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94|回复: 0

试谈神仙信仰与奉道培德之浅见 -ZT

[复制链接]
鲜花(327) 鸡蛋(0)
发表于 2011-4-2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资料来源:《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    作者: 袁宗善     
+ f: i8 {: i; P- n& A5 J' C) L! D* i' b2 P3 @% F6 @- {7 l5 Y
  神仙信仰,道德修持,为道教教理教义精神思想的灵魂。神仙信仰,在远古时代,尚未形成道教之前却早盛行与天下。据史料所载,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在崆峒山问道于仙人广成子。至东汉时期,创立道教时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神仙体系。概言之:有先天神,后天神,地方神;也有天仙、地仙、人仙、鬼仙等品级之分。从神团体系来看,道教可谓多神信仰的宗教,但实际上,所有神仙皆为修道而成的结果。“道”乃信仰的核心。神仙,其实是“道”的化身,体道德善所取得的最高殊荣与尊号。(《云笈七签》总叙道德)中曰:“天地人物,仙灵神鬼,非道无以生,非德无以成。”历世祖师,为弘道阐教,遵循其玄学妙理,苦志参悟,广行善事,积功累德,济世度人,以证道果;无数高名志士为继承传统,不断向这一崇高美好理想和愿望执着追求,使道教神仙信仰与尊道贵德精神文化适时升华,净化着人类社会生活持续健康发展和历史文明的进程。
$ K( N( j6 ?! Y: y1 @& h3 h8 e6 G( J1 ?
《老君指归》曰:“太上之象,莫高乎道德,其次莫大乎神明。”作为古老道教,今逢盛世,重视教育道徒信仰虔诚,注重道德培养,大力挖掘发扬优良传统文化,努力塑造当代道教崇高道德形象,完美玄门济世度人的义理精神,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文明建设,这是时代的呼唤,更是道教神道设教,与时俱进,积极与社会相适应的自我必要调适。" z, V! L, x. {5 c
$ n. M" }: U1 o; K" O
  一、信奉神仙养浩然正气" c) R; Q5 @# Y/ _' J9 x' F: M

! Z& O( [, k5 _* C# ?8 ]- |8 p  神仙,在道徒信念中,不仅具有通天达地,出神入化,变化莫测,降妖驱邪的法力道术,而且,更是无限光明,赐福降祥,浩然正气的天使。何谓正气?正气在人身的体现就是德行
5 \+ R( t  k2 s5 F% x0 f: P' _! V/ R- d) n8 N
  1、神仙是光明的象征,信仰必当笃志虔诚。道祖随方设教,历劫度人,而今信教之自由,发扬优良传统文化,人间福音!当祝:玄风丕振,道法兴隆。仙友共济,德照乾坤。民风纯朴,人皆诚信。从政清廉,黎庶康宁。天下安泰,强国富民。神仙信仰,和光同尘,玄门虔诚的大德高道啊!新世纪弘道阐教确需携手众志成城。: L/ Y% \1 c; s/ l9 ~) M) @
2 m) H5 m9 ^/ r' D, y$ M
  2、神仙是和平的使者,信仰纯真善化三界。道众适应社会,爱教爱国,时逢改革之盛世,祈求神仙降祥保佑,另贵人和!亦宜:遵规守法,扬善抑恶。忠孝节义,慈心于物。举才荐贤,饶人自责。救难济急,施财舍药。虚心体道,躬行一切。修行不易,魔障确多,玄门虔诚践行的道友啊!树立崇高信念要经受烈火的千般炼磨。4 r  {/ r3 y: c5 ?6 k! a* G1 X/ [, Q' @
- M0 v6 x8 D4 @; ^' D+ P
  3、神仙是道炁的化身,信仰首要炼已正心。继承优良传统,修业振兴,运至二十一世纪,道徒理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且莫:结派营私,固步自封。以教谋食,各顾了生。贪图享乐,杀盗邪淫。拨弄是非,狂妄骄横。刁顽奸诈,背地害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玄门虔诚的善信啊!学道求福凡事始终还须弄清善恶与邪正。
) K8 d0 a* y- J  L
1 V, M9 |7 `, Q+ j  二、崇尚“道德”度己度人7 Z* ?) {+ I3 b5 E9 \4 v

# P! ]1 Q: X5 r! K' m9 q4 U8 N  尊道贵德,通贯了道教传统思想文化的中心内容,它首先对修行者求仙学道,积善培德,正己化人有着明确的道德规范;其次,告诫普通信民纯朴民风,清正心灵,求福降祥,要自我心灵净化;并对从政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很多可以借鉴有益的精神。
- M3 a8 r+ v# W  q' |2 g* @# q. A
% X2 k4 S) D1 n6 C& L, `/ |/ g  1、经文中有关对从政者奉道德政的训示。《道德经》四十九章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认为圣明的治世者之所以圣明,其想以老百姓的安乐所想,而作以百姓的愿望去作,“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却没有个人的私欲偏执之心,不以一己之见专权暴政,更不会以自我好恶出发,以分别之心待人。遇到良民,必定报以仁慈善德对待之;即使对待刁民,也同样怀善德信诚心去感召他们。这样,能使那些缺乏良好道德品行教养的人,因受到圣明者高尚精神行为的感化,而终可改邪归正' Q  h: Z# F8 i# w1 o2 x

