunswick和Quebec两省,其中New Brunswick有63座(wikipedia上的记载是65座,但很不幸,已有两座廊桥在最近两年被可恶的纵火犯焚毁),Quebec省有100多座,若按分布密度来计,New Brunswick首屈一指,世界上最长的廊桥,就位于本省西面Saint John河上的Hartland,长达391米。走在这里的乡间,可能一不留神就会撞上一座廊桥。7 d* z$ U5 [( u, I
$ p8 Z( X. T" c% _" y- K3 `

; a- ^- d$ C$ A, _建于1905年Sawmill Creek廊桥( e% H4 T! b# A2 w. {$ q
( L( R$ M5 M) n/ q
据说,廊桥的设计是为了“与人方便”,可以让人轻易躲开外人的视野,做一些光天化日之下不便的事情。其实,廊桥原本并没有这么多暧昧的涵义,以前的桥梁多用木材所建,裸露在外的木头很容易受到环境的侵蚀,从而折损破坏,难以长久稳固,需要不断的维修和护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加盖的桥梁设计应运而生,这样的桥既保证了建桥木料的有效寿命(可达80年以上),又通过网格式的布朗桁架(Brown Truss)的建筑结构,保证了桥梁的长度和稳固性。当然,更实惠的用途,大概就是可以让人在此幽会,留下美丽的回忆吧。
/ `/ f) d. {+ ?( X5 U. c* w- t$ E  N
这座就在114号公路旁边的廊桥,叫作Sawmill Creek桥,座落于一条小溪(很显然,这条小溪就应该是Sawmill Creek(锯木溪?)了)之上,30多米的长度虽然比起Hartland的廊桥,短得可怜,但在一片农田之间,如此景致足以醒目。桥顶的“身份牌”上写明小桥建于1905年,说起来已是百年老桥,却挺拔依旧,没有半点老朽的样子,站在老桥面前,自己就仿佛有幸得到一位百岁老人垂询,诚惶诚恐,肃然起敬。
  x/ X8 w1 w8 C7 ?- B; Y8 o* a% `! V  X5 o6 }1 X
继续在芬迪海岸的乡间小路前行,下午一点钟左右,就到达了龙虾餐馆众多的Alma小镇,而紧邻小镇的,就是Fundy国家公园。9 ?6 k* e' O3 [8 q! X

1 K% R$ n6 Q2 P$ \: ^' ^- s ' f0 \: G. @8 l$ B/ U
(左:Fundy国家公园信息中心;右:Point Wolfe海滩)7 W+ ]7 Q6 ?9 f+ W3 H" v

/ u7 d3 F7 Q+ M: O" N今年旅行比较频繁,去过的国家公园也尤其多,从4月份算到现在,Fundy国家公园正好是我今年的第十个国家公园。每个公园都有一份独特的印象与记忆,Elk Island是野牛和白杨,Pacific Rim是雨林和浪涛,Banff是Lake Louise的华贵和Moraine Lake的典雅,Yoho是Lake O'hara的清纯,Kootenay是Olive Lake的明净,Glacier是满眼雪白的冰川,Mount Revelstoke是艳丽无双的绝顶百花,Waterton Lakes是草原与高山的视觉冲击,PEI是挥洒无限的红岩细沙……而与这些国家公园相比,Fundy国家公园有它的独一无二,这里,是加拿大唯一可以看到海潮的国家公园。9 J1 ?( Y; j! M/ j/ S

& ^/ q9 ~/ o7 V' c! kFundy国家公园面积不大,只有200多平方公里,建于1948年,114号从公园横贯而过。这里是海洋三省,尤其是芬迪湾野生动植物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虽然我除了看到若干只松鼠、牛蛙,以及一些东部的小鸟外,没有看到什么大型的野生动物,遗憾)。公园的hiking路线四通八达,有多条路径可以绕整个公园走上一圈,其中很多还可以biking,而且难度都不大,是周末轻松出行的好去处。不过我只有半天时间,只能开车走走公园两条主要的景区公路:Point Wolfe路和一条岔路Herring Cove路。
( g1 ?, Z' F0 d% y5 G
2 B1 Y( ~3 c: J0 A0 i. yPoint Wolfe路是公园里除了114号公路外最大的一条路,入口就在公园大门旁的信息中心对面。我在信息中心吃点东西休整一下,便上了Point Wolfe路。走不多远,就到了Fundy国家公园最常上照片的Dickson瀑布。
+ O' l8 M% N, L, o  D1 Y, r% G4 l
( u, |8 q: Q, @5 |3 A) d  ^  A, ]
. q# B' B1 _) B9 E7 d" {1 ~4 JDickson瀑布远观近瞧: w) G: d! y* G% u. ]% R/ T, `
7 `( O0 |0 F2 ^7 }
Fundy国家公园的整体地势并不高,但却有为数不少的瀑布,有一定规模的就超过了20条。Dickson瀑布是游客数量最多的,原因很简单,离公路最近,其他瀑布大多都得走上好几公里才能看到。从瀑布附近的停车场出发,沿林间栈道大约走10分钟,就可以来到Dickson瀑布边。Dickson瀑布位于Dickson小溪的上游,本身的落差不大,水流也有限,但瀑布区的植被保存完整,小溪两边的岩石上布满了绿色的青苔。放眼观去,万绿丛中一缎白,清澈的瀑布流水,化作一段又一段细细的白丝,冲刷着上下左右的绿,同时发出撞击心灵的声响。( `, {" f# o# r' ]% z4 s
$ h. o# j  {- A; C: W* D
走Dickson瀑布的hiking小路,可以沿着Dickson小溪的溪流,一直向下来到海边。我只走了一小段便折返,前往公园的另一个最受欢迎的景点, Point Wolfe。Point Wolfe位于Point Wolfe路的尽头,是一块伸入芬迪湾的狭长地带,本身并不通路。由于芬迪湾的海潮落差近10米,在低潮时,这片陆地就和公园的其他部分连成一片,而在高潮时,就成为一个如尖角一般的小半岛,与对面的海滩夹海潮相望(这块海滩也被称为Point Wolfe海滩)。Point Wolfe的主景区就位于Point Wolfe海滩上。  M" g4 o$ q# @( J9 _2 b

: D7 V  |  j7 L ! W2 N/ \4 o5 u) h1 e: ?% B, [! B
(左:通向Point Wolfe的廊桥;右:俯瞰Point Wolfe小半岛)3 e8 X+ H- Z2 V9 `( r, A# N
/ y' c6 W( _, y+ }9 ~: @
Point Wolfe地区有整个芬迪湾最好的森林,在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近百年里,这里曾是繁忙的采木场。Fundy国家公园建立后,木材工业才彻底结束,走在几无一人的道路上,想想一百年前这样的初秋,应是工人们干活最热火朝天的时候,不禁令人感慨。去海滩的路上,有一座不长的廊桥。桥很新,建于1992年,应该是作为景点的一部分建造的。它的特色是整座桥的外部都被漆成红色,而不像常见的廊桥那样使用灰褐的木材本色,整个New Brunswick没有第二座廊桥是这个样子的。
! W( u. C/ `8 G6 `
+ j( ]3 T9 @' b/ a1 p& e2 A/ s - S5 X% g; k: W* s9 V
Point Wolfe全景6 v* r" i/ E1 ~
. ~% i4 h0 J6 v5 ^
来到Point Wolfe海滩时,已是下午2点多钟,当天的高潮时间(4点多)虽还没有正式到,但Point Wolfe与海滩分隔的水道已经明显地分出来了。附近的hiking路径很多,公园大部分的hiker都从这里起步,我只挑了一条前往海边的短路。游人跟昨天一样少,但由于正面被Point Wolfe遮挡,这里远不像昨天的Cavendish海滩那样海风劲吹。清净的沙滩上,每一个脚印都无比清晰,海潮冲袭留下的小石块,也是五彩缤纷,向人展示岁月的磨痕。8 L5 J5 ?/ d7 ~% y5 p  I
, h6 u$ D% [" {5 r$ A/ U: V8 o

& f& L+ C6 L" U0 k1 X6 b/ G+ V$ u
. p7 j. ?# z; v6 Z7 \在Point Wolfe东面不远处有另一处海潮光顾的风景,Herring Cove。这里原是一处农庄,Fundy国家公园成立后,被改成景区。芬迪湾的高潮可以将这里淹没成一个弧形的小海湾,而在低潮时,这里就变作大片沙滩,是游泳、探险、歇脚的好场所。不过,这片海滩缺少突兀而起的岩石,也因而缺了一些灵气,除了茂密的树林外,景观不如Hopewell Rocks,而看潮起潮落,不在公园里好好呆上一整天,是很难切身感受的。
3 M- @, W  [  p. T$ r/ H) r2 A9 ~* q

3 m7 l. H) v5 `' K) f/ \0 |高潮时的Herring Cove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7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Fredericton:河谷明珠
3 m# n1 F/ {* F& b+ i- u/ e2 s( }/ t( s0 D" K6 v0 x
比起海潮和海滨的植被, Funday国家公园的那些湖泊就显得平淡无奇了。沿114号公路在几个这样的小湖稍作停留后,我就从西门出了公园,继续向西──从 Charlottetown一路到此,两天一夜,我已经向西走了300多公里了,说得上是“追逐太阳的脚步”,而这也意味着我的“海洋三省”逆时针之旅,还没有完全结束前半段的征程。6 {8 Z6 s" G( B6 p- O* d

