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60|回复: 14

《古事今谈》--“欢迎不信道者之质疑和反驳”

[复制链接]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6-7-20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第一章 奇怪的广告
% X2 |, M7 T( M$ e" d3 `! U0 f. l- }* u  Q
  乔治转脸望着他的父亲,以一种动人的手势指着他刚读过的一段广告,带着惊叹的声音说道:“父亲,请念念这一段吧。”; U- }+ q  D. C$ t5 r

& b+ P9 f: O( @) q# @) ]  爱姆孙先生接过报来,高声朗读,他的音调越到后来似乎越带讥刺了。下面便是报上的告示:: I- M+ E0 \, d8 c& p& o2 G  \( g4 Z

4 H/ [5 q. t4 u0 e- V) y+ F      “欢迎不信道者之质疑和反驳”
* m: |% n$ E; a1 c
. A# ^( p8 p! D0 O, d; n: a     戴大卫原为一著名之无神论者,今已悔改信道,并定于今晚起在  C5 S2 P' d: M" d. `* ^
   本市作短期之演讲,特别欢迎一切怀疑者、讥笑者及不信道者前来听
0 M3 P; E' v! P4 a& O( G   讲。在座者如有问题或反驳戴君之处,尽可随时截断演讲。阁下若系0 k! I6 K9 Z% Q' e0 A, u/ w6 g, y
   一不受宗教束缚之自由思想家,或不可思议论者,或异教徒,或无神
4 U; W9 ?- Q% |8 b   论者,务请光临。
3 u, s0 p$ T# y2 j& ?. E1 A1 E8 T" d
     因此次大会系特为阁下所举行。% N2 `$ k* Z1 D3 b$ K5 j* W5 }
     地点:林肯街五号0 G9 P+ F, |! y5 x- \( m
     时间:每星期日下午七时" }. L2 p" B/ B- y# d( c
* ]  ]5 I) Q: s7 ]2 X4 [! Z& \
  爱姆孙先生把日报放在一旁,很轻蔑地说道:“这个人的胆子和范围真不小啊!”4 b" m3 O+ D9 c) e/ P# {

* \- `$ }) Y7 q: c0 t  “说到范围连你也在内呢!爸爸,你的机会到了,”乔治欣然说道:“你常常向基督徒,尤其是向做牧师的,发出各种他们所不能回答的难题。今晚我们且去听听此人,我也有几个问题想要问他呢。”乔治的问题是模糊的,只不过是因为想看他父亲去参加舌战而起意。; V* ~+ J; k# }' x4 ?: z2 P" F
% r0 Z: F# k1 F! D( ]! B3 h9 x
  他父亲得意洋洋地笑道:“我想他不至于欢迎我的问题吧,”说到“我的”时候,他的语气重了一些。5 w2 ~. c7 {$ m6 r# O+ ?% t7 a

$ s  y& e" A. c9 ]& Q6 M  “但是他‘特别欢迎’怀疑者,要他们带了问题前去,”乔治急切地声明道。$ P! ^3 p1 A# F! ]

/ o; H, X4 w# i# Z. T6 s2 G, i$ @+ j  “我晓得的──他的手法真不错啊!”爱姆好先生回答说。
% I$ y0 N$ u' j
' _& H$ n( Y* t5 L/ L  “你不相信他的话吗?你想这不过是吸引听众的计策吗?”- Z7 ]* U; ?7 E# j5 m2 t( v
6 I" {+ P  i* a) `4 c/ H* Q
  “差不多是这样。我从未听见过一个这样的聚会。若是他履行他广告中的条件,可就要自寻苦恼了。”
2 R- L/ v# w% p# E5 S* j* [
9 `1 m) d) Y, `  乔治怂恿着说:“我们还是亲自去看一下子,你也许要受惊呢。”  d9 ?! ?- K  Z& ?$ H

* }( z$ Z. X1 i+ k: J7 f  他的父亲答应道:“你既然如此心急,我们当然要去的,大概那地方必是很挤的。”
+ j0 G7 Y( b$ D: n
$ G' W4 R/ c1 X3 w  爱姆孙先生其实也很想前去赴会,不过他的愿望却被他勉强答应陪他儿子前去的几句话所遮掩了。
' I3 g3 I! C0 Z. P" u4 E3 y  F6 A( [$ M8 i$ V8 N' G5 {
  乔治生长在一个怀疑宗教的环境之中,已二十年,头脑清醒,好发问题。他的父亲爱姆孙乃是一个身材魁梧,喜欢武断的人,受过普通教育,思想倒也机敏,但稍趋向讥刺这一方面。
, H) q! ^+ {' v0 B1 L3 r# Y
3 ~# n$ {& W' Z8 {  [& o0 e  他们正在讨论这奇怪的广告的时候,爱姆孙夫人和她的女儿露茜走了进来。爱姆孙夫人乃是一位不喜出外的慈爱的妇人。露茜是一个举动鲁莽,十分摩登的女郎。今年才十八岁,但是她所染的习俗却远在她的年纪以外了。使父亲惊愕,母亲恐惧,兄弟赞赏,这就是她的本领。“又是一个宗教的辩论”她笑着说,她那敏锐的眼睛,已看到她父亲那稍带舌战的态度了。. M8 b; ^$ M5 I( b! |/ ~# Y+ c+ v

; C* R; E9 ~! ^4 p7 x7 P  “你猜错了,”乔治更正她说,“这不过是开篇,全部情况还在后面呢!”露茜很惊奇地问道:“全部的宗教辩论!你究竟是什么意思?”' P' V& S9 i# p( r

) A1 y2 N) u6 t, A  “一个什么悔改信道的人,在报上说可以同时接待一切来者”,乔治眨眨眼睛解释道。+ Z- m6 i; c; K! a% J  L- `

; s8 H7 W* k4 U, q4 ]- h  “先生,请你讲清楚些,好不好?”他妹妹不耐烦地说道。& ~7 R: b6 ]' h1 }) @) l

! g% Z; o. u3 |1 E# Z! M8 }  “事实在此,你自己去读吧。”乔治把报塞在她的手里。6 A: K. g; k! @9 _  `  r" C" b  s. b

7 }! m! f* B) `- n9 h  她从头至尾,越读越觉惊奇,于是说道:“好大的胆!恐怕他办不到吧!必是一个走江湖的骗子!”4 e( `) x4 k' t; x' t; B
9 |* r( x- ~& u6 R4 x8 u$ Z
  “不,因为这些聚会是由当地一班可靠的著名人士所赞助的,你看他们的姓名还列在广告之后呢。”乔治指着报纸说道。
; U# K* H/ d; u2 P  O; l* D# k  b% y" O- J/ y1 T5 H3 f# h( x
  露茜嘻皮笑脸地望了她父亲一眼,转而向着她哥哥说道:“我晓得有一处地方可以使父亲非常快乐。受过训练的打破迷信者能够多么快乐,父亲也要多么快乐了。”
8 u' W1 E* v' Q$ R6 _7 p
4 p1 a; M7 |& H% Z+ ?: {8 b7 k  “就在今晚,你愿意去吗?”乔治急切地问道。$ C& X# g+ H4 k5 I9 Z$ d
3 L* M& T/ H: ?  u  @* a9 H% x+ M
  “父亲去吗?”
- C" k' g& G& x" ]* C# y- y. ~2 a$ E
  “去的。”& t( }, H* y8 {; K
6 l' p/ O/ N9 E: q% Y, `; W. P7 i
  “那么我必定也要去。父亲这次要败北而归呢!”
7 }) \6 |" {$ m- J6 a9 q. P0 q) ?9 z# u- N8 @
  “你想他会这样吗?”乔治说道。
, a7 o* c: ~. p( J0 [# u; h4 n' l! z
  “你想他会这样吗?”她摹仿着说。“我想他一定要败北的。你想无论何人可敢登一个这样的广告,而且又得这些人的赞助,除非他熟悉他的──他的──”& k2 a; T% a  Y+ R/ z/ y
; ?; l, W9 Z' e$ y" i
  “圣经。”乔治抢着说完,就和他的妹妹预备赴会了。/ h2 M7 N+ N  K4 g  W
8 }+ {/ \/ B! _, S) N2 ~* Y$ ~) p1 r
  虽然爱姆孙先生全家在开会一刻钟前已到会场,但是他们很不容易的才找得了几张座位。' e# U* i' x% P* u9 n2 F2 E; [

; O$ @7 J. S3 ^5 F  “再过一会,那些迟到的人都要站着听讲了。”乔治轻轻向着露茜说道。
' I$ i) v% G4 X" F5 c
1 i- ]8 \; X$ Q( Y  “我很想知道他们将如何进行像这样奇怪的一个聚会,”爱姆孙先生一面说着,一面很舒服地坐了下去。8 L2 H6 @/ p% D
. x2 @+ A: r; X' N: n: U
  “我们不用久等──你看,他们上讲台了,”露茜说。“我全身都发抖了”。
5 E  l9 s% `( S3 {# W) A2 O7 j% l8 G& k
  “啊唷,”爱姆孙先生惊奇地说道:“毛医生是主席,戴大卫居然能邀请到本市最著名的医生来介绍他,他必有一番重要的演讲了。”9 l  b3 a: V1 A4 u# w

1 D" P: ]7 q% T+ ]) x* Q/ e  正在那时,戴大卫很活泼而大方地走到他的位置,在毛医生一旁坐下。他年纪已有三十多岁,身材高过常人。
/ F) x5 \6 b2 {# F* P2 \" {& X$ t# w8 ]  O9 S% b: Q: X, A8 J  U. f
  他的脸转爱氏的座位时,露茜高声说道:“戴大卫先生并不像一个好争论的人,绝不像我们所预料的。看他那副镇静的样子,好像是坐在自己的火炉旁和朋友谈心呢!”
& B; y' {' S: c3 W5 H( |1 C1 @/ [9 C2 y4 N1 R# K
  “你想他像一个嗜杀的角斗士吗?”她的哥哥戏谑说道。) Y, |% o; k, R- c8 Z9 e

& k8 q1 H; e! y3 f& n1 O" u$ I6 w  “自然不是,”她说,“但是他可想到在他要一开口的时候,就有许多问题像沸腾的火山一般要向他喷发吗?”5 S7 X! H2 r. x( }- m

% Z: ^9 q/ i. \0 f# p  “然而他却不像有什么烦扰。我想他比你更明白将有何事发生,他那稳重的姿态,是由经验而生之信心的结果。”7 n& P) e2 s( ?' V" }

5 L0 a1 h, V& D/ t1 k2 S8 C" b+ {8 j  时间已到,毛医生起立致干脆的开会词道:“自今日起,在以后的几个月间,每星期日下午本堂将有宗教演讲,题目是‘欢迎不信道者之挑战和反驳。’现在是一个空前未有的怀疑宗教的时代。主讲者戴大卫先生自幼生长在一个不信道的家庭之中,以前他也是一位热心的怀疑派。现在他请了各派的怀疑者前来赴会,随意给他们机会来提问他的演讲,若是在座诸君有什么问题或反驳愿意提出,尽可截断他的演讲,戴先生也是极欢迎的。戴先生的目的,就是要帮助怀疑者来寻求圣经中的真理。现在就请戴先生报告他的计划。”3 M+ f1 z2 e1 z
6 H" O: k4 i" Y8 O- s
  戴大卫具有一种镇定的仪态,走到台前,全场寂静,充满了期望的空气。他静立片时,向台下的听众详视了一番,便开口道:“诸位到此地来,大概都误解了我的意思和计划……”。
0 h- D# E; B7 B
3 A8 ]) i4 P( e. X! U2 `' H8 p. l  “我晓得的,我晓得的,”爱姆孙先生喃喃说道;同时听众之间也起了低微之惊奇的表示。
( a/ N  a8 R, h& a% e& z; H* |$ Q4 W+ _
  戴大卫镇静地接下去道:“我并不是要在此处难为何人;我不难为不信道的人或他们的主义。”至此听众却有点不耐烦的动起来了。. q2 [& \& A9 C: N
% m1 `  p8 A; e( Q% ?: I3 V; ]% @
  “我也不盼望在此反驳不信道的人或他们的主义,”戴大卫之清朗的声音,较前似乎坚决了,高出于四周所起之挑战的不平声。9 Q7 u9 ^. z0 [; G9 Y' V
8 k5 O; S1 c$ R8 M1 V. h. ]# e! H3 I
  “这简直是一个大笑话,”爱姆孙喷鼻作声说道,“我们已荒废不少功夫,还是趁早回去吧。”他已立了起来。. _( A2 o8 K" B/ y' a2 ^& s
6 g/ L* Z9 p) _. n
  “但是,不信道的人和不信道的主义是要受诘难的。不信道的人和不信道的主义也要被反驳的,”戴大卫用宏亮的声音坚定地说。' G9 m# `6 i* i4 L# o
  i6 f- v% h2 ~( m
  那些已经站了起来的人,急忙坐下。“这两句话却有点意思,”爱姆孙说,“我倒要再听听他看。”
6 m$ l- c9 W$ r4 c
' z+ Q' v# ]$ G3 A  许多听众以静默了,身体倾向前方,不愿错过一句。戴大卫看见他们那种态度,不觉微笑同时也完全领会那最初的惊讶蔑视和讥嘲,现在已转为津津有味的期望了。他镇静地踱到台边,安然发言,他的态度是很诚恳动人的。
, O$ P- v" {  V( O! x$ X* k0 |- a% P% q
  “是的,不信道的人是受诘难的,怀疑主义也要被反驳的,然而并不是由我来做这番的工作。今日的讥笑者,和在场之不信道的人,在多年之前已被那智慧高我无限的一位所诘难和反驳了。”
( r1 M2 Q3 A$ |4 r9 |7 K; G* m7 y" D$ o& ^
  “我的一部分工作,就是要将几件事实贡献在听众面前,给诸位一个机会去承认它们,若是可能,也可以反对它们。因为我将给诸位许多的机会来质问我的演词,而且敬请──甚至怂恿──诸位随时可用问题和反驳来打断我垢演讲。所以此后诸位若是闭口无言,就算是赞同我的陈述了。主岂不公平吗?”
  ]7 ?0 C, D3 n( I& D  Q4 j
" f: c9 y6 X  d3 L  “是,是。往下讲!”一部分性急的听众回答道。
# H) S! k# |  w# X$ z, R& Z
! d. j( R6 @+ X+ d- `5 L) Y6 C& c  “诸位的问题和反驳,必须限在所讨论的题目之内。这些演讲都是按着程序而排定的,诸位若是打算参加全部的研究,那么或者有许多不切本题的问题,将在后来讨论。”
1 G0 N4 O- K( u- ?9 U, t( j0 H4 ~, _, [$ B3 y. n+ d8 V+ q
  “我要假定我们(连我自己在内)都是不信道的人。然而我们都是诚实的探险家,同在一起寻求关于这部奇妙之书──圣经──的真理。我不过是在这次的探险航行中暂伯诸位的船主罢了。
* v9 L, g! U& l! o  L- O- _8 \$ r* V- K4 ~' M+ ~
  “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未经我们全体同意的材料,我决不取用。我们大家一起进退,没有先后。若有一句话未蒙每一个人的接受,那么即须将它抛弃,一致进行,这是我们要记得的。还有:我先通知诸位,我打算一步一步地由不信道而进入基督教。在这程序中,诸位尽可寻找疑点。我像诸位一样很想寻找它们。因为在这件事上若叫我冒险处在错误之中,实在是太危险了。我诚恳敬求诸位一致的帮助,要在我的理论中寻找缺点,大胆的将它们指点出来。若找不着,那么我假定诸位也愿意大胆的接受那无可避免的结果”。戴大卫中止片刻,让听众可以了解他的计划。) Z! ~2 L$ c% i, @' |
4 Z: x! l5 \% d) @5 n+ @  Q7 P
  “一桩令人惊愕的大胆的事情!”听众中有一个人说道。
9 E3 d' Y4 ?9 Y2 ?
/ {( Q; c" k2 H3 ]& j9 m" ?  “荒谬之极,必不可能的,”另一个人冷笑着说。
+ T, |' Q, w# a9 m, k0 B' H
6 R  G# n9 {5 R  “他若是能遵照他的应许而行,那还不错。”爱姆孙先生说。在场多数的人,显然是与爱姆孙表示同感。只有少数的人,深信台上的人是言意相同的。
+ H: g( ~/ Y# D
$ \$ _6 |, s* d- r' j  忽然在后面有人发出高声说:“好,至此我们是与你一致的了,我们前进吧!”戴大卫拿起一本软皮小书,放在右手之中,向着听众说道:“这本书名叫圣经。世人对于它有奇特的看法。它那些亲热的朋友,把它认作是上帝的道。实在说来,有无数的人已经甘心遭遇可怕的死亡而不肯否认或轻视其中的教训,就是现在也有不少的人情愿跟从他们的榜样。”" m6 @1 A! l# p' I

8 [8 L: E0 k- z% ^% m) U) v: T  “今日我们都是怀疑道理的人;但是目前这部使多人已为它舍弃性命,而且还有多有肯为它而献身的书,当然是要考查一下的。我们愿意研究。它可以任人质问吗?它可有需要细查之处吗?”
4 u; [, u. P' I9 W- E- X/ S* e- L& z! z4 k7 u4 F- ]
  “我们怎样去试验一本如此重要的书呢?最好应从何处起首?哪一部分最可非议?它有什么特点,使它与世界上其它的书不同吗?”
# H7 k% Q- v9 S7 F' a0 j% R% V) y0 P& I5 {1 y9 D
  “我们且翻开此书看看。帖撒罗尼迦前书5∶21(即5章21节简写,以后类同),说:‘但要凡事察验;善美的要持守。’在座者可有反对此意的吗?”戴大卫中止,等人回答,但是无人作声。
2 Q5 u1 z; z. o
3 t8 }* Q# P9 e3 D' b  “好,至此我们还是一致的。‘耶和华说,你们来,我们彼此辩论。’以赛亚书1∶18,我想连那怀疑宗教最深的人,也得承认这个邀请是公正的,诸位要注意‘辩论’之前的‘彼此’二字。上帝先提出他的理论,以致我们可以‘察验’它们。在这一点上可有人找出错误吗?”/ E$ B. Y2 W/ }1 f' W9 [0 _

1 j% F3 G& c4 Q/ z% m% ?! F2 A  戴大卫双停了片时,等人回答,但是仍旧无人发言。3 {7 o" S2 e5 X. M. i- x
/ Z# a! s) S, D
  “自然啦,若有任何一节圣经有人发表特殊的看法,我们是要研究的,圣经全部都是上帝的道的这句话,现在我们先不必去管它。我们应先提出一部分放在坩锅里去试验一下。”, J# l3 o+ z6 B, G

8 i8 d6 W* J0 I3 w: K2 Z  “从前使徒彼得宣称他曾亲眼见过基督的大荣耀,并听见上帝向他儿子耶稣基督说话的声音。若是我们也能如此,那么必认为有很令人信服的证据了。但是彼得述及此次的经历(彼后1∶16-21),又说另有一种证据较比亲耳听见上帝的声音尤为可信。他说:‘我们并有先知更确的预言……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上帝的话来。’”
1 `# P) ?: @, @' g% @6 g
6 t% G6 H$ K/ ]  爱姆孙先生匆匆立了起来,他身高几乎达六尺,鹤立鸡群,颇引起听众的注意。有一部分听众对于戴大卫的演讲显然已经生出兴趣,便呼喊道:“坐下,坐下,不听就快点出去!”6 D5 f* n, I6 ^4 ]+ R  c4 v

" t: N3 ^5 W% p7 X3 i- e6 Q  但是还有一阵声音怂恿他道:“说啊,说响一点。”他们得意洋洋,因为居然这么快就有人接受演讲人的邀请而来打断他的演词了。5 t( a. `/ P* g( n" }/ R( Q% ?
# a) D8 P; M* ]4 w5 O1 v: S0 i1 L
  戴大卫立刻停止,笑容满面地转向那等他招呼的爱姆孙先生。他一举起手,接着大家都静默了。
2 t% T$ J  ]# F: y! R4 |. s6 _$ m
  他镇定地说:“我所要求的就是要请先生通报姓名,并且发言时务请简略中肯。以后所有愿意发言的人请都照办。现在就请先生讲吧。”
5 w( T* K' T- x; }- O  p* {3 Q/ @* z' z; Q
  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到爱姆孙先生的身上去了。他做怀疑派的辩护者,似乎觉得自身地位的重要,所以身材好像又伸长了几寸。他的态度是很庄重的,露茜凑近乔治的耳边说道:“父亲的老架子又出来了。”乔治点头微笑,把他的手指放在嘴唇边。
# C2 T) }7 L4 H' O3 A0 [( \8 L- B5 O) r" \! H& s+ v: G: [- x9 Q
  爱姆孙先生发言道:“我叫爱姆孙。我所要说的几句话是简略而切题的,也许你不愿听,但是先生既给了我们说话的权利,我就不客气了。我十分地惊奇像阁下这样聪明的人,居然想把像预言这种陈腐的东西,混淆视听,真实的预言是没有的。往往是人将事实颠倒以便去迎合预言。即使一旦适合,也绝对是偶然的。两者,预言往往是在事后而记录的,那样的预言谁还不会写呢?”
. b/ p) v3 t! A/ t1 f7 P2 o  P) A6 f2 Z1 c3 j. A
  “现在我能很容易写一段林白飞渡大西洋的预言。后面写着主后一千年,而作为当时某著名科学家的预测。如今一千九百年,这段假定在事前九百年所写的预言,若被发现,那么世人将大地称赞那科学家的准确的预言了。”
* A6 D/ w, x: ]) m7 h
2 [2 |! I% M! c/ p7 U4 K  “不错,不错,”爱姆孙先生一面坐下,一面有几个声音赞成他道。“真是一位质难专家,看上去老戴要被他难住了。”
2 B! t6 G7 Q7 U5 o3 X. X
: F2 ?4 t9 t6 k0 |$ n/ q0 X. O  大家的眼睛,又转到戴大卫那里去了。他坦然站在那里,准备回答。
老柳教车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关于预言的辩论
. G& o. q! S' a3 }' k4 T
+ }' P$ A# M+ `' V5 S  戴大卫觉察了听众的反对,可是他并没有显露出来。他还是带着诚笃自信的语气,镇静地往下讲述。: F% M) W+ b1 {# Y2 C3 k6 p4 G

% c9 H5 I+ k+ q8 A' Y  “你说,预言不是模糊便是诡辩,或者只是一个聪明的猜度。我承认它有时是很难明白的,我也记得从前我觉得它是多么模糊。”# V# [. l/ K! A' X! g7 P; T; x
4 L* u$ `# s0 K! {, Y2 h- S8 T
  “但是你为什么不愿意将用在其他任何书籍上的研究方法,来用在圣经上呢?你初次打开一部几何学而看到‘立体’的一段时,你或许处在疑难失望之中,而要说几何是模糊的,借以遮掩你的无知。然而它乃是世上一切科学中之最透明清晰的。”
; d: O0 V+ c7 a2 E- \8 h6 y
0 Q" \2 _0 u8 R. E  爱姆孙先生又站了起来。戴大卫稍等,招手请他发言。
9 C- J+ H% L6 i6 O: [, f7 o* v# s* r' y6 q% g! S3 ~
  “你的意思是预言是像几何学一样地可以严格的证明的吗?”爱姆孙怀疑地问道。* O! M5 A( N, L
. S  @! a! i3 Q" P
  “是的,我正是这个意思。”
6 v" z/ f2 t+ _! h4 X" p/ m6 _: j/ C! R  o' }/ \3 C' q
  “你正是在那里不必要地自寻烦恼呢;要晓得没有人愿意把这样的难事交给你。”爱姆孙带着胜利和同情的声调说道。5 B. _+ H2 I7 C: s

) `. n1 t; o' l. G  “这并非什么难事,乃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戴大卫微笑答道。“再讲到几何学吧,在开始时你若的先学简单的问题,后来你就会完全明白你现在所坚信为深奥的难题了。”- ]- i3 h3 N( |) W

, D. C+ |$ ~7 y9 H  “预言也是如此。有些预言当然要在其他预言之前。我们若不熟悉但以理书,那么启示录中的有些预言我们就不能明白了。”/ k# p0 {+ p# m1 k7 y2 q- ]
, \7 _, U& z4 `5 h; s  I. f
  “倘若预言是这样容易驳倒的,那么请问在世上许多不信道者所著的无数书中,为什么找不出一本是专门指出圣经预言这种种谬误的呢?倘若这些预言是这样容易被证明为聪明或侥幸猜度的结果,或者其应验只是颠倒事实以迎合预言,或者预言是在事实后编凑而成的,请问那些留心反抗圣经之论据的精明怀疑派,为何都一致地疏忽了这指出圣经为一部虚伪著作之有力的证明的方法呢?”
, x/ j* [9 S/ W7 P
" j+ ^) t. O! @; r# p8 d; {" G! P  “摩西曾有预言论及犹太人,以赛亚曾论及巴比伦,以西结事先预告推罗和西顿的灭亡,耶利米论及埃及和巴勒斯坦,介以理曾预告罗马及其以后分裂的国家,耶稣曾预言他国度之增长和这部圣经必伟及各国各方各族各民;为什么没有佩因(Tom Paine),英革索(Robert Ingersoll)或爱姆孙先生,来指出这些预言对照事实是如何荒谬,错误和矛盾呢?”(按佩英及英革索为前世纪美著名之怀疑派)
0 x0 e. j( T5 V# g: Z/ u% T1 N- _7 W
  爱姆孙先生急切地站了起来。戴大卫微笑表示欢迎。露茜眨眼望着她哥哥低声说:“无论如何,这个人却是很豪爽的。”; k. M! i# D- M4 x; _

& A5 a1 [1 y4 v$ ]5 S& c  “他似乎欢迎这些插问呢。”乔治答道。
# b# q, z$ x1 p8 {3 o4 s$ p5 R8 C; D8 Q2 o' i
  爱姆孙先生用着高大清晰的声音说道:“没有人反驳圣经的预言,其理由是与没有人反驳古希腊之特尔斐市的神卜一样──不值得去麻烦的。古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述克理萨斯的故事中说,他有一次去求问那著名特尔斐市的神卜,以决定他应否向波斯人开战。神卜的答复说:‘过了海里斯,克里萨斯即能毁一大国。’后来此言果验,然而那被毁的大国,就是他自己的国家!所以无论胜负归于那方,这预言还是真实的。各地所有的预言都是如此--虽然有趣,有时还很巧妙,但是永远不值得被人重视的。然而你却把它看得太重了。”7 }7 H/ F! w4 a/ b% n. W
6 k- q% `" ?* C  Y) m* y
  “圣经预言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它们之与特尔斐市神卜的不同,好像中午之与夜半不同一样。”戴大卫回答说。“圣经的预测是斩钉截铁的,倘若事不发生,是没有辨白可提的。”
. P; R- `3 k( W  ^: M6 L' V: ?
% P# F2 i( C6 T# P  “圣经大部分都曾受不信道者之若心经营的指摘。但是提及预言,全世界的怀疑派只是不分皂白,装腔作势,轻蔑的反对一番就算满意了,好像它是无关紧要的。”6 H+ s, n) X) D! K1 V

3 c4 I9 a  R1 S7 M! E' U9 ^  “你们做基督徒的可愿意在预言上冒一些险吗?预言对于信徒究竟有多大的关系呢?”爱姆孙先生问道。- ~, D3 }6 r% F* f8 `1 c, z

; Z  X* u. w) g+ a4 j4 Q  “就是这个:圣经的信用,完全都有根据在预言的准确之上。若是预言的实况真如阁下所言,那么为什么不信道者从来也没有将它们仔细研究一下,以致可以把预言的诡诈及虚伪,向公众暴露一下呢?因为果真如此,预言是应当受人轻视的。”# V' `* @- w5 ?9 U! `8 R

" a$ i4 z" W1 H' `* d" s7 D  “阁下与其他的怀疑派,都轻视预言,在使徒保罗的时代,也有许多这样不信的人。但是保罗向你和他们说道:‘不要藐视先知的讲论;但要凡事察验;善美的要持守。’(贴前5∶20,21)使徒在此叫你特要察验预言,意思就是要将它考验一下,若是真的,必须持守。”" J% |0 Y4 o! o* Y5 f

: m! b' b9 L. v& y: J) x3 W* s7 \) i2 c  “你说预言比神迹有更确实的证据,有什么理由呢?”爱姆孙问道。“我常以为基督用神迹来说服人,而基督徒今日也以这些神迹作为圣经真确之最有力的凭证。”8 M$ m2 s& J( z7 `* }+ Z1 l
" Z/ n7 M1 z7 i' k2 n$ a+ c5 G
  戴大卫回答:“基督屡次以已应验的预言作证,让他同时代的人可以接受。现在我也取那已应验的预言来作试验,因为我们离开圣经最后的一部书有一千九百余年,最早的一部书有三千五百年。”4 M/ M* d' ]5 ^6 ~

. n1 L, }, X1 n/ A+ C  “你可以回想到圣经中的神迹,而宣称它们即便是可能的,也未必是一定有的,然而预言恰正与此相反。那些看见基督之神迹的人,是信服了,但是当时许多尚未应验的预言,显然在无论何点上都受人的反对,而且在那时也许是世人拒绝基督的一个理由呢。”* a9 S" p, b6 z) j9 q; I

( G  E1 c( S6 M* a; d  “二千五百年前所行的神迹,现在当然不能看见了,所以它们常常完全被人否认。但是一个在二千五百年前所说的出乎常情的预言,在近日却应验了。这却较任何一个神迹,尤其令人深信──因为像这样应验的预言,乃是一切神迹中之最大的。连怀疑家休谟(Hume)氏,也是这样说的。”
* s# Q* I1 w- X8 u8 d* N* R! P: a2 E9 a& l: w1 u0 p# `
  “别的证据是可以假造,改变,或遗失的,连记性都可能会失掉的,矛盾的叙述只能混淆是非;情感,私利,欺瞒以及其他许多事物中的任何一件,都能摧毁种种证据。但是预言论及历史,却是必需以受时间的验证的,因为历史记录的乃是事实。”
9 M9 E4 K  C+ T) K4 ~; A( t) J$ a. x1 t. _$ }( j3 r2 L
  面对那遥远的过去,上帝怎样以那远在三千年前之大事,给我们处在今日的人,以无可指责的证据呢?怎样来满足世人这合理的要求呢?尤其是,当我们离开那事实的本身日远一日,上帝应怎样给我们更有力和更充足的证明呢?: w5 E( [1 t! K2 u