, M* X; Y2 I# X: L8 i9 {( m  成为良民。《道德真经广圣义》中曰:“君积厚德,国有丰财,万寓归王,几围贡赆,人服德化,岂有限极耶。”又说:“人君以道德养生灵,以伦啬理天下,财丰则国富,积德则祚降,远近归心,华戒率服。又能母养万物,子爱群生。”认为一国之君,奉道德政,善以感召庶民,则可使远近归心,四方率服,国家富强,百姓安睦。《道德经》五十四章曰:“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普。”体道正心,培育高尚素养,以至于人服德化。修身的原则立身处世为根本,只有修养有素,方可立身,为家、为乡、为国、为天下德普而大治。儒家《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强调了从政者须从修身积善明德作起,才能从根本上收到天下大治的潜在效果。《庄子·天地篇》曰:“道德者,匡邪以为正,振乱以为治,化淫败以为朴淳,德复生,天下安宁,此道德之理国也。”《道德经》五十七章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认为“正道”在人身的体现谓之“德”,推行德治则可治本;法治只能治标,标、本兼治、方得安泰。并认为,用兵之道,贵在神速严密,以奇制胜。又认为当背道离德违规乱纪的隐患还处在萌芽时期就去调治,防患于未然,可取得天下的长治久安。《庄子·天地篇》曰:“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君正;以道观分而君臣理义明;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以道观泛而万物之应备。故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上治从者,事也;能有所艺者,技也。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下。”综释圣哲论述,注重道德培育教化在维系人类社会文明健康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作用,能够保持天下和顺,社会稳定,民安乐业。
; g! {; a: T- u2 C" z2 Q# l3 S( ^  Z  L" d
  2、传统道德对普通信民清正心灵,祈福求祥,有何告诫?《太上感应篇》曰:“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早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教人遵规持戒,诚实守信,多做善事,以全其德。随着新千年的开始,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然而,世事无论如何演化,社会建设如何发达,欲求实现人间社会的太平安宁,道德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维系民族凝聚力,仍然是有益于确保天下文明进步与健康发展永恒的话题。
* i" p$ ^, }6 `8 F0 d2 d1 \. Y
8 I' n. F& O- m* l  H  另外,《太上感应篇》中还告诫人们,背道离德的事且莫去做,须引以为戒曰:“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以恶为能,忍作残害,阴贼善良,暗侮君亲,慢其先生,判其所事,诳诸无识,谤诸同学,虚诬诈伪,攻讦宗亲,刚强不仁,狠戾自用,是非不当,向背归宜,虐不取功,诌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轻蔑天民,扰乱国政,赏及非义,刑其无辜,杀人取财,倾人取位,诛降戮服,贬正排贤,凌孤逼寡,弃法受赂……以至“无故杀龟打蛇”等,对人们的动态心念,言谈举止,行为追求,交人接物,处世为人已作了详尽的精神规范。不分是道是俗,富贵贫贱当弃恶扬善,皆应从日常工作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自有祥光普照,吉庆降临。( y5 b7 K' z' w  T; X
" K7 p7 s. G" L& Q6 Z3 a
  3、出家修行者参玄求真应操守的道德规范。道教强调“和光同尘”,行“入世法,亦教”超凡入圣,“修”出世法。何为“出世”、“入世”之法?泛指出家修行和居家学道者参玄悟道的途径和处世态度。包含了道教超越时空,参悟性命,体道求真,济世度人的奥妙思想及博大精神。
; u1 X' N7 O" u: _) L& o5 X: o0 D' j6 w# K4 j0 v
  道教所宣扬的出世之法,对于求道修行者必当“超凡脱俗,上离父母之亲,下弃祖宗之嗣,志在出世离尘,孤影独栖,或在山林,或在僻巷,操修戒行,磨炼身心,以究明心地,修养性天为务。”又谓内炼三宝(炼精化炁,炼炁养神,炼神还虚。)致虚守静,清静为本,离情割爱,舍妄求真,澄心定意,勿动勿作,真清真静,存神固炁,抱元守一,以求超越自我。1 [& [! X4 X. L4 r
" p* d7 j2 ^: ?9 j" P- Z4 b
  入世之法则教人外做善事,积德累功,广行方便,济度众生。“修仁蕴德,济贫救苦,见人患难,常行拯救之心。或化诱善人入道修行,所行之事,先人后己,与万物无私(见《晋真人语录》)。”“修道而行教,独善而兼善。立观度人,消除杀盗邪淫,即所谓道教徒之功德也
(见中国道协会长闵智亭道长《题词》)。”《唱道真言》曰:“太上教人修道只是修身,身外无道。孝悌忠信,便是道也。玄门更无别,即此为是。登仙证果,率由乎此。人能尽得子臣弟友之道,天宫虚位以待。”认为修道求真,始须善尽人道,“孝悌忠信,礼义谦耻”为修行积善之德。- D+ }8 e( N- a& x; B
, ?. x7 s$ H$ h+ B2 e/ l
  1.孝:华夏民族传统美德,亦道教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曰:“孝道至大,与无并生,治于三光,照耀幽夜,有生之类,待赖无穷。孝治天下,不劳法令;孝治其身,志性坚正;孝治百病,天为医之;孝至于天,风雨以时;孝至于地,万类安静……。孝道,乃万善的头,中华延续五千年文明,孝道乃中华民族精神文明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今继续倡导道德教育,仍然能够起到维系道门的阐扬教化与社会,家庭生活的安宁及幸福。1 \5 Y9 a+ S& r9 V