1 k& F# u1 r6 C: [' D今晚的目的地──New Brunswick的省会Fredericton,恰好既是此行所达的极西点,又是全程的中点所在。/ j1 j2 A& J3 F8 a
: l" J) Z- k0 @, V1 `4 u! ]5 T5 U
从Fundy国家公园,到Fredericton,160公里的路程,可以走Saint John河畔的102号公路,这是New Brunswick观光线路走最漂亮的河谷风景线(River Valley Scenic Drive),但这要在Evandale搭乘河上的轮渡,我想在天黑之前到达Fredericton,显然不能指望轮渡,于是选择了全程大路,经 Sussex中转加油后,上Trans-Canada的2号公路,直抵Fredericton。
; [% Q% J+ F  M8 e
7 V5 l0 {' e$ O4 v9 `; ^
/ ^1 j) ]( @7 `4 Q3 ?" V' l: x; \* QFredericton的城内建筑
( x; l$ i, h; S6 i8 j+ ^7 o- W0 R6 p0 S9 S. J9 G: p  O& y% j. @9 ~# k5 a
车子进入Fredericton城区时,不到下午5点,我转入城市的主干大道Regent大街,随着拥塞的车流,自南向北逼近downtown。 Fredericton的城市不大,但南北延伸也有三四公里,Saint John河从城北蜿蜒而过,正好成一个弓形(这一点很像是个小版的Calgary),河岸两面的河谷至少要低数十米,整个城市南高北低,呈现斜坡形状,驱车北行,居高临下,城市与河谷尽收眼底,颇有纵览全局的快感,即便是在大路上堵得寸步难行,也并不乏味。
; _9 B4 I. l+ U: p
; h) b: P% q$ q# t  zFredericton的城区加郊区的人口总共才8万多,列在Moncton和Saint John之后(当然前两位也不过十几万人口而已),在New Brunswick排第三,也是加拿大唯一一个不是全省最大或第二大城市的省会。人虽不多,却主要是政府工作人员和教师学生,居住比较集中,不是在downtown的政府部门上班,就是在downtown边上的UNB上课,每到上午和下午的高峰期,仅此一条的南北主干道Regent大街上就排开一字车队,景象也算壮观。我在Fredericton呆了不到一天一夜,就见识了至少两次,一次是进城,碰上下午下班的时间,一次是出城,可能又恰好撞上了上午上班的车流。大街本身的设计也“不友好”,很多路段每边只有一车道,有时虽然有两车道,可左道走着走着就成了左转道,搞得我这样初来乍到的游客晕头转向,不时的调整车道,最后终于摆脱前后车辆,乃至警车的“围追堵截”,转入了 Churchill Row和Regent大街交汇处的Hostel International,今晚就入宿这里。% N3 W7 I6 I5 a/ p

3 k  T/ B  P- |5 n5 [Fredericton的Hostel International是一座老式的木头房子,三层楼,顶楼其实是阁楼。每层都有不少房间,房间、休息室都很宽敞,但可能是因为房子和家具都有些年代了,整座建筑有股奇怪的气味,有洁癖的朋友可能不会喜欢。我本以为check-in的时间太晚了不好,因此5点就到了,没想到这里的规矩是“您别来太早”,前台关着门,上面写着office hour是6点钟开始。我只好先询问其他的住客,找厨房冰箱放吃的,就这一会儿时间,工作人员就提早来了。
; w2 K, J' {. K
" G; c( f# h- _" F& p! l工作人员是个印度人,看样子似乎是UNB(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简称牛逼大学!)的学生。印度老兄很实在,也很热情,收了我20块钱的现金,就算今晚的房费了,这是此行住得最便宜的一晚(看着钱的份上,房子的怪味我也忍了)。之后他便领着我在房子里走了一圈,接着又给了我一张城市地图,向我介绍周围旅游购物吃饭的好去处。每天下午4点从市中心出发有免费的城市导游,可惜我刚好错过。8 g6 ^, C! f) A% a8 V

( s- R& u" a% N我把印度老兄的话语一一记下,决定去downtown周围走走。小城市就不用车了,从住处到Saint John河边,只有5个街区,步行10分钟,沿河的主要街道Queen大街和南面的King大街是downtown的中心地带,这里有New Brunswick的政府中心所在地省立法大楼,和历史上的阅兵广场Garrison District。
% z$ l8 q8 k) k- B* ^! V) M% v5 L8 G% H$ g& E
说起New Brunswick和Fredericton的历史,又得回到法裔和英裔殖民者当年的恩恩怨怨了。这里最初和Nova Scotia一样,是阿卡迪亚人的主要定居地点,英国人从法国人手中得到这块土地后,把它和Nova Scotia合并,设为Sunbury县。New Brunswick全境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东北一隅,地处偏远苦寒之地,英国刚得到这块土地时,并没有多少移民来此定居。然而十多年后,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成千上万忠于英国的保皇分子从美国东北部来到Saint John河口的Saint John,致使Saint John河流域的英国人口数量剧增,这些人没有得到Nova Scotia的旧居民的欢迎,彼此矛盾重重。在此背景下,英国政府决定让New Brunswick单独建省,成为新的殖民地。1784年,Nova Scotia被一分为二,原先的Nova Scotia保留东面的半岛部分和Cape Breton岛,西面成立New Brunswick。英国人派到此地的省监Thomas Carleton在视察了Saint John河流域的地形后,决定将新省的省会设在上游的军事要塞St. Anne's Point,这里地处内地,不受海潮侵扰,又正好处在河流拐口处的河谷,一方面交通便利,一方面易守难攻,足以抵御美国人的军事攻势。St. Anne's Point被改名为Fredericton,以纪念英王乔治三世的次子,约克公爵Frederick Augustus王子。这便是Fredericton作为New Brunswick省会和重要的军事基地的由来。; E: L! q  i1 }
' I" p& Y. I0 D9 ?7 r

8 \, _/ @6 ^1 @; I(左:New Brunswick立法大楼;右:Beaverbrook美术馆)
4 p, j1 _. r9 q2 Z) h7 B1 G- u3 R9 M- i* n9 F6 {: W8 s+ g
Fredericton有三个地方很值得一去,保存维多利亚时代风格的立法大楼,收藏了许多大师级艺术品的Beaverbrook美术馆,以及记载军事历史的Garrison District和York-Sunbury历史博物馆。
0 P/ s1 r0 Z6 v. h- [
2 M. ~# k( R2 R' e! u8 N* JNew Brunswick的立法大楼有一百多年历史,1880年由于旧的立法大楼Province Hall遭大火焚毁而建,19世纪晚期的建筑风格与早期的新古典主义已有所不同,这大概也是大楼的风格与其他海洋省份的立法大楼不同的一大原因,它中央耸起的圆顶结构倒让人想起加西诸省。大楼既不像前者过于俭朴,又不像后者过于张扬,恰如其分,也能令人肃穆。7 C2 v! v$ p9 o+ _6 n

- Z3 O+ |8 J' F% }
$ M5 [* Y) _, x/ u. F4 ?2 \$ Q美术馆外的雕塑! }1 E; e; L. z- a; `

0 T, K9 u% }6 L4 F1 R立法大楼今年正在翻修,没有对外开放,它对面的Beaverbrook美术馆则已经关门下班了。几处主要的景点都没法参观,我只好沿着Saint John河散步,看城区众多的百年老建筑。Fredericton虽然没有海,海洋省城市的特色却不变,照样有很不错的Waterfront,也有很漂亮的灯塔。河上成队的游船和俯瞰游船的大灯塔都很让人向往。
9 N; Z, R" ]7 q7 P6 ?5 m  |8 @/ N0 p
. O1 e# R3 c+ j9 n$ Z1 r' I4 Q 5 F3 m& K! Z* o! q
灯塔和军营旁的博物馆
# e# h" {+ R* ^$ Z1 K% b$ v
- d% f" t: ^' M' ^. x" [% e/ N& m  f7 K  U: U0 A/ c
+ P7 N8 B& m+ q  E7 N/ ]4 h
天色渐暗,我又回到住处驱车在城里转了一圈,最后去印度老兄推荐的Lunar Rogue Pub(Lunar Rogue是New Brunswick历史上有名的流氓)吃饭,这家酒吧周一开胃酒半价,气氛也一流,是这城里很有风味的地方。
' m8 F: O/ m& j: s3 h& Q) \
- e  L2 F. S1 ^3 a5 p3 a' ~ 4 O+ `$ _5 m/ _2 @4 _  o+ n3 u" F
市政厅和老教堂
; y' }+ H! _! t9 A( X. k5 _2 I; }  b, ~$ p' ^
第四天: Moncton->Shediac->Hopewell Rocks(Low tide)->Fundy National Park->Fredericton,车程350公里。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0-10-7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不错不错
老柳教车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5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Saint John:老城沧桑# G1 v( c  |1 `% c
; `8 J6 R9 A# Y$ ?4 `
因为订好了第二天中午从Saint John去Nova Scotia的轮渡,我与Fredericton只能有一夜之缘。次日起得很早(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难以忍受hostel房间里的怪味),但才停了两天的小雨又回来了,淅淅沥沥的雨水敲打着窗棂,跟第二天在Truro的情况差不多。本来还想在Fredericton周围转转的打算也只好放弃,更不要说印度老兄推荐的King's Landing早期移民建筑群了,下楼吃了自备的早餐,然后整理行装,8点钟准时退房出发。不大会工夫,我便告别了阴云密布,细雨纷扰的Fredericton,走在了通往Saint John的7号公路上。" o3 r/ m1 I) c- ?8 @
' n- i& L* G  o/ D
New Brunswick的经济以农林渔业为主,城市的规模一直不大,三“大”城市之外,其余的只能算小镇。而所谓的三“大”城市Moncton, Saint John和Fredericton,从规模上看也只能称为“三小城市”。这三座城市在地理和地位上都是三足鼎立,各司其职,Moncton是商业中心,Saint John是工业中心,而Fredericton很自然的是政治中心。三者的位置大致是个等腰三角形,Moncton靠近东部海岸,Saint John在南部芬迪湾畔,Fredericton则偏西部内地,彼此各有一条高速公路相连,Moncton到Saint John是1号公路,到Fredericton是Trans-Canada的2号公路,而Fredericton和Saint John之间,就是今天所走的7号公路了。
0 u, C& _5 P. i) w9 [3 l0 ?. v) U" B; Z; f& f
如果时间充裕,我认为还是应该参照旅游手册上的河谷风景线,走稍稍有些绕路的102号公路,沿Saint John河谷顺流而下,欣赏河谷两岸的风景。但为了防止意外,保证赶上轮渡,我选择了笔直明了的7号公路,一个小时后便已在Saint John城西的Reversing Falls(逆流瀑布)旁眺望Saint John河口了。+ Z! A  J' s! U9 r
% d: V9 j2 |/ a0 i
9 h9 d1 \4 i5 D/ h4 M) E
Reversing Falls和Saint John: m" {: n# R. ^$ X; z7 G$ Z
6 H; n, t) n& {
Saint John比New Brunswick地区的大部分城市历史都要悠久。早在1604年,奉命到此探险的法国探险家萨缪尔·德·尚普兰(Samuel de Champlain)抵达了Saint John河口,那天刚好是天主教的圣约翰日(St. John The Baptist's Day),Champlain就把这条河命名为Saint-Jean河(Saint-Jean是Saint John的法语译名),并在河口建立了最初的定居点,这一年,比他建立魁北克城,还要早4年。重要的地理位置使这里很快就成为北美东部的军事要塞,被命名为Saint Jean堡(Fort Saint Jean)。
3 ^/ t2 o1 [, g
& R- L, j# V$ c% Q( J4 n) X那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这个河口小镇目睹了法国殖民者、英国殖民者以及印第安人之间许多场战争的发生,直到英国人在七年战争后获得这块地方时,这里还没有多少定居的人口。小镇真正的繁荣是在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大批支持英国的保皇分子逃到这里,建立了人数众多的社区,1785年,他们建立了用英语重新命名为Saint John的城市(为了与纽芬兰的省会城市St. John's有所区分,一般不把这里的Saint缩写成St.),在此抵御美国人的军事攻势。所以,Saint John也被称为保皇分子的城市,早期的移民大部分都是保皇分子或他们的后裔,后来才渐渐大规模涌入应饥荒逃难到此的爱尔兰移民。今天Saint John的英格兰后裔和爱尔兰后裔各占三分之一,剩下的大多是苏格兰和法国人的后代。$ d0 s. {+ x; h0 c& a* M# \7 H
; q5 M4 t5 o6 A: Z! s
一进Saint John城,第一感受就是它比Fredericton和Moncton都要显得繁忙。城市周围有不少工厂,Reversing Falls景区旁边就是一家近百年历史的造纸厂,J.D.Irving。Irving是海洋地区乃至加东重要的工业集团,其中Irving Oil是加东地区的石油大家,在海洋三省随处可见Irving的加油站。4 U1 r+ B9 @  z5 {  d