% y/ f" }* t: Z5 X) g( }8 c9 `. ?  上帝早已安排了一个完满的计划,来证明他的言语,是无人能够反驳或假冒的;而且在世界全部历史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被不断验证,正在越来越耀眼地显示出它的生命力。”
/ n  C' J5 B# g: y: Z/ `1 S6 h3 k# d( A5 H& Y' v+ m3 {
  戴大卫稍停了一会,望着大群的听众深深看了一眼。没有人趁此发言,所以他又接着说道:
8 v. S4 e2 r( u; p1 h7 p; w4 ~, |
% T, I6 R( _3 Z7 |4 Z  “些为上帝圣言作着奇妙见证的预言,逼着那些早已消失多年的帝国,以它们无可辨驳的民族、文化、历史和点滴遗迹,来证明上帝圣经之真实和永恒。
1 [- J& K+ G# {. E8 Y* C
% g8 I, c+ Y$ h# }, m) A# I  “在古代历史中所有著名的地方──埃及,叙利亚,非尼基,阿拉伯,推罗,西顿,易雕米亚,巴勒斯坦,巴比伦,亚述,尼尼微,犹大,罗马,以及许多其他的国家──都是不能忘却和绝对无疑问的见证;虽然它们已灭亡民这许多年,但是依然在默默地作着无声的证人。岁月的流逝但不会冲淡反而更增强了它的说服力,越是认真仔细地查考预言,也就越清晰地看到历史被准确地应验,因此圣经上的预言至今也没有被人试图反驳成功呢!”9 X  C% j, D+ C! m$ ?- Y2 T

, T* t+ S( I& s/ X9 C  爱姆孙先生站了起来,大家的目光都转向他那方面,戴大卫等着他发言。
3 m+ i/ x$ s5 R
2 `; ?( U2 ^" S0 @3 d9 h$ `6 y- T  “假如我们驳倒了圣经中的一些预言,我们借着这种反证能否成就什么呢?”他问道。
  ]. y) p- f* b: @( P  L! Q5 o9 G# ?7 [" c0 ?/ V
  “圣经以能预言未来之事作为神性的凭据。若是圣经宣告的预言已证实了是确实的。那么它乃是一种远非人类智慧所能洞悉或预料的奇事,而且也是一种超自然知识之最大的证据。”, ~9 t8 g2 |8 z1 d
' Y/ D  \. f, L
  “上帝宣称只有他自己能够预言将来。他在以赛来书46∶9,10节说道:‘我是上帝,再没有能比我的,我从起初指明末后的呈,从古时言明未成的事。’”
3 [  S. B. e, k/ `# C5 z" c3 V3 l, P, @) Z2 @0 T
  “预言的能力,乃是上帝神性的印证,上帝说这是不能假造和幻想的,圣经提请世人,让他们预言未来之事,主耶和华说:“谁能像我……将未来的事和必成的事说明”?(以赛亚书44∶7)。- l0 g2 U0 q" C, W! k
0 l0 E6 ]7 X8 O4 \8 _! m1 |
  不仅如此,在以赛亚书41∶21-23节中:“耶和华说,你们要呈上你们的案件,……你们要声明你们确实的理由”。确实的理由是什么呢?接着读下去:“指示我们将来必遇的事……要说明后来的事,好叫我们知道你们是神”。像这样斩钉截铁的宣言,你们怀疑派能提出吗?
, N: W* H: W8 p( c" W: D  G& Y# @( E+ L3 u7 w5 V/ T2 @
  “你的圣经可曾实践这些条件吗?”爱姆孙问道。“我的意思不是指模糊的实践,乃是清楚明确的实践。”
7 r6 M# d: U( H4 P1 V, l( B. R5 H2 i: q% V4 ]% T' Z
  戴大卫答道:“在以赛亚书44∶8节上帝问道:‘我岂不是从上古就说明指示你们吗?’接着他又说:‘并且你们是我的见证。’是的,就是连阁下爱姆孙先生以及在会场中其余的怀疑者,都在那里见证多年前的预言是千真万确的。”
, N" s' n: Q: k2 ?8 F6 x! |. S7 \2 [" c. F# f
  爱姆孙先生跳了起来,极其惊讶地问道:“你意思是要用我们来证明你那预言论题吗?”5 h' z- ^% n* ]. Z9 k4 y

) x" P3 V/ R2 {3 C+ e8 Z: k  “这正是我的意思。”戴大卫笑道,他显然是在欣赏听众之深切地惊讶。7 |5 w) m3 @  t  w
- a) i) ]6 s( H5 X3 K( q; |
  “但是我们不信你的圣经;我们以其中预测为一种最大的愚拙,然而你却说要借着我们来证明我们所正不想念的事物!”爱姆孙先生的态度至此更为显明了。
$ I# \. ~% J& M1 @: _! ]) Y* d1 U1 U
  露茜斜身向他哥哥轻轻地道:“他的方法真是不错;他已经使父亲兴奋起来了!”3 G; y9 t, e& `/ g
( P% @+ p9 @; |% p4 R5 e* X
  乔治微笑道:“不止父亲一人呢,你向四面看看。”3 i) J9 Y0 g. s7 h& e
; e4 R- q/ v' }- o& N6 s1 c  E
  她看见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显出急切好奇的样子,目光炯炯,似有极浓厚的兴趣。
; M2 s, S# a* u7 l: @' h. O
7 _6 b! w7 ]: @# e  戴大卫见爱姆孙从了下去,便接着道:“因为你们是不信的人,因为是‘不愿意’的证人,所以你们的见证就更加有价值了。二千五百年前上帝早已说过他要用那些嘴上说疑惑他的话的人,来证明他的话。这是一个大胆的宣言。今天我正是要用你们的证据来证明圣经的预言。”" v; R3 b) ~+ o; n

2 a5 T. W# j% S/ N  “科学虽然已解决了许多奇怪的问题,好像几乎已超出了自然,但是它对于洞察未来的这一件事上,却没有使我们比古人多一些知识,人类预知未来秘密的本领,正与他想要在银河上摘取几颗星宿的本领一样──还未成为事实。我们若想朦胧地略见明日的事物,也不是一件易事,挡在我们面前是一道漆黑难测的不定之墙。我们能猜度,我们能盼望,但是我们不能知晓。”
( O! I! a2 v& c1 S
9 P! u2 ]+ `9 t, L! U8 y7 ~: C  “然而将来的事物倘若已被明白地指出;所记载的范围和内容是如此地广博和深远,其中包括诸国的命运、结局,其年代甚至延伸至数千年之久,倘若历史的本身以毫无置疑的事实已经迎合了预言;倘若怀疑派自身面对不可否认的事实,而不能解释其应验之理由;倘若你们今天面对着所被验证的事实──预言,也无法作答的话,你们怎么能再怀疑圣经的真理,再怀疑宇宙的确有一位超自然的主宰在默默地掌管着这一切呢?”7 X% {* `' C5 {3 g  J& |% X
% ]. L1 E; \1 }& q
  “如果有一部巨著充满着关于历代各国大事的预言,这些大事与发出预言时的事实绝对没有关系,而且其预言的内容与当时也毫无共同之处,甚至还与当时的情况完全相背。然而奇迹就是这样发生了,根据查验证明,圣经中的一切预言,已经一件件、一椿椿、一幕幕地都恰如其分地完全应验在过去以来的历史上了,如果今天把这个事实放在诸位面前,那么对于这样的一部书,我们将如何说法呢?
  n1 H4 ?$ h  Y. P3 j. s5 o( s0 g- t: |# p1 O+ R. J
  “在我所引证的圣经章节中,上帝已提请世上无论何人及每一个人包括诸位均来作预言的比赛,而且他也愿意遵守比赛的结果。上帝宣称只有他自己能看透将来,发表预言。他告诉我们他已经这们作了,并以这些预言作为他有神性的大凭据。”
  F* H" E8 }( A, i3 u: l. Z( X0 F) l0 X  J
  “现在有没有另外一本书敢作这样的宣言呢?你们能否另外拿出一本宣称内中含有未来数百年,或数十年的预言的书呢?你们若晓得是有的,那么无论何国文字,都请拿出一看。因为上帝是亲自在那里向你们挑战呢。”
8 H7 y: }' G$ r$ Z& Q
2 p* w$ E# H2 D% W2 }) O  “怀疑派已煞费苦心及金钱,要想驳倒圣经。我可以告诉诸位两种打倒圣经之极简单、有效及终局的方法:一、只要驳倒预言;二、再拿出另外一本含有真实预言的书。但上帝说二者都办不到的。只要二者中能做一样,你们就能永远毁灭圣经是出于上帝的一切信仰了。为何不信道者从未做过此事呢?今日可有人在此宣称此事曾被子做过呢?在此可有人要去试做一下呢?”& M$ L- e& X5 |9 t4 T) `

5 N. m- y8 D8 f$ a  戴大卫心想必有人要回驳他了,所以他又停止。会场中似有不安的空气。爱姆孙起立说道:
8 k$ U1 x% l( r; y
& l  e$ ~6 B/ ]  “你且把预言提出来,让我们看看能做什么。你为预言已做了很大──且莫说是不合理的──辩护。现在让我们来听听你的证据。”2 H6 H5 `5 @0 U

# w6 V* b& y' w. S  G: l1 Z2 y  “我们非常乐意愿将证据向各位供献出来。”戴大卫答道。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试验之开始
/ f2 C# t) L& \. f$ @; q* l
: u' x* J+ F" K: [2 z6 o+ E  继爱姆孙先生之质问起的喝采声。显明听众们是多么急切地要听到凭据。戴大卫手持圣经,踱到台边继续他的演讲道:- }$ C5 j' c1 Z8 [7 v

& q2 s% Y$ e/ |( o- N  “二千年来,推罗(Tyre)的地位逐渐重要,直到它成为海上的霸王,像巴比伦在陆上的地位一样。推罗是世界商业的中心,罗马的劲敌迦太基(Crathage),只不不定期是它的一个殖民地。那时它被视为富丽开化之邦;他施(Tarshish)的精金,亚兰(Aram)的宝石,亚美尼亚(Armenia)的良马,大马色(Damascus)的像牙,埃及的细麻,阿拉伯的牲畜,示巴(Sheba)的香料,战败而被俘的奴隶,像商品都流入或蜂拥到那里来了。”6 v% U' i9 o/ c  R; @, O4 L

9 x& W0 r4 l8 s: _( v% B$ X& T8 {  “当推罗正在最强盛,似乎必将永远存在之时,就有先知以西结(约在公元前590年)预言以下的一段话:“他们必破坏推罗的墙垣,拆毁它的城楼,我也要刮净尘土,使它成为净光的磐石。它必在海中作晒网的地方,……这是主耶和华说的,……人必……将你的石头、木头、尘土都抛在水中,……我必使你成为净光的磐石,作晒网的地方;你不得再被建造;因为这是主耶和华说的。”(结26∶4-14)”7 O7 i1 I/ t9 L
4 O4 _( J$ T5 V# L  A3 b% e
  “预言发出后,接着尼布甲尼撒王就围困推罗,经过十三年的争斗,才攻破城门,摧毁全城,而向居民及建筑大施复仇的手段。”# I& `/ O3 m& G" q

/ ~! v( u6 m; D; o9 x  说到这里,一位听者忽然跳了起来。既没有等戴大卫去招呼他,又没有通报姓名,他便突然开口作反对和挑衅般地激烈演说了。7 m! {' ?) }6 I+ u6 S5 P# n
+ x" X+ }9 K# I! d1 }
  顿时满堂哗然,会场各处都有人站起来,在人声嘈杂之上,只听见高呼“坐下!”和“说响一点!”的声音。: q9 d& O% y8 l' h4 }. l4 _2 w

0 C% N" e- [+ ?+ I! x  有一位在会场负责的人,面孔气得发白,趁着声音稍低之时,便高声地遣责那打搅的人,然而那人只是睁目而视,不稍屈服。' Y& `. t0 Q* t

* P' |% a9 \' y4 k  看上去事情要闹糟了。爱姆孙先生只是摇头,表示他不赞成他那反宗教者采取的鲁莽粗鄙的方法。露茜的眼睛因愤激而闪烁,她紧紧握着他哥哥的手。爱姆孙夫人似乎受惊了。. n! ^0 G" r* m8 R" I* p6 v+ I

" G8 d5 Y" F6 o+ k6 J3 g$ {  聚会正要闹到不可收拾之际,戴大卫很动人地高举一手,用了镇静、响亮而清楚的声音向听众发言。顿时喊叫怒骂的人,停了他们的吵闹,渐渐安静下来,戴大卫转向演讲会的负责人对会场的管理说道:
3 |* i7 ~8 Z8 t4 w7 H0 H7 E3 K; ?1 p0 ^3 R+ ?9 k- r' H
  “马肖尔先生,请你坐下,好不好?”马先生好像中弹似的落了下去,面上显然带着惊讶愤恨的样子。“你已忘了我们的合同吗?报上所载的广告,已经作了清楚地说明,从今天起所举行的几次演讲中,我将全权负责回答与会者的一切问题,你从家中赶来此地,想必也是愿意履行合同中所规定的一切吧?这时会场中起了一阵称许的声音,大家都已坐了下去,只有那闹事的人还凶狠狠地站在那里。戴大卫转向他道:“让我重行声明一下:谁有怀疑都可以在这些取会中插言。我很愿意他们这样行。这是对他们已作过保证的权利。广告上所作的邀请,并不是文字上一形式,乃是诚意地邀请怀疑者,用严肃、有礼而坦诚的态度,来他们的问题。”
" h  @% \* L$ f4 ?' m  y  p
3 ?! `5 E9 ~3 p" w) B2 l  “现在,先生,请将你的问题重述一遍吧。”
0 [8 t% r6 y9 a  w) y% S2 u8 F* R2 I
  爱姆孙一家的人,互相望了一眼,显然有些惊奇。父亲向儿子说道:“在基督徒举行的聚会中,居然将优先权让给怀疑者了,这还是公众聚会中一桩新鲜的事情呢,但此种的慷慨,显然不是随处可见的。”
: o$ |0 e. x! a/ n* W, C- X* u! e! K; ~% z- x: K+ j! o( ]  \
  与会的听众,一致称赞戴大卫所取的态度,他们看出这并不是一种虚饰,实在是演讲者之计划中的重要部分。. d  H0 x* X3 K- h

! J. `! @4 i" x% ~6 r  那声势凶凶的反对者,分明是慌乱了。他是善于吵闹的一等人物,在街头巷尾的争论中,好出风头;现在骚动的声浪既已低下,他的勇气也就化为虚无了。
4 y7 \+ O* r+ M( C+ l
" ]7 H" p1 s$ E7 M0 f& H: M8 h  群众看出了他的慌乱,便怂恿他道:“讲啊!说响一点!”演讲者也微笑着鼓励他道:“不用怕,不会再有人打断你的话语了。”
2 \2 w3 N1 r- @" B+ `2 c( b& L: N, p& u
  “我所要说的就是,你不能证明那预言是在尼布甲尼撒时代以前所写的,照你自己的讲述,以西结是与王同时代的。”说着他就突然坐下了。
$ `* B1 W* T( f" x5 o6 k
! r. o; ]1 M/ i$ H4 V" @4 y  现在他的话语说得温和有礼,不像方才那样粗鲁莽撞,所以使多数的听众不觉欣然叹息;至于少数好看“话剧”的人,却不免大失所望。( u% |9 r" ]' p8 l* C
8 e: O; O& k  d( D: m$ C) u
  “不错,”戴大卫同意道。“虽然他们是同时代的人,但确是在尼布甲尼撒王围困推罗之前而说的,但是我并不单单提到那次的围攻。我们等一会要看出;虽则预言之初是伦及巴比伦王之攻打推罗,但是接下来它却望到未来二千余年的事情呢。”
! A, R( S( {* K- G# {, j4 L3 W0 e
" o# ~) w$ @* W. q9 F' n6 M  “我们要注意:尼布甲尼撒毁灭古城之后,城中的废墟旧迹显然尚存,但是预言却说其中的石头、木头,甚至连尘土也得被抛在水中,只剩下一推净光的磐石,作晒网的地方。”1 Y: w# ?8 I' X! N" a! q/ u
, y" c& l: a3 }8 X; C
  “其实巴比伦王并未完全应验这段预言,并且在当时看来这段预言也不像再有应验的可能;因为若是尼布甲尼撒在怒施报复时尚且未思及此事,那么还有谁还有会注意一个荒城中的废墟,以致要这样强暴地来破坏它呢?这岂不成了癫狂了吗?然而预言却默默地在那里等候应验。”. x, M) c9 K$ ^

3 D! Y, t9 L, W& z' Y! d. r( l' ?  “二百五十年过去了。废墟依然存在,那时亚历山大的威名已震动东方了。他于耶稣抵公元前三百三十二年疾速进兵新推罗,行低岸上,发现它与城池之间。还隔着有半英里的水路,水势汹涌,不易进攻,原来新推罗城是建在一个海岛上的。亚历山大攻城的计划,不久就定夺施行了。他收集了古推罗达海岛的坚固堤道。当时材料的需用是这样浩大,甚至连地上的尘土也被掘起倒入海中了。”
) k; ^" e( ^1 t# Q0 P! g9 R9 d+ j
  发现听众至此无甚举动,爱姆孙先生便起立发言了。. V( b5 t: C: m2 F
8 S: V- k8 L) b/ R
   “你所提到关于推罗的预言,我姑且把它认作是真实的,但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你不能证明那预言是在它所描写的事情发生之前而写的。在离开事实的这个长期距离间,三四百年是算不得什么的。要说你的理论是确凿的,那还远得很呢?至于我个人就相信以西结书是在亚历山大时期之后而写的。”
8 p' H  F4 w( p" v5 I6 J/ m! F8 ]5 M9 `; M
  戴大卫微笑道:“也许因为事实吻合预言,所以你才有这样的结论吧!”
# q% O$ n% |! H* _# r& J% F* G9 X- g, m# X+ F
  爱姆孙反驳道:“也许因为历史证实了以西结的预言,所以你就相信预言是先写的!我的假定的根据,并不在你的假定之下,而且比较还更合理呢。”$ }6 G3 D$ ?4 v1 N- |7 ]

% z- h0 Y( r, `2 u7 z* B! m9 e  “说得好!父亲。”露茜高声地激动她的父亲。听众不觉笑起来了。, D; z0 |+ r4 J& g, {
7 X9 b, @3 p0 F& X7 F  F: T
  戴大卫道:“在你的见解中,你却忽略了三大难点。第一,十四版大英百科全书卷九第十三十四页‘以西结’框下,声明以西结书是在公元前586至450年间写成的。而且这还是极严谨的观察。故此,照着怀疑派的说法,预言仍是在事实的前一百十八年发出的。现在我们要提到第二个难点。”/ P  e7 u& {+ j! l( `! t( j
' X1 o' A0 M- y4 M% f
  “当你宣称以西结书的预言是事后‘预言’的事情之时,你就将一部高尚道德之书,视为一本最卑劣的欺人之作了。”
& o" _! L% g% G
6 d% L; y" u. _! g8 _6 l8 A  “爱姆孙先生,你除为自己造了这两个难点外,你的立场上还有第三难点,乃是怀疑派所不能移去的。”
) Z5 g9 i* N+ t$ u# G7 O5 W4 g# a5 ^4 H0 i
  “为辨论起见,我姑且把以西结书的著作时期遵照你的意思,假定说它是在耶稣纪元前330年写的。就是你也不能主张一个更迟的日期。”爱姆孙点首赞成。' i( N: P6 u+ `' d5 E7 W

  [4 [/ e, s3 W! S  m. D' i& u3 o  “也许你忘了在预言中除了提到毁灭之外,还有别的事。有些预言伦及城不仅要被毁,但是也必重被建造。这就是今日仍旧存在耶路撒冷的命运。”/ L9 ?7 z' a+ g' g# q: r/ B
: ~2 B. Y& \- X. t
  “你的见解的第三难点就是‘如何面对旧推罗城之不再被造’。这一宣判历代以来,这神圣的判词,一直向世上不信的人挑战。上帝的擂台已摆了二十世纪了,挑动你和第一个怀疑者来重建此城,借以驳倒他的圣经。”
, \4 I7 @& k: D9 z4 o  Y7 e& W; Z. N5 T6 v) ?2 j& E
  “我从未听过这样的事,你是诚意的吗?”爱姆孙先生说。
7 y) r( X7 c  R2 {6 W# V0 ^5 p- O8 a+ H- }/ f9 ^, k
  “当然,”戴大卫道:“再没有比现在更诚意了。我现在要告诉你们怎样可以驳倒圣经。”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第四章 怎样驳倒圣经
% I7 r- E- g! j9 f7 k8 h/ q1 G
2 b( I5 x0 y6 [: ]& \; M, X; [  戴大卫说他要告知不信道的人怎样驳倒圣经的那一句话,的确惊动了与会的听众。连少数的基督徒也惊骇了。不信道的人,更是惊奇异常。
8 o0 g" q( L" u9 z- }0 F
* l9 {1 ]; R4 m" ?& Y8 T  爱姆孙先生起立发言道:“你的意思是想告诉我们你承认圣经是可以驳倒的吗?”
  V5 C* C& O. F& g6 k, f# T" `' d; l! g! _; F
  “不,我不相信圣经任何一部分是可被驳倒的。”戴大卫笑道。
: i, [8 A" J- A( X0 c: |6 r, S! D5 q; k) I+ X( D
  “但你刚说过你要指示我们怎样驳倒它。”爱姆孙坚执的说道。
5 V6 B5 v/ B9 _9 }
  J, a6 W  a9 h" C6 d  “是的,我就要实行了。”
/ x& u* k, E. y* `5 L! ?4 I2 d. z& T  o$ F; d! D2 W1 q
  “你的话极其矛盾,但是且让我们来听你的高论吧!”
; f$ A; j' e  C# N. e! V/ Z9 W4 |) u
  于是戴大卫便开讲了:“上帝非但自己提请你们去驳倒他的预言,而且也煞费苦心地告诉你们怎样做法。我们已经提过的推罗城,就是每天在那儿向所有不信道的人挑战。预言说,‘你不得再被建造,因为这是主耶和华说的。’(见以西结26∶14)此城之所以不能重造的理由,即在此处说明了。这也就是上帝向每一个夸口不信道者所下的试验──重造一座古城的简单试验。只要世人做成这件事情,就能驳倒圣经了。”
: R' t( i8 v0 K
* R* \5 q4 q& m! d" G% ~  n  “像这样的要求,不是前所未闻的。过去世代有许多大城重被建造;就是古罗马城因尼罗王要得‘诗人的感应’而被焚毁之后,也被重建起来。”' u3 O' U* R. w; A( q
5 c3 [) [9 Y9 |9 T+ B; w- ~  a5 S
  “少数意志坚决的人,能于意想不到的短期之内,建立一座城市,此事近来已被证明了。美国华盛顿省的郎维郁地方,本是一片沼泽,但是于二年内就被一个人改成为现代现代化的郎维郁城。我前次到那里参观的时候,也不禁为那惊人的成就而赞叹!) ?- u# c3 C1 v8 c( @: Z: M

% o, ~2 H( r' ?* y/ y3 D  “英美二国的不信道者,只要每人拿出金币一元,就能重建一个像推罗那样的城市,这就完全可以推翻圣经预言了,那么为什么不在古推罗城的旧址上,去作一些这方面的尝试重建推罗或开发新式渔业生产,组成一个无神论者居留区,以响应上帝的挑战──‘你不得再被建造;因为这是主耶和华说的’呢?”
( s' X* i5 X  c; @& @" h" I% M( M3 @, r9 K+ o6 p
  “推罗的地理条件是适宜人们居住的;因为有一千万加伦的水,每天由泉中涌出。肥沃的田地,也伸展到遥远的山边。”
" ^4 y5 c% p( O; K+ |$ y# ?: Y  |. g  K% Z2 M8 f$ V( t
  “既然有许多怀疑者决心要致力抵毁和反驳圣经,为何不去面对预言而决一胜负呢?然而二千年来,没有一个怀疑者敢说这预言不正确的。其实法国怀疑家佛而尼(Volney)氏在他的旅行记卷二第212页上,还记述他曾游览此地,而且还看见渔人在大石上晒网,正与先知所预言的一样。每年,每日,每时,推罗都以它那绝对地荒芜在向全世界作证。事实最胜于雄辩。说圣经的预言是不正确,或是在它们所预告的事情发生之后才写的。已是再也站不住脚的了。”
$ q. s* p  K2 v! f$ o0 x& c$ ~5 L8 T/ B, F  H: N8 b
  “或者诸位要说,‘这不过是一个碰巧的猜度。’然而却并不是一个能主人信服的答复。事实是除圣经之外,全世界再没有谁或哪一部书再能发出这样准确无误的预言──论到某国城市之千百年后的历史,那么‘猜度’二字可算不是偶然了。度问为什么只有圣经的著者能够完全准确地‘猜度’未来二千年的事情呢?”
% c* W& ~4 x4 L6 ~/ M+ m( w2 H& x. {
  爱姆孙起立答道:“望着一个荒废的城市,一位著作家自然要假定──连带着便预测──它永远不再有人居住了。”
: E% S  ?8 k7 [  P  a; d( B- `6 }5 K' G; P# ?
  戴大卫道:“若照你所说的这样去假定,无论当时看来是多么地在理,但最终必然要陷入更严重的困难的。”
. s6 |5 ?- {7 t: V) j4 {
; B9 f  w0 n: k  “今且解释此点于下:以西结又曾注意到离推罗三十里之更古老的‘姐妹’城西顿。当推罗仍在享受强盛时代之光荣时,西顿已逐渐衰落了几百年了。若按照你对于以西结时代所持的意见,那么尤其会增加我们论点的力量;因为当西顿尚在衰落之期,波斯王亚达薛西奥卡斯于公元前351年交它占领毁灭了!”
$ [1 @$ E* x' F" M7 N
. x1 H! u& k% i( W$ S* z- q  “按着你的理论,爱姆孙先生,以西结书应是在后来写的,至少要在亚历出大之后,所以若是先知在纪元前330年依你所说是在那里照着外貌评判,那么他必以 ‘完全淹没’四字作为西顿之无可避免的命运,因为在当时,西顿除了完全复灭之外,再没有什么似乎是更确切可靠的了。但是如今西顿仍然存在,今日还拥有一万居民呢!我们且读先知以西结的话:”' a! V, C( f: g" i( y! m  u9 S
. e8 W# Y# }! G7 s
  “‘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人子啊,你要向西顿预言攻击它,说,耶和华如此说:西顿哪,我与你为敌……我必使瘟疫进入西顿,使血流在它街上,被杀的必在其中仆倒,四围有刀剑临到它。’(结28∶20-23)”7 M8 s. r( h( h4 h

) ^' k: T0 i5 C5 u/ t  “请注意西顿所受的刑罚,并不像推罗之完全被灭,只不过是血流在街上,被杀的在其中仆倒,四围有刀剑临到而已。虽然世上没有别的城市──也许除了耶路撒冷之外──曾受这许多的痛苦,曾这样多次被毁而又重造,但西顿毫无间断地仍旧存留至今。”
, J  u  T* h0 e* a$ Q8 ]& D1 e1 N9 f) e' z: O
  “假如照你的推理,以西结更应该预言西顿必毁灭无疑,那么今日西顿城内所居住着的每一位居民,就是反驳你这个推理的活生生的证人。”8 N$ A. |' V( m- I- ?" Q

( p7 v. R! `$ `, }( m& q  “假如先知说推罗将要存在而遭苦难,而西顿必完全被毁而不重建,那是根据猜测或人为的想像。”
2 r% K7 r. q8 ~( S8 G. }1 J' S. U# |. c# i
  “但是在这两桩事上,为何先知作预言与历史何其相符呢?那被宣判不再被造的城,怎么正是预言所说推罗呢?那连遭困苦而仍继续存在的城,为何又是先知预告的那个要存留到世界末期的西顿呢?”9 v5 [/ H9 }+ R5 w, y" z" \$ q
) a; W* w* e  ^
  “将此点解释使你满意之后,还有一个更难的问题须待回答。西顿像其他许多古城一般,衰落之后,也许就淹没无闻,以致在它处于非常不幸及不能防卫之际,即是弱小的仇敌亦难抵抗;要说它能惹起他人的觊觎,那就更难与当时的实情相符了。请问西顿既有这许多可怕的经历,为什么以西结知道它继续仍为坚强之地,一代一代,数易旗帜,血流街上,而为战士力争之所呢?”
( d: [+ h& B1 q  S; E- A2 J/ h" F9 H3 f/ h. [
  爱姆孙先生答道:“这两个城原是著名而又强盛的,但是在说预言的时候,它们日后的结局已稍显示出来;到了后来,预言果然准确;所以你不能在这样细小的根据之上,就建立圣经必定可靠的论题。”! f2 y5 J- ]& S, c
8 i" J, F) [% F0 L; X
  “自然我不能的,而且我也并不这样主张,”戴大卫答道,“我们可以很容易举出另一个预言,来让你随意试验。你说推罗和西顿在本身上多少已经显出它们未来的结局,那么我们且拿一个毫不露出破绽的古城来作试验,大概你也同意吧!”! x( `% I4 O( ]8 H* M- X) l. Y

+ _$ o7 Q9 T, A+ {  “在几十个这样的预言中,且注意那论到亚实基伦(Ashkelon)城的两句预言,此城之名声,不在上面所提的二城之下。西番雅书2∶4,说:‘亚实基伦必然荒凉。’撒迦利亚书9∶5,说:‘亚实基伦也不再有居民。’”2 q0 I' G0 V6 G4 X; C0 c5 p* R1 s

3 i% L* o: P$ k& f" N  “此城是公元前一千八百建立的,当基督在世之时,正是它最强盛的时代,所以你不能说它那迫近的灭亡,在发预言时已明显于观察者之前了。但是它现在如何呢?”
9 l! b+ [* k. C) h1 m) n4 Z% r& \; Q( m8 B
  “让我引证大英百科全书第十四版卷二第544页,‘亚实基伦现在是一片荒凉的废址,位处迦萨北十二哩的海岸上……粉碎的柱石,倒坍之建筑和破墙的遗迹,颇足以证明它过去的壮丽……四周地土肥沃。葡萄、橄榄及其他之果树,繁茂昌盛。’”& v! N& ~6 O: D( B( X6 o; R