4 f" k, I' [  x8 n+ L" G- F3 o  2.悌:敬爱兄长,和蔼同仁。《孟子·滕文公下》曰:“入则孝,出则悌。”是言在家要孝道父母,出外则尊敬兄长,或言尊重同仁。
& o5 Y" v. _) \/ R' o6 t& p2 a" c: k6 {: Y
  3.忠: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修业。传统道德规范之一,《左传·桓公六年》曰:“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这里所言之道,就是说对平民要忠诚,对神灵要诚信。另如忠心──真心实意。忠言──正直恳切之言。忠臣──忠诚善良的人。忠信──忠诚信实。忠厚──忠诚厚道。忠恕──尽心竭力为人。人与人之间能相互体谅,推己及人。
2 P5 q+ R5 u+ o' \; s
" h0 E# ]4 Q1 {  }1 `" H7 G8 U  4.信:做人修真的标准。《化书》卷四曰:“智有诚实之谓信。”《指南计·神室八法》曰:“夫信者,中孚也,无惑也。不易也,见真也,有主也。大道始末,以信为归结。酒色财气,皆以信验。喜怒哀乐,皆以信正。视听言动,皆以信仰。品行高低,皆以信分。有无邪正,皆以信别。五行四象,皆以信攒。”" G0 G9 R- j8 r$ P+ k/ B( h( N
' Y( ~' y1 i9 \2 R* l
  5.礼:道教阐扬活动中或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泛指道教内部传统礼节规范和社会行为规范。“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见《礼记·典礼上》)。其大意是说,礼贵有往有来,有往没有来,不合乎礼;有来而没有往,也不合于礼。礼之用途甚广,如道门有道门礼仪,俗世有俗世之礼,各项各业也有各自的礼节等。礼,是用以规范其人们生活健康,言论行为文明。
/ U, o; U4 L" G: x/ a4 Z6 v/ i. V4 r/ z" q) U% o. y  ~1 p9 v
  6.义:1、正义,正直勇敢的行为气质;2、同仪、容貌、举止、准则、法度。也言表里一致,说到做到的一贯作风,见义勇为,扶正抑邪之举等。
* u8 M! Z- s) ~
. k, }# k1 I9 h  S% ]& f. h3 R  7.廉:品行公正,俭朴职守。《道德经》五十八章曰:“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是说圣人对待事物方正而不生硬武断,锋利而不伤人,不损公肥私。
" X; s: C( I& Z; J& \. D* e9 T3 P0 p6 g
  8.耻:羞愧之心。《孟子·尽心上》“人不可以无耻。”其意是说人不能没有羞愧之心。知其羞愧而为善人良民的本性,也是学道修行者自我平常忏悔之心。反之,假如一个人没有了羞耻之心,那恐怕与野兽畜牲无二,还有什么道德可言呢?!
3 y% `1 a0 l. L7 L5 Z0 u
; y( W* ?, U$ U3 w  P  作为求道修行者,应遵循以上传统道德规范要示,建功积善和光同尘,但又不被俗世琐事所累。从入世法做起,即是修身,也是体道,身外无道。唯行善弃恶,方可成仙登真,这是修身,亦是得道的关键。《云笈七签》曰:萌善之要者,道德孝慈功能也。万恶之要者,反道背德凶逆贼杀也……,但有为小善者勿为无福,为小恶者勿为无祸。小善者如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一善以至于万善,一一而皆有福报……。为小恶者,如积小成大,从微至着,为一恶以至于万恶,一一而皆有祸降。”《太上感应篇》中曰:“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二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此乃告诫修行者,须遏恶扬善。交人接物,为人处世,善尽人道,广积阴德,以证大道玄妙之理。“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方是学道通往仙界之门的自然法则。+ H# a8 y4 {5 L, b% _2 |, }

9 \0 S1 X- q$ I+ 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6-2 04:13 , Processed in 0.17809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