4 P* x6 B% ?7 A( v# b1 T+ D6 _当然,这些现代化的工厂也影响了Reversing Falls的观感,很难想象造纸厂旁边能有什么好的风景。Reversing Falls被称为瀑布,多少有欠准确,说它是湍流可能更反映事实吧。Saint John河在河口与城市交汇的地方构成一个扭曲的S形,上游的河水到此流速加快,而这里正好又有芬迪湾的海潮,在低潮时,水流基本正常,而到了高潮前后,潮水内涌,看起来就好像河水逆流而上,景观奇特。
5 O* O  B, F$ k2 F, Z6 q. q0 G0 S+ N' F- F; {9 U- T

- P5 C- c9 n& t  ~5 @( H8 i$ c8 K' l! Z8 ], n
要观察到水流的变化,需要在河边的观景台上呆上大半天。我只在这里停留了几十分钟,是接近低潮的时间,实在看不出很多的门道。最深的印象是横跨Saint John河的大桥下的急流,既不像顺流,也不像逆流,更像是两股白色的“蛟龙”在那里争斗。
1 ^" ?6 P: a! F4 S/ E
$ h" f2 @. p% c7 o) K- B3 zReversing Falls旁的游客中心可以拿到Saint John城区的地图,游客中心对面的小山坡上有个观景的公园,可以观看顺流逆流的来龙去脉,远眺城市全景。公园里还有许多介绍Saint John历史的雕像和牌子,从最初打猎为生的原住民开始,到Champlain,到将Saint John发扬光大的保皇分子Benedict Arnold,到带领New Brunswick加入加拿大联邦的加拿大“国父”之一Samuel Tilley爵士,看着这些历史人物的名字和事迹,我的思绪也陪伴Saint John跨越了千年。
, b7 ?, E! i) Z- A6 E
- ]4 {) {- v- Y/ PSaint John被Saint John河一分为二:老城在河东,又叫Uptown(下城、上城混为一谈,也是趣事一桩);河西是新城,又叫西区(Saint John West),轮渡码头也在河西。离轮渡出发的时间尚早,我便先过河,去老城买点纪念品。
1 m9 K% v# S# `$ V% F  b
% T/ m# K( Z5 F0 Z8 m1 F5 eSaint John的老城很小,基本上都是带meter的街趴。如果要在城里逛街,可以考虑把车停在Union大街东面的Giant Tiger超市前的停车场。这个停车场到市中心的City Market只有两个街区,到中央广场King's Square只有三个街区,非常方便。
9 O  _/ ?8 o* X  `* o1 j' D7 b& Y4 }7 t4 P/ I  T1 [

# P; i, X0 o! X7 @7 v# G7 I) f: y. K(左:City Market的东门,仍保留1876年刚建立时的样子;右:Market的西门为后来新建)8 ~+ G2 V+ G/ _

, i0 h1 m4 K% K" i本地人把City Market叫作Farmer's Market,一点不假,它就是个老派的北美农贸市场,从Ottawa的Byward Market,到Winnipeg的Forks Market,都是这种风格。Saint John的City Market规模不大,但它是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一家农贸市场,1876年开放,第二年Saint John城市发生大火,许多建筑都被焚毁,City Market幸运地在火灾中保存下来,虽经历了多次修缮翻新,但最初的一座塔楼依然屹立,至今一个多世纪,见证了城市的兴衰。
6 }# n; j6 @1 k9 t) W9 P. Y& p3 u: X: E1 S- Q% K  u0 I7 Y5 M
除了农产品外,市场里也卖各种手工艺品,只是我没淘到什么宝贝。从市场出来,我又去东面的King's Square里走了一圈。King's Square不大,草坪间的小路呈英国国旗的米字形结构,可见保皇思想在此的“根深蒂固”。广场一面是凭吊两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死难亡灵的纪念碑,另一面是政治影响力最大的一位Saint John人──Samuel Tilley爵士的铜像。Tilley爵士本是个药商,通过禁酒运动投身政治,后来担任New Brunswick第三任总理,在Charlottetown会议上支持建立加拿大联邦政府,联邦成立后又是代表Saint John城市的首位国会议员,一生经历十分丰富(做人如此,才算无憾此生啊)。
7 i0 i) d( z& r6 \4 ~; }
, Z$ }+ p, I" z0 X! c
( A) n  h& G. J2 }" q5 w( Z3 Q+ K# ~(左:King's Square上的Tilley爵士铜像;右:保存完整的Carleton圆形堡垒)3 f; P* `- x) l
! A/ S+ W5 e; Z! A
Saint John老城很像典型的美东古城,老建筑的确不少,但吸引眼球的却不多,即便教堂也不如别的城市宏伟,而名声不错的New Brunswick博物馆我又没什么时间参观了。作为New Brunswick的最后一站,我把留恋都留在了小小的卡片上,寄给了自己。1 A) n+ K2 V; B' h
* E7 p6 s. l8 a' o: d; S( O
赶往轮渡码头的路上,会经过一处Carleton圆形碉堡(Carleton Martello tower),是英美1812年战争时代留下的防御工事,现在被辟为国家历史遗址。我没有进去,直接赶往轮渡码头,按时取票上船。12点整,庞大的“阿卡迪亚公主”号告别New Brunswick,驶向茫茫的芬迪湾。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5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Digby:芬迪湾上的公主* k; R' _- M' W# {0 c0 [: p
9 m; G+ i# U3 w2 y- j5 g
“阿卡迪亚公主”(Princess of Acadia)是航行于Saint John和Digby之间、横渡芬迪湾的轮渡的大名。初听这个名字,眼前似乎会浮现出一名亭亭玉立的姑娘的形象,而“阿卡迪亚公主”白色的上身和蓝色的船舷,就像是少女身着一套上白下蓝、青春可人的裙装,与她的名字颇为相称。这个名字有个小小的典故,按照英国的传统,轮船多以Princess命名,Princess of Acadia的前身是一艘从西海岸的BC调来的渡轮,那条渡轮原先航行于BC的Vancouver和Nanaimo之间,所以叫Princess of Nanaimo,来到东海岸后,这个名字显然不合适了,于是人们用最有地方特色的Acadia来取代Nanaimo,新名字就成了Princess of Acadia。1971年,Saint John的新轮渡码头建成,新渡轮也建成下水,旧渡轮退役,作为纪念,新渡轮保留了“公主”的名字,一直到今天。今年正好是“阿卡迪亚公主”服役的第40个年头(说实话,真看不出来)。+ ~6 f6 i3 s, `4 R, ~. k+ K( T$ C

8 N. v6 H  K% y很多游客对“公主”望而却步,包括那晚在Moncton同住的德国老头,都建议我如果不想花很多钱,最好放弃轮渡走陆路。“阿卡迪亚公主”的确很花钱,她是人车分开收费,一辆车80刀,一个人头40刀,另收20刀的燃料费,如果一车坐满四个人,平摊费用,费用还勉强可以接受,而像我这种情况可谓是一笔巨额花费了。相比之下,从New Brunswick和Nova Scotia两省之间的狭长地带回Halifax,如此路线虽然路程要远很多,但省钱不说,花费的时间也是差不多的,因为“公主”横渡芬迪湾,3个小时只能走70公里。
& W0 i) v, Q5 o# Q  E9 s* B
) U7 c) b' N; [% u/ u9 l不过,我的考虑是,那样的路线要走许多回头路,中间大部分路线之前都已走过(包括Saint John到Moncton的部分路段,Truro回Halifax的路段),而且一路风景也一般。横渡芬迪湾虽然花钱费时,但却有几个好处很难替代:一、从YHZ出发,已经完成了大半个圈,走的路程不算长,但是五天一直在路上,还是有些累了,与其花4、5个小时在路上奔波,不如拨3个小时在海上,其间正好可以小憩,顺便可以在船上整理一下前五天的旅程和思绪;二、乘坐轮渡在Digby码头登陆后,可以直接从北到南穿过Nova Scotia的西部,这一带是Nova Scotia的重要林区,路途上风景不错,还会经过Kejimkujik国家公园,更重要的是,UNESCO的文化遗产Lunenburg小镇,就在从Digby前往Halifax的路上,无须绕太多路;三、乘坐40年历史的老渡轮横渡芬迪湾,这本身就算得上一景。
2 [/ w( a) |5 C% }. `8 ?6 @, m% a4 d! y0 {& w2 Q. ]
7 q) v/ p9 f& h5 `; C3 P
“公主号”内部的餐厅和咖啡厅  Y5 N9 y2 G! w; m" H7 Z