, H: K7 D' L5 Z; c1 ^9 ]  “请注意这部世人公认为参考考中的权威,在描写亚实基伦的现状时,也用先知的字眼──‘荒凉’(英文为Desolate)。史学家现在所看见的,先知在二千五百年前已看见了!而且二人也用同一字眼来描写那城之最后结局,这岂不是很奇妙吗?我且再来引证一段:”  y; I7 J' K3 n$ [
5 Y: H. H  r2 w+ s4 r- W" q
  “亚实基伦‘是大希律(Herod the Great)的诞生地,他在此盖造了不少优美的建筑。在罗马时代,亚实基伦是希腊学术界的一个中心,后来又变为一个主教区的中心。由公元前104年起,它即作罗马帝国的自由市,足有四百余年。”( y# U: O% w% e/ z! j, @6 c
2 b0 V3 S& S: b) X6 e# u* Z6 K
  “所以无论对于圣经的著作持何理论,此城于预言发出后之数百年内反逐渐增加其重要性,这是不成问题的。”
0 F3 B: ^% D( n! h
! n7 P1 o- R6 Z2 Z) @6 T, P- E8 h  “到公元636年,它落在阿拉伯人的手里,在十字军的时期,它是进入巴勒斯坦西南部的要害,──53年它为鲍尔温第三包围六个月后,终久被占领了。这样看来,在先知发出亚实基伦必将毁灭的预言之一千五百年后,它还是一个很坚固的城池。但在此后数百年中,它的历史就充满了流血惨剧。最后于1270年,土耳其王贝巴毁了它的堡垒,以石头堵塞了它的港口。所以在近六百六十年来,亚实基伦的高塔已倒散在地上,显出一种荒凉的景象,它城中的废墟,也不能遮蔽一人。”* s) D) ^7 b+ A5 o3 y' s) y6 G% [" h

! P/ f9 s. |; m3 u  “但假如今日亚实基伦也像西顿一样是一个兴旺的城市,或者预言却颠倒了,那么不信者要多么迫切地获取这桩事实啊!然而它的确是一桩事实,但却是不信者所失望的,因为它却被用来证明对圣经的预言是确切的,正如圣经说:‘不要藐视先知的讲论,但要凡事察验,’(贴撒罗尼迦前书5∶20 -21)”8 E6 e3 r$ z* |$ U

8 h5 X! X$ d7 l0 b  x; a" L( a  “世人只知藐视,而不肯去察验一下。方才所提到的三个古城的现状,先知早已预言了。无论你们怎样说法,事实上这些预言确是真实的。”
: \" F+ O+ C6 L: d1 B* v8 t6 w4 c. a* s4 y& V
  爱姆孙借此发言道:“你已选择了三个古城作为资料。倘若上帝是预言的创作者,那么他当然也要告诉我们一些关于整个国家的事。而且预言应在它似乎难以预测的时候发出,并且应当时至今日。”
& k* G  v. r+ n" R4 t- o: W7 {$ U3 \* M/ j" H* {% P. o+ z3 n
  戴大卫道:“你的建议是合理的。在好几个可以供你试验的国家之中,我们且选地世界最古老的国家──埃及来谈谈吧。”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埃及为预言作证
3 I2 S9 \# |% z
1 v$ U. U: ^/ M- d* p+ k  戴大卫等爱姆孙先生坐下之后,便发言道:“诸位都已承认今日推罗、西顿和亚实基伦的情形,完全是像圣经先知所预言的一样。但是诸位不愿承认──或者未能信服──这个神秘的先见乃是由于超自然的能力而来的。”
1 m) n8 T" S) R+ Q- [: F& G) h6 |/ L: T. a; i$ Q0 k
  “然而诸位晓得,人们能对过去和现在的情况描述出来,但是对明日却是寂默无声的。未来究竟如何,希望也许想尽量地描写它;失望也许怕触及它;机敏也许会辩论它当如何,但是人类之智力若无超自然的帮助,则永远不能刺入未来之深厚的幔子。”4 ^+ L( X1 _3 |5 F

8 }. W" x0 y& K2 Y3 v  “在这些讨论中,我们会感到世上最聪明之政治家的最杰出的智慧预见,也是多么有限的。”
' P+ H' R# L# K1 }( v
: |+ W% F6 G' `" o* Z  “历史的潮流,流淌过数个世纪,敏锐的思想家,由此推定世事的行程,并将永久的这样继续下去。然而他们怎能料到,假若出了一个像穆罕默德或路得那样的人,也许就改变了历史的整个进程,或者像瓦特、爱迪生或莱脱弟兄,也许就推进了文明。”
& B8 p4 a3 O0 }2 W8 D; B6 [; O9 c0 t1 o* T8 ~
  “我举出的预言,是积极的,准确的,在极微不的细节上也真实的;但是我们只不过刚刚跨进了预言大殿的门口而已。”6 r0 j, C5 D" \& V

+ i# J; `9 o5 l) c2 j  “当以赛亚、耶利米和以西结在世的时候,埃及已是十分悠久而古老;它那长久的皇族连系,是任何国家所不及的。”: ?3 ^, Y$ a8 }5 g! x" t: Q
; Y" i: o$ o/ b5 E7 B) R, i$ M
  “以西结时代──公元前600年──的先知,已看见埃及是世界的粮仓;无论在科学、美术、壮丽、宏伟,各方面,它都是出类拔萃的领袖,历代以来,它那些著名的金字塔,坚立在那里,如同是一个显赫国家的傲慢的前哨一般。”! @9 w( F! g/ i
/ q$ @1 ]  `" [
  “埃及也像它自己的纪念物一样,似乎在那里与时间顽抗。各国的知识之‘鼎’,都是由它‘炉’中的火点着的。统一,稳定,雄伟,以及古老的庄严,它都齐全了。在常人(无论他是科学家或哲学家)的眼光来看,埃及的和平与强盛,将来不致会受什么烟云的侵劫。”
7 c; B4 |! H4 j; K# E7 b4 Q+ ?
6 Y/ c# ^  Y3 h( a, v2 v3 O  “然而当所有别人都按着此种结论而预言埃及将永远兴盛之时,以赛亚(19章)和以西结(29、30章)却预告许多关于埃及的奇事,一直达到他们死后二千余年的时代!”' O/ g2 f( F) C' l
# C. p% K; o# Y
  “诸位回家之后,可将这几章圣经详读一下,因为其中每一节都富有意义的。我现在打算只用一些功夫引证几句较为显著的叙述。”
% b- w( M( H6 h2 g. m( V
1 k7 m+ P* h0 [2 r" p  “在几句话中,以西结便预告了须要有二千五百年时间去应验,及须用数部巨著记录的历史。我现在读以西结书29∶14-15;30∶6-7;32∶15;30∶12-13。”
- ]: E  [5 z5 L- y# d( y1 @7 B3 R  r* J6 N
  “‘在那里必须成为低微的国,必为列国最低微的,也不再自高于列国之上;我必减少他们,以致不再辖制列国。’‘埃及因势力而有的骄傲,必降低微……埃及地在荒凉的国中,必成为荒凉;埃及城在荒废的城中,也变荒废。’‘我使埃及地变为荒废凄凉;这地缺少从前所充满的’。‘我必……将地实在恶人的手里;我必借外邦人的手,使这地和其中所有的,变为凄凉;这是我耶和华说的……必不再有君王出自埃及地。”" T. ~; U% A2 ^. L! X& ^1 f( N
$ ?* Y# v7 n4 I4 ?8 P/ x5 H
  “我所引证的章节中的每一语句,都深有意义,以东(Edom)迦勒底(Chaldea)和巴比伦的命运,是全然的灭亡;然而埃及的命运却非如此。按着那铁面无私的天命,它将持续地衰落下去;虽然仍为一个国家,但是不再统治,反要被凶恶的外邦人所管。”
, H. s! t3 `) v0 _2 i+ p
9 w( {$ N( h$ M/ U! x  “我们只要将六百年后埃及的景况对照一下,就可以看出这个预言决非是人猜测的结果。在基督的时代,没有什么事物表示埃及的日子已永久的过去了。那时它还是很强盛的。”1 I* B) Y8 R/ c) V! n) I2 g8 |0 _
$ m1 b( ~' P: k! U; c5 N
  “安东尼战败之后,奥古士督在埃及发现了巨量的财富。他用其中一部分发放了军中过去所有的欠饷,及在战争中所负一切的债。就在他将埃及随意劫掠之后,埃用看上去还是如此的强横,以致他不敢将它交与任何有势之人管理,怕的是有人起来与他对抗。所以他将治理埃及的大权,授给一个出身很低的人──迦勒斯 (Cornelius Gallus)。他不许在亚历山大仍为罗马帝国的第一城市。那时的怀疑派,当然要带着嘲笑的口气去读以西结的预言,并且要嘲骂那些忠实的基督徒,和地尚未应验的预言了。不错,预言的一部分是已经应验了,但所指埃及的荒凉,在人看来还像千余年前发表预言时那样遥远渺茫呢。”
; o3 i) n( l/ n# z/ x3 r0 y+ L# |' a: c% J) W6 }1 L
  “又过了一百年后,埃及还是这样强盛,以致回教徒的部落,虽屡战皆捷,因胜而骄,但是还犹豫地不耻去攻它。等到罗缪拉斯(Romulus)和利玛(Remus)建立罗马的时候,埃及已几乎有二千岁了。不久罗马变为强盛,并征服了世界(连埃及在内);但随之又转被北方的蛮族所征服。然而埃及继续仍是富有强盛,人烟稠密。阿拉伯人是最后决定攻克它,遂有包围亚历山大十四个月的战绩,阿拉伯人死了二万三千余人。然而亚历山大最后被攻下,还是由于内部倒戈而实现的。它那雄伟和富丽的景色,使外来的敌人惊奇不已。”/ ?! T9 c9 M4 T% O7 ]+ U9 G* a$ p

- k& y. {! x. o3 p  “著名亚历山大各书馆之被焚毁,乃是世界巨灾之一。它的毁灭,使阿拉伯人得了六个月的燃料。亚历山大的财富,足以显出埃及整个国家的富有和势力。若不是因为人民受了他们主人希腊人的残酷压迫,而将已身投入敌人的手中,则阿拉伯人虽勇武善战,也决不能攻取并占有此地。”
- K2 p4 y: _  [5 m* h- |1 q- P7 f# ~( y5 Q. Z7 S0 O
  “虽然预言之应验似乎很慢,它却是确定可靠的。衰落虽然是逐渐的,然而也是连续的。且看佛而尼和吉本(Gibbom)──两个不信教者──的著作中怎样说法。”/ [+ L1 N3 k- {) |

3 O2 f* a0 E4 C" ~$ }/ o  “佛而尼在他的旅行记卷一第74、103、110及193各页上说道:‘二千三百年前埃及失去了原来的主人,它的肥田曾连续的落于波斯人、马其顿人、罗马人、希腊人、阿拉伯人、乔治安人及最后土耳其鞑靼人的手中。那些被贩卖伦为奴隶后作骑兵的曼弥洛克人(Mamelukes),不久便篡夺政权,另选了一个领袖。”
7 `! \: l; I5 P; q# @5 [' r
" Q/ j& g+ w( N# R* B" z2 C9 v  “‘倘若他们初次的组织是一桩非凡的事情,他们的连续却更为出奇了。他们的地位,后来由他们本国带来的奴隶取代。他们的压迫制度,是井然有序的。凡旅客所看见或听见的每一事物,都使他想起他处在一个奴隶和暴政的国家之中。’”0 R" H5 e' o% {/ f# Y% w) j/ m

- E5 S" L5 _9 l5 \% P/ n  “吉本说:‘外邦人和奴隶们专横治理埃及,将当地的土人罚作永远苦工,恐怕没有人可以想出比这更不平与更荒谬的制度了。然而埃及处此情况,却有五百余年’──罗马帝国之盛衰第五十必章。”
: U5 S6 B7 K, p; N& L  c8 V7 }9 C$ d. G( U
  “所以这两位没有信仰的历史学家,也证明埃及确曾逐渐衰落,直到过去的五百余年,它的景况如先知所预言的一样,已变成了‘列国中最低微的,’而且受治于‘外邦人的手’”。
, P0 Q/ v/ N2 H, _1 [- Y: A
* N7 S2 b5 n  N# N/ U  “请诸位还要注意这一点:若非经过漫长岁月的验证,直到现在世人还不能领会这段预言之非凡的准确。我们应验的事实越多,就越能显出它的正确,请问此地可有什么人宣称埃及的历史与以西结书中所描写的还有什么不同吗?请问诸位对于以西结已预言之准确性被验证的事实还有什么意见否?”
) H' D4 B$ U8 {& }/ }! O( `
# w, S6 D# [2 F. z) ~( z- V5 T  爱姆孙先生又起立发言道:“著作者不难看出历史的循环性,国家终久有被征服之一日。他已看见巴比伦和亚述,以及较小的国家,入于他人之手。虽然埃及有悠久的历史,依然强盛,也完全可以推论它终久也必遭受与他国同样的结果。”
! o% u2 U' v% o) A! e6 \) i* K  W) ^4 F( ]" N5 x
  “但是,爱姆孙先生,在你的辩论当中,你却疏忽了重要的一点:埃及后来并没有遭受与他国同样的后果。巴比伦、亚述及附近的国家一一都被完全毁灭。若是以西结按着此伦而说预言,他应该要说埃及的结果将与那些已被倾覆的国家一样了。”
5 q, o) a. y2 M4 @) m3 P4 H: w
  z& m/ b6 R9 W( Z$ b+ r$ v  “现在假定以西结曾说埃及将来像巴比伦和迦勒底一样,必被完全灭绝,那么怀疑派看见今日的埃及有这许多稠密的城市,和人烟,应该绝不会放过反驳的机会了!但是不信的人,有没有想向我们提出一个关于埃及尚未应验的预言呢?
  U; Q* C) o4 F, F& G* y7 G
2 A) g" K6 s. N% {) h  C  “你已经将它们都说出来了吗?”爱姆孙先生问道。
. V+ |3 q% O% n0 y9 ~5 a) d( J0 s" |4 y# _' W4 K1 M, j6 o) i
  “我不过只提了这个题目的一点皮毛而已。我要请诸位再注意到二、三桩关于埃及的更惊奇的预言。”戴大卫答道。
. J0 V. w' s9 f% o5 X' b7 E
2 D* c: h8 {, @6 M  “我知道在座诸位,有的以为研究古埃及史,及是寻求上帝的一个令人乏味而无足无轻重的方法。所以而我可以这样做,是因为上帝自己告诉我们,若是我们忠心研究这些预言,则必被引导到他面前。”1 M) O/ i6 a0 ^% F0 q# [

7 p2 ?! V  H! U! s6 c7 A* }  “而且我们也应当极有兴趣地去研究,在二千五百年前,果真有这样的人,能够看到我们的时代,并且丝毫不差地能预告该国家和城市的结局。”# e/ {* [% m$ }! b( E# M  d+ `! [
( @% W) R0 p& I5 K! j3 W
  “现在请诸位听我读以西结书30∶13:‘主耶和华如此说,我必毁灭偶像,从挪弗除灭神像。’按挪弗Noph即摩弗Memphis'"(现今称孟菲斯)。- J) i: K1 K& T! N8 [

5 q. j. K& S. E1 E' R% z. B+ C  “要注意这几句话明明指出乃是‘耶和华说的。’若是预告之事后来没有实现,应是没有什么可以否认推托的。”
6 q' _7 ^$ O, D% ]# D3 n  Q  s
: ^; L* n2 w. h/ \5 g9 o9 m; a  s  “挪弗城是孟尼斯(Menes)建立的,它在古代被称为‘埃及之大朝城’,实是一件奇事。它的偶像和神像,竟会被人毁灭,又是一桩极难想像的事,因为:
( i  t  i. A, N/ [" N; H5 k3 f! v- z# x0 |
  “一,埃及长年不下雨,凡埋葬在地下的东西,虽隔数千年也不朽腐。”
0 Z# G* I" f# ]( ]% {% ]/ d1 s: J& L' ]8 \! p
  “二,在埃及别的城中,现在无论是兴盛或已倾覆,都可寻出无数的神像。埃及故都底比斯,当挪弗仍显赫时已成荒址,但如今在那里就可寻出许多偶像和神像。”& H1 o- R: {6 \/ J; ^% L
9 |1 q# p' B  Y" F: Y
  “三,先知去世后六百年,即基督降生的时候,那预告的毁灭似乎越加难以实现,因为那时挪弗地广人众,在埃及诸城中,唯亚历山大能胜之。”
& j* O% |) {* x, p! q
* W8 B+ A% e+ e' N+ i+ A2 M  “四,先知去世后一千二百年,挪弗乃是埃及总督的驻地。所以诸位可以明白先知决不可能于事后写这预言的。”8 D8 _/ L& P$ l% E

  y' Q- E# m4 |; _! o( u  “五,十三世纪有一位阿拉伯旅行家亚伯都拉第夫(AbdulLatif),曾提及挪弗系‘困惑吾人智力的奇妙工作,即最有口才的人,也难充分地描写它。”5 g) z0 y' K/ S

% I/ G" `' S1 I  g$ A* D  “所以预言在一千八百年后,仍未应验,并且……”
$ N' k0 b4 c% i0 I. Y9 _! b* o  h1 C
, C. v) ~5 D( W% j8 ^6 b  爱姆孙先生站了起来,戴大卫突然停止,待他发言。
/ M1 F: x1 t6 ~% K3 f+ L& P
% A) Z' n1 [5 L! p  “戴先生,”他说,“我看你的预言要很长的时期才得应验,须有一二千年才得自行证明。这样看来,只须有充分的时间,无论什么关于国家用和城池的毁灭的预言,都必定会应验的。所以,这些预言既被认为系在二千五百年前所发,更有许多的时候可以应验,并不算得希奇。”2 D  [1 l7 Y1 L. l+ z

3 K3 M( y9 P: j! W$ D6 U  爱姆孙先生讲毕归座,一片喝采声随着就响起来了。露茜轻轻地拍父亲的手,表示赞成,乔治也点头同意。8 V( C$ o' ]0 V7 B" F* W

. p7 [9 C' r  C9 ~# V  U5 t  戴大卫等喝采声消散之后,答道:“爱姆孙先生,我正盼望着你要作这样的一种观察。你的辩词,正是证明你已承认预言之应验,并且声明你已不主张预言是在事后而写,或事实曾被虚构以合预言的。若是先知发出预言不久之后,即行应验,就有人宣称预言必是在应验后才说出来的。倘若应验确在发出预言之二千年后,于是又有人说无论什么预言,只要有充分的时间,终久必应验的。”
8 E2 f  x( F% p8 Z- u; A0 i+ k" H$ j  `5 T
  “但是不幸得很,我已举出和将要提到的几条预言,并不能用这样容易的方法就可以解释的,而且……”$ [+ X. g: \; z' t& [

" ~% O+ H6 f1 ^  “你可能举出什么令人信服的例子吗?”爱姆孙问道。
: B' n7 a. T4 P! R
& k6 d; o3 v: O4 A1 C2 E" D  “我们刚正提到的挪弗城,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且听埃及古物学家爱德华斯(A.B.Edwards)在她那本‘尼罗河千里行舟记’第97至99两面中怎样说法:‘世界最古之城挪弗所剩下的,都在这里了:几个垃圾堆,十来个破坏的石像,和一个名字!……请问据说在中古时代,向各方延展可达半日行程的堂皇的建筑,其残迹都往那里去了呢?我们很难相信这里乃是古代一个大城的兴盛之点,也很难明白它怎样会如此全然消失了’”。
  {1 |* O* C) D9 |
4 K( i- {+ Y! k6 d1 ?* L; l  “我们姑且假定,预言应验之唯一的需要,就是时间。现在请诸位注意以西结30∶12:‘我必……将地实在恶人的手中’。”$ @' r* ~) O3 W1 R4 _
: s( L0 q* X) g7 h& w
  “这明明是指着不抵抗而投降落入仇敌的手中,如同奴隶被卖一般。奴隶没有权力,恶人没有怜悯。”' j* Z, t! X, T
* q& o" r5 O: ]( D) D
  “法国怀疑家弗而尼氏曾游遍这一带地方,他称埃及为‘奴隶和暴政的国家。’还有位旅行家麦尔脱勃伦氏(MaiteBrun),也提及‘埃及之凶恶主人的专横的统治。’
5 w) `0 q0 ?# U
" N- f: A2 d% ~1 h( ~' W) L% {- O3 s  埃及过去一千八百年的历史,无非是‘我必……将地卖在恶人的手中’这一句话的一个惊人的说明罢了。那双可怕之手的印痕,到处可以看见的。”
; R1 r2 F% z9 @3 X$ v
% x/ L! V/ b8 o& i# t  爱姆孙先生插言道:“说恶人必将掌握治理大权,乃是一个稳妥的预告,因为过去时代的统治者,尤其是征服他人者,几乎都是恶人。”
9 G2 E2 {$ l1 L9 t' {, v- K6 A7 F0 d
/ \: `; C$ S6 x  “不错,”戴大卫答道。“我喜欢见你承认预言是真实的,无论你的解释如何。然而关于此题,请注意同节之中另外一个预言:‘我必借外邦人的手,使这地和其中所有的,变为凄凉’。”
& B9 d. z* I1 N  [- M) c3 m/ D5 ^7 L$ i+ \& N" @& z
  “在过去二千五百年的历史中,埃及居然没有一次是在它自己的君王统治之下,而且连证明这种惯例的一个例子也没有。它一向是受外邦人所管──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萨克森人,土耳其人,法国人,英国人──外邦人总是外邦人,正如所预言的一样。”1 o" H  O% R2 s7 c

* P9 g% R8 L2 U& n0 d  “对于这一则预言,时间似乎有将其推翻的趋向;因为别的属国,曾解去自身的束缚,振作起来,最后反使从前的主人屈服于他们的掌管之下,试问先知怎么晓得埃及人永远不再恢复他们的政权?”
2 |" K9 H; b1 g1 n3 m. I9 ?
# k6 X' j! f5 U( ^4 I& j, u  “这还不算,在下一节中,先知更进一层的说道:‘必不再有君王出自埃及地。’(按现在1939年埃及国王法鲁克,按世系也非埃及人,乃是阿尔巴尼亚人)。”
1 a: D: |8 y2 W/ c
' n/ `) J& N, n# }: X, E- A6 D  “这一则预言,也是年复一年地被验证下去,这实在是很奇特的一种反常规的现象。按常理说,一个国家只要还值得治理,那么对埃及来说也不应有例外,它虽作为一个被征服的国家,但也完全可能奋起反抗,打倒外人的势力,恢复王位。此种情形,在罗马史中不知发生了多少次,但是在埃及史连一次也未见过。而且在世界史上,也从没有一个国家像埃及那样长期地附属于他人之下,而自己却从未自治一次。试问先知怎么知道这一切的事情?他必定要晓得之后,方能预言呢!”
% G% B" B4 ]" p6 O6 Y* t; ]
+ ^7 @/ ^  i, `- U" m  “这里可有人主张这些关于埃及的预言,在过去二千五百年中曾有一点未应验吗?若是爱姆孙先生能举例证明埃及曾解除它所负的重轭而自治过一次,或有时曾受治于它自己的君王之下,那么怀疑派将获得稳固的立场了。”
& {2 }% w" n. u- N0 {- t0 j* O. F
6 v6 B7 _7 n9 p  “但是不能。反之,诸位必须承认预言已准确地应验了。我恳请诸位对于这奇异的现象,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而我所做的只是一些浅薄不彻底的回答而已。”2 E; j: j  e9 z- d- ~2 Q4 Y
8 v8 T. a; K: u  i5 U. V% ^- u- o
  “著名无神论家英革索和大传道家俾哲是朋友,在那位著名牧师的书房中,陈列着一个精致的天球仪,球上各种星座的地位和面积,皆经巧匠精刻,凹凸显明,名贵异常。有一天英革索看见了它,非常喜欢。他玩弄了多时之后,转向俾哲说道:‘我正要一个这样的东西,是谁做的啊?’俾哲带着嘲笑惊讶的口气说道:‘你问,谁做的吗?这个天球仪是谁做的呢?当然,没有什么人做的,它自然就有的’。”! R1 P2 ~" e" X5 u. u9 F

$ j! U: I8 t$ Q6 i: w" Z) k" U  “诸位看到预言被应验的事实,不得不承认预言是已经应验了,但是因为找来找去,得不着充分的解释,于是诸位最后的解释就是:‘它自然就应验的’。”. J" z/ V4 g/ y, G# u

+ F- I0 L5 G; Y, d2 ?' p  “但在圣经之外,预言却永远没有‘自然就应验’过,有关于此,诸位没有探究的企望,这说明诸位不愿接受凡有‘超自然’字样的解释。”
  v1 X. D0 ^( p6 K
  [5 _) [8 J9 y3 Y: ]  “请问这是思想家之合理的态度吗?一位哲学家之唯一正当的态度,当然就是要承认事实,尊重事实,即使它把领到的结果,是与他原有的意见相反的。”
: a7 g$ ?. l! |$ g& `/ T$ o. k0 a! d: ~% j& p( O
  “在下次聚会中,我们要讨论圣经中一段内容最广的预言,提到世界各国的历史,由二千五百年前起直到今日,届时请诸位再来评判一下吧。”
0 N1 j6 G5 I* a5 Y$ R" J: [( y: W# n# b# p: P) Q! u/ z& [. X
  (注:自公元642年阿拉伯人攻陷开罗后,埃及已成为阿拉伯民族的一部分)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章 但以理的胆子9 |) R8 ]0 I  C7 S  |; q# j7 x

: J+ B! e2 H5 I+ J" F! e, `  戴大卫等主席宣布开会终后,便起立发言道:“爱姆孙先生,上次你说,无论什么预言,只要有充分的时间,终归要应验的。”( d9 Q" B+ {9 S. d" `2 b. `  N2 n
# d: O! d2 l* F- L" H5 K
  “你现在虽再坚持说预言是在事后而写的了,但又走向另一极端,而以时间作为你不承认的理由。”0 d' |' y4 C; u6 w2 I9 P- Q

; `3 O8 ?3 j( @" b4 _& I  “最初写罗马帝国之衰落历史者,并非是十八世纪的怀疑家吉本,乃是耶稣纪元前六世纪的先知但以理。而怀疑家吉本,用了六大卷书来详细解释先知但以理的预言是如何地准确。”  [; W- G6 W* V$ l0 {

, l$ @7 A! \$ a. N& M0 x0 r8 _  爱姆孙先生立了起来,带着诧异和激昂的态度说道:“你说但以理书是但以理在纪元前六世纪所写的吗?”至此他转向听众,带着惊奇的姿态伸开双手说道:“在众多批评家的著作中均述及但以理书并非但以理所写,而为一位无名作者约在公元前168年所写的,这是最受普遍的承认和最容易证明的了。”
5 D# _9 S: k. g0 P( B; ], Z
% _: z$ g8 F5 H7 `) O  戴大卫答道:“我很晓得,自从第三世纪琐尔塞斯发现这些预言不能被否认之后,批评家的重袍,就一向朝着但以理书攻击。在第二章和第七章中有如此清楚的预言,栩栩如生的描写世界全部历史的大纲,由巴比伦起直至现代,以致那些最怀疑的人,除了承认先知曾受超自然的灵感以外,也很难去说明它们。”/ _* @; U, J3 d8 b. q; Y7 ]

: I/ J2 U; \1 A8 i- U  “不信基督教的人,以为他们只要能指出此书非但以理所写又并得出一个,此书系一无名作者约于公元前168年所著的结论,于是此书的能力和预言,就能被破坏无遗了。但为我的目的起见,我可以接受任何一人所坚持的最迟的写作日期,并且可以将作者的姓名,置之不论。”; i; R6 O( N% j
$ D- @3 v2 n% {
  “现在我并不打算与诸位详细研究但以理书第二章和第七章的预言;因为这样须要有边疆的演讲,方能讲完。我预备只提一点。”* T" P, q) x( }
, G) w( r- Y& V9 Y% `( v0 c
  “无论怀疑家对于但以理书的作者和著作日期具有何种的意见,他们都承认它的教训,由巴比伦起直至世界的近期止,不多不少,将有四个统一世界的国家。”
8 b1 I: g3 F1 t' I; A7 W, r% {* z2 N$ P8 X
  “若是按着事实记载,但以理是在公元前六百年生在世上,那么他却预告了继巴比伦后之三大帝国的盛衰,这个预测的本身是很奇妙的。怀疑家因为要剥夺但以理有此壮举的荣誉,所以就拼命地争论但以理书是在公元前168年,罗马人得了统治权之后写的。”) p# m0 J$ B9 O& h& d: r
# {& b1 I1 ^  i# c$ {5 t4 w
  “所以,若是真的,正如怀疑者的主张,说但以理书的作者是在公元前168年生存于世的,那么他已知道,只不过在四百年内,巴比伦、玛代波斯、希腊和罗马,都已接连的统治过世界了。巴比伦于公元前538年,亚历山大在阿佩拉地方将这世界帝国从玛代波斯夺了过来。公元前168年6月22日,罗马军队在皮德那地方大获胜利,罗马统治世界的希望,至此得以实现。所以在三百七十年中,由公元前538年至公元前168年,有四个统一世界的帝国执政。”0 F6 t( X  C, @$ H! ^
1 g2 Y6 |2 T1 F* U8 y
  “看到这桩事实,那么但以理书第二章和第七章的预言,即使是在公元前168年写的,也好像它们是在公元前六百年所写的一样奇妙。虽则在四百年中已有过四大世界帝国,但是如今竟有一人敢预言在所有未来的历史中,永不再有一个统一世界的势力,这是多么大胆啊!像这样的一个预言,在当时应被视为是多么荒谬,并与所有过去的历史,所有的事例又是多么地截然相反啊!”  I0 u: S) @7 [

& P# i3 K' f+ J' o  “在四世纪中既已有过四个世界帝国,那么按照惯例看来,其后的二十世纪当再兴起二十个世界帝国了。但后来连一个也未有过,请问诸位怎样解释这桩令人惊愕的事情呢?”
+ U9 G2 U  {; e$ p4 [/ I6 m. Q
# U8 c8 O& z3 \# j  “但以理知道此事,因为他早就将它预告了。但是他怎么知道的呢?假若是以经验来猜度未来的秘密,那么世上明哲之士,当然要说以往的变迁,在未来的二千年中,正如过去的四百年一样,必再反复循环;因为当时像今日一样,‘历史循环’是大家所相信的。观乎巴比伦帝国之被波斯征服,波斯之被希腊征服,希腊之被罗马征服的因史规律,所以每一位留心的思想家,也以为罗马帝国必再为另一世界帝国所继承。但请问事实果真是如此吗?现在每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罗马是最后一个世界帝国。然而有一个人在罗马尚未得势的时候就知道世界的未来格局了,怀疑派往往简单孤立地看问题,常常在时间上大作文章,有关但以理书的预言,他们认为只需把著书时间推延到罗马掌权的时代,即可除去这个困难了。然而这样做的结果,他们非但没有解决难题,反将自身置于进退维谷之境了。在我看来,他们无论进退,都没有关系,而难题仍旧是那样的大。无论但以理书是在公元前600年或168年所写,这预言的难题仍未解决。”
' p  d4 R) b8 R9 L; T. H
( Z8 W" S9 `! G. X  爱姆孙插言道:“我不明白你这样的解释,因为但以理书若在世界四大帝国兴亡之后才写的,你当然就不能宣称有一位先知曾预告那些强国的只衰了。”0 s$ L8 [/ X4 Q7 j

