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1 L' U @! n1 T( f1.父母需用「同理心」跟孩子沟通,让孩子感到「被了解」,孩子有接纳感之后,师长再给建议,引导孩子思考问题的正反面,「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处理问题?」) ?- L3 i, K, {( I1 D; B
$ H+ x3 ~- ^7 E& Z( u' n
2.清楚告诉孩子「不能做某种行为」,以及「为什么不能做」的原因;如孩子没有再犯,应该明确地予以称赞。7 ~0 |1 }1 Q7 l' Z: T1 T6 W
# ?' [* g& s/ y3.除了教孩子「哪些事不能做」,也要引导孩子「哪些良好的行为可以多做」,当孩子行为良好,应该给予赞赏。 " S# K( m1 |; o3 q4 R & C3 A2 l" V2 o2 B& _6 v4.利用看电影、读故事书、演戏,让孩子讨论心得,了解不同的行为,会对自己及他人产生哪些正面、负面影响,进而让孩子理解「可以做、不可以做的理由」,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及行为。 0 w7 n9 i& C, O5 L n j f- @. |$ Y+ b2 o0 d) G1 X3 ^) d
5.当孩子了解到事件可能因为他个人的某些行为,造成正面、负面结果之后,可以问孩子「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给孩子选择权,如果孩子选对方向,要用称赞来鼓励他。: Y: O% t. ^5 k1 J6 k0 H0 x0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