, C5 t% a$ |# `“公主”内部的服务设施比之前在Carribou坐的渡轮要丰富多了,包括一家餐厅、一家咖啡厅、一个礼品店、一个游客信息中心(可以取Halifax的地图),还有一间非常大的休息室,休息室中间放映大屏幕电影。而我最喜欢的是,船上的无线网络信号很好,而休息室内的靠墙一排有许多插座,坐在休息室里可以边休息边上网,这样舒适的感觉,真是几天来不曾有过的。
& d# d1 y0 i0 p  |0 f6 T* }( `" {2 w6 l) P2 O- D, ?
随着“公主”驶入海中央,天空也变得宽阔起来,早晨灰白两色的阴天不知去向,取而代之的是白云背后的蓝天,休息室内也渐渐亮堂起来。我忍不住跑到室外的甲板上,欣赏芬迪湾的海景。然而芬迪湾中的海风特别大,就像橡皮锤子不断击打着面颊,虽然不疼,却也十分难受,几乎睁不开眼,抬不起头,无奈,我只好躲回室内,找了张惬意的靠背沙发歇息。
6 s1 m# h8 ?' \0 l/ r4 N
( |$ u8 `/ K2 O8 E9 [恍惚间仿佛休息了许久,看看时间已经是下午2点多了,我去休息室另一头的咖啡厅Rising Tide Cafe买了点吃的,又在礼品店里买了块Nova Scotia的冰箱贴。咖啡厅的墙上介绍前方的码头Digby的历史,这个位于Nova Scotia西北海岸的小镇有两大特色,一是有产量巨大的扇贝(Scallop),二是近两百年来一直是著名的造船中心,很早就成为重要的轮渡码头,从蒸汽时代到今天的汽车时代。据说,由于运输成本不断上涨,“阿卡迪亚公主”的轮渡线路能否维持下去受到了质疑,芬迪湾上唯一的轮渡线路,前途扑朔。
* i5 B, T8 V! T9 I
% p( ~* R9 R; p' d正在走神呢,忽然外面的甲板上传来一片喧哗,很多人拥到船的两边。我也跟着跑了出去,海风小了一些,前方Nova Scotia的陆地隐约可见,不过大家喧哗的并非是快到岸了,而是海上出现了鲸鱼的踪迹。有经验的乘客正在指点海中,述说鲸鱼的位置和样子。我凭栏稍歇,也看见了一两道背鳍在海面上掠过,似乎不是鲸鱼而是海豚──芬迪湾盛产各种鲸鱼和海豚,如果你仔细聆听,海风中可能还交织着他们的歌声。
; L7 V3 |: I$ z) ~3 e4 N8 G2 g
1 V  ~3 A$ L  E1 r$ w 5 \7 H$ m- ?4 s4 u+ p: [; T' o
逼近Digby码头& h4 H) i$ E0 A5 P* Q9 P
7 y; M( C% O4 j2 G
很遗憾没有拍下芬迪湾中鲸鱼和海豚的靓影,他们离得有些远,而“公主”又一刻不停地向前奔袭驶。将近下午3点,船上的喇叭开始报告即将到岸的消息,我们的左右前三面都可清晰看见青色的陆地,“公主”投入了Digby Gut海湾的深情怀抱。! ]8 v2 u, u! u+ k1 t7 H
2 ^9 l0 S# v9 A8 S3 X
Lunenburg:蓝鼻子与德国小镇
+ |  F8 Q% F1 C3 X: l- b
5 A8 o9 Q- L& V. R+ L! Y7 u轮渡上遵循的不是“先上船,先下船”的规矩,我的车虽然很早就上了轮渡,却等了将近20分钟,才得以最后一批下船。汽车行驶在Nova Scotia北岸的101号公路上时,大约下午3点半多了。我决定直奔南岸的德国小镇Lunenburg,沿路的无限风光,以及Kejimkujik国家公园,都只能暂收眼底,抛至脑后了。- @5 l+ B$ X) y5 W! K9 e

& T! N) g6 d6 z. S8 X* _Lunenburg在1995年被UNESCO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英国殖民者在北美地区的定居时代的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在小镇中得以完整的保留下来。我们今天看到的Lunenburg,就好像穿越历史,看到十七、十八世纪的英属北美一般(与之相对应的是同样列为UNESCO世界文化遗产的Quebec City,体现的是法国殖民者在北美的城市风格)。大量欧洲的游客也慕名到此,想看看同出的欧洲的移民们最初到达北美时的样子。. j1 a# I+ b9 O9 Q: `# o& F

3 ]! m& K2 c3 K  C5 t4 E, wLunenburg建于1753年,当时英国刚刚取得Nova Scotia这块殖民地,治下几乎都是说法语的天主教阿卡迪亚人,难以统治。吸引英国人移民到这里非常困难,他们更偏好温暖的南方殖民地(也就是后来美国的十三个州)。英王乔治二世考虑再三,决定动用他身兼的Brunswick-Lüneburg(今天德国中西部)公爵的权力,发动治下的新教徒移民Nova Scotia的南部海岸,许诺赠与土地,并由政府规划定居。这些新教徒多为说德语的德国人和瑞士人,因此城市建筑带有鲜明的德国风格,而小镇的名字,也是改自Lüneburg的Lunenburg。Lunenburg以船埠的形式起家,造船业一度十分兴盛,后来在与美国的战争中又是重要的海防前线,现如今则是休闲旅游的海港小镇。小镇最吸引我的,是色彩缤纷的老建筑,和满眼船舶的港湾。- M$ N, e) T# }5 P; [  v  v
$ I8 g# A0 ~; e4 r  \  ~
& g% ^# x4 q& G* {) D2 L9 O1 w
(左:St. John's Anglican Church;右:Lunenburg Academy)
0 I9 l- P( k5 y; [& s: I6 P
2 H5 r; V, u1 J% i8 r下午5点多到达了Lunenburg,先去东面小山坡上的游客中心拿一张地图。热情的工作人员为我指点了观景的最佳地点和城内的几处重要的建筑,遗憾的是,著名的蓝鼻子帆船(Bluenose II)进了船坞,不在海港里。以前在逛温尼伯的造币厂时我就说过,蓝鼻子(Bluenose)出自Lunenburg,是加拿大最著名的快速双桅帆船,10分硬币的的背面以它为原型设计,Nova Scotia省的汽车牌照正中央画的也是它。1946年蓝鼻子在海地触礁沉没,后人为了纪念它,又复制建造了蓝鼻子二代(Bluenose II),在港内时,它停在Lunenburg港的最西面。  o$ A# I+ j9 ]: x

* k5 }& R% s7 ^# r看不成蓝鼻子,连带旁边的渔业博物馆也看不成,因为下班了。我按照小镇地图的指示,先去了镇中的St. John's Anglican Church。这座白墙黑窗的教堂矗立在民居之间,独占一个街区,卓然不群。它建于小镇建城的第二年1754年,是加拿大第二古老的新教教堂(最古老的是Halifax市内的St. Paul's Anglican Church)。教堂前的小广场上,立着一块石碑,是教堂尚未建成前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这里也理所当然的是最早的小镇中心。石碑旁边的草坪上摆着Jessen钟,这口钟自1814年起一直挂在教堂的塔楼上,2001年11月教堂发生火灾,Jessen钟遭到严重损坏,无法继续工作,于是人们把它移到草坪上,以作怀念。. p' Y7 W2 e7 p/ E& q# F% |  }9 g

) E! X; I0 \+ g: ?) F小镇西北角的小山顶,有一座高大的建筑,与教堂一样黑白相间,所多的是一排红色的屋顶。漂亮的外观很难让人想象这是一所仍在使用的学校──Lunenburg Academy,它从1895年以来就一直是小镇的高中,1965年新的高中建成后,这里成为一所小学。学院的外观很容易让人联想起Harry Porter里的魔法学院,而从教堂到学院,建筑风格一脉相承,我记得在法兰克福看到的罗马广场上的德国建筑,与此也十分类似,显见是来自德国的移民们在此留下的影响。
! ?# |' }" K  M# h; a5 y( z; G! Y8 p

2 Y: P3 K) o6 ^港湾小镇
( I7 E% F5 v0 k" H& F# e4 A4 P( K0 Y3 L1 |, U

1 d+ I( G7 n3 I* T小镇全景
8 l$ k- W/ b2 k& u
& v8 f$ d2 H+ }! ^" l/ D7 U想要一览小镇全景,就得驱车绕过海湾,到南面的Mason's Beach路边。太阳还没有下山,天边的朵朵云彩恰如染了些许红色丝带一般,从小镇上空飘过,映得海港边红黄蓝绿的小房子愈发光彩。空着船位的码头,伸入海中的浅滩上,停满了各色的海鸟,此情此景,我竟找不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但从中我却认识到了永恒的力量。经过此行,我好像喜欢上了夕阳下的海滨小镇。3 O0 a) S6 l1 @; G7 s3 o) C. S: D; N

9 K( Z4 y2 M% k2 x) C7 i0 l# X" q- B6 x" K( X4 p0 g( T. H
Mahone Bay的港湾
; q7 N9 t" {6 ^% O0 @+ ]
+ j4 G! F% W0 R* n离了Lunenburg,我又经过了北面的Mahone Bay小镇,这里没有很多的建筑,但有比Lunenburg更加有型的港湾,可惜接近傍晚,我没有久停。夜色之下,我正好回到Nova Scotia的省会、海洋三省最大的城市Halifax。五天前在所谓的Halifax机场降落,到此时才真正进城,心中不禁要喊出一声“Finally”!一路风尘的五天,终于画了个句号。
+ i' F; r* X7 Q$ v+ z
2 Q9 n, v) F' Y$ B& k; P- L; Y第五天:Fredericton->Saint John->Digby->Lunenburg->Mahone Bay->Halifax,车程340公里。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10-10-16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明年去
鲜花(152) 鸡蛋(1)
发表于 2010-10-16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收藏了。( N, c" d, c  h* A# s
支持楼主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0-16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47) 鸡蛋(0)
发表于 2010-10-19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收藏了。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9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Halifax:最大的港湾
6 b5 u; E8 n' c# @" g
/ ]/ ~* A5 l9 E* j3 G$ e- Q& X如果在一个地方,你能看到港湾、鲸鱼和泰坦尼克,那么这里多半就是Halifax。
, ^4 y" s: |* C- x9 N
; R  f+ c) d8 L3 w" |: c9 o" _Halifax位于Nova Scotia省的正南部,当地土著米克马赫人把Halifax附近的地区叫作Jipugtug,英文拼作Chebucto,意为“最大的港湾”,这主要指的是今天的Halifax北面巨大的海盆──贝德福德海盆(Bedford Basin)及其东南连通大西洋的狭长海域。米克马赫人常在夏天来到这片温暖的海滨,沐着大西洋的海水享受阳光,而在冬天到来之前,他们会纷纷向北向西迁入内地,躲避海风的侵袭。6 [5 @: ^( v0 N% Z3 T1 z' j/ I& o% O3 I
) A8 Q  E! \, Z1 B0 E; l, x