9 N5 Q2 _$ u4 q  “姑作如是,”戴大卫微笑答道。“但是让我们把这事的两方都来酌量一下。但以理书若是在公元前六百年写的,那么各地的怀疑家都也承认它的预言是太奇妙了,不能轻易就解释的。但是你们却忽视了一桩事情,就是姑且把诸位的争论──但以理书约系在公元前168年所著──作为事实,这样诸位又提出了另外一桩奇妙之事,是与诸位想借着推延著作日期而反证出的奇妙是不相上下的。”
$ Q" l" o0 I$ r2 R0 C' L' ^4 E0 q; b# e, N8 N; F! g
  “我仍旧不明白你的意思,”爱姆孙说道。! s) n  `1 Z5 H

" ]/ f6 p% x* h9 M  “我来说明一下,”戴大卫道。“如将但以理书的著作时期放在公元前168年,你就把四大统一帝国不放在将来而放在过去了。这样,作者就可以将过去的历史为依据而推测未来了。他已看见四大统一帝国在四百年中兴起。照理他也应该按此模式推测今后的事了,然而预言所宣告的未来,却是历史截然相反的。这是任何哲学家连作梦都不会却做的。故此,但以理书的作者所有知识的来源,明明是与常人的不同了。”
! Z3 D3 F/ k- R" k( H+ ^( E
! s: _: G! S+ b/ a: k  “按另一方面说,但以理书若是大约在公元前六百年所写的,那么它的作者对于统一帝国之接连产生,也并无丝毫的先例为凭据,因为在那时期前的国家,虽然强盛,但并不统一世界。所以在公元前六百年时,历史的前例也未成立,作者又如何凭已意和眼见作出如此准确的推测呢?所以将但以理书的著作期定在公元前168年,虽然除去了一个困难,但是另外又加上了一个更大的难题,也是人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
5 W; G- k  X! e/ _+ n
: V% E9 e' @* t  N+ y  “然而并非这样就完了。我们且看但以理所描写的今日的情况。”
! J9 l2 U" M, p! n; X& v2 o9 }5 y4 [- I  }( l8 u" y- k! A: @4 {
  “想一想公元前一百年的信徒读了但以理预言后所起的惶惑。这预言就是说除了上帝的国以外,将来永不再有一个统一世界的大国;再设想一下那时候的怀疑家对于这样一个违背常理的预言所发的讥笑。”
+ P! O' _3 M" g1 }. \& ]; f3 S. j) }3 q
0 ?6 Z  p+ z% t, ]9 ^7 j0 U  “但是今日,怀疑者信徒一同追溯已往都可以看到但以理所预言的时代,自那四大帝国兴亡以后,世界历史上再没有出现过另一个统一天下的帝国,诸位可以研读任何历史书,但是特别可读历代以来最著名非信徒之一所作的一部巨史──吉本氏的‘罗马史’,诸位就看出这部‘不朽’的著作,无非是对但以理书之神秘的正确的一个非故意的注解而已。”0 p& v3 q$ `- |

9 N( n1 U/ h, w% N+ m  “且看不信基督教的吉本描写北方强暴的战士,怎样在第五世纪像潮水汹涌般地来反抗西方帝国;虽然他们克服了罗马,但是没有获得治理世界的大权。”7 E6 T% ]  ?/ Z' ~! d

7 X% Q1 q6 E. S# H; a! {3 \( Z  “再看他描写第七世纪阿拉伯游牧民族怎样由沙漠中冲出攻击东方的帝国。继而攻向西方诸国。有一时期,似乎回教主有代替该撒执掌行政权之势。在东方则有鞑靼人和土耳其人在那里横行无忌,声势极盛,颇有凯觎西方之意。世人震颤,恐怕他们统霸世界,但是他们至终未得治权。”
+ |, k- O# L8 e( N
% ~' q1 R- q) C, c' b' U- z  “然而统一世界的梦,并没有中止。过去二千年之历史的篇页,虽溅染着无数人类的血迹,但是也仅此而已,历史如实地记录着一篇又一篇妄想独霸世界的失败史。”+ K4 }0 `) R5 o& `, Z: J8 P' c
2 E1 N, ~8 |$ P9 P; m! J$ r
  “历代以来,那试想对抗但以理预言的各种尝试,还兴致勃勃地进行着。强大的查理大帝,果断的瑞典国王查尔士十二,无可抵抗而目明如鹰的拿破伦,野心的威廉,和许多战场上的英豪,都盼望要做当代的该撒,但是他们的努力终久是失败了。”
, Q. E; c( u8 Z+ T  m& o& h' w, |" I9 \  O4 _: m& Q9 J0 ~. X
  “先知但以理非但预告在第四国后永不再有统一世界的帝国,并且他又预告第四国将要分成若干小国;除了他自己注明的以外,这些国家都要继续存在,直到世界末日。”; F2 m( e1 v; }* V; [8 z. A

" l( K6 Q8 R; d: b6 K) S# s  “假如罗马衰落之后,在任何时代又兴起了一个像罗马一样的世界国家,那么请诸位想今日的基督徒如何来面对自己的信仰呢?假如中古时代又出了一个大能的亚历山大,把当时所有的国家全部征服过来,又将它们并吞而成立一个属他治理的国家,那么我又能说什么呢?我请问在座的无论哪一位怀疑家,可能指出预言在这一方的失败吗?每一个有雄心的国王或战士,大概都臆断必须有一人应当要作世界的统治者,并且也自问他自己为何不可补充这个位置?假如有一个人果真达到目的了,那么怀疑派岂不拥有了一个无可争辩的理论和凭据来反对预言的真理吗?二千五百年前,上帝就向不信的人挑战,叫他自己说些预言,或是去破坏他的(上帝的)预言之一。然而至今没有一个办成二事中的一样!他们自己所记述的历史事实,使他们自己的批评看上去更是荒谬了。”
1 S# O/ w) X" x: S. @2 X2 q" U( [7 r4 z7 ^  c( `$ Y* V
  “预言的每应验,就是显示先知的智慧是来自超自然的有力说明,而每一个附加的应验,又大增加了证据的力量,这是从都明白的。实际上犹太人就是一桩神迹,这句话似乎有些费解,在下次聚会时我们要将此题讨论一下(本方请参阅圣经旧约但以理书第二章)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第七章 犹太人应验预言
3 b8 ]3 ~4 t* A2 g1 n9 m( y, r$ I+ I6 G8 q- }
  毛医生向听众致开会词后,戴大卫起立发言道:“今天来与诸位讨论这个题目,心中颇觉畏惧。在全世界中,没有一处地方有像犹太人那样奇异和那样饱经沧桑的民族。他们是世上最伤心和最奇特的人。”
3 q$ u; ]* A: v6 a( y& _6 [
+ V  U( E$ x, t9 k1 e; P  T" o# ?  “罗马,世上最强盛的帝国所存留的一切,只是一些被蛮夷之暴行毁损的广大的废墟,至今毁坏的宫院和破碎的雕刻而已。”
& V* K  W; u, F* f* |3 F
8 X& v9 U  t! f; Z* r) V. ]  “该撒们的宫殿中如今已荒无人烟了。罗马帝国已归烟没了。它的元首的名字现已被人忘却了;就是记得也无非是因他们应得的丑名。所谓‘铁国’,正应了先知但以理的预言,是已被分裂而没有继位者了。”
3 Q, z$ a# X( q; G9 j# F! N/ \$ b
, w4 w. O. G4 B2 y% Q; O  “但是犹太民族,它是当时罗马强盛时代被征服的;它的领袖被杀,城市被毁,圣殿被拆,百姓们被罗马卖作奴隶,那个民族今日仍旧存在,而且在世上兴旺增多。”& t( Y+ R; S$ l' Q9 I: W4 D4 N
, Z8 H0 `4 L( |, {9 |) e' `
  “罗马已过去多时了,但是犹太民族依然生存。罗马尚未建立之多年以前,犹太人已经是一个强盛的民族。罗马,世上最强盛的帝国的历史,不过是犹太历史中一段点缀而已。”5 q4 l% J, R0 c6 M) U
; s5 P6 B7 t% b7 j  p$ g
  “奇怪得很,从前凡为犹太人的仇敌的每一国家,都已消灭了,衰败了。但是那些到处遭遇逼迫、驱逐、劫掠及为妈的犹太人,却仍顽强地保存和延续下来,而且也散布到了世界各地。从前在犹太周围的一切国家,只有波斯仍是一个国家。并且犹太人之得脱离巴比伦的束缚,也得归功于波斯人,这一点是值得思索一下的。”
# }) g" K+ m2 z
' L3 l- S+ F7 y% V  “在旧约利未记和申命记中,摩西明明地概述犹太人之三千四百年的政治及宗教历史,由公元前一千五百年起直到今日。”
. B( G& Q9 V( D* s5 N, i* \' ~. x
9 L8 s* @  y% d& b" q  “但是你不能证明摩西写一这些预言。”爱姆孙先生插言道。“实在说来,现在普遍都承认摩西五经是在公元前八百年至六百年间写成的,与你的假定,要差七百至九百年呢。”" i5 J+ |" t( {5 n& |5 S* T+ }
0 o  a* u5 @. ^+ @9 E
  戴大卫微笑答道:“为我们今天要谈的目的起见,摩西五经的著作时期与本题是无甚关系的,无论它们是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年,或一百写成的。我愿意接受你最迟的日期。然而那也不能解决你的难题。现在我请爱姆孙先生将利未记26∶33、36、37及44和申命记28∶25,为我们读一遍:”
, y* j; @& q9 H9 v
* p1 x4 M8 I( V$ k. {9 b* J, \   “当然从命,”他回答道,接着就将圣经打开,高声念道:“‘我要散在列邦中,我也要拔刀追赶你们;你们的地要成为荒场,你们的城邑要变为荒凉。’‘至于你们剩下的人,我要使他们在仇敌之地,心惊胆怯。’‘你们在仇敌面前也必站立不住。’‘虽是这样,他们在仇敌之地,我却不厌弃他们,也不厌恶他们,将他们尽行灭绝。’‘耶和华必使你败在仇敌面前,你从一条路去攻击他们,必从七条路逃跑;你必在天下万国中抛来抛去。’”
4 a$ ]4 F* ~/ ]8 o& s9 V3 f" K" e$ E# M
  “谢谢你,爱姆孙先生。方才所读的,不过是关于此题的一小部分圣经而已。请再添读以下的几段,因为它们是重要而能使人领略的:耶利米15∶4;16∶13;9∶15、16; 24∶9、10;15∶7以西结5∶10;7∶19;12∶15;阿摩司9∶4、9;耶利米8∶3;何西阿书3∶4、5;尤要者,申命记28全章。”
4 c( a( u5 o/ E: Z; @' d+ t6 ?- [- U1 A# v* e# }
  “这里又有一桩实例,显明时间非但不使难题简单一些,而且使它更加困难,因为我们能明白一个民族怎样可与其他民族混合百余年而仍保其特性,但是当这种混合延长到二千五百年的时候,那么我们怎样解释那个国家在受外族长期影响下为何还能保其特性呢?世界历史没有与此相同的其他实例了。历史上曾有过不少的国家隶属于他国,也有过众多民族流迁于异地,尽管也能够保持其一时的特性,但最终还是被异族所同化了,就如几滴水珠淹没在汪洋之中一般自然。
$ g5 ?2 g+ r) B$ u
/ u9 e8 j1 K) Y1 w# U  “且看在我们国内(美国),有许多别国的人散居各地。他们虽保存自己的国风,约两三代,此后就渐渐失去。”
4 w. x, \# l1 `$ {2 v& D6 O- L: v; y8 Y
: c" Z; S  F" s3 u; N  “然而犹太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正如预言所说,是广为分散国家,但世世代代却始终保持着本族的特性,这实在是一桩令人惊愕的事。他们做了世上其他民族所从未做过的事情,就是已成功地抵抗了一切外来社会的习惯,一切迫害的势力,及一切足以使他们与别国同化的强大的影响。亚伯拉罕的子孙,在宗教、习惯和相貌各方面,今日还是像三千年前那样与众各别。诸位应如何解释此点呢?”
& m  `) \. y; r! |
  N4 R! |, `  z. _  爱姆孙先生道:“这个特殊民族的血统是十分纯正的,这是因为他们不得与外人联姻。所以种族上的特点便得以保留了。”
8 x. s; k# o. v, u% s8 i8 ~) E
" S4 U7 Q3 B, D$ H% _! C5 E6 T# [' i  “不错,他们是不准与外人联姻的,”戴大卫答道。“但是你的解释,非但未能说明,反加上了另一层困难。请问摩西怎么会知道数千年后犹太人仍必要服从那条命令呢?”' L9 R& l% B0 T& _7 W6 `7 }
9 y) v7 u: f# L8 E
  “在这件事上,世上每一国家都能看到圣经中这一预言被应验的事实。因为世上没有一国是犹太人没在到过的,而且按着预言,他没有在一处是不受压迫的。”
; L# e/ ^* i5 r9 d; }0 _7 W$ J7 P3 |: D: B4 Q2 M* C9 M" I
  “诸位能指出一个曾欣然欢迎犹太人的国家吗?诸位若是能提出三五个这样的国家,那么怀疑派又将有一个何等有力的实例来反对圣经啊!但是多么奇怪,犹太人果真是这样在每国受压迫,而且在全部历史中,也只他们是这样才受压迫的。”
) R  {& _+ X, ~* s$ Y% ~
  `; _0 f: e5 o( _  “还有可奇的一点,就连那些羞耻的记录,都是由那些我们认为必是愿意毁灭这些记录的人传下来的。是的,而且在全部历史中,没有别的实例是这样符合真相的。”
+ }# U6 ~* E& j8 {% h) W! P. N! S0 C5 y
  “正如摩托车西预言所称,犹太人曾确实这样地从本地被‘拔出来。’(申命记29∶25、28)非但如此,上帝更说,‘我要使地成为荒场,住在其上的仇敌就因此诧异。’(利未记26∶32)”  i$ |" _5 N. ?* V" F  b* ^8 k% D
$ G! m3 S2 S6 S  U
  “请注意,虽然犹太人失了他们的地方,分散到世界各自,而巴勒斯坦也二千年来已成废址,但他们的仇敌却仍‘住在其上’,请问还有什么预言比这个似乎更不可思议的呢?”
+ M( X; Y0 p: z4 n+ Z6 ^& m/ k* c1 X+ w5 W
  “巴勒斯坦虽则丧失了它自己的百姓,然而它必为一个卓越的朝山进香之地,因为摩西也提到那‘远方来的外人。’(申命记29∶22)今日的事实岂不下是这样吗?请问世上可有另外别的地方能吸引这许多的香客吗?没有一处,单是在耶路撒冷城中,就用五十多种的方言。”9 T4 O1 B& u& r4 Q- b8 l

& s8 h- p9 ^; G* U& S# [  “上帝曾向犹太人说,‘我要……拔刀追赶你们。’(见利未记26∶33)犹太人的历史,正是一段冗长染血的注解,表示这句预言是何等的准确。”; b. y* i& \& J
) C7 V6 C3 E+ ]% p
  “在公元七十年的时候,他们有二百万人被杀、饿死或被卖作奴隶,其痛苦尤甚于死亡。六十年后,又有五十余万人被罗马人屠杀。所以以色列人的历史,真是一部民族的屠杀史,地直延续到十九世纪,应了‘拔刀追赶你们’那一句话。”
5 q1 q! A/ {* K# D. D2 D3 j* w7 q8 J/ p5 [  n+ {; g- |; m, \) _1 i4 s) Z/ y
  “我们且听史学家米尔门(Milman)氏的记述:‘没有狂热的僧侣惹起百姓们的骚动,没有公共的灾祸发生,也没有人宣传惊人的凶信,那迫害的惨剧便临到这等不幸之人的头上了。在德国正巧黑死病流行各地,激昂的迷信,像在他处一样,都归罪于犹太人的身上,怪他们惹起并使灾害加甚,而自己却在普遍的荒凉中享受安全……”* I1 [# U6 J' y0 u3 J4 {9 }

& w9 e6 G1 {; g  “‘还有与此同类的故事,犹太人以毒药放在泉水里,犹太人活钉小儿等等,也被人在那里竭力宣传,相信接受,并极残忍地施行报复……然而,犹太人在一城被迫,就逃往另一城去,于是他们便散布全地了。他们受贵族的压迫,牧师的咒诅,在商场中被市民视作仇敌,在街道上被人轻视憎恶,他们的存在之所以被全世界人知晓,’──‘犹太人之历史’卷三第222,223页。正是这些屠杀犹太人的记录起了公诸于世的作用。”7 @) @/ z  ~( z4 l! [) f0 ]
& L* u" ?! ]7 Z7 }+ [( t4 O4 _
  “从自己的居地被逐出来,没有中心的政府,没有统治的领袖,散布全球各地,然而他们仍旧保留存在。‘被杀者成千上万,但犹太人从那尚存的种族中重又繁殖出来,到处都有他们的踪迹。他们的永存性,他们民族的朽,在那研究政治的人看来,真是最奇怪的问题,而在那信教的人看来,更是一个深奥非常的题目’──同前卷二,第298,299面。”$ [: \: S( `/ g6 }* ?
* _0 G6 x/ g1 A4 Q# n# O
  “这个民族,与当时世上伟大的王国比较起来,其势力和范围都是极有限的,但是他们被战胜者由本地‘拔出’之后,分散各国,抵抗了一千九百年来的连绵不息的逼迫,而仍旧保存他们民族物个性,这岂不是各国历史中之最惊奇和最无法解释的事实吗?”5 @, d: n: Z  ]" L- Z0 Y0 d

1 M& q1 ?2 z$ T  “最惊奇的,就是这一切都早有详细的预言;据怀疑家的承认这预言的发出,至少在二千五百年前,但我却相信,而是在三千四百年前。请问这些事情在尚未发生的数千年前,怎么摩西、以西结和耶利米会全知道的呢?在座右有人以为这些圣经作者在预告犹太人的遭遇上,有何错误吗?”
7 \/ X, H# c# `4 A2 h, I/ s/ n" d
  “我们姑且假定犹太人,像亚玛力人,或非利士人,或迦勒底人,或埃及人,或亚述人,或罗马人,或当时其他的民族,已被完全毁灭;或者已与他国合并;或者像波斯人一样,仍旧居留本地;或者分散各国,逐渐消灭;或者仍旧联合,隐居一区如是这样的话,那么怀疑派岂不早就要抓住这些把柄,从而对圣经作一番有力地攻击了吗?# b  ^. ?6 j6 V% L6 R
: j7 U: g6 o9 A! h7 ?* \
  “历代以来,犹太人之每日历史所留下的证据,第一笔,每一篇都在增添预言的价值。这些预言是清楚、准确,而详尽的;它们的应验也是真实,完全,而无可否认的。”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章 怀疑家作证5 c" ~8 `+ j; M
     ──巴比伦
3 y% |# j6 v- A& D* j& v- S" a
8 S% A. y: e# m5 l  戴大卫这次登台演讲的时候,竟有一部分人轻轻地拍手称赞他,他微笑表示谢意,随着便开口道:
. C( r1 \% `8 f% ~* _$ K: J8 ?& v  T- S8 q9 x# b) o
  “且看那伟大的巴比伦在它最鼎盛的时代,这一座城似乎注定要永久存在的。所谓‘金城’,已逐渐增其势力,直到现在它已成为古代的奇观了。”
$ i" o' {0 [8 b& g9 H. {, f% U$ Z& Z7 G7 I  F3 o  e% H8 H4 }
  “它并不倚仗别国来供给它的粮食。它设计了一种字母;开创了数学的难题,发明了计时的器械;想出用最贱的材料──泥──盖造巨大建筑的计划;掌握了雕刻并琢磨宝石的艺术;知道如何去复制人与动物形体的轮廓;在织物方面达到精美的境地;研究星球的移动得出丰盛的结果;苦心制定了一种法律制度;看出了准确年代学的价值。几乎在每一门科学的研究上,它都作了一番发起的工作。而希腊的艺术和学识,有许多地从巴比伦而来的。”
% B$ D: V' O  x* O
7 T7 d% L; T. w+ n  “是的,世界从未见过这样的一座城。它那坚强的壁垒,高达二百余尺,在城墙顶上几辆战车可以并肩竞赛。天气睛朗的时候,旅行者远远就可以望见那些高耸云霄的宫殿和庙宇,闪烁于阳光之下,好不动人!”
4 d0 b: i. H6 m! c( y, F3 D( H" U; J9 w1 [7 ?* j8 P: a& t  S' O% c
  “那时巴比伦非但是世界的主人,而且它也是很稳妥地位于当时世界最富饶的区域中。史学家希罗多德说:‘我若将我亲眼所见之土地肥沃的状况,一一叙述出来,恐怕人家要怪我说谎呢。’”
3 d0 X' F! T0 Y, G% B' U
, s: m8 m* T! o  `! u  戴大卫见爱姆孙先生站了起来,晓得他又有问题了。* V2 S/ n# W/ g+ x* l- c  A1 a

1 J9 a4 l1 C  F: W  爱姆孙发言道:“在座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些关于巴比伦的事实。我们至此地来是要听反驳宗教的信仰,并不是听巴比伦之过去的光荣历史,无论它是多么精彩。”
0 r: |6 D& \# c2 h0 `8 O+ ~% x* E* D; Z/ B2 Q
  “我愿意诸位是承认这些事实的,”戴大卫微笑答道。“它们对于我所讲的题目,确有关系,因为甚至在巴比伦尚未统治世界之前,就有一位先知在书中公然宣称‘巴比伦素来为列国的荣耀,为迦勒底人所矜夸的华美,必像上帝所倾覆的所多玛蛾摩拉一样。’以赛亚13∶19。”
* k. ]) Q/ s0 ?
; v; S6 o; b+ o3 u) s, k  “这两句话固然很简单,但它们却绝对地驳倒了你的主张,就是说圣经预言是像古希腊的特尔斐市神卜一样,无论如何,总可以将事实解释到一种似乎应验的地步。”4 t" T( ~* J8 r1 J

( A) _* Q- J% {6 c5 K" Z8 E4 R  “说实在的,那大胆的先知就等于这样说:‘我看见巴比伦的伟大,我也看见它那似乎不能攻破的城墙。我知道它势力强盛,是世界最大的城。然而这似乎不朽的巴比伦城,将要像所多玛蛾摩拉二城那样完全消灭。’”$ \9 l( N' F' L3 G7 h2 P5 \7 S( l

( b; \; k; T$ O; J: ^  F. ?  “今天我们追溯巴比伦的历史,在座可有一个能用这样几积压简短的话,或用其他任何的话,来更明白地描写巴比伦的现状呢?”; y9 z% g+ ?  p1 {
9 @" B& j; s+ j7 m3 z! \4 ^
  “上帝看见你,爱姆孙先生,和今日所在其他的怀疑者,所以他使圣经的先知将他的预言说得如此地清楚,以致诸位永远不能说他说的是双关的预言。所以以赛亚先知接着又说(廿节):‘其内必永无人烟。’而且他为避免有些精明的怀疑者或者误会这句话的意思,故又加了两句说,‘世世代代无人居住;阿拉伯人也不在那里支搭帐棚;牧羊的人,也不使羊群卧在那里。’”
( x% ?8 c; u; }9 \% C/ N, f
  {# n; a: W6 G4 q9 d' A- t  “试问在这几句话中,谁还能说有含糊的意思在内呢?这里可有不懂这几句意思的人吗?”
9 p* Y) `2 ~7 _
7 u; N9 ~1 b  l# o9 |) z% M  “然而并不是这样就算完了。虽然这些话是很清楚的,但是其中的预言在人看来似乎是绝对不可能的,以致多数的读者都要将先知看为是弄错或者癫狂了。先知耶利米也有证实以赛亚的话,而且这些先知所写的意思,实在是清楚的,无论任何国家、地方或人民对于信息无法误解的。”
7 V5 P" }* w" S
5 {$ h5 I- ?  y4 x4 ]: l  “‘你(巴比伦)必永远荒凉。’(耶利米51∶26)‘巴比伦必成为乱堆,为野狗的住处,令人惊骇,耻笑,并且无人居住。’”(三十七节)4 K7 @/ h7 f+ [: f

  k- u* A3 D& J) ^5 V2 P  这时爱姆孙先生表示要发言。他说:“警告者警戒也。既有这种信息提到即将的毁灭,百姓们若晓得这些预言,自然应该有准备了。”, @5 B) ?" L) Y5 i1 W

8 E: b* ~5 @1 O) c0 m5 }  戴大卫答道:“是的,巴比伦的百姓也许已尽了他们的力量和本事去抵御他们的命运,但是这不能使他们有何益处,因为‘巴比伦虽升到天上,虽使他坚固的高处更坚固,还有行毁灭的,从我这里到他那里;这是耶和华说的。’耶利米51∶53。”
6 M4 K& \' Z* B6 z  N: C5 J, U" ?' O( a5 a$ d/ t- E
  “巴比伦今日有人居住吗?连一个也没有。那否认这预言之真实的人在那里呢?爱姆孙先生,我直接地请问你:这些预言是真的吗?它们可曾应验吗?”$ ]2 i% X5 G7 {

1 K/ l6 |8 H7 M' Y2 A4 A  露茜怂恿着说道:“父亲,你说吧。”她又转向旁边的乔治,轻轻说道:
; k- {5 M( M' q; L; }2 @$ t6 N3 `7 M2 O3 {! w( ^$ H4 R( x! z
  “看上去父亲真被他难倒了。”+ \0 i$ G  r$ L6 x+ o" V

8 a+ C0 L9 \: ^$ K1 c  “看上去确有点糟糕啊。”乔治承认道。; }- m& A5 S& i# R$ C+ }

0 E+ O) c% u  }* U5 t8 |2 `  k) P  戴大卫又问道:“爱姆孙先生,你以为这些预言是错的吗?”  Y, K- Q* P& w& n  p( E7 n

) c( H, m. Z4 y& S3 b( r2 H# e: a  爱姆孙答道:“自然每一个小学生都知道巴比伦已多年没有人居住了。但是戴先生你怎么知道这些预言不是在巴比伦毁灭之后写的呢?”爱姆孙坐下之时,有一部分人表示赞成他这问题。
% R2 H; |7 @) x' c: k" h1 v% @, `5 I; j9 i8 R  _6 c& x2 _  c8 x
  “你断言这些预言是在基督的时代之后写的吗?”戴大卫问道。4 i% n* e4 |! _6 [; N+ w" g  u5 i1 z2 }

* c1 B- E2 |9 M: d* R  X( e" H' v  “自然不是,”爱姆孙先生答道,“因为人人晓得它们是包括在旧约的希腊译本之内的。”6 g7 a# Q. h$ B2 S2 e* c

+ Z1 q/ a' B1 v5 C: @. Y  戴大卫道:“不错,所以整个问题的难点就是,以赛亚和耶利米的预言是在何时写的呢?它们既包括在旧约的希腊译本之内,它们必在译本尚未译出之前就已经写好了。请问旧约的希腊译本是在何时作成的?”4 S# M' D# W& K7 {& P5 B/ A3 M

) z, S- T. J) R) d2 w! P, t  “约在公元前二百年,”爱姆孙答道。
' a- Y1 H3 _: N. a1 D  v, G
& m4 y3 G0 {# R/ @& ?5 S% R  “不错。”戴大卫答道,“为这次讨论起见,我愿意接受公元前二百年为著作这些关于巴比伦的预言的日期,爱姆孙先生,你愿意接受公元前二百年为发出这些预言之最接近可能的日期吗?”
/ z) Z0 s& ]( t. O$ \; _6 j+ ?3 P; p
$ i  o+ \" S% D, q0 V% M  “当然,当然。”, d" B' |  `: ]

) X0 G( {, F4 w- ]  “在座可有人主张更迟一点的日期吗?”发问题后,戴大卫稍停以待回答。无人发言,所以他便接着问道:“那么我们引证的这些预言,决不会出在公元前二百年之后,对于这一点诸位都同意吗?”他又停下待人回答。听众点头表示同意。
3 e% E1 M6 M0 o* F0 F
$ d+ d: u+ o% Z; E  }2 ?" z/ Z  “所以在两桩事情上我们是同意了:一,这些预言是真实的;二,它们决不能在公元前二百年之后写成的。”
3 m  W' Q; {2 |& B2 f* K4 r
7 e# ~1 _* M$ b  k  爱姆孙先生又发言了:“戴先生,你若承认你所引证的预言,不是在公元前二百年之前而写的,那么你已放弃了你的主张,而你所维护的道理也失败了。”
% j% |- e( V# D! M, Y2 F# ]4 g& W) m/ w. L
  戴大卫微笑道:“反之,不信圣经的主张,却要因此而陷于更困难的地位呢?”, M/ K* P/ a. x, _
' u0 X" Y4 V  ^3 _
  “怎么会的?”% w. I1 V. R. T& M
3 y. T  d9 s% h6 }% J
  “因为一桩惊奇的事实,就是那些最好批评的怀疑派,都承认这些预言到了基督受难的多年之后,方才完全应验的。”* t  L5 U$ h; D% Y: q, I4 P: o, m
* o& z( j; b# j: |: B( S& h
  会场各处只听见一片的惊讶声。乔治扬眉望着他的妹妹。
5 D4 q' v. n. V' {! A9 S+ }# o. `; V. x8 s
  她很快活地微笑着,因为她觉察那真的争辩已开场了。她的母亲有点懊恼的样子。爱姆孙先生却好像受惊了。听众的身体倾向前方,非常注意地静听着。1 d- I* m. l" c+ h
+ N7 ?8 B" C: g
  路茜向乔治耳语道:“他的辩论已逐渐趋于确实了。”
6 U3 }/ L% N9 M3 F5 i$ E  T7 V( D% t3 ?
  “且等一下,父亲还没有讲完呢?”
  D7 ?2 u! i+ j% f1 G. S! w7 H- M: h; g' k
  “我盼望他没有!”她微笑道。
1 s/ N$ q6 `% N
! I' m! Z: j. Y3 I5 M; L" [. s: K  戴大卫接着说道:“然而并不是这样就完了。这些先知非但预告巴比伦的倾覆,而且他们也看见并描写巴比伦今日的状况,现在离开他们发出那些预言的日期,至少也有二千年了。”
+ A: M& q# O( J
. o6 \6 l9 I6 ~# r  “请诸位留心把下列的圣经章节读一读:以赛亚13;14∶4-24;21∶1-10;47∶1-11;耶利米25∶12-14;50;51。这些希奇的预言中细节,足可以充满一部书。凡认这些预言为含糊的,请举手。”
) Y! W! O0 k6 C' ?" F9 T  a% [/ T1 {! W( g
  没有举手的人。
, m" D8 U2 h& w; o0 M# @1 y6 k
/ v2 ?7 ^" z  K: [/ }8 Y  “现在凡认这些预言是清楚明显的,请举手。”1 U5 n2 K2 u; J. n3 B% S
6 e0 a7 Y3 X- ^9 O. T: l" t
  这一回却有许多的手高举起来。戴大卫说:“看上去几乎是一致同意的。”' p$ t5 `6 }6 f3 R8 ^1 e
! d/ c' B, ~/ U% W" }
  “既然大家公认预言是在写成后经过了好几个世纪,方才应验的,那么决没有人会主张预言是在预告的事情发生之后而写的了。在座诸君可有抱这个主张的吗?若是有,请举手吧。”戴大卫等了一回,不见有人回答。6 R, W% F6 v% w  l
2 [1 z/ p0 d2 ?( d; `; P
  “好,我们现在且把此点弄清楚了再说。凡承认预言是清楚和确定的,而且是在事前预告的,请举手。”这次立刻有许多手高举起来。* ?4 B; J! w/ g% w9 s. i1 O
& `: x$ `- a$ d* Q, p
  露茜和乔治向四周一望,又互相望了一眼,微微笑着。
* |: L+ n+ W& b5 D- @; G$ J
( u$ y0 o7 u. `) U9 u1 C  露茜冒昧地说道:“看上去戴先生在初赛中已得胜了。”) k, N& z3 P* s: [. Q; G, Y( v2 r

* T; e5 ^$ U8 k+ j  爱姆孙先生的样子似甚困惑。“我头一趟看见父亲这样的不安呢。”乔治说道,于是他倚于父亲,又开口道:
/ M' m) r2 [8 z9 V
( z. q2 G7 n9 S& F  “父亲,今天的听众大半是基督徒吗?”; e/ w! v& l; g, c" W6 K, N
3 b; n6 L2 f4 f; V  K: F3 q: o
  爱姆孙先生皱眉头答道:“不是,所以我才不明白这样的表示啊。这里有许多人我都认识的,他们与我一样抱着怀疑的态度,但是看来他们已表示赞成戴大卫了。”, ?  t9 c/ K4 K# ?& Q9 {
' Y' Y+ |2 b2 y6 r6 E8 v. {9 o7 I
  “你还能有其他另外的表决吗?”乔治问道。
, A$ _  w3 ?/ Z0 ]- h3 R) s7 |7 q2 ?# Q! A2 a/ [" Z) t4 T5 i
  “照着他的问题那样措辞,是没有别法的,但是我们还未结束呢。因为──”他见戴大卫继续演讲,便中止说话了。0 A2 r5 b! e* |& a9 n

) i9 }5 e* v% t. K* H: x2 [4 s  “我所提出的事实,诸位既都承认,请问爱经孙先生你怎么解释它们的应验呢?”
$ i7 F& a: P, {' [. f- M" r
7 b) k! z% x0 p* f  爱姆孙先生答道:“那些先知乃是严酷的宗教家,他们看见大城中的种种罪恶──巴比伦在他们眼中乃是罪恶的像征,他们相信上帝的能力胜过城市,所以也相信他将毁灭它。故此他们更实际地预告他们心中所十分想念并企望的事了,这并不是由于什么超人的能力,曾给他们一点的先见。”
5 t# g/ e2 j/ |7 r5 K8 K( A4 T% w4 I: I
  露茜见父亲坐下,便点头轻轻说道:“还好,还好。”
+ @  c$ `* \) t7 R% _  g
& u8 t0 ]/ ]  t. J& B5 h  戴大卫微笑道:“聪明,而且初听起来似乎是合理的。但是我们且再研究一下,倘若公元前二百年被认为是发出预言的大概日期,那时罗马的历史已超过今日纽约的历史一倍,并且罗马较巴比伦更日渐强盛。但是先知并未预告罗马的毁亡。二千六百年后,它仍存在。然而这些‘宗教热心家’也有同样的理由去盼望罗马的毁灭,正如他们盼望巴比伦的毁灭一样。”* |9 S: u2 z$ [2 t2 [) e  C

0 S8 d5 x) o# Z  “爱姆孙先生的答案,是十分近于承认有神圣的助力了。他的解释却是根据着一种‘宗教的热心’,这种的‘热心’是如此的‘热烈’,以致它使先知们对于将来具有一种神妙的先见。但是除了因悲观和厌世而生的宗教狂热之外,似乎还有别的原因在内吧!”
8 w5 G9 D/ w9 G  ?# p4 d3 o7 K0 z$ _( Q' O! P* i
  “即使以赛亚和耶利米在一种宗教狂热之中,将巴比伦的毁灭猜对了,你怎么能解说他们预言的细节呢?”% T' Z' P5 o3 }- D; ~

; |' N  U8 r; D; m- r+ D  “众人的眼光看来,像这样的一处地方,其上居有世界最开化的百姓,而且坐落于当时世界之最富饶的一处,日后竟要变为一个荒野,干枯,不毛而无人烟之地,是绝对不可能的。非但当时任何国家从未遭遇这样的不幸,就是欧洲、中国、美国,或任何地域──除了巴比伦之外,从未有过这样的灾祸,直到今日!”
7 j  G  }! D( H/ u; a
; B- u) @: o% E% A  “后来大巴比伦──世界的首都和怪城,与耶路撒冷作战,如巨人战侏儒,结果耶路撒冷变为巨人的奴隶了。可是后来的历史却宣告巴比伦和它的百姓已像夜间的梦幻那样消亡了,而耶路撒冷和它的百姓则至今尚存。除了说预言只是‘宗教热心家’的大言之外,先知所预告的这些事情,还需要一些解释呢。”
) ^, P; I) k* Z. W9 c5 T3 u) r8 O* P. x) o- m7 y, y, {5 `
  “先知说:‘无人居住。’这是多么准确,多么不可思议的准确啊!但是这还没有完呢。世界上最重要城市座落的地方,往往选择得十分妥当,十分方便,十分富饶,以致百姓们多不愿意离开它们。城市也许陷落衰败,但是百姓们住家,总还能占据原来的一点地方。大马色、耶路撒冷、雅典、罗马、安提阿、亚历山大、拜占庭、西顿,由数千年前它们建立的时候起直到如今,一向仍为世界重要的城市。但是那完全覆没灭亡的,却是那最大和最富足的城,诸位怎样解释这桩事情,并且如何解释这一切都在多年之前已有预告呢?
+ ~: _& [5 T& [, E( J. k6 s/ D1 B- o* I6 i6 M  ?: R) k+ ^9 O: `' [" f- e
  没有一人作答。
" [' z; |3 }0 ~$ e
0 Y% {& B1 k) w: |- Y  戴大卫接着说道:“我们还有证据可以提出,在以赛亚13∶20,我们读读这一句话,阿拉伯人都要继续存在呢?”2 h' H  N  `0 W
. Y; O  A+ m; @( m& w# }
  当二千五百年前,只有少数低微的阿拉伯人住在巴比伦附近的帐棚之内的时候,巴比伦人乃是世界之傲慢的统治者。他们日后完全消灭,已由先知预告,而且世人全部知道,如今果真连一个活着的巴比伦人都找不到了。但是先知在事实上又这样说道:‘世上最强盛的民族,和他们那治理世界的大城,虽将消灭,然而这个小而无人注意的游牧的阿拉伯民族,却要继续下去二千年,而这骄傲的大城却要沦为瓦砾,及它原处的位置几乎被人忘记之后。’
, P1 O' A4 r& p& C9 Z* T1 [0 J$ g  a
  “请问以赛亚怎么知道阿拉伯人仍要继续往在巴比伦附近一带的地方?而预言却明明含着这个意思。阿拉伯人既是一个流浪的民族,所以旁人猜度他们日后将要离开今日我们所认为巴比伦附近的一带地方,或者他们自身陷入灭亡,这是很合逻辑的。但是以赛亚怎么知道他们将存留在巴比伦古迹的附近,有二千年之久,并且他们今日仍在那里呢?若是今日在巴比伦周围一千里内没有一个阿拉伯人,那些怀疑派不是又可以大地嘲笑一番了!”( q# r3 I# x. F( T; i. L* N, S

* m. X2 b$ l2 p- C) @( R* j9 O  “以赛亚怎么知道阿拉伯人要继续住在帐棚之内呢?在巴比伦的废址中,有充分的建筑材料,只要把它运到比较合适的地点就可以造许多的居民村了。但是阿拉伯人到今天还是信在帐棚里面。这都是与常情相反的。在世界历史中没有别的民族符合这种情形。”) J4 I) c- f! n, Z5 N! K6 n

8 i1 k) ?/ I- z3 R4 m$ z% Y  “再者以赛亚怎么知道阿拉伯人将来不用巴比伦的废墟来挡身呢?”
1 X  i+ R, c7 M2 \; Q* r2 J! q0 C
. _1 E# w; h* J( q  D7 K  “近年有许多探险家和考古家都宣称他们不能使阿拉伯人在这古城的旧址上过夜。米南武官曾带着六个全副武装的阿拉伯人,介是他‘未能劝动他们在此过夜,因为他们惧怕恶灵。要除去他们脑中这种观念,是不可能的。’──‘旅行记’第235页。然而人人都知道阿拉伯人乃是勇敢无畏的战士。”  Z4 _2 u% [8 f+ p4 H) G, O4 l
. Q+ _4 W1 y' N
  爱姆孙先生插言道:“你在这关于阿拉伯人的小小预言上,说了不少的话,但是有几句若是用来描写高加索游民的状况,也是一样妥当的。他们也是游牧民众,大半住在帐棚里面的。”2 I7 T5 l1 u  L+ s5 v/ B2 g
- W8 z' P- d5 ?' }/ h9 r' x- `5 [
  戴大卫解释道:“关于阿拉伯的预言,明明是这样的准确,就是连你爱姆孙先生都不能否认预言之准确。怀疑家因见今日的事实已非常奇妙地应验了古代的预告,所以就把高加索游民拉了进来,以便减少预言的力量。”
4 O/ Q$ w0 z, J- {# b
3 P) o- B, D9 K) F: M2 z; S6 D5 V  “但是高加索游民的情况,与此毫无关系。第一,他们在以赛亚的时代尚未出世。二,他们确是各处漂泊的。他们永没有像阿拉伯人那样,留居在古城废址的附近,有数千百年之久。所以,即使当以赛亚的时代已有高加索游民生存于世,他的预言也不是指着这一班人而说的。关于阿拉伯人的预言,在每一点上都是惊奇无比,而且它所见证的力量也是与日俱增,这是无可否认的。”
, N0 t0 L3 [& u8 c7 D) ?4 b
: R9 S! H2 J' w' \  c  爱姆孙先生又表示他想发言了。“我承认你已经引证了不少惊奇的事实来证实预言的神奇,当然你不想以几桩非凡凑巧的事情,或惊人的猜度,就可以使我们信服了!你由巴比伦而得提证据,大概快要讲完了吧!”  {  N9 s& Q$ h) [

# ~' |6 a6 c9 a9 y$ _* E$ k  戴大卫道:“还有多得很呢!我不过只讲了许多证据的一点皮毛而已。单是这一段预言就是一百多项特点,每一点对于预言的先见都有非常的证据,若是一一解释出来,足以充满巨著,我打算用些工夫再提两点。”% X0 _7 T& e! `% m. s( b" F. s

3 {6 x, H& Y- G) M/ `  “耶利米书51∶58说‘巴比伦宽阔的城墙必全然倾倒。’这句致命的判词发出之后,又经了好几世纪,巴比伦的城墙──历史中之最坚固者,依然列为世界七奇之一。”
; F2 C! g' B: B; z6 a: J! u/ d0 j: c3 t. G1 Z* }2 j+ D
  “无论这个预言或是它的应验,都不算得什么希奇,”爱姆孙先生插言道:“你认为先知的人,他既预言大城的毁灭,当然也就会提到城墙的倾倒了。”- ~# D3 X6 W6 Y2 F. q8 W0 u5 E
1 k) `& |, T; Y
  戴大卫答道:“你忘记古代的大城都有城墙,而且有些大城的城墙虽不及巴比伦的那样坚固,但是城被毁坏之后,它们的墙往往存立保留。借此我要证明耶利米是不错的。假如巴比伦的城墙今日仍然直立在那里,与先知的话争相对抗,这未始是不可能的。且看中国的万里长城,年代虽较巴比伦的城墙尤为悠久,而坚固则不及,它不是还存吗?若是,爱姆孙先生,你能告诉在座诸君你曾看见巴比伦之伟大的城墙,突出于四周的平原,像埃及的金字塔一般,那么圣经将要受多大的打击啊!但是你却无法这样说,因为先知的预言是准确无误的。”
" w: G. P3 M9 Z% T  q* ?
4 |0 _& G0 J& G* P- q  “末了还有几句话:‘迦勒底必成为掠物;凡掳掠它的都必心满意足;这是耶和华说的。’耶利米50∶10‘你们要从极远的边界来攻击他,开他的仓库……毁灭净尽,丝毫不留。’二六节‘有刀剑临到他的宝物,就被抢夺。’三十七节‘多有财宝的啊,你的结局到了。’耶利米51∶13”( P6 L* c  K8 p

) }# V  Y: P; D7 Y& d5 g  “这里有两点是值得注意的:一,在‘凡’的一个字中,含着巴比伦及迦勒底其他的城市将要常被掳掠的意思。预言曾判定推罗、尼尼微及其他许多城市的灭亡,但是从未对这些国说过如上的预言。”) J7 e1 w# B' K* C3 U: F: T0 l

0 {( I! s6 [! L2 z2 G2 c  “二,先知怎么知道迦勒底有丰富的财富,足以吸引并满足一个一个的掠夺者呢?推罗是世上最富足的大城之一,但是经过尼布甲尼撒一次的掠夺之后,便没有剩下什么来吸引别的侵略者了。”
0 Z4 `8 {8 y( S/ D1 m) f
- J# R2 _& G" u3 w+ [+ R8 b  “但巴比伦和它周围地方的丰富的财富,却不是这样。往往一群战士刚将该地大肆劫掠之后,接着便有另外一班军队,又去此地重作一番劫掠的工作。”
6 v  [# {( ?. R; ?, O
- m& d5 @4 y$ i5 _- _  “古列夺去了大批的宝物,薛西斯和他的军队单是金子就拿了一亿五千万元,其他贵重的宝物还不在内。其后就是亚历山大,他非但没有发现巴比伦的财富被人劫掠殆尽,而且他还能由它的贮藏中提出巨款来奖赏他大群的军队,每人五十元。亚历山大死后,帕提亚人继之糟蹋此地,有二百年之久,其后罗马人由远道而来,按着预言,也是为着同样的目的。”  D5 j* A! K% K- G$ y2 S3 @
" A( w0 s& _/ f9 C  X5 h. l/ o
  “一般人都要想,一个地方经过数百年的劫掠之后,决不会再有贵重的东西剩下的。怀疑家吉本氏可算是这段预言之最好的评注者,因为他是在无意中充当的。他在书中提到无数远征的队伍──包括数百年的历史──都是为劫掠巴比伦及附近城市而出发的。他说人家几乎疑惑他们夺得的财物,是从一个东方富有的岩穴中劫来的。吉本又说后来罗马人在希拉克略的指挥下,前来蹂躏迦勒底之时,‘虽然多数的财宝已被劫至他处……但所剩下的财富仍似乎超出他们希望之外,甚至满足了他们的贪欲。’──‘罗马帝国衰亡史’卷四,480页。”& C1 V' n) C6 a3 M& t

: D7 G! [! i% U6 H1 m  “吉本又提到在636年,预言发出后之数百年,另有一班侵略者的喜乐:‘沙漠上一班贫乏的强盗,忽然出于他们意望之外而变为富足了。每一室中都显出一种宝物,或是嵌在美术品中,或是炫耀地展览在外;金、银、各种衣橱和贵重的家具,其数目之多远非人的幻想所能猜度──。’卷五,180页。要记得这还是在世上大批的军队和强大的侵略者实行了数世纪的大规模蹂躏和劫掠之后!而且诸位都知道就是截至今日,还有贵重的宝物从那里不断被发掘出来呢!”
# p9 R! M7 s, N+ H" f' _* g2 D# T* J
5 c6 u* T- @% Q/ m3 K  d" `% u' ~( E' V  “但是在世上别处地方,却没有再开过这样的先例,虽经数次重复劫掠,却依然可以从不空手,并且能够满意而归!不仅历史验证了预言,怀疑家吉本所著的历史,也正是记载着这样的事实,这岂不是很奇怪吗?但是谁又能说这不是更表明预言之真实呢?虽然巴比伦没有几处地方能让我们面对一幅这样清楚忠实的画面。史学家即使现在落笔,也不能像二千年前以赛亚、以西结和耶利米那样地忠实叙述它的状况。”
6 M9 Y, F7 B; b6 S6 l# \1 R% ?0 `9 }  V, D- Z# F  [8 O
  “你们也许相信他们作了聪明的猜度,或者他们一切预告之奇妙的应验,不过只是凑巧吻合;但是诸位若相信此种简单的解释,却是非常费解的。”/ K& O0 \1 }% a4 \3 h8 V
4 g4 i4 [$ e. u* v
  “下次我要告诉诸位关于一位没有信仰之国王的历史。他决心打倒预言,并且利用他国中的财源和他著名大将的才干,以求达到目的。结果如何,请诸位再来听吧。”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章 驳斥预言之尝试
+ V  U8 d/ k9 ^1 x9 l- x
* M5 A+ b7 ]# ]/ S4 `* Y  戴大卫到会的时候,会场里已挤满了人。他先和友人们说了几句话,随着就与毛医生同登讲台了。这次他在开讲前所受的热烈欢迎,可说非常的。
1 Z6 U0 r. ]9 t) g' J2 c
' K, P6 W$ p' ^+ ?% Q3 [& c  戴大卫微笑表示谢意之后,说道:“我看诸位对今天的题目,甚有兴趣。在我看来,一个人除了开口讲述他确信的事物之外,更愿再进一步加以研究,这是令人满意的。多数怀疑家绝不会放弃这演讲的时机。”
8 I+ t4 e0 f" j) B
) i" T2 J% o- {8 {! w7 @  “不信宗教的人,常要我们相信他们是十分诚挚的。他们要驳倒圣经,究竟是件容易的事情,若是他们真能有一半这样的诚意。他们只须重建古推罗城,或巴比伦,或尼尼微;因为上帝已经说过这些大城将永不再有居民,而且他也提请世人去驳倒他这句话。”/ M; D9 a! V5 \2 g& r1 D7 }! t  n7 {
. l- ]  N; V1 I" u
  “若是不信的人只要住在一个这样遭劫的城中,他们就无需再被逼来辩论圣经预言的问题了,因为他们本身便将成为验证预言是假的活见证。”
) j; v' w! m$ [  _+ w$ M* m( f6 j7 S+ b, L1 g, x8 ]
  “那是幻想的建议,要怀疑者去实行是不合理而极荒谬的,”爱姆孙先生反对道。9 |, c, a, N. }  s

0 y8 m  o& s  v0 a- a! j9 M4 l  “父亲,我却与戴先生表示同意。”露茜低声这样说。“不信的人既如此重视他们怀疑的学说,他们也得冒冒险啊,否则只好闭口无言。想念的人无疑已赌去一切了──他们的财产,甚至他们的生命;但怀疑派连几块钱都未花掉。是的,戴先生是不错的。”+ ~- a8 W7 V7 x, }/ p" h" {) d

4 g4 a' f) g4 K  戴大卫答道:“真的要打算去驳斥预言的这个思想,算不得是幻想的。不信的人应该这样想。从前也不一位决心的怀疑家是这样打算的。”
) l2 C) b* N' H3 z1 @+ [7 V: m! M& }5 {1 [  O
  “在公元三百年时,有个博学者读到路加福音20∶24节耶稣的话,提及‘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践踏,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满了。’此人从前曾一度为基督徒,所以晓得预言。他立定主意反抗预言,便决心要使耶路撒冷受以色列人而不受外邦人的践踏。”& K) y( I( z- G9 D) D. i% i
4 N- ]) v) V2 @. @3 [
  “此人也知道圣经中有预言论到犹太殿宇及其中礼节之被绝对的破坏,犹太人将被分散世界各地,以及基督教被传及‘各国各族各方各民。’”
( E) V& T! g2 @; P+ K6 t- w" D5 L6 B3 ]& W' O) h9 G
  “他决心要打倒基督教的信仰,但他也知道杀害信徒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在他以前的人,已试用此法有二百五十年之久,结果,反倒更大大增添了信徒的数目。所以他改用那较有效验的方法,就是设法打破预言,这样他就可以证明耶稣是一个谎言者了,而且他也有这力量,因为他是朱理安,罗马皇帝,统领着大群的军队,享有当时文明世界之财富和能力。倘若他没有这能力,谁还有呢?”
# p) Q/ u5 ^" I  I' u! t" A/ i2 c- v, z, b5 G  O6 L) m
  爱姆孙先生问道:“你说朱理安除了为驳倒圣经之外,心中并无其他目的。你的设想,岂不是太过分吗?朱理安一心要与上帝抗争,以及计划驳倒预言,是由一位与同样不信基督教的作家──世人公认为当代历史权威的吉本氏──在他那部著名历史的第二十三章中说明的。我且把他的原文读出来给诸位听:”
; x. a# c) Z# p
% |$ v. x8 {* P  “朱理安‘采取了那重造耶路撒冷圣殿之非常的计划。他向散居各省的犹太人颁发了一道檄文,在文中他怜悯他们的不幸,遣责他们的压迫者,称赞他们的忠实,自称是他们的仁慈保护者……他们应得朱理安的友谊,因为他们对于基督二字是恨之入骨的……’”
. c, I# h! P+ x: \/ q! V
& [4 j2 I( Q0 B8 r" e' m$ L# q; T  “‘圣殿最后被提多和哈德良的军队毁灭之后,这块供为神用的地方,被重新耕犁了一番,作为永久禁用的标记……”
# O. S, l% R8 `7 S0 d1 G/ N' [2 Q6 D+ C4 f! g
  “朱理安之野心和自负,或许希望恢复耶路撒冷圣殿之古代的荣耀。困为基督徒深信摩西律法的原则,耶路撒冷已受了永远毁灭的判决,这位帝国的诡辩家便想以他下手重建的事实,作反对预言启示之真理,使人认为圣经都是似是而非的……”
/ _/ R3 o" c; _3 @
$ ~4 r) j7 J7 D& b2 X/ t  “他决心在摩利亚四方远眺的高处,建立一所庄严的圣殿……并且招集一大群犹太人,他们那严酷的宗教狂,是常常预备着去拥护甚至于希望--那异端政府之对基督教徒的种种敌对方法的。”
% o# V- l* n2 t  L! A* R: h
( b: K1 q  [6 v  A  “在皇帝友人之中……那第一位置由朱理安亲自派给善良博学的阿力匹阿斯,……这位大臣……得了一个非常的委任,去恢复耶路撒冷圣殿之原有的美丽;阿力匹斯的勤勉、热忱,并取得了巴勒斯坦总督之热心的赞助。”5 D7 P7 @; @! D, @3 X

" G& Y3 s% L' p2 O5 O1 t$ k  “犹太人听见他们那位‘大拯救者’的呼召,便由全国各省齐来聚集在他们的先祖圣山之上;他们那种傲慢的胜利,惊骇并激怒了耶路撒冷一班相信基督的居民。重造圣殿的愿望,乃是每一时代支配以色列人心的热情……每一个人都慷慨解囊,每一双手都从事于这虔诚的工作,于是一位大君的命令,便借着一个民族的热心而得施行了。”
; q7 Q' Z% x* P; U; p0 k
1 N6 O; F6 M+ j2 R  “然而能力和热心的共同努力,在这一次却未成功;而犹太人的圣殿的原址──今日已有回教寺院建立其上--仍旧继续显示那同样荒废凄凉的状态……”; c, \6 l. L# E; g: s

. R0 X* Z) J! K* I# S5 X9 K8 J. P7 P  “基督徒抱着一种当然和虔诚的期望,冀求在这样大的竞争中,能有显著的神迹将宗教的体面保全一下。”; T/ `$ K, B) e2 U9 D  k

, N- Z' z: m& n6 Q  “当巴勒斯坦的总督帮着阿力阿斯奋力催促工作进行之时,有可怕的火球由近屋基的地方喷射出来,连续不止,使一班焦头烂额的工人,无法向前工作。这些得胜的火球竟如此顽强地抗拒那班工人,可以说是坚决地要将他们赶到相当的距离之外,以致建造圣殿的事只得被放弃了。朱理安用了他的财富和力量,很可以建造一个完整的大城,但是他却不能建造一个简单的圣殿。他开工的时候,大吹大擂,向世界宣示他的目的和雄心,他要用驳倒圣经预言的方法来毁灭基督教。”
) t) O. l% Q' j! e+ e
1 _# ^$ z1 R5 e  “诸位尽管代他解释,但是两点事实总是存在的:一、朱理安夸口说他要去实现圣经所说之不能成就的事情,借以驳倒圣经的预言;二、虽有世上一切的财富和力量,任他使用,但是,他还是失败告终。”
: ?8 V, }) b" L4 r. w2 g5 o) n2 P" J: m' [2 Z8 Z( U
  爱姆孙先生起立又说道:“戴先生,你相信上帝预告此事,然后又干涉它,以致使它的话不受阻挠吗?那使计划失败的,岂不还是那班工人们的迷信所致吗?”
% g0 ]1 c' a8 H5 p/ i: H( N& n4 ]7 S) l, m: G0 V( t( N% E" O
  “工人们是否因迷信而灰心,这是不成问题的。先知们没有说明这些重造圣殿的计划,将怎样被击败。上帝亲自邀请公众来打倒他的预言(若是他们能够)。而且这里有一个人大胆并矜夸地接受了这个挑战,把罗马帝国的势力和金钱也放在这个尝试上面,结果弄得一败涂地。上帝曾经说过一切这样的尝试是要失败的。他的话果真应验了。而且这个尝试是一个富足而极有势力的人──一位皇帝──去做的。自那时起,再没有别人来做同样的试验了。这些讨论虽然颇有兴趣,但是下次我打算与诸位讲那最重要的题目,就是:基督──预言与历史之中心。”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第十章 基督
; S/ b1 h1 z  U7 s( h! m. R! s     ──预言与历史之中心
6 b0 C, O6 x, Q7 {. \6 X8 H  Q5 ?  w5 W
  爱姆孙先生与夫人,带着乔治和露茜,也算是来得早了,但是会场中已坐着不少的听众,很热心地在那里讨论前几次演讲中的主要之点。) ^4 J# T! p/ k" _# F4 r
- M6 ?0 N, w' e  S
  露茜见听众接连不断地拥入会场,便开口道:“今晚一定要挤得水泄不通了。”
1 w- [7 R0 L2 V8 K' [3 E9 p/ h1 J
  “自然啦,”她父亲答道。“无论从那一点看来,这是最重要的题目。”. X  w9 \# [8 U# B2 C0 B1 Y

. r( P: Z( Y- W  I( Z5 S  “全部演讲中之最重要的吗?她问道。
) ]9 L$ W" W1 m% G  [( p
# ^1 j3 S8 l" `8 S9 E5 ~7 t9 C5 d( _; v  “不,它乃是全世界之最重要的题目。“说时他声音非常恳切。
  j* j0 E9 e7 u1 e1 w5 l+ l+ a5 k& Q0 D$ \3 r. a% R+ Y( d
  乔治和露茜惊奇地望着他们的父亲。) F- k) j3 N( l0 A# ?' X5 x) x

6 m+ E# O0 m' M$ n6 r( H  “但是──但是,父亲,”那姑娘最后讷讷说道,“我一向想你是一个纯然的不信者!”/ p( R/ U/ V& _7 |! g1 [+ s/ a5 }% }- u

8 j7 e5 ^2 F6 X$ L  A  “我是的;然而那也不阻止我觉察到世上没有什么题目,其重要性是过于或等于耶稣基督是否存在,受难,及复活的问题,如新约中所记载的那样。”
+ s8 k9 |$ G3 ^% I9 r- i$ C* S4 y( P
  露茜仍用疑惑的眼光,凝视着她的父亲。
, h) A8 j% P. W$ ^: B  Y6 E
0 N% {9 G: v' i2 a+ @  “那许多不信基督教者,对于此点,是否与你老人家有同样的意见呢?”3 U" _% m2 L6 B' u- o% D: z0 ~. A
: i0 r7 Q/ u% I' h
  “实际都是这样,而且一般领袖们也曾这样表示过。”
8 X$ V9 z4 {6 Z& T6 c9 k* K/ V7 ]( S, {+ J" q5 C
  他们二人讲话的时候,乔治和爱姆孙夫人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听着。不久会场里便坐满了人,但是来宾仍是接连不断往里拥挤。毛医生照常介绍了戴大卫之后,大卫起立说道:* Z3 y/ K3 K, Z" q) M
- T6 I: E) X. _; B( D% A
  “对于这非常重要的题目有关的证据,我今天只打算介绍一小部分,有许多可贵的书籍,很清楚的表述此事,是值得诸位一读的。”  X! j$ e+ V5 o+ t" @  d9 T
- t/ _( Q( u& w' q2 L. K
  “在他服务的时期内,基督常常借着旧约时代的先知来证明他那惊人的陈述。诉诸预言,并不只是一种辩论,要证明耶稣是弥赛亚,旧约圣经就是那唯一的最可靠的证据。新约明明引证了旧约中三百多件有关于基督的事情和预告,承认这些预言已经应验在他身上。”- |: n* ~' W0 Z5 w) K2 P8 Z6 O
4 G1 P8 r+ `) S- y+ q
  “而且没有人能说这些预言是在基督时代之后写的,因为旧约最后的一部书,是基督在伯利恒街上行走之四百年前写的;如果我们若照那些吹毛求疵者的意见,它至少也有一百六十八年。所以在旧约先知和新约的传记道士之间,决不可能有什么串骗的。”) D: K( b9 Q! h8 m( o
; \: |( b" r% }* L: m  h
  “基督第一次出现于民众之前的时候,他便诉诸预言:‘今天这经应验在你们耳中了。’(路加4∶21)‘耶稣对他们说:无知的人哪,先知所说的一切话,你们的心,信得太迟钝了。’(路24∶25)他更指示他的门徒应当怎样研究圣经,‘于是从摩西和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 (24∶27)/ j7 q$ D* K9 \: s4 ]7 U
( E1 c9 G% ^: z0 }/ w6 D9 `
  “怀疑派无论怎样多么地嘲笑预言,但他们却承认旧约常常暗示一位非凡人物之降临。而且他们晓得,多年以来,整个犹太民族曾热切地等候一位弥赛亚;即在四周的国家,他们的仇敌,也知道犹太人的这个盼望,因此也嘲笑他们。”1 y, B' k, Z2 s$ Y. [
& Y$ ]$ {9 W' p9 C+ D0 Z% m3 g$ y
  “这个盼望是根据以下几节圣经而生的:创世纪3∶15之妇人后裔的应许;创世纪2218‘地上万国都必因亚伯拉罕的后裔而得福的宣言;还有申命记18∶18预告一位像摩西的先知要兴起,彼得在使徒行传3∶22中引证此言,就就此事在基督身上已经应验了。”" ^' h. f5 u* ]9 D4 N1 ]
7 b9 s0 A: A% e5 Y
  “预言有一段值得注意的部分,预告基督把犹太人所恨恶的外邦人,也包括在他的救恩之内。就是那个预言,他们虽嫉妒却能如实记录保留起来。以赛亚49∶6 说,‘我还要使你做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极。’在以赛亚60∶3,先知提到上帝的百姓说,‘万国要来就你的光,君王要来就你发现的光辉。 ’”
3 a. I; w6 J3 {) N" V% [& Q9 X
2 M. O  `+ m: V  “关于这位未来的弥赛亚的预言,是充满着使人惊奇的矛盾。以赛亚9∶16称这软弱的婴孩为‘永在的你,全能的上帝’。”
* e/ J; b2 M( d: n! e9 N3 N" a
, H8 I! Y0 o" Q3 H5 h' m, _  “以赛亚53章声称这未来的一位,是要‘从活人之地被剪除,’他要像恶人被处死刑,‘与恶人同埋;谁知死的时候与财主同葬。’‘他要被人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他自己被列在罪犯之中;却担当多人的罪,又为罪犯代求。这些矛盾的话,岂不是很令人疑虑吗?”4 ?+ {9 y; ^4 G8 ~# A
; M  `$ S9 \/ ^9 [* W% j
  “一个人去应验这种种的需要,似乎是如此地不可能,以致许多犹太领袖都说预言必指着两个不同的人。但是现在自从基督降临之后,他既如此自然地实践了每一层自相矛盾的需要,以致我们不再注意预言之不合之处了。它们看上去也不再是矛盾的。”
; h. o" S/ ~0 _/ m; o% b3 j2 k. X! W6 |6 t4 d
  “现在被人公认,当基督降世的好几百年以前,在犹太著作家的某种著作中,曾预告犹太民族中之一分子──虽然微贱──将为全人类之幸福,我们以后可以证明,就是那些怀疑派也不得不承认基督是全人类最大的幸福。”: x3 H4 V7 y: ?$ {& X$ f7 ~; i# V