" b3 u4 [6 N0 R$ t* m$ N& L2 `Halifax海港+ Y. N: M, q* g( f# @5 ]

7 L5 g: M' R  h) o5 w5 d如此“和谐”的状态维持了数千年,即便是Samuel de Champlain的时代,这里也没有显出特别之处,直到欧洲大陆1701年爆发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战胜方英国和战败方法国在1713年签订了《乌德勒支条约》(Treaty of Utrecht),法国承认英国占领北美大陆北部的大部分,包括鲁珀特地区(今天的Alberta, Saskatchewan, Manitoba等地)、哈德逊湾地区(今天的安大略)、纽芬兰,以及阿卡迪亚地区(即New Brunswick和Nova Scotia西部),而法国在北美的北部仅保留魁北克、王子岛以及Nova Scotia东部的Cape Breton岛。这便是英国海上霸权的开始。
2 L$ v5 \! ]! H6 W& {& ]% ]
6 E8 l9 a1 h0 u$ z/ N) @* \为了进入魁北克内地的圣劳伦斯海道,法国人在Cape Breton岛上修建了Louisbourg堡垒,作为海军基地。讽刺的是,堡垒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保护作用,反倒在建成几年后,在战争中落入了英国人之手。英国人的原意是要把那里改造成自己在大西洋前哨的海军基地,然而1748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后,英法再次签订条约,英国人为换取在印度的交易站,将Louisbourg堡垒归还给了法国。不过建设海上堡垒的计划并没有因此停步,英国将军Edward Cornwallis在考察了Nova Scotia的地形后,选定了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Chebucto地区城堡山(Citadel Hill)修建基地。一座占地面积巨大的堡垒平地而起,俯瞰大西洋的海湾。城堡山下,一座小城也随之诞生,为了纪念当时的英国经济部长、Halifax伯爵George Montague-Dunk(Halifax是英国中部的一个小城),小城起名叫作Halifax。Halifax从此逐渐成为Nova Scotia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中心,直到今天。
0 ^% Z# \/ A" E- _
' n5 q/ H$ m7 U
' Q( u! {1 a: h& Z3 RHalifax的建立者Edward Cornwallis
( t1 Y$ |+ [9 ^' z2 \1 Z8 |; W. a# c* y
今天的Halifax,是一座拥有30多万人口的城市,包括Halifax海港两岸的广大地区,从102号高速公路驶入市区,可以感受到车流量的增加,而且车流量的确高过这五天沿途所见,Halifax不愧是海洋三省唯一的“大城市”(姑且让我们把大城市的标准定为20万以上的人口吧)。行前参考了一些网上信息,很多人认为Halifax的风光一般,我的旅行计划也几乎把这座城市忽略,但经过“实地考察”和事后研究,才认识到当初的浅薄。Halifax有加拿大最古老的新教教堂,有极具特色的历史建筑区,有古老的军事堡垒Citadel Hill,以及两所加拿大最老的大学Saint Mary大学和Dalhousie大学,在八九月份花上一到两天好好逛逛这座城市,收获也不会不小了。
/ B+ t/ _9 ^$ V: B. i  s( ~7 a6 A2 F# G, I# J! Q
进入Halifax市中心,先把租车还到南面Westin Hotel门口的Enterprise停车场。我在Enterprise只租了四天车,这样可以省掉一百多刀,并且不用考虑Halifax市区的过夜停车费(Halifax市中心附近很难找到免费停车的场所),此外one-way的还车费最终也很幸运地被租车公司免掉了──这恐怕是目前最经济的租车路线了。第五晚照例住在市中心的Hostel International,离还车的场所仅有一个半街区,非常方便。Hostel的住宿费一晚27刀,有一间很大的电视电脑室,可以看影碟、上网,卧室也很宽敞,甚至还有空床,总体来说是我五天来住的性价比最高的一处。+ L% j- i8 ~% ^! {1 m$ ]" ~
4 |6 g5 f! `9 p- B

$ q5 q6 ~3 u3 ^  t6 \(左:Hostel International本身也是一处老建筑;右:大厅里写满了其他hostel的预订信息); V, G; @3 z2 o# {. I

* Z- g2 _" x+ w& H) T) O简单整理一番,将近晚上9点,从Hostel出门右转,就是Halifax的市中心。 Hostel所在的Barrington街,南北纵向穿过市区,与海滨平行,是城市最重要的一条街道。漫步在街头,一幢幢百年老建筑扑面而来。虽说英国人的建筑更讲究实用,不像法国人花花肠子那么多,但我依然会有时光逆流的感觉,一下子被带入了古老的欧式风情。走了两个街区后,街角处是Maritime Centre办公大楼和购物中心,这么晚的时间已经关了门,不过门口的一家小餐厅看着很有情调,名叫Niche Supper Club and Lounge。我怕再走远也找不到特别合适的餐厅,便在这里用餐。餐厅中规中矩,气氛十足,很适合几个人晚上的小聚餐,唯一的缺点是服务一般,上菜非常慢。我在这里点了两尾龙虾和一些海鲜,算是享用了一餐简易的龙虾宴(因为这龙虾是去了头和钳子的,毕竟气势不够啊)。# m$ C5 }4 U& b" w5 ^* W
8 A- F8 v8 p+ p. i, {$ s8 T
一夜无话,次日便是此行的最后一天。一早起来8点多钟,太阳已经老高了,我的旅行到了第六天,才终于碰上了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晴天。没办法,出门在外,只能凑日子,不能凑天气。其实也没有遗憾,一路走来,在这个难得的初秋,看全了海洋三省的晴雨阴云,可谓是另一种形式的完美。早餐正好吃完了剩下的食物饮料,所有行装打包,寄存在Hostel的行李室,然后退房,开路。* E( p3 r; r2 F

- g: o' g7 w; C; @) G上午的行程没有特别的计划,我沿着Barrington街向东,前往Halifax海港附近的闹市区。一路上经过许多重要的建筑,其中就包括Nova Scotia的省督府(Government House)、省议会厅(Province House)和省美术馆(Art Gallery)。" t  K; O' S* m/ T5 u
! a: p! t; `3 l- ~1 i

5 c% K4 z7 k9 `) ]. q4 i0 `(左:省督府;右:省美术馆)
. R- o% @, ?. T  Q6 z$ z. Z# o( n3 v& j3 ?5 @
加拿大省督们作为女王统治的象征,所居住的府邸大多位于省会的城郊,并有花园环绕,躲避城市的喧嚣,以显露出王权之高贵。Halifax的省督府是唯一的例外,它位于城市中心,更有意思的是,府邸的大门正对着Halifax的老墓地,见证整座城市、乃至加拿大历史的逝去。1812年战争中亲自烧毁白宫的英军少将Robert Ross,在战死后就长眠于此。# O2 p* r' r) u* G; x8 V( n2 y
' z- q% t. Y3 m$ Q. J# u( V5 ?) x, O
与省督府相隔两个街区,是Nova Scotia的省议会厅,这所不太起眼的老房子建于1812年,是加拿大保存和使用至今最古老的议会厅。整座建筑采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帕拉迪奥风格,具有宽敞的前厅,对称的结构。与王子岛议会厅不同的是,议会厅前并没有公园式的广场,只有冷冰冰的铁护栏,令观赏的游人远观近瞧,都不适意,无可奈何。6 o9 \- O$ Q' p& ~' U7 ]

  ?; I2 o) S! ^/ O" R. S4 C
8 C  _- f9 w, B( x. R% z0 Q省议会厅和Joseph Howe铜像. E0 J( U8 r3 _$ \: ]) {
2 P# `1 Q3 r3 v
议会厅两侧的雕塑和石碑很有特色,值得一说。北侧的一座,是战争纪念碑,可与加拿大一般的战争纪念碑不同,这座纪念碑纪念的不是一战二战,而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南非战争(South African Campaign)。那场战争发生在1899至1902年,是英国人为把持南非金矿,与非洲布尔人(即南部非洲的荷兰殖民者后裔)建立的德兰士瓦共和国(Transvaal Republic)之间发生的战争,说到底是一场侵略战争。英国人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从海外殖民地征调了大批的士兵。加拿大的士兵们,就从Halifax的海港启程,其中不少人再也没有回来。1902年英国获胜,德兰士瓦并入英国的南非殖民地,最后成为南非的一部分,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南非会有许多操荷兰语的白人的原因。战争虽然胜利了,英国人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们不得不转变殖民的方式,将殖民地改为自治领,于是这场战争也是英国历史上最后一场以殖民与扩张为目的的战争(正好与当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的胜利遥相呼应,Halifax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亲历了一个帝国的兴与衰)。加拿大在这场战争中派出的兵团,以志愿军为名义,因为加拿大人并不想大规模参与,即便如此,仍有267名加拿大士兵死在南非的战场上,省议会厅旁的战争纪念碑,便是缅怀这段几乎被人遗忘的历史,以及那些消逝在异国他乡的生命(尽管那不是什么无比光荣的战事)。. c3 l" r4 y, j2 n! T" Y