* l6 u; b, r! j+ w  m  “诸位尽可任意解释此点,然而这位在一个小而被人蔑视的民族中所出来的微贱的犹太人,居然变为世界之最光荣的福气,这确是一桩无可争辩的事实。这个奇怪的预言,似乎是由一个自夸的民族而来的,但是它已成为一件永久惊人的事实了。”4 T6 z3 ^5 d' z& Y8 D( X+ w

: O$ \% N& |; {) `$ o. H8 z  “还有,他降临的时期,也是明白说出的。它非但是要在圭离犹太之前,而且还得在第二座圣殿仍旧存立的时候。‘我必震动万国;万国的珍宝,必都运来……万军之耶和华说……这殿后来的荣耀,必大过得天独厚前的荣耀。’”(哈该2∶7-9)
! J- t+ ]6 h) x- [& C3 `3 y: g4 }& }
  “然而这并不是就完了。但以理更提到基督降世为弥赛亚和他被钉于十字架上的准确的年份(重建圣城命令之颁布日期),在公元前457年,可参阅但以理9∶24-27;以斯拉7∶11-26这是历史是十分确定的日期之一。( Y% n! P7 D- r% s! u, A

' w4 X$ E7 C( t" W/ |0 B9 Q4 Y  “那六十九个七,或四百八十三个预言的日子,实际上即482年(见民数记14∶34;以西结4∶6)。由耶稣公元前457年起直至公元27年,那时基督被圣灵立为弥赛亚(见约翰1∶29-36;路加3∶21-22;4∶18;马可1∶14-15)”8 \1 {$ K& u: `3 v& p( z
1 X! W& j8 W7 P1 h+ \
  “第七十个七(即七年)之中,就到了公元三十一年的春天,那时弥赛亚‘必被剪除’。”
9 G1 ]* A$ _6 K0 {8 A, q* C& d+ U( ^, _  W1 L, A) l
  “无论何人想将它解释过去,但是这些预言和日期,与基督的生活恰正相合,在别处是配不上的。”
' k4 _) b$ u, J. v& U( l6 L0 G! O. y; t$ D- t* j5 U9 F
  “在异教史学家塔西陀(Tacitus)和苏吐尼乌斯(suetonius)的著作中,我们发现古时曾有一个普遍的希望,说有一位非凡的人物,将于基督出世的时候,在犹太降生。犹太人中对于这个期望是如此热烈,以致出现了许多假的弥赛亚,他们也以预言为证,居然在一班等候弥赛亚的人中得了一部分跟从者。犹太人十分确定耶稣不是弥赛亚,又深信圣殿决不会在弥赛亚降临之前被毁,所以在公元七十年他们拒绝了提多一切的条件,拼命对抗,直到最后力竭而亡。”: a! i+ K$ J% P% s% i' U- f8 l
/ n2 C  v4 B0 X5 n
  “总括起来:诸位如何解释以上各点,是无关重要的,但有几件已被证明的事实,是显然的:”0 |( V! P9 c, [4 X1 \
* L! d9 B6 D9 }* Z( E* X, X! A8 L3 @
  “(一)基督降生的多年以前,在一千年的长时期中,有些犹太的著作家,大胆预告在他们的民族中将有一位是异常正直的;(二)他将为一先知;(三)那预告他降临的民族,将否认他为弥赛亚,但世界其他民族则皆接受他为弥赛亚;(四)他将成为全人类之幸福;(五)他将生存于一个确定的时期之内;(六)他将被杀;(七)他将像一个行恶之人而被处死刑;(八)著名不信宗教的著作家,也都证明这些事实;(九)他既然是一个超群的人,也就是上帝降世;(十)没有别人迎合这种种的条件──只有基督;(十一)柏拉图、马克思、释迦牟尼,或穆罕默德的主张和学说,并不在乎他们本人善恶的问题。但是在基督的品格上若有一点缺陷,那么整个的基督体系立刻就要完全崩溃了。”- d* W5 I+ c( u9 J

( e9 r  Z: p1 {3 \3 l' ~  “他的品格乃是基督教整个组织的基础。怀疑派晓得此点,他们非但不攻击而且反一致称颂他!因为他的品格是如此动人,如此可爱,如此健全,以致他们起初虽然研究圣经以备进攻,但后来反热烈地称颂他,甚至也敬拜他。”
: T. `# Y# v# l. c; Q( i3 j' j' \) x" n6 l/ }
  “基督贯穿于新旧约书,如血之贯行于人体中一般。他是联络全书各部的金链,照耀所有密室的火把。他也是书中最深刻之奥秘的钥匙和达到永久和谐的主旨,他是圣经各卷和预言的中心。”1 I, N( v$ p5 K( _$ I7 |4 A2 U

' X2 B+ r& j1 D: D9 P  直到此时一向保持静默的爱姆孙先生,站起来要发言了。戴大卫笑着待他开口。4 {6 F. `0 }+ _) R
. I% Z5 Z3 t/ W% G0 q7 b. [
  爱姆孙很诚恳地说道:“戴先生,我今天没有打断你的话头,因为对于这位基督我确是真正尊重的,我不要人家当我是一个无意识的捣乱者。你所提出之关于他的证据,虽是有趣,也不容轻视,但是要使人信服,那还差得远呢。譬如把创世纪3∶15所说的‘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的这几句话,作为一个关于基督之预言的根据,在我看来不是一个稳妥的基础。其他你所举出的例证,在我看来大半也是这样不甚令人满意。”
7 ?& M1 R+ i$ T9 y" [& n4 r
4 x" |" z! C+ T* e! G% G# s  戴大卫答道:“我与你同感,爱姆孙先生。”
0 x. e4 r; R; v; m
- O% R( K% w  c( j  露茜觉得希奇,就是他的父亲、哥哥和其他许多的听众也莫不如是。3 x9 q$ g0 ~/ m0 U  G( u
! f' x5 j6 k) n
  “你与我同感!”爱姆孙先生说道。“我真不明白了!”: j' J' |1 f8 R4 m$ L9 G

+ Q; J- f9 ^4 k0 [3 F  “然而我确是与你同感的。因为关于基督的那三百多个预言,其中任何之一是不足以证明他乃是那被人盼望等候的弥赛亚。让我用一件事情来解明此点。”) d' x2 {2 @; `) z# y/ e

" a- m; }! Z+ `% g  “前几天我经过一所正在建造中的大厦。那时工人们正用钢链起运一根重有数吨的巨梁,梁被高举空中,有一个工人毫不介意地坐在其上。倘若钢链一断,他掉在二百尺下是必定丧命的。”# d( E* T# a+ a5 P1 D# o9 L! k

) R% t% ~! M4 F* V- O, ?  “梁安放好了以后,人坐在空的吊索上面,重被放下,预备再来起运另一个重梁。当工人们正在捆紧第二根重梁的时候,我指着那些编成那条钢链的小钢索而向那个工个说道:
* @! U, s+ Y' k9 N# Y
. Q: k+ ^4 V, X4 }2 x  r/ |  ‘朋友,难道你不晓得那编成钢链的几十股小钢索,其中任何一股段都不能支持那个重梁的百分之吗?’”
" m& w- p' F! M" N: ~2 O% Y
, [8 _' \7 t( @' [( }  “那工人很轻蔑地向我望了一眼,笑着说道:‘先生,难道你不晓得一股链索虽不能举起多少,但是放在一起它们却可以举起比这根钢梁加重十倍的重量,而且只要紧密地把这些细小的钢索编织起来,还可以举起一座山呢?’他大胆地踏到期那等在一旁的重梁上面,手一扬,重又升到空中,在那里还向我招了手呢。”- [7 g: c" H1 N4 E3 e0 Q6 A0 i: e
% {* u; Y9 L$ o; N
  “许多预言的绳索,若是单独的抽出一根来是不能有力地证实什么,但是将它们编结成一条绳索之后,它们将显示出无比地坚实有力,就不能被切断了。接下去我还要将别的绳索编织在我们证据的绳索之中。”2 ?9 E9 u- g9 [: M

, B0 P& y, R2 J/ g  p. H2 ~* k  “我们要估计耶稣对于历史的影响,就得研究基督与所有道德家及哲学家的不同之点。要将所有各哲学家中的一切含有智慧的话收集拢来,而将他们学说中的一切错误、不道德用荒谬的异端分别舍弃,乃是一件不容易的工作。但是一个不顾这些哲学家的学说,而又在所谓世人的智慧上,在人看来,是无什么学问的人竟敢直接与本既定的传统习惯和偏见相反,却陈述一种被人公认为远胜于其他一切的制度的教训,这却要引起每一个人之注意的。”7 [6 d6 v) t, E6 m4 j1 y: G
! H7 n! d  p3 I$ F
  爱姆孙先生起立问道:“你意思是说哲学家是荒谬迷信,而道德家本身也不道德吗?”
/ x+ k  [: W) W# z; |$ ]' s9 |5 s: v8 }. r& a2 I) X  _4 ?4 n+ F
  “不错,那正是我的意思,”戴大卫说道。“不信教者也承认那位未受过世俗教育的基督,是远胜于一切的道德家的哲学家,以致他们退居第二也还是很勉强的呢!”& k# k6 R2 V' |, |' K' R( R

8 {1 V1 C0 J( F2 S. q8 @/ h0 o  爱姆孙先生又立起来说道:“你已经提出了清楚的凭据,证明基督是适合旧约预言中所记载的各点。虽然如此,那也不能证明基督教是由他创立的。”
' o3 Q" b6 s# b0 ?! N8 `% p, N, S; g0 @
  “宣传这个新宗教,从起初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在犹太人看来,基督教非但是与他们那多年来的信仰抵触;而且与他们在长期的希望和安慰所依据的见解也是冲突的。”/ N# _! P( D$ ?
! K7 U5 Q4 w0 ^. W2 l
  “他们盼望一位弥赛亚来拯救他们脱离罗马人的压迫。单单想一想这些期望将会落空,就足以触怒他们。他们看基督教的整个教义是新奇而可憎的。外邦人也能享受上帝天国的观念,从来也没有进入过犹太人的脑海里,它非但涌引他们参加这个新教,而且也必定要引起他们之反抗的。”9 u$ S9 `+ G  v0 h  M5 J& B# N+ b

, g9 s0 m" f3 Q9 j4 x, c) B  “此外,耶稣的从者,还得斥责犹太人的一件不公正而且残忍的谋杀行为,──耶稣钉在十字架上。这样一来,他们的工作越发危险困难了。基督教的信徒,须与有实力作后盾的偏见争论抗辩。他们以真理诉诸于一班他们最初感到失望而后来又被激怒的民众面前──这真是介绍一种宗教的一个奇怪的方法。”
% e( S/ S: d5 l1 A7 n3 r$ H( }
- S! Q9 k' C( D4 j% S6 P  [  “然而这不过是困难的开端而已。基督教面对当代的强国──罗马──而与当时存在的第一宗教为敌。在最初开始的时候,它就大胆而毫无隐讳地否认异教神话的迷信,并且也否认异教所奉之每一神明的存在。它绝不接受什么妥协。唯有推倒了与异教有关和每一偶像、祭坛、庙宇及神明之后,它才能获得成功。”
1 M" s8 V' M/ A* t/ K0 u' j" @5 Q1 h; O: ~; i8 O
  “基督教并不是要加在已有的一千余种宗教中的另外一个宗教。它乃是一个勇敢的宣告,指出其他所有的神明都是假的,其他所有的崇拜都是空虚、愚蠢而骗人的。”/ ?. F2 \7 n  x; b
7 [: ^" L! p4 `  Y1 y% L# [
  “我们且来研究另外一桩事实。古人认为宗教是一桩完全属于国家的事情──不单是与国家联合,而且也是国家主要的一部分。所以推翻国家之宗教的尝试,就被认为是直接地攻击政府,是反叛,犯者可处死刑的。早期基督徒也知道此种情形。”
! @* I9 {% J+ {% B$ a& C: s
) i! a7 P  V; p+ C  “还有,当时宗教制度早已建立多年了。从古时起,它们的祭司职务、资金、教仪和壮丽的庙宇,就证明它们的势力。雕像、绘画、建筑和音乐,都有助于它们的装饰、壮丽和影响。”2 {% E: q! x( K5 Z1 _: x

* O$ y! f, h# U/ A7 T* o# N5 ?' t  “这些宗教拥有民族传统的节期。吉本说他们的宗教是‘与事业、娱乐、公私生活,以及社会上一切业务和游戏相混合的。”$ @( H% }7 E+ I8 x5 C4 p1 d4 }4 h3 c
8 E5 @1 g% ]2 H( B4 s! o
  “从普林尼和马细尔的记述中,我们可以明白看出基督徒之死亡吗?──特别是在基督向他们述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已’意即为信仰而殉道的话。”9 z/ P0 V. [3 f$ A
% G8 A, x8 Z: \- V  q
  “甚至于,他们在遭遇最惨痛的酷刑之时,也绝对没有一点倒退的倾向。像这样的坚定信心,必须要有充分的原因来解释的。许多人情愿忍受惨痛的酷刑和死亡,不肯为自下而上的缘故而继续实行旧日的生活方式,这种行为如果没有一种完全有把握的,经过确实考查而坚定的信仰而试想能做得到吗?所以就是不信教者也必定承认,是基督给予他们坚强的力量,此点下次我可以讲给诸位听。”
+ C& r! l4 b% P- z8 B8 ?- l1 j+ m9 k3 N: F/ l( L) E
  “再者,所有关于基督教起源的一切记述,都是相合的。宗教和世俗的作家,都记述着同样的事件,基督是在耶路撒冷被罗马巡抚彼拉多判处死刑的,没有同一时期或后来的作家,反驳这个故事。甚至犹太作家也没有一句反对的话。”
6 U  v0 _7 c; ^  S( X8 t7 x/ F  a% n( r! H
  “第一世纪的普林尼,第二世纪的塞乐萨斯,第三世纪的坡菲立,或第四世纪的米理安,对于新约的正确性从没有一点疑惑,也从没有暗示基督徒在承认新约著作的事情上,有体错误。”2 V7 M+ a8 K; E# n. K) f& x; L

% |! E3 _# `% k2 r" b. t; d% z  “关于这一个希奇故事的以下各项事实,都是一切著作家所共同承认的:当该撒间庇留在位之时,有一部分人在世上开始建立一个新的宗教,并且在进行这桩新事业的当儿,他们自愿遭遇危险,承担艰难,忍受前所未闻的痛苦,都是为了一个事实,提到一个人像恶人那样被处死刑,后来又复活了。而且这个希奇故事已改革了历史,变更了政局,并改善了无数人的生活。”
+ f0 V2 g# d3 x$ \
3 L7 `' a& C' A' q+ j$ w; @  “若是宣传这个惊奇的故事的人没有依据和实证,那么他们可称为世上前所未有之最大的说谎者和愚人了。正因如此,他们被视为一班恶徒,除了被人厌恶和遭受迫害以致惨死之外,他们并没有任何个人的目的和追求。”
- ^$ F# J9 |( u0 p/ O6 r* c4 G% t$ T) f' C6 `
  “在世界全部历史中,从没见过这样的一班民众,包括孩童,情愿度贫苦,困乏,及危险的生活,乐意放弃家室国籍,忍受鞭打石击,和长期惨酷的监禁,或甚至于被狮虎所撕,烈火所焚,为的是宣传一桩被认为是虚无缥缈或伪造的事迹。除了基督教徒以外,世人从未自发和自愿忍受过这样的事情。除了为他们自己坚定信仰的事物之外,再不会有人肯去忍受这些痛苦的。这些事情流传已经如此之广,以致它们已不再为任何人所否认,已是被历史公认的事实了。”( r  O3 t3 [4 t

; f4 S3 z% l  \' @5 j' C, N  “甚至最激烈的怀疑家,也承认基督一生的良范,乃是世上最重要的感化力。”6 q% C+ X$ i) K' K6 V: B
; W8 r6 m3 R8 W: h& R& Z, K1 r
  “下次我要带几本著名怀疑家用不信者所著的书籍,看看他们为基督究竟作了怎样的见证。”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章 不信者也为基督作证
6 e: O. {5 D; E  `
; v; o2 S  z& j  下星期日晚上,爱姆孙先生全家在会场坐定后,露茜侧向一方低声说道:“父亲,你想他真能证明怀疑家都承认基督是全部历史中之最重要的人物吗?”
/ V1 R  {! W7 x2 I# h$ i; B% h
% p* g5 `1 r9 X5 c% Y9 J  “我不知道他怎样能够证明,”她的父亲皱着眉头答道,“因为他们若承认此点,他们就得做基督徒了。”
4 e2 L7 ?8 D* s. ?/ N* d  h$ _3 B# C/ V  D+ x) y4 }
  乔治在旁插言道:“也许他是引证一些无名的作家吧。”
$ @, K. p0 C' S  w
/ W$ o5 `/ O# m6 L9 n2 |8 F' [  爱姆孙想了一想说道:“似乎有理;乔治,我想你说得不错。”
) X( Y: z0 |( i1 k8 W# h, D3 N$ B5 e* d
  爱姆孙夫人发言道:“我看戴先生直到如今一向履行他的诺言──甚至超出我们从他言语中所生的期望之外。我相信他要用主要的及著名的怀疑家来证明他的论点。”
: Q) d. O6 w% a0 J5 |0 i# O, |3 |! ]1 T
  她家中其余的人都很惊奇地望着她。露茜说道:“那么,妈妈,难道他已经把你的信仰改变了吗?”
8 s% |# ^+ V  y) G) m
5 E0 v( D; [7 T  “没有,但是我不得不注意那些维护‘不信主义’的所谓坚不可破的支柱,已经一一被移开,以致剩下没有多少了。在我看来,怀疑者的房屋已在那里摇摇欲坠了。现在戴先生应许要用不信者的本身来完成这个工作。我很赞成他所用的方法。”) I5 I# \( \2 z* D6 H' c7 a( x! _

5 v6 {4 s, L( d6 F  向来是谦逊和安静的爱姆孙夫人,如今说出这番言语,使他们益觉惊奇了。“但是妈妈──”乔治开言道。
" l# z3 i/ ~  S8 M( F
( g5 Y5 \" c( i% G& D  “嘘!”露茜低声道:“戴先生来了。”9 k5 [7 d0 I' Z9 B' s& q- h
9 V" M# l# q7 @
  戴大卫望着那一班显然性急的听众,微笑发言道:“我很快活看见诸位又来赴会。前星期我提到我们现在虽不能反驳福音的著者,但是他们早已经受过严厉的反问,此种考验是自有世界以来其他作证者所从未经过的。”2 I* a6 ]1 y$ X  k1 X! Q0 L
' ]3 I9 D" `" V0 J1 l! U! h1 O
  “那屡次三番考验并反驳他们的,不单是一班像犹太人那样狡猾的仇敌,像希腊人那样诡谲的辩论家,或像罗马人那样灵敏的法律家,而且更有刀、火、十架、鞭挞和死亡。世上的历史记载,只有福音是受过史学家及许多信仰者的痛苦的试验。”
* [$ O8 E) {. \' f! t- e! t7 B, Q5 r5 S
  “若是我们接受其他史学家的著作,而其真实性是未受过逼迫之烈火所试的,那么我们岂不应该更多信任已经受过如此试验的福音作家的著作吗?”6 i% U9 Y& y& u! y7 G0 m' D7 w

$ Q4 y8 h- B( P0 F* e4 b  “福音作家所论到的那一个人,必须是十分的非凡,方才能使这班著者显出这种前所未有的忠实。”
( ]' h; Z# I. j* F& C' c3 ?# o- ?1 \2 T- ]$ F
  “非但在福音著作者看来他是全部历史中之最惊人,最可爱和最有力量的人,就是现代的怀疑家也是如此──”
0 P# q, G" {) W9 T& A& w, m6 l9 g. ?5 P
  “戴先生,”爱姆孙先生插言道:“你已经屡次作过同样的宣言,但至今还未举出什么证据。对于先生的诚意和真实,我们固然应表相当的敬意,但是先生至少也得给我们一些证据才对啊。”$ c, m- ^3 l% U9 V  A
3 N3 b, V( _/ s* D4 Q# ^% ?
  演讲者最先的几句的答词,竟被听众的掌声所掩蔽了。他们显然表示要他直接地回答此题。4 @: G, a9 @$ ~: h* S4 K, _
* n9 r; ]& r1 ^! y2 f7 z# K0 }/ a
  “好的,诸位现在就可以看见证据了。爱姆孙先生,我在此备有怀疑家的著作数本,可否请你上来为我们读几段?”- O0 x4 |6 W+ N5 C$ b* p

3 e7 B7 j4 Y, L$ m* U+ B1 P  “愿意从命,”说着他就走到台上去了。
# q0 d- q5 t3 \- L4 a6 ~
* u% @9 P# Z- M) U+ k  戴大卫将一本大书递在爱姆孙先生手中,向他说道:“请你将此书的作者的简历向听众述说一下吧。”
8 C' t% o  x0 F* ]% v, k7 w9 B, ~
! E, k4 x3 s4 ^# ~3 P& z; i  爱姆孙先生将手中的书细看之后,便转向听众道:“此乃莱基氏(W.E.H.lecky)所著之《欧洲道德史》卷二。莱氏也是《欧洲唯理主义之兴起与影响》的作者。他于1903年去世,他是爱尔兰的史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并且也是当时国中主要的不信者。他写了四部巨书,想要证明唯理主义乃是有理性之人所能遵从的唯一的指南。”
" q8 `' s1 V1 z  t0 `: W
3 b( d. `% ^, f  “那么你也承认莱基是当时的一位主要的不信者吧。”戴大卫问道。
6 A0 h# I1 B2 c, O+ U/ m
$ `& X, X$ i# m' _# h  “当然啦,”爱姆孙先生答道。
8 ]; |2 y+ f& Z8 T# {2 o+ `- f
! U7 A) w+ G4 h; C4 \  “现在请你翻到书中的第八、九面,就念那有记号的几段吧。”戴大卫道。; v$ a' V6 R  o  r9 Y  N% N
# [( a8 K2 Q6 m9 Z" G% p1 ?8 t8 A$ T
  爱姆孙先生的声音清楚响亮,所以他念的时候全场都听见的:4 h' `) r- o3 U- S

5 G& M4 r( J1 X  “至于优美的品格,还得留归基督教来贡献开世人之前。它经过了十八个世纪的光阴,一直以一种无以抗拒的力量感动人心;显明它自身能够影响一切的时代、国家、性质和情形;非但是道德最高的模范,也是实道德之最有力的刺激;而且已经作出如此深远的影响,以致我们确实可说他那短短三年的忙碌生活的记录,在革新及软化世人的工作上,其贡献尤大过于哲学家之一切的论文和道德家之一切的忠告。”
! |: @$ W0 q; B7 ^1 m3 r
8 F% W& y) G6 K' N  “谢谢你,爱姆孙先生,现在暂够了。”戴大卫等爱姆孙先生坐在毛医生身旁之后,就转向听众。从他们那里,显然有惊叹的声音发出来。
# H8 B4 M1 Q4 E3 X( b) X; D2 `8 P( P" m" `4 E
  “啊,那是很厉害的一炮啊!露茜说道。爱姆孙夫人显出得意的样子,乔治却有一点困惑。戴大卫接着说道:
& n3 K6 L3 C( N$ H& n6 b
  w2 G- T2 u( S& I  “这些话确实承认基督乃是全部历史的中心;非但如此,他那一生三年的光阴,其对于人类幸福的贡献,尤胜于世上所有道德家和哲学家之一切的生活和著作。这几句话,乃是出于一位著名怀疑家之口,是他用公正史学家的眼光,经过多年的考虑而写下来的。”
: O0 k0 I5 Z, Z
' j  i4 c5 a- M) @. P; O  “这样的热心介绍,诸位很可以想像应是出于一个热心的信徒之口。但是我也与诸位一样,十分惊奇像这样的称赞和颂扬,竟出自一位著名怀疑家之口。然而事实却是如此,也不用我多加解释了。”- X4 B& M; K0 L
. @" Q/ ?( {: e1 e" m$ o
  “倘若只有他一人在那里说这些颂扬的话语,我们可以把他认为是许多反对圣经者的一个例外,但是我现在再要把另一本书交给爱姆孙先生。请你翻读一下,再把这们作者是简历告知听众。”
8 u4 C! z# x2 Q2 S/ T1 c  \! y0 O' ~+ v) d1 U
  爱姆孙先生将书接到手中,看了一二分钟这后,便转向听众说道:“这是英国人米尔(John Stuar Mill)所著的关于《自然、宗教之利益和各种学说》的论文。米尔是英国的一位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他比莱基氏先行去世数年。他所作的散文颇多,大半讨论人生哲学问题。他也是一位著名不信宗教的人。”
- F# C/ F- V& d! Q) z! J) s. y  `' I" L* |* s+ J  t* q0 }
  “爱姆孙先生说得真是不错,现在请你把手中的书打开,为我们读第253至255面铅笔所划的地方,”戴大卫说道。
/ g: L5 ?, Q7 U. c. j& h! D* }6 j
  爱姆孙先生读道:“若说四福音所显示的基督是不属历史的,或者说我们不知道基督在多少令人钦佩之事迹是由他的从者所加的,这都是无用的,……请问在他的门徒,或他们新得的同志之间,谁能发出那些耶稣所说的话语,或想像福音中可提出的生活和品性呢?当然不是加利利的渔夫;也当然不是圣保罗,他的品性和一般人是绝然不同的;更不是早期的基督教作家……”
" h1 w; S4 P$ ]. m7 h4 [7 d# R) X* L! |# ?% J+ k1 Z" I
  “直到今日,我们──甚至连一个不信的人──除了努力去度基督所称许的生活之外,也不容易找得到一种更好的方法,可以将道德的准则由抽象面转为具体了。”6 q% _) z" d1 U( z' a

2 r+ C7 O4 _. Y" y# F5 a4 W) M0 ]  演讲者说道:“诸位请注意,这位怀疑家米尔先生特别指出,不信者除了去度基督所称许的生活之外,他没有什么更好的事情可做了。这几乎是等于说怀疑者应该做基督徒!我是与他同感的。”
- z- d* e' g& a1 F( Z7 ]2 ~" |+ p; i9 n6 t
  爱姆孙先生插言道:“米尔从没有一点表白他信基督教,他这几句话是使我困惑不解的。”* C  K: J  h$ c% e( }7 ], @( |

, }  t! f* x$ ^( y4 P  戴大卫答道:“我也觉得希奇。但是话已说了出来,虽然他那些怀疑的朋友规劝于他,他仍不肯在再版的时候删去他们所不赞成的几段,我今天不要在此解释一班不信者的矛盾,关于基督,他们已说了许多热烈欢迎的话,然而他们仍旧承认是不信者。”0 v* J* j2 S5 l- F. X
, H; o' b" v- \6 |9 x, V6 K
  “我所要说明的,就是世上怀疑派的领袖,与基督教作对了多年之后,有时也带着热心信徒的精神与热诚,来赞扬基督和基督教。方才引证的两位虽都是著名的怀疑家,除了他们之外,称赞基督和基督教的不信者,其数还多得很呢。我现在要请比他们更著名的不信者来为我们作证。”: Q. w1 R; M, ^& \( D) Z7 J
- ]. u* t- ^! }; c/ ^1 Z' \0 S
  戴大卫再把一本书递给爱姆孙先生,随即说道:“请将作者的姓名告诉大家。”1 W& m7 `8 U$ V7 x7 M
# a) n0 T5 w1 y" u$ d3 \3 {; a
  爱姆孙先生将书翻了几页,高声说道:“这是著名进化论、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所伯的科学研究记。”
* G. H7 Y- P% B. m) t1 u7 q4 E9 j  P' M; M
  “他可以算为基督徒吗?”戴大卫问道。
# y: o% N# u& A' `2 K- e, @3 g' T2 `
  “不,他一点都不喜欢圣经,”爱姆孙先生道。“他是出名的不信者。”
3 r! \4 Q% `. `% E% ?/ |( y, Y" n
  戴大卫道:“公元1831至1836年间,达尔文乘着‘猎犬号’环游世界各地,他报告所经过的地方,以新西兰为最黑暗。”
4 K. E- a5 C( z+ z# @1 ]
/ v2 |, p5 M" H( x  “他回国后,看见传道士和传教工作受着极猛烈的攻击,于是便作文讨论这个题目。现在我们要请爱姆孙先生读的第414、425及505各页,就是当时他的意见。”' |! ^0 h2 x/ j$ Q/ u- Z3 w