" w4 l& y* w" P' c+ i( Y
9 U% V4 p# x* J7 J南非战争纪念碑
* M; Y9 w5 y+ g
6 H8 Q: ?$ j, y& A3 W0 v9 V议会厅的南侧,则是Halifax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Joseph Howe的铜像。与Saint John的“联邦国父”Tilley一样,Howe也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年轻时是个新闻出版商,因为以匿名信的方式公开报道Halifax官员挪用公款,而被控诽谤,上了法庭。他决定亲自充当律师为自己辩护,法庭上他义正严词、口若悬河,尽管法官极力偏袒控方,陪审团却一致认定Howe无罪,此事成为加拿大新闻自由史上的一大里程碑。此后Howe名声大噪,步入政界,一度当选为Nova Scotia的总理。有意思的是,与New Brunswick的总理Tilley截然不同,Howe这位受后人怀念的政治家反对Nova Scotia加入加拿大联邦,1867年7月1日加拿大联邦成立时,Nova Scotia的总理是支持联邦制度的Charles Tupper(他后来也成为加拿大“国父”之一),因而加入了联邦。然而几个月后,Howe领导的反联邦党(Anti-Confederation Party)在大选中大获全胜,不久,他在加拿大议会发表演讲,反对联邦。尽管他让Nova Scotia脱离加拿大的努力由于英国的干预没有成功,但他的思想却一直影响到半个多世纪后海洋三省为争取更多权益发起的海洋省份权利运动(Maritime Rights Movement)。作为议会厅外唯一的个人塑像,Nova Scotia人永远铭记下了这位为民请命、特立独行的Halifax人,尊他为"the great tribune of Nova Scotia"(新斯科舍伟大的民众领袖)。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9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Halifax:灾难之城8 \& _" \5 w) w& Q

0 K1 H3 }8 u8 R( a+ t3 g从省议会厅出来,大约9点多钟,再往海边走一个街区,就是游人如织的Halifax Waterfront了。码头上有多家游船公司,提供海港地区的各种海上旅游项目,其中最受好评的,当数Murphy's Cable Wharf:他家的旅游项目最多,既有休闲的海港历史游、游船晚宴,又有比较刺激的深海钓鱼,非常诱人。不过其中一些项目只在七八两月开放,还有一些则有时间限制,时间、内容和价格都合我意的,只有休闲和刺激度都适中的观鲸游(Nature & Whale Watching Tours)。上半年去太平洋边的温哥华岛,计划观鲸,结果却因为天气突变而泡汤,这次来到东海岸大西洋,不管怎么样也得弥补一下西海岸的遗憾了。% {, m  X: G, U9 D) S2 T0 C

4 \2 e4 N: y% x8 c + K3 w7 j+ A8 v5 Z$ H
Murphy's Cable Wharf和观鲸游船哈里法克斯人三号(Haligonian III)
+ d) S7 M( J/ W: w$ c
9 s+ w9 J7 x( z$ e* u我在正对码头的售票处买好10点半观鲸游的票,乘着还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决定再去隔壁的大西洋三省博物馆(Maritime Museum of the Atlantic)瞧瞧。大西洋三省博物馆建于二战结束后的1948年,收藏了数万件与航海有关的模型、实物,是加拿大最大的海洋博物馆。博物馆的门票是全天有效的,可以在等待观鲸船启航的间歇进出展馆,也可以在观鲸船返航后继续参观(不过我因为下午有别的旅行安排,只在馆内呆了一个多小时,而没有再参观)。
" m! {0 _3 E) a  _' P1 t8 A1 P1 R1 F) S
博物馆有两层楼,一楼除了接待前台和礼品店外,主要是实物展览,包括加拿大海军在世界大战中的遗物,以及一些真实舰船的展出,二楼则以船模展览为主,包括帆船时代(Days of Sail)和蒸汽时代(Age of Steam)不同风格的船只模型,船模爱好者到此定会流连忘返。对我而言,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楼的“Halifax大爆炸”(Halifax Explosion)展览和二楼的泰坦尼克遗物展。4 `3 N/ a7 v- @$ n# y( p
( w5 h' |  g+ D" E' g0 {4 T

9 a  w+ ?9 m. t. U. O大西洋三省博物馆和大厅里展出的各种帆船
2 q4 i9 U# A9 o; a+ |. j
. B" T; R. ?" }" j# o! ~1917年12月6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仍在欧洲战场上持续,这天清晨,法国货船Mont Blanc从Halifax东南海域的McNab's岛起锚,驶入贝德福德海盆,船上满载了2300吨的苦酸,200吨的TNT炸药,以及一些其他的弹药。与此同时,一艘名叫Imo的挪威货船,从Halifax启航,前往纽约装载货物,继而运往欧洲战场。由于Halifax海域的水道狭长,挪威船上的船员又操作不当,Imo船在8点45分左右撞上了Mont Blanc的船头,Monc Blanc上的易燃物资顿时因撞击而起火,船上很快成为一片火海。事发突然,港湾内的工作人员来不及发出严重的预警措施,大火反而引来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在海边围观。20分钟后,大火化作一声巨大的爆炸声,整个Halifax的海港地区顷刻间化为废墟……约有2000人在爆炸中丧生,近万人受伤,爆炸还引发了海啸,将附近的树木、铁轨、房屋以及船骸吹到几公里以外的地方。, l5 U  v+ y4 F# r2 {, M

8 `. E+ Z2 w6 P. `. O" t6 d3 U“Halifax大爆炸”是广岛原子弹之前人类史上最大的一次爆炸事件,它相当于三千吨TNT爆炸的当量(广岛原子弹是一万五千吨),至今仍是人为事故造成的最大爆炸。博物馆设了一个小放映厅,详细解说爆炸的前因后果,并展出了爆炸事件的各种遗物,包括死者名单、城市废墟的旧照片、船只残骸、搜救和重建的报道,以及亲历事件的人们留下的只言片语,其中有两句话尤其令人难忘。
3 y1 H: f/ y. b0 w6 ~2 x" l/ i4 }! [" |8 a
James Pattison是Halifax的一名小学生,事故当天,他正与两个弟弟Gordon和Alan走在上学的路上,海港的大火吸引他们驻足观看,不想爆炸骤然发生,世界归于黑暗。James恢复知觉后,说了一句话:“这是世界末日了吗?”(Is this the end of the world?)他在身边找到了Gordon,却遍寻不见Alan。同时,James的妹妹也在家中遇难,母亲则被送往医院抢救,几天后,Alan的残骸被找到,半年之后,James父亲的尸体才从他工作的炼糖厂废墟中挖出来。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令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阴阳永隔,支离破碎。
- g" ~9 _! u% ]) g5 u! S3 }4 Q" J4 u5 r8 s9 u
William Swetnam则是Halifax一名教会牧师,事发当时他与家人正在家中。爆炸发生后,他从废墟中救出了女儿Dorothy,然而妻子和儿子却不幸罹难。他参与了灾后的搜救与重建,看到曾经繁华的城市如今满目疮痍,愤怒地说道:“假若这是上帝的杰作,我就撕碎我的牧师衣领!”(If this was the work of God, I would tear off this clerical collar!)1 Q+ F7 K( c. Z* S5 C9 b# Y

) {  H# F2 X5 {' V: `6 O' U
7 ^! M( B$ u2 q% I) X$ n* |3 }' _(左:泰坦尼克号模型;右:10分硬币上的蓝鼻子原型)
  g+ w$ z6 x& K3 }$ j6 i4 A
, O8 A' p: g5 b) W3 W* x' x3 k关于泰坦尼克号,我们因为电影和课文似乎了解得相对比较多,但它与Halifax的渊源,就没有那么多人知道了。1912年泰坦尼克事件发生时,Halifax是最早收到求救信息的城市,也是最早派出救援人员的地方。泰坦尼克实物展包括了许多搜救泰坦尼克的过程中打捞上来的历史物件,并介绍了一些事件的遇难者,还展示了泰坦尼克号的船模,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规模较大的大西洋沉船事件的残骸遗物。
) s1 |# G- i8 I3 Q0 ^  J5 D+ N  H. P7 P/ u
Halifax亲历了这诸多悲剧,100年过去了,我们今天在观看这些前人的遗物时,或许不再有那么多的触动。但联想到如今仍有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天灾人祸,我觉得回顾前人的悲剧,除了引以为戒之外,更该从中学到的,应该是那种不畏灾难的信念吧。1 m& Z6 b) s" V. l$ G
/ H6 ]. M! O: O4 Q/ {
博物馆的其他展品也都各具特色,船模展中包括了10分硬币上的蓝鼻子帆船模型(没在Lunenburg看成真的,看到这个完整的模型也是过了眼瘾了),展馆的东门外,则有各式的船锚,以及参与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测量船CSS Acadia号,这艘船就停泊在Murphy码头隔壁,很惹眼,是博物馆拥有的唯一一艘大船。而最厉害的一点在于,它是“Halifax大爆炸”发生后海港中唯一幸存下来的舰船。
3 N7 D+ y- n& W/ g& Y! U
$ m' `" [% Q. H9 n/ C
- t6 P2 v- D/ ?(左:海上测量船CSS Acadia;右:博物馆的另一艘小船Windekilda)
& B; t' ?3 U# g3 e) g1 X1 i& D9 ^" y- m
Halifax Harbour:海上观鲸# o/ u2 r6 v9 o# ~% N

, h4 @3 H$ [6 d% P: m虽然CSS Acadia可以登舰参观,但看完“大爆炸”和泰坦尼克号的展览后,距观鲸船出海只剩下十几分钟了。我只好把码头上其余的热闹搁在一边,排队登上了观鲸小游船──哈里法克斯人三号(Haligonian III)。! p: G8 c; t' Z* a" x

! A, W( }  `, ]! c3 ~  y/ Z9 B观鲸游船不大,可出海观鲸的游客却出我意料的多,游船观景的顶层几乎坐满,下层的船舱内,也有不少游客,要知道这可是个平平常常的周三的早上啊。后来从谈话的语言中听出来,游客中有不少来自德国,结合之前在Moncton的经历,加拿大东部的海洋各省还真是欧洲游客们的主要度假场所,尤其是德国游客们。说来这也情有可原,欧洲到这里飞机不过六七个小时而已,甚至比我从Edmonton出发还要近,比到美国东部也要近一些;而且,德国移民在海洋三省早期的欧洲移民占据重要地位,许多欧洲的德国人对这里也有一份独特的情感。
, W! i7 B( c' `& A+ t6 {2 U8 P( U% j. E# k1 z& W2 h) T7 j
10点半一过,“哈里法克斯人三号”准时开船,不一会儿,Halifax的高楼就都成了一排排“小盒子”,城市全景、港湾另一端的Dartmouth,以及横跨海湾的麦当劳大桥(MacDonald Bridge)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游船上共有三名工作人员。一名伶牙俐齿的女导游,对Halifax海港的一切如数家珍,看那架势,恨不得把码头上每一条船的名字来历都细数一遍,让人佩服;一名皮肤白净的小姑娘,从熟练的举止看是船上的副手,却实在让人难以相信;三个人里头,只有胡子拉茬,四五十岁模样的船长比较符合我心目中的形象。
, J4 I6 M9 h6 N& m
6 \/ u! H% U# C# B7 s: M2 a
; t. L6 B9 }0 c/ ?Halifax, MacDonald大桥以及海港2 S+ p4 H7 [" K& u9 P9 j0 p, Z) I
( s/ J: T( n* m7 `4 C' ]
游船沿途经过港湾内的两个小岛。一个是方圆不过一二百米的Georges岛,该岛在历史上曾是海上重要的军事要塞,现已开辟为国家级历史遗址,但还没有对外开放,游人只能在游船上,远望岛上的灯塔。另一个就是与“Halifax大爆炸”有关的McNab's岛,该岛也设有灯塔,做过Halifax的军事前哨,现在岛上还有少量居民居住。
/ S" n# L* L9 _  z3 W8 U0 \- Z" L. v2 u' R/ _
& u8 _; Y, O% ?: a" Q2 w
(左:McNabs岛上的灯塔;右:女导游展示龙虾)
7 Z0 S; c4 ^2 q' C# u# ]" p' t) h0 o5 B: w  y2 B
过了McNabs岛,眼前出现了一大片宽阔的海域。女导游刚刚还在讲Halifax的历史变革和时代沧桑,忽然话锋一转,将Halifax地区的生物资源娓娓道来。游船行驶到某处忽然停了下来,只见她拿起一根杆子,伸入海底,没费多大劲儿就捞起了一只铁笼子,里头有一只鲜活的大龙虾。显然龙虾是预先留在这里的,但还是令游客们激动不已,争先恐后地跟龙虾合影,当然捎带也跟着女导游上了一堂生动的龙虾知识课。" D+ L+ t! S3 g

2 G' o. M$ u/ v0 c9 q( v0 _龙虾之后,游船继续向前行驶,最让我关注的“观鲸”节目开始了。此时Halifax的陆地已小得只剩下微微的地平线,一大群船只聚集在前方的海域里,我们的游船也跟着停了下来。按照导游的说法,这一区域经常有鲸鱼们光顾,只要运气不差,今天必然能看到一些。接着,导游便一样样地列举Halifax近海的鲸鱼、海豚、海豹等等大型动物,内容之丰富,基本上超越了所谓的导游书的范畴。不过我的纳闷和好奇很快就得到了解答,这位漂亮的女导游持有生物学的学位,根本就是拿专业来压我们这些业余学生么,啧啧,“人不可貌相”啊。
7 q0 A1 U, U2 l. ]( z# A- g* b$ h
8 u2 z# _  E: v$ e8 _' \* UHalifax附近海域共有明克鲸(Minke Whale)、座头鲸(Humpback Whale)和鳍鲸(Fin Whale)三种鲸鱼,其中鳍鲸是地球上第二大哺乳动物,体长体重仅次于蓝鲸,不过数量已经非常稀少,属于保护动物,看到的几率微乎其微。同一片海域还生活着两种海豚:白腰海豚(White-sided dolphin)和白喙海豚(White-beaked dolphin),以及两种海豹:港海豹(Harbour seal)和灰海豹(Gray seal)。
: L4 G0 H0 f' j- o- v5 _; A! m& y' ?
5 y! z8 x8 o0 k( B
(左:逼近外海;右:翻腾的明克鲸背影,可惜没露出背鳍)
' N# J+ k8 K4 |1 \' p2 _) o" l* V8 v. N: e7 Z" F* ]# c/ F; F
导游刚介绍完,便指着眼前的一小片海域喊了起来,有鲸鱼出没了。我立刻抬起相机,一眼不眨地跑到船头,凝视着海水,却半天不见动静,心中不禁失望。这时只见女导游从船舱里端出一杯咖啡,坐上船头的小平台,胸有成竹地等待鲸鱼的出现,她一面讲解鲸鱼的习性,一面让我们静静聆听鲸鱼的“歌声”。
3 `* Z6 a$ @+ E* ~" |2 v4 r! |6 T- C: {4 }0 c8 {
导游的淡定是有道理的,担忧看不着鲸鱼是多余的,因为海中不止一条鲸鱼,很快我就看到深蓝色的鲸鱼在船前船后、船左船右上下翻腾。导游介绍说这是北大西洋最常见的明克鲸,在海里面看起来似乎不算很大,但也有六七米长,跟我们乘坐的游船差不了多少。看够了鲸鱼,一群姿态可掬的海豹又来凑热闹,顺带着还有一大群聒噪的海鸟,看样子像是要开海上社区大会呢。3 D( J) o0 Q, L  A5 c

( Q0 v/ l4 y# a/ N! V5 ~5 c我总忘不了在游船上凭栏远眺时目睹的一个场景:一只黑色的大鸬鹚展开双翅,在海面上轻轻掠过,它飞快的速度,几乎能赶超我脚下机器发动的游船,那一瞬间,它优雅的姿态令我由衷赞叹和感慨,赞叹自然的神奇无尽,感慨人类的微不足道……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9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本帖最后由 ermite 于 2010-10-19 21:24 编辑 ) f/ T' z0 y1 l1 ], g

8 P9 J- H5 q& M; WPeggy's Cove:有一个美丽的传说1 j9 }/ y! [+ ^2 u- ~
) M- L- U+ |. P2 y  E: r* R
由于入港时没找准停靠位置,从哈里法克斯人三号下船的时间比计划晚了一点,1点多了,而我在Halifax市区的Budget租的车定在中午12点半,因此没有什么时间继续在市区闲逛了,我径直去Budget的停车场提车。
7 Y1 e1 g0 S; n% i: B/ V9 s( }; y! z* R/ j2 a7 o. |- v* X
这回的车是Hyundai的小车Accent,看来我这趟旅行是彻底跟韩国车干上了,呵呵。驱车从停车场,先把车趴在市区南面的Atlantic Superstore,一方面可以在超市顺便买点午饭,另一方面从Superstore回Hostel拿行李步行也很近。取了行李,吃完午饭,时间将近下午2点多,我便向本次旅程的最后一站──Peggy's Cove奔去。(从Halifax市区出城的路上会经过古老的Dalhousie大学和城堡山国家历史遗址(Citadel Hill National Historic Site),尤其是后者,夏季有许多真人表演节目,我只是草草在城堡山周围绕了一圈,见要交钱就没有进去,如果有多余时间的话还是值得停留两小时左右游玩的)
; Y3 ~* @" ]& I  {
6 D$ D3 \& E. z4 \Peggy's Cove是Nova Scotia南端海岸 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从Halifax到Peggy's Cove的旅游方式有许多,Murphy's甚至还提供游船路线,从海路前往Peggy's Cove。可惜这个项目只在七八月旺季开放,我无缘得坐。另一条比较热门的路线是Grayline的Peggy's Cove半日游,我曾一度考虑不租车而直接参加这条路线,但由于时间上与观鲸游不易衔接(下午1点整从Halifax市区准时出发),费用也比租车高出不少,而且回市区后还得搭乘Shuttle去机场,最终我还是选择了从Halifax自行租车去景区,然后从景区直接驱车到机场。
# G  x! d2 u' g- I; N% w
. f8 r! B2 q* X' u6 W( e, d  ^" D- y- q. w* B  l7 i
Peggy's Cove的白浪巨石+ h$ E. K( o/ b$ U* `; x  {
* s' ]! o9 p* v" x8 [* @4 n6 ^
Peggy's Cove是最常出现在照片上的加拿大景点,据说也是海洋三省每年接待人数最多的景点。最初,Peggy's Cove是个没有名字的渔村,传说有个年轻姑娘乘船漂洋过海去Halifax见她的未婚夫,轮船撞上了渔村附近的岩石而沉没,船上的船员与乘客几乎全部遇难,唯有那个姑娘被当地一家渔民救起。她失去了记忆,也忘了自己的名字,不过渔民们都叫她Peggy。年轻的Peggy十分讨人喜爱,后来嫁给了当地的一名男子,很多人听说她的故事,从四面八方去小渔村看望她。因为渔村地处小海湾(Cove),因此大家都把她叫作小海湾的Peggy (Peggy of the Cove),再后来,人们就直接用Peggy的名字称呼小渔村,Peggy's Cove的名字也就传播开了。: u& f) h  A. K3 y
5 ~1 a6 @% |* c( K3 B

- S8 M; f( _7 |0 d) x+ z3 y海水与岸边的植被0 W( j) g" m; ^% L
: ?! X0 ^5 F# i! r. C7 z: T2 C5 E" k% n$ D
沿333号公路一路向西南,快到Peggy's Cove时,公路两旁的景色仿佛一下子变了样。一排排大树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望无际的原野、一丛丛的灌木以及光秃秃的灰石,蓝色的大海也在原野的尽头依稀可见。Peggy's Cove海边的地貌与众不同,既没有沙滩,也没有悬崖,而是微微露出海面的大岩石。这些岩石是亿万年大洋底部的地壳板块碰撞形成的,板块不断碰撞的力量将地下的熔化物压到地球表面,逐渐形成了海边灰白色、粗条纹的花岗岩奇观,这些岩石的形成至今已有3.5亿年。2 U( t  w& d8 O0 {

) A0 |$ S) ]5 b, D: {" F1 ]Peggy's Cove渔村就在333号公路旁,是一个伸入大西洋的小海角,从333号公路的路口到海角的尽头由一条大约1公里的公路相连。先在路口停一下,这里可以眺望整个渔村的轮廓,而路口不远处就是Peggy's Cove的老教堂St. John's Church。教堂建于1884年,被称为Peggy's Cove的灵魂,高耸的尖顶结构是典型的哥特复兴式建筑风格(Gothic Revival Architecture),现如今教堂已注册为Halifax地区的文化遗产,受到重点保护。3 a# M: b2 w$ j
1 t  r7 i: u$ g' I! l  r8 s

1 K+ D- ]3 g' C  t. h(左:St. John's Church;右:deGarthe画廊)) ~# H2 f; a" h. o8 @
' C" ^$ H7 z/ H- T- g3 f
从教堂往前就是渔村的所在地,入口的左手边就是景区的游客中心。游客中心里提供景区的免费地图,墙上则贴着几幅图解,介绍该地区花岗岩的种类,以及加东龙虾和鲸类的详细图示,有关鲸类的介绍让我特别感兴趣,借机更加感性地重温了一下今天观看鲸鱼时学习的生物知识。游客中心的一边有好几条通向海边的trail,在花岗岩丛中穿梭;另一边则是deGarthe画廊,展出当地的已故艺术家William de Garthe的画作。我没有进入画廊参观,但光看画廊门口的花岗岩浮雕Fishermen's Monument就可体会到艺术家的功力,这件长达30米的浮雕是在艺术家去世后由他的家人捐献出来的,共分为左中右三块,包括渔人之家(Fisherman's Family)、Peggy of the Cove(海湾的Peggy)和工作中的渔人(Fishermen at Work),反映了当地渔民的工作、生活与信仰。  B- n4 E0 Q# b, ~/ _% ~9 T4 e! L
% N0 D  @' H4 T" N