# ?) E. V* @- p, ]1 B& A( z& K  爱姆孙先生翻到所提的页数而念道:“‘他们(反对传教士和传教工作的人)忘了,或者涉及记住那拜偶像的活祭制度,以及不顾妇孺的血战,都已经被废除了;欺诈、纵饮和淫乱,也因着基督教而大大减少了。旅行家若忘了这些事情,那么他确可以算是忘恩负义;因为万一他碰着所乘的船只,在一个无名的海岸之上遇难,他必要委虔心地祈求传教士的教训,已经传到此处了。’”; Z3 K; v) F# }" M2 r: W( v/ k

7 l" Q0 j6 x/ O: ~. H  “传教士的教训可以比作魔术师的棍棒。如今新西兰人也盖房屋,装窗框,种田地,甚至于也接树木了。”) {# o( s! R) A9 k

# J$ W! h! [( H3 Y4 H+ ?. ?/ C9 S6 f; C  “因为基督教之普及南部海域各地,结果,所造成的进步和改革,在历史记载上或许占有独特的地位。”5 s5 W3 X$ Q+ z8 h: _* [

6 M! Q2 }, O$ n# E6 I+ {1 ?  “为什么一个自认不信的人,在宣称基督教传道工作终要失败之后,还肯作文章来拥护它呢?”戴大卫等爱姆孙先生读完归坐之后,这样问道。接着他又解释说: “因为从那确实的证据中,他亲眼看见他以前的见解是不对的,而且他也是诚实果断地肯自认他的错误。纽西兰地方的基督教会的工作,引起了达尔文的惊奇和称赞,其实,基督教传教机构在世界其他各地的影响,也是与此相同的。”7 Z' s  N9 d# p" [$ C1 {
5 a2 F5 V& c7 _  |; o9 P; Y2 E
  “怀疑家既然大都不肯承认圣经是一部‘胜过人著的书’,试问他们为何没有给我们另一部书去代替它呢?大部分的不信者既然想人类是经过迈长时间中在那里进货──逐渐改善,为什么他们不出一部更好的书,借以证明此点呢?但是他们连尝试都没有尝试!”- u5 G/ I$ H$ o* a- I
4 o4 [/ x+ z: y( ]7 m4 ~# N
  “自赛尔萨斯时代直到今日,任何一个怀疑家或任何一类的怀疑者,连一个这样的尝试都没有。倒是一具不信者反而说出以下的几句评语:‘这是全世界最富有智慧的一本书;这是万书之书。在此书中,全人类都可以得着智力的教养和心灵的振奋。让我们来把它译成各种方言,带往各国各族各方各民,甚至牺牲本身的生命,要向他们指出一条更好的路径。’但是按我们已研究过及将要看见的凭据而论,怀疑家对于圣经已几乎是说出一番这样的话了。”
6 ^5 i/ U8 d$ n5 k8 Z$ _- ^
3 M& [3 A1 q7 v) F+ X  “怀疑家现在有无数的印刷机和大学校,而且他们也有最著名的学者。他们有巨大的财富,无限的时间,及一切科学上的便利。世界由南极起直到北极,可以说是都已经过‘搜索 ’‘劫掠’,连最深的海洋已被测量过了;它的电报和无线电已把各国的知识迅速广泛传递,使人得以应用,它的书籍已把全世界过去的知识聚集起来,全都作了我们的‘仆人’了。”
: M; d1 [4 I$ M* O3 N* X3 V: N5 R  A+ f2 K% \
  “用了显微镜,坩锅和望远镜,地下的岩石和天上的星宿,有许多秘密已被我们揭穿了。现代怀疑家比圣经著者多有了二千年的历史和经验,但是还没有尝试去给我们一本他们认为优于圣经的书。他们往往在成年后的头二十年,尽力攻击圣经,及至将近去世之前,又写上几篇富有思想的文章,来反驳他们以前的攻击,并热烈地称赞他们曾用多时竭力反对的那一部书。”2 P4 z% t) I& x; p# \7 Q
2 b0 g9 ^1 O- Y) H% c9 n
  “汤姆斯赫胥黎便是一个这样的人。他曾写了许多攻击圣经的文字,后来他看出要解决这个争点,非另寻一部更好的书籍不可,于是他就翻读古今巨著,以求达此目的。但是他最终未能寻得,最后还是吁请当局以圣经作为公立学校之最高教育的基础。”
; y. v! ]- k, @, ]% L8 G
# N& I, T) K# {' V4 N. H  “我现在拿一本1870年12月份的现代评论(Contemporary Review)交给爱姆孙先生,内中有一篇赫胥黎的文章,请你把有记号的段读给我们听。”
! ~# p: m8 I$ Y& s! u& A
' ?4 }. _* S3 T& y& ~  t) f  在场的听众都注意的听他念道:0 [* E) S: y3 S$ q/ O" Y7 r$ |" j

  w$ L; v# U) x5 `% s" z; P  “我一向是赞成世俗教育的,即所谓非宗教的教育;但是我也必须承认我不知道处此众说纷纭的时代,除用圣经之外,还有什么实际的方法,可以保持我们宗教的感觉──人类行为主要的根据。非基督教的道德家是缺少生气和色彩的……试把全部圣经拿来;将一般批评家所指摘的作一翻严格的删除……结果还剩下……巨量的道德之美和庄严。”8 b0 {( X% O4 o4 |6 g

) D/ J+ i' |8 S8 ~' ]- q  “戴大卫插言道:这里还有一本赫胥黎所著的书,名曰《科学与教育》,请爱姆孙先生读398面的一段。”: c$ g8 e$ W7 _+ C% F' o
. q; a) ~. H/ |7 h8 o
  爱姆孙把书接了过去,高声读道:“试问除了圣经之外,还有什么书能够如此感化儿童,使他们觉得在那广大的历史行列中每一人物,如同他们自己一样,不过是补充过去和未来两个无穷时代中的片刻,每人之得福或受诅,是在于他自己对于行善和恨恶的努力!”0 P6 [5 O# q: |. t( }) s1 E* ?
$ a7 |! I, B: d
  爱姆孙把书合了起来,面色十分严肃。2 u* s0 R; r+ g, t' @

  @8 N) m& b! t8 b  “是的,为了圣经而与格莱斯登激烈争辩数年的,就是这位赫胥黎先生。在另外一本书中,《争辩问题的论文》,第39及40面,他表明方才我们引证的话,并不是他一时的意见,乃是一种既定的坚信。”戴大卫说着便把此书递与爱姆孙先生。他读道:
: W1 t* N" ?. B6 i% e" v; [8 s$ b5 {" r
  “圣经一向是穷困和被压迫者的宪章,截至现代,没有一国的宪法是像那为以色列人所立的宪法那样尊重人民的权利,并且它注重治理者的责任,也多过于他们的特权……国家的福利,毕竟信仰依仗人民的正直,这条基本真下在别处均没有这样坚实的规定……我相信人类还没有到--或许永远不会到--一个可以舍弃圣经的地步。”
( @) x; X; ^8 j# P/ u# b5 W# W9 }! T3 n* x' A% ?
  戴大卫道:“按这位著名的不信者赫胥黎看来,教育儿童,提倡道德,帮助贫乏和被压迫者,指导官吏和训练国民等之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圣经。”
! B" f0 k: A6 }( Q5 g( l& ?6 u& Y6 Q& z
  “这些语句若出于一位著名牧师之口,诸位对于它们的热诚或许表示理解,但是它们乃是世界著名不信者的表白,那就令人惊讶了。不过这些人现在多已去世,而且经过了三五十年的发展,或者又改变了思想家的观点。所以下次我的讲题就是:现代怀疑家的口供。”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章 现代怀疑家的口供

第十二章 现代怀疑家的口供
, @2 q! z2 I* m
6 B4 G4 J. I5 B9 `  z' q$ a  爱姆孙一家的人,很早就到了。乔治望着已经拥挤的会场而说道:“唔,听众的兴趣毫未减少啊。爸爸倒似乎有点烦恼了。”5 I7 c* I$ ?9 W

" ~6 Y. m8 H( ]) j4 M: V% N4 e  露茜点头说道:“倘若我处在他的地位也是要烦恼的。他所拥护的主张,似乎要失败了。这里坐着八百多位听众,至少有一半是不信宗教的人,但是他们合在一起都不能回答一个人所举出的凭据。戴先生正在慢慢地将他们全都逼逐到一个壁角里去了。”
7 \' r2 d! r( H6 {; E$ m
2 j; ]6 B- Y: H# a/ v3 I  U* [  “不错,”爱姆孙夫人答道。“他先用预言作为明确的证据,然而这里没有一个人能够解释。以后报又用不信者本身的承认,来证明他们非但不能否认那指出基督乃是世界上蕴藏着最大力量的凭据,而且他们也像基督徒那样热烈地称扬他。等到怀疑者本身承认了基督徒十分之九的主张之时,试问还剩下多少是怀疑者所能辩论的呢?”
/ ^: p. V% G6 b; c  A
$ c' X) t5 N2 {0 o3 g( F  爱姆孙先生惊讶地望着他的妻子说道:“那么你想怀疑者的主张已经失败了吗?”
) [4 D) n3 D' f8 f% N
9 \) A* b+ T" ~' g1 F5 [" L7 h  “难道你不这样想吗?”她回答道。这句话却把爱姆孙先生弄得踌躇不安了。
9 B; x; X9 V7 `( r; w+ z3 q. x8 }# \( {9 B. ^; d9 F' W; d
  “爸爸,我想你还是承认了吧。”露茜揶揄着说。$ E1 n5 J) N: ^1 C" I& ]
$ u( k' q" p' i, I! `+ ?- y
  “我全家都反对我吗?”他微笑道。“我等别的时候再来回答你们吧。因为戴先生正招手叫我同他上台呢。' s8 g( M! X6 R6 g0 t
, v4 j7 c5 I$ z
  说完了几句欢迎话之后,演讲者就立即讲到他的题目上去了。“我本来计划再多引证几位现代著名不信基督的人:英国的喀莱尔和布莱期福特,德国的歌德和斯特劳斯,法国的庐梭和芮农,美国的佩因和英革索尔。这一些人虽都因他们的不可思议的论述而闻名于世界,但是他们也写下了热情称赞基督的文字。”/ r4 m8 I8 O4 [1 ?! H

. g* U3 ^9 a0 ^% @  “然而今天诸位所要的乃是在世之怀疑家的意见,现在我就把它们供献给诸位吧。”+ G$ P) \# C) u' q$ U: g7 U1 F

. r8 J( B" k6 y/ Y* a- p  “我们且先引证现代这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不信者和激进派──韦尔斯先生。他的大名诸位是都知道的。爱姆孙先生,请你念这本1922年七月份的《美国杂志》中有红笔记号的几段给我们听。”
5 E! {0 a% z7 F) n, |/ B8 x1 I& x9 e0 k, p  X5 A
  爱姆孙先生反杂志接过来,按着戴大卫所指示的读道:“拿撒勒的耶稣……稳然是世界最显著的人物。当然,我是把他当作一个人来讨论,因为我想史学家必须把他当人而论,正如画家把他当人而画一样,……要假定他从不存在,或他一生的记录是捏造的,那是比将福音故事中主要各点认作事实,更为艰难,而且在史学家中所引起的难题,尤为复杂。”+ a& B' {) ^- {& u) O

3 Z- R8 O2 z0 |8 K/ y% T, M, G6 b  “当然在你我所处的国家中(指欧美),无数男女把耶稣看作不单是一个凡人。但作为史学家可不必顾及此点;然而他必须坚持那历来所大众所承认的证据,若是他的书希望普及世界各地。”
+ H7 S; i) ]( Z( g! u+ H& C2 ?1 n" V7 b3 }( z8 F( N) B
  戴大卫至此插言道:“注意韦尔斯为自己所下的限制。他只处在史学家的立场而言;他只接受那无法反对的证据,而这证据也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接纳;现在我们再看他所得出之惊奇的结论。爱姆孙先生,请你往下念吧。”
4 g, q: Z8 }$ q" P5 s/ ^, N
* `5 g, c% M  B- J8 ?6 Q  “但是一个具有此种精神而且绝无一点神学偏见的史学家,居然觉得他若不将首要的地位归给这位由拿撒勒而来的穷教师,就不能真实地描写人类进步的历史,这岂不是很有趣味及富有意义的吗?”, Z. a: b+ ~  E+ U' ?
: H# r$ q) b# o5 i- \9 M8 r8 s
  “古代罗马的史学家完全不顾耶稣;他们不顾他的教训的产生和传播,看它是一种与人生无关的东西。……在他那个时代的历史纪录上,他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然而在一千九百余年之后,甚至像我这样一个连自己都不承认为基督徒的史学家,也发现历史的焦点,是无可反对地集中于这个朴实可爱之人的生活和品格上面。……”
2 m+ s& W" _8 Z6 X- G: A- p: U8 f. a6 a2 F* y' b/ I, I6 W+ Q$ O
  “他的那种吸引力,使那些见他一面的人,舍弃了他们的事业而随从他,也是我们感觉得到的。他以爱和勇气充满他们;软弱和生病的人,因他在场就得着鼓励了。他说话时所有的见识和权威,将聪明狡猾之人困住了。……”# Z+ R- q: V5 q; B( e

9 e; i  }$ D4 R  “所以史学家不顾他的生活方面之神圣的意义,也得将拿撒勒之耶稣的名字,写在世界最伟大的人物之上。”
! q0 B* K8 g% D6 }  G# Z! g) H
  戴大卫见爱姆孙先生读完了,便将杂志接了过来说道:“一个承认不信基督的人,竟会发出这样的论调,这是多么出于我们想象之外啊!其实他何尝愿意这样说法,但是因被坚固严酷的事实所迫,不得不向基督和基督徒表示尊敬。即便怀疑家所说的关于基督和基督教的话有一半是正确的,这也足以显明在全世界没有别的事物,没有别的势力是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7 A/ q0 g7 b5 L& K0 n: ]

! E$ l8 x: Z4 e- R7 F, t$ v  “我可以由不信者本身的著作中,详细引证基督教怎样已经解放奴隶,制止了杀婴的恶习,建立医院,提高妇女的地位,并改善了无数人民的生活。这一切我们都可以由韦尔斯的叙述中看到的。现在请问爱姆孙先生,在美国你认为谁已经取了英革索尔的地位呢?”
! n7 e* }1 J7 N, i
$ q0 v0 K  ~3 g  s  爱姆孙先生想了想说道:“美国传们月刊的编者缅肯先生(H.L.Mencken),非但填补了他的地位,而且他自己也造成了一种确定的地位。他所受的教育,当然是高过英革索尔,而且也有像福尔特耳那样的讥诮,像萧伯纳那样的著名。”. _5 O$ _$ \. l$ w% G

' Y# Q6 w, G4 r8 m1 ~% J2 C  “我这里有一相缅肯氏于1930年出版的书,名叫《神论》。我已经在好几段上作有记号,你愿意为我们再读一下吗?”戴大卫说道。
9 \  ~- b# u, r2 K
3 i6 D! [; N- W  爱姆孙先生翻到第227页就念道:“无论是基督徒或不信者,都不再对耶稣的历史产生严重的疑问了。凡关于他的主要事实,似乎也无问题。”# E, Z7 A% Z; {2 s2 C" T% f
" ]# @6 H$ c& }/ u+ ?  t5 V
  “请翻读第255页,”戴大卫指示道:“他那非凡和伟大的成功,是不容易说明的,试问这一位在生前饱尝凌辱虐待,在死后何以居然引起世人这样崇拜和尊敬,并且具有这种空前无比的摇动世界的势力和名望呢?”
4 j  _( u4 w* ~- M5 b. D# u4 v% R+ w9 r- z9 V8 s2 I
  戴大卫插言道:“按缅肯的意思,耶稣是有摇动世界的能力的,而且他自己承认他不能解说耶稣有此能力的理由。这还不算完。请再念第26和267页。”
; e- g% I4 c* e- c2 e" M. L  {. c3 O! m# i- Z1 X
  “除非我们把全部新约当作幻想一样丢在旁边,那么似乎必有多人──包括不少绝对不信他的复活的人──在他所谓死在十字架上之后,是看见他的,……在那个理论之上,……世日子开化的人类,已建造了一个思想和习惯的根据,其范围是如此之广,影响如此之大,以致全部历史中没有什么是可以与之并列的。”
* ^5 T2 F$ n) I& v/ r% k4 e) s, t" e# n9 t; I, s2 i# b( `) @
  “缅肯十分不喜欢犹太人,并且也常常作此种的表示,”演讲者继续说道。“我声明此点,因为我与他没有同感,并借此也指明因他的这种态度,使他自己的主张更加为难了。犹太人之能创作像圣经这样的文字,非但使缅肯惊讶,就是我们的惊讶也不在他之下呢。现在请再念第345,346和347页。”8 V2 u: G9 s% q  z9 o1 [
: j; t& B; P8 S6 ]  M
  “圣经为世上最完美的一部书,这是不成问题的。”
  l  e( T- ^& T
& P" I' x, W6 n7 T' y! @" ~  “且等一下,爱姆孙先生,”戴大卫插言道:“平常我们听怀疑者在街道上大发议论,或者听他们与牧师激烈辩论,总以为圣经是世上最乏味的一部书。但是现代美国最著名的不可思议论者,竟在这里告诉我们,圣经无疑乃是世上最完美的一部书。这种承认,在怀疑家之中是没有什么可以与之相比的。请往下念吧。”; O, @+ ]) R# m5 {; X% f
+ @0 f+ P! _3 K+ e/ }/ V3 y( P3 E% u: K
  “你可以宽恕一切……然而没有别的著述,无论新旧,是能与其相配的。”
; L9 ]1 S- m; w! }6 }4 c# m" D$ _8 o: P7 X4 y0 G
  “耶稣的故事……是非常动人的,它确是从古以来之最可爱的故事,……在它的旁边,回教、婆罗门教、琐罗亚斯德教及佛教经典的最优秀的论点,也似乎是平淡、陈旧,而毫无光彩了。”4 t* y4 s1 {0 p% G0 D9 u; _  h( }, g

# x% k; [' z7 z0 j, _# T# G  在座的一位来宾至此举手问道:“请问戴先生,不信者虽然发出这样的言论,他们为什么不做基督徒呢?他们对于爱姆孙先生方才所读给我们听的意见,若是重视的话,他们为何还不放弃他们的怀疑论而做基督徒呢?”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第十三章 转信基督的怀疑家
. g0 `& P: A' A
2 T; p+ O3 z. \% v# ~( F  爱姆孙先生全家已经很舒服地坐了下来,和几个朋友打过招呼,但是开讲的时间还没有到呢。; {' {; R( J7 z" G2 O) x& F$ o

# L& ?5 @! d( G4 `/ K8 m  "我不能不佩服戴先生的演讲的方法。”露茜评论道,“他不说有许多预言是不信者所不能否认或解释的,他却将它们列举出来,而请不信者自己解答。可是老实讲来,直到现在不信者还没有做出什么呢。”
2 `  |# l: ], {( ^1 m& M$ d
8 w! t  b3 Q1 U  “不错,不错,”她的哥哥表同情道。“他不说怀疑家承认基督乃是历来最大的人物,他却把父亲拉到台上,叫他由怀疑家自己所著的书中,读出与此相同的意见。我说这是一种聪明的手段。不晓得他答应今晚要告诉我们的几个转信基督的怀疑家是谁。”! o2 b1 P5 v, d8 P/ {1 H
* x' |! y: c3 v7 G" C7 G  [
  爱姆孙夫人道:“你可以确定他们不是平常的不信者。”
$ C  Y2 c, |1 k, c& k  T# w
0 `7 M9 _/ Q5 g1 ^  爱姆孙先生微笑说道:“你们的话都不错,戴先生处置这次讨论的方法,是新颖有趣的。他不是彩简单的办法或讽刺手段,而是很谦虚地倾听每一位发言者的话语,并且用一种清楚动人的态度,以理服人的说明了一切的问题。而且──他现在到讲台上去了。”
( ]1 h7 O* J1 y, p
6 U. k! o" j; V2 U- D5 J4 K  演讲者向爱姆孙全家和几个新认识的人,点了点头,遂即发言道:
5 S- r; c) q  W" m+ R: F& }
! w! Q! F. N6 a* L9 ]* M  “两个不信基督教的人有一次在火车里讨论基督需要奇妙的生活。其中有一个人说道:‘关于基督我想可以写成一部有趣的稗史(稗史:记载轶闻琐事的书)。’”
6 r/ F5 L% \) O: A& o
; b# F* {) M, R- N3 z! V  “他的同伴答道:‘不错,而且你正配写这一部书,你要将他生活和性格的正确的观念,陈述出来。要打破世人对于他的神格所生的感情,要按着他本来的面目──不过是人中的一人──来描写他。”+ B0 ~6 u6 K% u0 l- I5 S! Y3 R
. t4 h, h- t- B" p9 S
  “这个建议果被接受了,过了多年,稗史也出现了。建议的人就是那世界闻名的不信者英革索上校,著书的人就是华列斯将军;所著的书就是‘宾权’(Ben Hur)。”
4 D, m1 L, v; L
/ e# w) U0 N% o/ l) O5 z  “在研究四福音书,以便收集材料著书的时候,华列斯将军便觉得他若把基督当人看待,那么有许多事情是难以解释的。他愈研究基督的生活和性格,他愈深信基督绝非只是一具凡人。”
" D9 J. P. n( ^: S6 ^+ }
* R( D0 }. ~. g1 `& Q  “他十分惊奇,看到从加利利的一个幽僻的村庄──如此的卑贱和低微,以致它的名字就是一种耻辱──生出这位青年,既不识希腊文,又没去过雅典或罗马── 一个几乎没有离开过本乡的青年木匠,但是他第一次的公开演讲,山边的训言,乃是世人所听过之论实际道德的最奇妙最富有革命性的演讲。”
* v$ o1 ?( B: ^( d& v9 ~3 A8 T! i- k
  “华列斯将军,像世上其余的人一样,对于基督的话颇觉惊奇。时间并没有磨损它们的光辉,岁月也没有削弱它们的力量,冲淡它们的生气和馨香。”
3 c" s" P4 q9 }/ a
, B5 V6 ~8 z; j  s! F+ e  “华列斯发现基督被文学认为最高尚的标准,被哲学认为最崇高的个性,被评论认为最深奥的难题,被神学认为最基本的教义,被宗教认为世界最大的需要,被个人认为最密切的朋友。”
$ M  d8 g! n/ y8 C
& [8 h/ x5 L* X( L7 z4 ?7 }. i  “他发现基督乃是世界历史的中心的事实。每一种事物都是环绕着他进行的;历史的一切线索,都集中于他,又再从他那里辐射出来。到了末后,那位不信基督的英革索的同志华列斯,再不能抗拒一切的证据。于是便像往日十字架下的百夫长,被逼而高呼‘这真是上帝的儿子’。所以在著作这部原来是要把基督当人描写的 ‘宾汉’一书的过程中,华列斯竟转信了基督而把他当作上帝的儿子描写了。”9 @( P" V9 U- B
5 p9 {3 ]2 F, c4 G9 b
  “十余年前,有一部关于基督的著作,曾大大地震动欧洲。著者一向被认为是一个最激烈的无神论者。他说‘以前有很少的人是像他那样侮辱基督的。’他著作讥诮的书籍,让他那狂妄和善于辞令的脾气,任意的顺着一切似是而非和否定的路途走去,一直到了‘绝对的无神主义论’。”1 Y' v6 C2 i3 C1 _

7 h: j' A+ q2 x" u  “他接着说他转信基督,并不是因为厌倦,因为转回到基督的这一桩举动,反使他的人生更感困难,责任更加繁重;也不是因为怕自己上了年纪(那时他刚四十岁),更不是为求世上的名誉,因为按目前世界的趋势,他若保守旧日的思想,必能再多得世人的称许。简单地说来,等到一个人写了攻击基督和基督教的书籍,并且成了无神派的一个著名领袖之后,再要转过来承认自己是做错了,这确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8 m9 [4 b: b& [, F5 x! J* Q9 K- e1 r; d: w+ s( a7 E
  “但是那位闻名而自认为无神主义家约翰巴比尼氏所作的,正是此事。他的那部《基督传》使蓼如此惊愕,以致它已被译成现代各种主要的文字了。”(中文译本曾由上海广学会出版)
$ O! b! w# M: S! ?# r6 G' V5 |! x8 n' `; |$ w# T+ d0 E( k: e
  爱姆孙先生站了起来。听众的目光立时便集中于他的身上。他说:“我没有打断你的话头,因为我愿意听完你的‘转信基督教的怀疑者’的故事。但是这些人永远没有离开他们的国家去调查一下,他们不过读了圣经和几部历史,便将他们的观念改变了。虽然你所说的可算是不信者变为信者的凭据,然而还不能十分使人信服。”2 G" l4 k5 f# r8 L1 y
; ?5 L3 l  L# n8 T: Z  O
  戴大卫答道:“你承认华列斯、巴比尼等人,在读过圣经和几部历史之后,就改变了他们的观念。但是要晓得肯作这样一番考证的怀疑家,到底有几位?此外在一千怀疑家中还难得找到一位肯来一读双方所有的证据呢!现在我打算再把一位不信者的事迹告诉诸位,他不但震惊了世界的怀疑家,而且也震动了世界的基督徒,因为他说他要证明圣经是不正确的。”
' i6 H" `) B/ U4 s; ]) g& C7 B
3 N9 r( P* o9 S4 p- l  “在1881年之时,英国蓝末赛爵士(Sir Williarn Ramsay)是一个正直的青年,品格端正,受过高深教育,他有一种诚挚的热望,愿意明白真理。然而他是在怀疑的环境中长大的,所以很早就深信圣经是虚假的了。”
. C& i, a5 y4 B3 r1 U& \
* d* ?0 J7 I: }  “他用了多年的功夫,从容地预备自己,要领导一组探险队进入小亚细亚和巴勒斯坦,打算在这圣经的老家,‘掘出证据’,用以显示圣经乃是一班有野心之僧侣的著作,而不是它自称所谓由天上而来的。他以保罗游行传道的记述(使徒行传),认为是全部新约的最弱点。从前没有人到过当地研究此事,所以他宣布计划要以《使徒行传》作为指南,并顺着保罗的行程而走,借以证明使徒决不会按着书中描写而进行的。”
5 Y( d& T( g- `; t" \: X
! z+ F8 @2 {3 @( X. F  “圣经的敌人对于这桩他们深信能完全驳斥圣书的举动,当然表示高兴,而且有些信徒对此也有一点骇怕了;因为这是扑克罗马皇帝朱理安以来之最勇敢的尝试。”
9 i3 D: Z2 R) M) c3 T
" z3 z* G1 T* q' N  “蓝末赛氏探险队与众不同之点,就是它的领袖深受对方的同情和信任。他不是一个喧嚣激烈的亵渎者,心满意足地坐在巴黎、伦敦、柏林或上海,从这些遥远之点痛击这一部出源于古巴斯坦的书。他胆敢实行他所深信的事情,并且在知识和体质方面都有相当的准备,能以从事调查的工作。所以各方面都信任蓝末赛,而且他说他要将发现之事物按着实情发表,他的话也深得大家的称许。”) K0 \" a3 E7 U
' i4 m+ n9 M& m
  “带着前人从未有过的设备,他跑到圣经的老家里去,在那里用了十五年的功夫,真实地‘掘出凭据’。1896年他出版了一部巨著,名曰《旅行家圣保罗和罗马的百姓》。”+ J! b/ `. e. c2 v3 F" h

& J% ~& ^; e  y0 I  “这部书使世上的怀疑家十分沮丧。它的态度是绝对无人料及的,因为它是与十几年前著者所公布的愿望相反的。反对圣经者的愤恨和困恼,至此可算是已达沸点了。但是他们的愤恨和困恼续有增加,因为在此后的二十余年内,蓝末赛接连不断地出了许多著作,每一部都是充满了新增加的证据,显明被挖掘地点已经怎样证明了全部新约是正确无误的。他的证据是如此的动人和有力,以致有许多不信者都放弃了他们先前人信仰而接受了基督教。直至今日这些书已经受时间的考验,非但没有一部书受人反驳,而且我也没有听见过有人想作这样的尝试。”# Q, m, q! Q; I  w1 Q

$ g/ ~, K" N/ E; h$ R  “对于四十年的探险和著述,单有一些引证是不足以表示它们的价值的,但是我觉得不能不略为读出数段。蓝末赛在《旅行家圣保罗》一书中第238页提到新约的使徒行传,他说:‘事迹的地点由一城转到一城,在所有许多的细节中,叙述上从没有发生一点的错误,’还有在第240页:‘使徒行传中每一细微之点,都有它本身的重要。’”
  k, b6 C2 `5 l  p3 y" A' ~. A7 t1 f1 A/ g5 _
  “我们再看他出版较迟的一部书,就是 1914年发行的《最近的同现对新约记载之可信的证据》。在序言第五页中他说道:‘我的目的……就是一句一句一节一节地将被人激烈批评的圣经章节,借着考证的方法,来指明新约的记载在简洁、明畅、含蓄及叙意之真实方面,都是独一无比的。不单是新约中一二部书有此特性,其他各部也如此。’”0 m& v& O. f1 G) Q: E% P9 U8 I
- F1 T+ m7 q  r8 o7 |, u9 @. y
  “著者在发现方面能有如此之进步,其主因是由于他在早期觉得路加是一个可靠的指导。”──259页。
8 t. P0 R6 d+ \9 T& `+ K* R2 S5 [, G+ M
  “所以这位本来要想破坏对于圣经信仰的蓝末赛爵士,竟成了现代为圣经出力量最多的一个,他已证明新约之绝对的可靠和真实了。但是最好诸位自己去细读他的著作,必觉格外有趣。今日时间短促,不能再多讲,下次我们的题目是:怀疑者对于我们有何贡献?”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第十四章 怀疑家的贡献
* {( k, [2 t9 b  I5 T. _  Y3 Q& p( {2 z3 k, p
  爱姆孙全家的人在会场等候开会的时候,他老人家显然有些忧虑的样子。露茜侧身横过她哥哥的座位,用手轻轻地摸着她父亲的额而悄皮着说道:“爸爸,为什么这样深思远虑,连皱纹都想了出来了。这样是有碍‘观瞻’的啊!”! j+ V: D7 [9 k  w% I9 ?+ k
: k  O) l3 n4 |  N* C2 V
  “我是有点忧虑,”他承认道。
" O9 x6 E6 {% q7 y3 l" X7 G6 s
5 F. F# F) T0 O7 c  “忧虑什么事情呢?”
# O) F+ B: q# O7 Q: B! q
. Z7 {: l1 i7 a% y  “我的心智十分扰乱,毫无一点主意。我本来确信我那些异议是无可回答的。但是戴先生已回答了其中的大部,而且为基督教已提出了一些不能胜过的理论。”$ X+ v0 Q) F+ x/ r
, m7 m1 @: n, b/ D
  “你为何不叫那些怀疑的朋友帮助一下呢?”乔治问道。
( o4 `; T4 @& q- j" @; @: l
' Y# Z, N+ y$ m) c; n- {4 V& b, C  “我已经将戴先生的理论向他们提了出来,但他们不能回答。这里没有人能够辩驳这些问题,现在他正预备长驱直入,来攻击我们的防线了。而且我们是几乎全无抵抗的。为今之计,只有背水一战了。”
% ~" U& M) J+ y9 R0 I4 k+ i& y! f  m  L  j" a; j# w: f
  “那么为什么不进攻呢?”露茜问道。
& Y6 r/ ?6 p  H: s
9 E1 i8 E, P, t9 {* M. Q8 s" B9 q$ {  F  “困为我已经将我最好的理论提了出来,它们都被驳倒了。若是再提出无足轻重的理论,无非是软弱和退后的表现。我对于琐屑的事情,并无什么兴趣。我不喜欢争论该隐在什么地方得着他的妻子,巴兰的驴子怎么会讲希伯来话,铁怎么会浮在水面,约拿怎么会在鱼腹中生存三天,或其他由来已久的嘲笑;这一切若是放在基督在世的生活和他奇妙的言语之旁,毕竟就算不得什么了。”4 o5 O. @  M6 F2 k4 N% r
% m: D1 R' V; a7 [; t* N
  “何以……爸爸!”露茜与乔治同时惊愕说道。“到底怎么一回事啊!”
2 k  u4 |7 i+ y0 f  G: S0 c4 H" G
) x; u$ |, d; g2 j! c& \  爱姆孙先生微笑答道:“我现在还不知道咧。”
! y% ^% n- N2 e% X( v9 x( F
9 [1 j. P0 u, T4 ]. b' K* h" `  “我晓得的,”爱姆孙夫人也微笑着说道。他们正打算向她请求解释的时候,戴大卫已走上讲台,所以只好把问题暂搁置了。* k* I/ E  b$ H. o$ z* J/ S
2 r: d+ g# ^/ \8 _  q
  戴大卫发言道:“我实在不大愿意讨论这个题目。我没有攻击他人之信仰的嗜好。我情愿贡献基督教的正面。但是我觉得不能不研究那不信者在打算毁灭基督教时所有的贡献。他们既然自认有一种胜过基督教的事物──否则他们不会设法毁灭它的──那么我们必须仔细研究他们所提出的替代物,并且审慎地将它阐述一下。”) }: C" k% ^* K% h" ?; V# g# f: }
" i* d9 B2 f5 W) D! v7 z; C- a9 s
  爱姆孙先生起立转向听众说道:
$ t' b- q2 I2 ^, i* `5 S# \* v
; l' U' K" w! h) T: {( _* ?1 N; n  “我知道我们对于戴先生这种非常客气的态度是十分钦佩的。我可能代表大家请他尽量发挥高见。”8 q! \" s* x! D+ T
9 O* l! `/ w, l1 N% f4 g/ d/ H
  接着就是一阵的鼓掌声。
, c/ `( S/ c1 v3 R7 J: e, s3 f8 h6 v8 C
  演讲者微笑答道:“多谢诸位的好意。诸位都知道那著名的怀疑家劳勃脱英革索尔(Robert Ingersoll)且一位兄弟是他十分疼爱的。他去世的时候,劳勃脱曾在坟旁发表一篇丧事的演讲,其中 有一段就是世界各地怀疑家所认为是他天才的绝顶表现。”
* [# Y# B  w+ E/ g
( c9 }0 J* `3 Q7 d% y2 }- }  “面对着死亡的威严,怀疑家之意念的面幕便被揭开一旁,他那精神上的痛苦也就露了出来。由他灰白的嘴唇中所发出的以下这几句话,今已传遍世界了。他说: ‘无论是在海上或远航的波浪海涛之中,每一艘船只之最后的结局,总逃不出破损二字。世上每一人生,即使它每时纵情仁爱,每刻盛享欢乐,等到结束的时候,总是变成一场悲剧,是玄奥和死亡之经纬中之最悲惨最黑暗的。……人生乃是一个狭窄的谷,处于两个无穷时期之冷酷和凄凉的山峰之间。我们努力而望不到高峰的那一边,我们大声呐喊,所得到的回答,只是我们哀叫的回声而已’!”
, c8 x, a( v9 P) C
- \6 T% w# x. V  “在我看来,”再没有人能说出比这更悲惨的话语了。在英革索看来,人生由他探测观察之后,只不过是一场惨酷凄凉的悲剧,那最高的企图不过是一种烦恼人的徒劳之举。正如犹大书十三节所说,他永远对着那‘墨黑的幽暗。’”* M6 v/ F% e, o  w7 O' ~
8 B1 G; r5 D9 f/ t
  “无论怀疑主义是别的什么东西,它决不是,而且也不能是真理。它甚至于也不自认为真理。它只不过是一种否定,将他人的烟火吹灭,而不点上别的以代其位。一种尝试,将世人抛入于不信者所自认存在的黑暗之中。”9 \, G# D% Z- E, l: d/ R3 K2 `7 H
4 t. C7 R& w' N
  “我们且看另外一位大怀疑家斯宾赛(Hspencer)。他写了数十部书之后,在晚年便开始著作两卷自传。在他以前的一切著作中,他都是攻击或否定基督教。但在他的自传第二卷将近结束的地方,他提到死亡,而且显然也有怕死的口气。他接着也表示悲叹,因为觉得‘那生存的知觉和曾经存在的知觉,二者在人死时是都要消失的。’换句话说:人不能处在像勒基氏所谓‘有知觉的死态之中。’”2 Q( k5 k1 @" w- J7 q

- U0 w3 f/ ^3 |4 D$ [4 D- r  “实在说来,斯宾塞在心灵方面是这样地追求安舒,以致接着这些讨论死亡的言语之后,他又说道:‘所以根据共同的需要,我已经用一种同情的心来看待宗教的信仰。这些信仰,无论在那一方面其见解都显得具有理智,而且我也觉得反抗这些信仰的结果,只能徒使我们无法接受它们所提供的解救方法。’自传卷二第549页。”
; G7 a& N" p; A) A* M& @4 E) ]9 ^# k: y9 h# q- ]6 U
  “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几条重要的结论:”
. j% S: }0 e, L3 P
5 w+ z& x, F  |' Q2 D/ o  “第一,斯宾塞知道他自己的解救的方法是已经失败了,而且这些实在不是解救的方法。五十年的功夫,他用他那伟大的智力,总想离开圣经而去解答生活之谜,及至晚年,他只得承认他的努力是完全失败了。”
" p- g$ H/ U6 p' Z& k9 s
" H" L# N' `1 Z$ U5 \  “第二,怀疑主义越是想取代宗教地位而不以宗教原则去解释生存的问题,它的失败也越多。”6 F# i- f4 h- h" }7 `2 l0 n9 t% m
$ h9 G- j. m' E$ D, {; r# r
  “第三,他这样深切地感觉他实在需要解救的方法,以致他舍弃了他自己和其他一切怀疑派的解释,而最终在基督教中寻求答案。虽然他没有接受基督教的解释,但他承认它乃是最好的办法。”
2 a9 s, R2 I2 e+ G& h
/ \9 k0 v( A; ^$ s2 i) r2 }  “第四,他在去世之前,他从对基督教所表示之坚决的反抗,竟一变而为友好的同情,而且他也曾表示他要作基督徒的愿望。”
9 x) i& @* @9 i
+ a* f" M/ ?6 F8 ]  “请问我们为什么要放弃他以同情和热望所看待的基督教,而采取他所最终丢弃的呢?我们再看现代。在1930十月份的《美国杂志》中,有美国著名作家桑德斯(W.O.Saunders)的一篇文字。他说:”
+ D3 t; ^7 B% \! E: @! ~" s; K( p
0 p1 k% g' K/ z  “我愿诸位去会见世上最孤寂和最不快乐的一个人,……我所说的就是那不信上帝的人,……我不是请诸位去会那否认有上帝存在的人--无神主义者;我乃是请诸位去会那单说他不知道的一个默想,孤独,而令人可怜的人──一个没有上帝的不可思议论者。有些人称他为不信教者。……”5 p# p" \5 R: X

8 S* y1 Q0 h- W( `5 C  “‘我特别有资格向诸位介绍这个不可思议论者,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这样写是根据我自己的生活和我自己的心意。我将自己介绍出来,诸位就可以看到在你邻近一带的不可思议论者,因为他们是到处都有的。’”
: O/ U9 D4 [7 r3 j1 _" V% Z$ l! z
  “‘也许你们要惊讶起来,若是你们听见不可思议论者对于你们信仰上帝的热诚,还抱着羡慕的态度。他们也羡慕他们死后得入天国的信仰,和你们那有福的保证,就是在那没有痛苦悲伤的来生,你们得到与你们的爱人相会,他情愿付出任何的代价,若是也能接受那个信仰而得着它的安慰。’”
2 I& j1 i/ q( i# W$ e% G
, N( j8 }# p" o. L9 I  “‘在他看来,只有坟墓和物质的永存,坟墓以后他所能想象的一切,就身体的腐化而已……’”
) j) \2 [( V+ `8 ?
# e, b  [: v2 b8 h% R  “‘但在这物质的见解方面,我得不着感奋或是快乐。难道这就是人类生存和努力后所有的结果吗?……所以我打算要将一个不信仰上帝之人的想望和孤寂,向诸位述说一下。’”& u" I& d/ l( d$ ]4 _

; W: q0 m7 o( K4 t  “‘你们那不可思议论者,也许故作镇静,带着勇敢的态度而来应付人生。但他决不快乐……在宇宙的广大庄严之前,他带着畏惧尊敬的样子,不知自己从何处来并且为何而来。同时空间的伟大和光阴的无穷,使他惊吓起来;一方面他也感到自己的微小、缺憾和软弱,不禁自觉羞惭。这样的人,诸位岂不以为有时也渴望有一根竿杖去倚靠一下吗?要知道他也背着一个十字架呢……”9 k0 g7 j, r+ m% h

0 A0 ~' e( {8 t  “‘你们的信仰的力量,深深在感动了你们那不可思议论者。他已经看见酒徒、浪子和道德堕落和人,被它感化了。他已看见年迈生病的人,得着它的安慰和扶助了。你们奇妙的慈善事业,你们的教堂、医院、育婴堂和学校,都大大地感动了他…… 他必须很惭愧地承认像他那样的不可思议论者并没有为病人或婴儿建造过多少医院或育婴堂。’”
1 _/ x" \1 I9 J" `8 V5 {8 K4 t$ Q: q  f7 L* N
  “‘在他看来,这个世界不过只是一个颠簸的筏,漂流在无穷时期的深水之上,看不到一点的边岸。他的心是为筏上的每一条宝贵的生命担忧,但这筏尽管漂流,漂流,没有人敢断定它究竟往那里去……’”/ E5 l& A( B7 B7 j, L0 _  ~( [( j; h
/ }5 F# [$ q4 J+ h
  “‘诸位已经会见孤寂和最不快乐的一个人了。’”
4 ~7 P  q% i- g" w( Z* |8 D9 b2 f) A* t$ r# \
  “这样看来,不信者究竟有何贡献呢?没有,绝对没有什么。他自己也这样说。他很羡慕那些基督徒。他是孤寂而不快乐的,那么他有什么可以贡献给人类呢?除了他自己的孤寂和不快乐之外,没有什么。”! V4 O$ G+ t6 `0 ~+ X  O+ P; I( c
) c# G- Y, g% T
  “但是,戴先生,”爱姆孙插言道:“不可思议论者不能接受基督教,是因为有许多事情凭信心而论,与他所见之所谓自然律法是相反的。他不能以信心来处理他的生活,他必须按着事实来管理自己。不可思议论者之所以没有贡献的理由,就是因为他不知道来生的状况,若是单凭信心而行是悖谬的。”
6 x% Z2 @* o/ v( Q( i" s
. I% I  j2 V- w9 Z! e: f  戴大卫微笑道:“其实每一个人何尝不是凭着信心而行事。受过教育和没有知识的人,理想家和唯物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都相信他们永未见过而不能证明的事物。数学家相信原理,化学家相信原子和宇宙的太空,天文家相信空间之无穷,自然科学家相信那看不见的自然势力和自然律法。”, N, d& d9 S2 h5 @0 R6 D
8 L# E$ c) ^+ n, q/ ^/ x
  “既然怀疑家无所贡献,我们下一次要看基督教有何贡献。”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7-20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五章 基督教的贡献: c. I+ z$ H$ t, }7 L; Q1 h
2 d; s# Z* g: }0 Q4 v' c
  一般的听众,很早就来等候戴大卫的末次演讲了。嗡嗡的谈话声,很足以表示他们浓厚的兴趣。会场的各处,只见有三五成群的人在那里作高兴的谈论。! @5 B& ?6 z1 ^+ K

  h, }  w% t6 A% f' B  露茜的一种兴奋的样子,从她的眼目中就可看出来了。“不晓得要有什么事情发生呢?”她父亲说道。, h# M6 N6 c& }6 Y

2 \. W1 }% B- ?( Q* S% D  “要有许多事情发生了,我的孩子,但决不是像你盼望的。今晚不会有什么争执了。”
; w0 X  |2 c* U! Y
4 e3 t- I  Y& Q3 N$ |  “为什么没有?到底要发生些什么事情啊?”
5 m% i6 @, U1 X
  V. n. M# H- w' h0 R. p/ m' u  “没有争执,是因为争执的主要各点,已被解答,而且今晚的题目非常重大,我们决不可毫不思索地去搅扰他。”
  E( O* ^8 A/ D, g5 c- ]4 M7 v+ N8 c5 ]! R0 r/ F
  “但不知要发生些什么事情?”她坚持地问道。- [- S0 ?1 p5 _

% d' r8 y0 d9 r( d- I  爱姆孙先生见她那种诚挚的态度,不觉微笑道:“我还不能说一定,但是我猜想的一班人所要决定的事情,将要影响许多在座者的整个的人生。”$ ~1 M! D" G* t0 l# ~3 G

8 p. X& c& m* Z" {% s# r! ]  乔治和爱姆孙夫人在旁很有兴趣地细听父女二人的谈话。露茜转面对着父亲,带着一种严肃的口气说道:& U( W: f* o& g9 t( \
& [8 `! c9 j6 e- S3 `( j9 k. I" P3 X
  “爸爸,你不决定吗?”4 X, b+ ~! I, [; F! S" D

$ S  Z  R1 X( n0 E. h! v1 g  “还没有咧,但我希望如此,我先要听听基督教有何贡献,但是你可有决定吗?”他问他的女儿道。
8 u$ `3 G, r/ _& @8 I/ D
  e2 x, n0 s+ D$ N! A5 p( w9 G  “爸爸,我已经决定了。我盼望你不要反对。”
/ H! R/ N' q! V. F/ L: `% n( h
( X. g" }0 j4 s$ c0 y2 N, N  “你知道我不会反对的,还有乔治,你怎么样?”乔治郑重点了点头称是。“夫人你怎么样?”爱姆孙夫人沉静而坚决地说道:
; E& J$ ^. V+ i4 d2 m+ q- G9 I. c. d# h. T, E: l7 p' m. @+ e
  “我一向觉得有一种想做基督徒的渴望。”4 T4 p2 x5 r! d& ]
# ^7 Z' p% U/ v* V: W2 ^, j2 L) s' {
  会场忽然寂静起来,原来演讲者和主席又上了讲台了。戴大卫起立演讲的时候,听众向他所表示的欢迎,显然是一致的。他说:/ x( K7 F8 y* ]4 }$ k# v; a4 R

8 u6 i0 r; I5 w  “基督徒对于诸位有何贡献?诸位上次已经听见主要怀疑家之坦白的承认,说怀疑主义除了为不信者制造失望和寂寞之外,实在并没有其它的贡献。诸位也已经听见这班怀疑家所表示的渴望。”
: e; @) R0 g' P4 P1 ?7 J( k$ ^. K7 C7 h
  “诸位也听见圣经怎样预告古代所有主要国家的历史,甚至于直到世界的末期。在座没有一人,此外也没有人,能够否认这些预言是在事前数百年而出的;诸位都承认世上没有别的书含有真实的预言。在不信者看来,圣经的预言乃是一种无可解释的奥秘。”: s$ t, h' a0 n8 h! Z) v
. i# I$ V) H) t: U/ S
  “基督教以基督来贡献诸位。我们在此已引证过十几位主要怀疑者的见证,这就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事实。他们对于他所生出的热心,大过世上任何别人。最后的一些不信者竟公然放弃了他们的不信,而愉快地承认他们是信仰基督的了。”
7 M( c: [3 |! l. g' F) f. H9 C9 z7 t
  “我们且来研究一下,基督对于人类──就是你我个人──有何意义。由于耶稣讲述的良善的撒玛利亚人的故事所带来的仁慈的教训,以及他对于病者所表示的慈爱的眷顾,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使从前疏忽和冷淡病弱者的恶习。已成为过去。凡基督教听到之处,医院和疗养院的院风均大有改观,以人道主义精神去照顾病人 ──已成一种惯例。”
8 B& p; l1 }7 p: m2 L' N2 b; n
+ G, M, K5 L9 i1 _  j% w: P  b  “你是否是一位社会改革家,对于贫苦的人是很关心的呢?那么想一想贫苦的人的社会地位怎样已被他高举起来了。耶稣说,世人全由一本而出,在上帝看来皆为兄弟,这个教训已将奴隶制度废除殆尽了。耶稣安慰那遭受压迫的人,并且很勇敢地责备一班自私自利的富人。他不求什么慈善的小恩小惠,他要人人在社会上得着适当的待遇。”
& M; [# l9 y+ h: O' s
& K1 d1 ?" X3 o& Z' ?; ?& a+ n  “你相信教育乃是人类进步的基础吗?那么要注意教育已经得着他的鼓励了。耶稣希望人类的心灵要和身体一样健全。当他说:‘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的时候,他便将指导世界之最大的能力释放出来了。在那个命令之中,几乎有无限的内容在内。它指点所有的基督徒去细察各国的历史,以致可以将福音实行在人类生活的每一方面。”5 D5 E6 _3 v- N

) Q/ z3 |  Q6 n( U' P3 |2 d  “为求达到此目的,所以航海术便有了研究和完善的需要,从此福音可以传及万民,正如耶稣所吩咐的。这个命令,已解放了每一个时代人类的无数精力,把他们送到海天泽国之处,原始茫茫森林之地;撒哈拉的热沙之上,北极的冰海之中。这都是为的什么?──无非是实行那伟大的使命而已。”) g) v8 v2 o5 A0 ^

9 h- e! ~- S2 R! q. w. [& Q- {  “在耶稣的言语中常带着鼓励传道的意思,因此就有九百余种方言现已变成文字,而且传道士已将各种实用和宗教的书籍编成各种文字了。实在说来,我们的地理知识,有许多是传道士供给我们的。他们胆敢进入商人所不敢涉足的地方。”
$ f& i1 J8 g  t7 r" F
+ E. Y  F0 n+ ^) c. q/ r( b  “耶稣所属的民族,乃是世上最受恨恶,最受逼迫,而同时也是最顽固和最狭隘的民族。但是他却成为普世唯一,能联合东西,在各方同受拥戴的人。”' K! {" O' J1 j! Y+ [" y
. R' p8 m  a# ?' f+ a! }. W) B: f
  “苏格拉底授学四十年,柏拉图五十年,亚理斯多四十年,而耶稣只有三年,但是那三年所产生的影响,远在古代三大伟大所凑合的一百三十年之上。”
) h: L. i8 F7 g7 t: K. ]* t/ j& d- i
  “耶稣不是一个著作家,但是他的言语之被人引证的次数,是多过于历史上任何一位作家。他的言语已经达到地极,并且已被译成各国的文字和各种的方言。”. x5 ]! ]" W0 t7 |/ A
1 [' }5 Y% r3 {" P. L. _, v
  “据我们知道,拿撒勒的木匠并没有设计过什么建筑的图样,但是世上有不少的杰作,都是为称颂他而建造的。”5 u( s2 N3 J7 i. Z3 Z( {

. L1 N8 h5 ^- u* z$ s# {+ ^+ R) n  “他没有绘制什么图画,但是拉斐尔、安吉罗和达芬奇都从他那里得到他们的灵感而画出不朽的名作。”
* a9 y% @5 J! s) O* Z$ \" I+ P3 y: @. W" a" u" Q+ |
  “他没有作诗,但是但丁、弥尔登和世界许多的诗家,也都是受着他的灵感的。”
2 F) \- O7 U# m7 l& H/ m% m
5 J8 s& L8 H$ t& g$ i; C! E  “他没有撰写音乐,然而海顿、亨得尔、贝多芬、巴赫和门德尔松在他们所写的称颂耶稣的赞美诗、圣乐和诗篇之中,达到了世界作曲之最高的境界。”& u; X/ f( z- |$ F

; M( ~) T2 R/ D/ M) V( J8 ^" Q  “耶稣是善于交际的,然而他保持一种审慎的态度,足可以抵制一切不拘礼节的言行。他的节制,从不使他陷入顽固或苛刻的地步。他不依照世俗的言行,然而他对于全人类的需要和痛苦,却是十分注意和同情的。”- g( I0 Z; X: m, Z" L3 p% E

. x* h4 R9 C* v# n, v  “对于他的见解的深刻,道德的高尚,评断的公正,言语的力量,他的荣耀生活之无瑕疵产美丽──以及它的高贵和沉着应付的能力,连怀疑家都有良好的称赞。”
- O$ G9 L+ |! ?1 Z3 X, p+ P( A
2 j; W. J+ I; ^5 G' f2 a  “我们永远用不尽基督的言语。他的话成为格言,定为律法,集成教义,作为贫困愁闷之人的安慰。改变了人的性格。但他的话永不废去,无论怎样被人引用之后,总还像初次讲述时一样新鲜、有力。”9 _. ~9 m7 U. s" Q2 S3 r$ |
7 s0 ^. Z' G/ F! U, f
  “怀疑家很坦白地承认这些事实,不过他们总想从人类的立足点上说明基督。他们很愿意承认创历代最伟大的人物,但是若是有一点关于基督带着神性的暗示,他们就要坚决地起来反对了。”& k' Y. Z: U" u% Z2 A* a1 a
( P& j+ [1 E: J# E4 w
  “然而若是他们把基督称为超人,也并没有解决这个困难。反之,他们比以前要出现更多的困难了。因为基督在实际上若不是神人合一,就必定是世上最大的骗子,因为他亲口说人应当敬拜他,他乃是世上的光,他在创世以前已经存在,他是从天而降,他与上帝同等(约5∶17-18),‘叫人都尊敬子如同尊敬父一样。’(约5∶23)(约10∶30、38)耶稣接受了‘主你的上帝’的称呼(马太4∶7)(约10∶33),怀疑者多马对耶稣复活后称他为‘我的主我的上帝’的时候,耶稣并没有谴责他,反倒对他说:‘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约20∶28、29)在四福音中还有许多具有同样意思的经文。”5 v- u* Z4 ~  i, Z8 c! U
# B5 [3 i* L2 A4 M4 L
  “提出像他所提的主张和要求──假如它们是不真实的──当然就可以把他算为历史上之最没有道义的骗子。然而没有一个怀疑者愿承认基督犯有这个罪名。诸位也相信基督是诚恳殷实的,因为诸位都知道一个坏人决不能教导出像他所教训的真理,而一个好人决不会欺骗那些他以性命换来的人。”
7 r( {1 P2 p! c
& |+ e: }6 Z5 t" i! g  “所以圣经之最大的困难,以及它感应之最有力的证据,便是基督。他超然地站地人类众子之上。历代以来,他一向是处于战胜者的地位,在他的四周,放射出道德的光辉,使那最有敌意的批评,也俯首表示钦敬,在那永不战败的万古磐石之上,一切的指摘和批评都被挫折了。下如基督自己的预言,他乃是那伟大属灵的磁石,将各地的人都吸引到他那里去。”
" \$ g1 b: q9 r4 M
9 A. D$ A8 w3 s: N* w2 W  E  “这位万王之王,由天上带着他那无穷的慈爱,到人间来遭受卑劣的嘲笑,容忍最强烈的试探,经过最羞辱痛苦的死刑,以致你我可以知道什么是爱,而可重获人类在伊甸园所失去的圣洁和快乐。所有真理都围绕着他,如同行星之围绕太阳一般。”
: g8 K9 d1 \7 w- ?+ |5 U5 ]+ V, R
  “我是在不信的环境中长大的。我的父母和亲戚深以他们的不信为荣。所以我自幼就深受历代怀疑家的影响。”
5 h; u0 a( f+ I+ p; v9 L8 }! F, V: I7 i. ~" \& j) J
  “但是我注意每一位怀疑家──由塞尔萨斯至韦尔斯──站在基督摇篮旁边所表示的深切的惊讶。我希奇为什么这个无助的婴孩,要在罗马的贪婪、犹太的恨恶和希腊的狡猾三种势力联合起来压倒他的时候,进入世界。然而历史上这最强盛暴虐的势力,反倒促进了这生在马槽中之婴儿的事业──这婴儿是世上唯一纯洁的人,但在世上最污秽的地方出世。”- g! S$ j! [5 b3 @; y
; C+ T  x) W$ U  P
  “我希奇这个贫困而没有受过教育的在罗马征服下的犹太平民,他没有什么权势,不统率什么军队,不占有什么职位,不接受什么荣誉,不著作什么书籍,而且在中年时遭受最耻辱的死刑,钉死在两个强盗的中间──我希奇他的名字至今一直是世人最尊重的名字,即在怀疑者之中也是如此。”
: P" V1 ?) V. ^2 V% U. \; j
; T+ k$ m& c1 v2 L6 u) n3 K" o/ I  “不信者不能告诉我为什么基督的话在今日像一千九百年前一样,还是充满力量。讥笑者也不能解释那双被铁钉刺穿的手,怎样把穷凶极恶的人,由罪恶的深渊中拉出来,在一认间就将他们改成忠贞的基督徒,敢在惨酷的烈火中受难,以致别人可以晓得那位安慰他们心灵的基督的大爱和能力。”
, g, f+ V8 M) f4 ]
( T& }; K# s: ]. Z' A, _  “没有一个不可思议论者能够说明为什么那些似乎坚不可摧的国家,终久被烟没消亡,而那被害的加利利人人荣耀和能力,却随着时代延伸和连续不断的攻击,却越发灿烂和高大。”
/ N9 W6 F( G9 f! A: _9 }8 @
6 k3 b# g) ?. x4 q' H  “任何讥笑者也不能解释──正如耶稣自己所预言的──为什么借着电话、飞机、无线电、铁路、马匹和双足,他的言语是正在穿过最稠密的森林,攀登最高耸的山岭,横渡最深的海洋,越过最广阔的沙漠,在世界各国各族各方各民将福音的信息广为传扬,造就了越来越壮大的跟随基督的队伍。”$ J- D0 t. o; Z/ T4 P8 @1 B# h
  }# f$ U' l* e' r8 m
  “没有一个怀疑者可以告诉我为什么这个孤立的犹太人,能够说出最简单的话语,连一个孩子都能明白,然而又是这样深奥,连最大的思想家也不能测透它们的深意。他的言行、性格,他的奇妙、深沉,乃世界之谜,任何方面的解释无非把他弄得更为玄奥,更为神秘而已。”" d* M) t! q/ M7 l2 `
" n* q$ |0 Z, M7 i0 T. U! i
  “但是当我接受并承认他是他自己所宣称的人物──上帝的儿子,由天上而来的主,尤其十分重要的,他乃是我自己个人的救主时──顿时我觉得这一切难题都迎刃而解了,我也明白了天使说:‘今天,……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的意义,我现在已认识了那伟大的真理,就是:‘基督在伯利恒虽有千次的降生,他若不生在你的心中,你的心灵依然是孤独的。’”
6 E/ `# o" e) h8 v8 A, D
; I- L  T- G" b" k" w& L" g& ^( V# ^9 f5 k  “所以这就是基督教的贡献,一个完全的模范,罪恶的赦免,心灵的安慰,一位训慰师,一位同伴,一位救主,然后再与无数完全的活物,共度永生。请诸位以这一切与不信者所常有的命运──悲伤的呼声,忧郁的失望,心灵的黑暗──一比,诸位要拣选哪一种呢?拣选的权柄是在诸位手中,拣选的机会就在今天。诸位已有几个星期可以考虑这些凭据,并能感觉到默想基督而得的快乐了。他愿进入你们的心中,而将他赦罪之后所赐予人的平安,带到你们心里。”
+ x! u- z4 G5 Z4 l2 _; x; ~. k" V& }  e! u, Z
  戴大卫至此略为停顿,他那诚恳的目光,在那里观察一般显出庄重面色的听众。他接着说道:! H6 \8 O. B) N  N! D, u

7 @# {0 Y: \6 G- o  凡是愿意放弃他们的不信,而当众宣布他们接受耶稣为上帝的儿子及他们个人的救主,和以前是怀疑者而如今愿为基督徒的人,请都站起来。”
3 @  [! l# _, t4 u7 d- O( J
. P' W- V/ o3 q7 G4 O  有一百多立刻就站了起来。戴大卫眼睛很自然地就转向爱姆孙全家常坐的地方。他见他们全家四人全部站了起来,面是不觉愈加快乐起来,向他说:* p( D, Q4 ^8 n# u
9 m; F. ~( c6 i. t: L: C) C
  “爱姆孙先生,我很快乐看见你的全家都能为主作证。但不知你可否将你改变信仰的经过,大略地告诉我们一二。”' m1 @! l5 K3 [3 t2 K5 w

* x9 n$ }; G: d5 y. ]! ]  爱姆孙带着喜悦的声音说道:“极愿从命。自我初次听人演讲之后,我便在家里阅读全部圣经。从前有许多我认为圣经所说的事情,我觉察它实在没有这样说法。还有许多我所反对的事情,经过一番仔细的研究之后,也没有什么不合理了。等我念到新约的时候,我在基督里寻得了我一生之第一次的平安和满足。我紧握着基督的手,就放弃了我以前之漂泊的宇宙。毫无定向之孤独可怕的感觉,而换上一个全然可靠的信托了。知道我的错误,我的过失,我的罪恶,无论它们是什么,全蒙赦免,乃是全世界之最动人的感觉。”$ [8 C7 S* d% m5 s% ^) ^

9 k$ C; Q0 ^" j& h  于是戴大卫便请所有站立的人,全部走向前恶性循环他们讲座受洗加入教会的事情,以致他们也可以参加那最伟大的工作,就是将“这天国的福音”传及世界各处。最先走到台前的,有爱姆孙先生、爱姆孙夫人,在安静中带着满意的样子;乔治,在他心灵中起了一种服务的新愿望;露茜,这鲁莽不顾一切的姑娘,现在却明白人生的美丽并不在于外表的修饰,而在于内心有耶稣同在,有着温柔安静的心灵。为耶稣服务这是最美的生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11-27 08:56 , Processed in 0.24540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