. `: n: g3 ^9 E- W0 g6 A+ Sde Garthe的渔人浮雕/ q" r: {4 J3 u9 C2 T* W

: B( i5 h  ]5 t( l# C, hWilliam de Garthe并非渔村里唯一的艺术家,现在仍然有好几位艺术家住在村里,在画廊周围,马路两边,有好几家出售艺术品的小店,这些艺术品基本都是艺术家们自作自销,多是海洋题材的作品,光顾的游客着实不少。我对艺术品兴趣不大,倒是花了点时间在小村游船码头边的礼品店里品玩小礼品。其实,美的东西也未必需要由艺术家来创造,聚集在游船码头附近的各色渔船,和与世无争的小村搭配在一起,就已是一派美的景象了。4 d' O0 F4 F# g5 m) e

2 F( J4 Q3 M# u! v! p' P! _% @8 [, W: p- C

. b  J- s4 O% c, m4 O: o" V2 i最精彩的总是留在最后,不管是文学、艺术,还是旅游,我发现总是如此。教堂、画廊、浮雕、渔船,这一切都仿佛餐前的开胃酒,起到的作用只是点缀和提神,真正敲击心灵的,还得是耸立于海边岩石之上的Peggy's Cove灯塔。
+ r9 @! [. n' L2 J) d$ I/ e
4 D$ F$ D' N- t# [, l - A, X2 K$ P3 x* z
岩石和渔船
2 h/ c' t* M! U* A  Y% ~: Q2 @  j& F# f' i0 V
Peggy's Cove最早的灯塔建于1868年,其后几经变革,形成了今天15米高的标准白底红顶的灯塔。灯塔顶上的灯在1958年由手动改成自动,其后颜色也换过多次,白色和绿色都曾用过,直到三年前才根据国际标准换成现在的红色。& o9 ~) m- j2 w( b* q

  S: i$ l% o: r
3 w1 f( V( g# m- }( b% T海边的灯塔远观近瞧2 f8 N! @# z0 m1 o  L  z

4 E) i( t) B2 Y, c4 D7 f  v; i来灯塔之前,我从LP上了解到灯塔的底层是邮局,游客可以在此寄出一份祝福,灯塔邮局还有特殊的邮戳,很浪漫的感觉。可惜来到这里才发现,邮局因故在去年年底关闭了,游人也无法再进入灯塔内部参观。不过灯塔景区停车场旁边的礼品店门口设有邮箱,在礼品店里买一张海角灯塔的明信片,依然可以把Peggy的美丽传说和海浪岩石的气味寄向远方。
1 p3 L. S9 t4 ~
# [7 E, }1 o- l; f9 |
, m  N% G* N( O# b2 |海鸥与灯塔, q0 s. P8 z& G# a4 o% `5 k- H2 j

: u( N) F4 t4 Y漫步灯塔下的岩石间,眼前唯见巨浪拍石,海天一线,即便晒晒太阳也能让人心旷神怡。几天来,我看过了Tatamagouche和Cavendish的红色沙滩,看过了Hopewell Rocks和Fundy的潮起潮落,现在又看到了大海的第三张脸。我好希望,时间能走得慢一点,慢一点,永远定格在浩瀚深邃的大西洋上……
. K4 ~) W/ \* o# ^5 _8 U: d+ q  a1 Z3 B% U7 B" x) a: s+ \

4 @9 W' I9 S; N0 ](左:1998年瑞士航空111航班在迫降时坠毁于Peggy's Cove附近海域,飞机上的乘客与机组成员全部遇难,后来遇难者家属们决定在Peggy's Cove附近竖立这座事故纪念碑;右:从空难事故纪念碑附近远眺Peggy's Cove,最右端即为灯塔)0 H4 P8 M2 |" `- J

. Q5 ]3 C3 e: d) M! R8 e( ~( t第六天:Halifax->Peggy's Cove->YHZ,车程130公里。
. z8 M7 s0 @8 h$ }* q2 a* o7 V
) d. o8 i. q! F5 r5 ?% b全程小结9 d; q' ^) e6 c; c( y* ]7 ?

/ w3 M3 ?- W4 X2 I# X5 N关于开销,自由行的开销并不算很省,最大的花销是轮渡,其次除了Hostel以外的两晚住宿也花了不少钱,一路上经过的公园我也都一个一个买了票,因此住行玩三部分就花了700多刀,其中住宿将近200,租车过桥轮渡汽油等费用450刀,公园门票70刀,这些还没有算上机票和机场shuttle的200多刀。此外,六天的饭费是130刀,基本属于正常。我觉得如果有兴趣穷游,并且找准时机找好deal,这条路线一个人的总开销可以控制在1000刀左右,两个人的开销可以控制在1600刀左右。
; o% f$ K; j4 w  Y0 I: Z. x9 m! q( i! A8 b
关于景点,海洋三省真正的精华其实多在路上,开车游本身就是Scenic driving,三个省的海岸线,王子岛内地的乡间公路,圣约翰河谷,新斯科舍的红色公路,这些都是别的地方很难找到的,而几个国家公园也都在主要公路上,值得停下来hiking细游。) ]& r2 R2 M3 T

8 u% ^/ O2 Z; A7 _* M1 ?关于路况,海洋三省除了城市及其周围地区外,路上的车都特别少,开车难度不大。我全程都没有用GPS,在乡间行驶完全没有问题,尤其像王子岛这样的小岛,只要大方向对,随便根据地图选路,都可以很快到达目的地(很像解答图论里头的最短路径问题)。与之相比,几座城市的市区内还是有必要用GPS指路的,像Halifax市区内的路标不算特别明确,容易开到小路上去,迷失方向,而这些城市中心都有大量单行线,不熟悉的话在晚上也比较容易出事。
! x0 S* o( G0 \# Y3 O
6 C! ^+ t- ]! v( z6 T" z, ]6 O: X9 h: \  B, M
(B: Truro; C: Tatamagouche; D: Pictou; F: Charlottetown; G: Cavendish; H: Borden-Carleton; I: Moncton; J: Fundy National Park; K: Fredericton; L: Saint John; M: Digby; N: Lunenburg; O: Halifax; P: Peggy's Cove)
* l' }) B+ w0 Z! b6 E8 v* Q
- P7 K  l! V! H# i7 P- F4 O; Z本次海洋三省之行头尾六天,其中两天半在Nova Scotia,两天在New Brunswick,一天半在王子岛,总行程1500多公里,如果算上轮渡的的话就超过1600公里了。因为天气等其他因素,并非每个地方都玩得很尽兴的,但总体来说非常充实,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趣事值得记忆。如果有机会,我想我还会再去,并且考虑补上Cape Breton和纽芬兰这两个此行的大遗憾,当然可能会是若干年后的某个夏天了。
! _' Q8 h) t0 H* }5 Z* D6 r5 ]7 p5 v+ j9 u* [) d5 J
(全文完)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10-10-19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本帖最后由 Crystalgrape 于 2010-10-20 00:09 编辑
2 {. e0 J. N1 A- }1 Q2 D; H4 T$ m9 Q$ f1 R/ C; i
好文,好图。 很精彩! $ U3 p) k9 ^% U1 t" Z" a' n/ x
建议去Digby看鲸鱼,我去年在那看到二十多只,非常壮观。 今年带父母去BC Tofino只看到几只,还离的老远。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0-19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人入胜,图文并茂,非常好看。
6 u" E4 b. k+ u" U+ a4 M# U$ ~1 |& [6 m3 g% B0 H
请问人如何能找到便宜的租车,我也打算去那边玩玩。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9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好文,好图。 很精彩!
) ?* |4 ~+ W' a8 c2 R2 d建议去那看鲸鱼,我去年在Digbay看到二十多头,非常壮观。 今年带父母去BC Tofino就看到几头,还离的老远。0 P( q4 Q% I' e5 k8 E8 e, m
Crystalgrape 发表于 2010-10-19 23:46
0 m7 ^3 @) y& @5 i! ~: i& h3 h

7 _5 L5 v# `; J7 X& \- m  |是的,可能那边比较多吧,我在Digby附近也看到一些,但没拍下来。Halifax附近也不少。Tofino那边我是天气原因没看成,不过话说回来,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的鲸鱼品种不太一样,不能直接做比较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9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人入胜,图文并茂,非常好看。# H" A+ ~5 _+ U( x* M: `, P
( E& M* l% r3 M8 R
请问人如何能找到便宜的租车,我也打算去那边玩玩。
& P) u" a' I$ J4 Z' q' d疑是银河落九天 发表于 2010-10-19 23:47
2 j  \7 d; t5 a# I: j

7 s7 K8 g+ x$ l# _谢谢支持哦,尽量在几个大城市租车,价格会便宜些,但是时间上限制比较大,我租的是Enterprise,当时在机场租的,其实在Halifax市区更便宜,但是周末不开,不好办,你可以先到expedia上找找几个城市的价格,比较一下做出决策。* d" Y" K1 c! A' m' [" S. C9 f# p" H+ w

6 \! C' }5 R4 W3 C$ k不过现在去那边有点晚了,10月长假以后大部分旅游项目都关了,很多景点也不开或者缩短时间了,天气也冷了,不是很适合去这几个省旅游了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0-19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我考虑天气好一些再去。
0 F( ~3 I5 F7 U- P$ Z* ?$ b- M/ o: s# g. q. J
你的游记好棒,你下次去其他地方玩时,期望又看到你的游记。
鲜花(47) 鸡蛋(0)
发表于 2011-3-8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收藏了。
鲜花(47) 鸡蛋(0)
发表于 2011-5-27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谢谢分享,我们8月要去,很有用的信息。
鲜花(37) 鸡蛋(0)
发表于 2011-5-30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8月上旬去,真是葵花宝典啊,谢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10-4 17:36 , Processed in 0.279320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