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677) 鸡蛋( 0)
|
大收藏家——华笃安先生,化私为公的篆印守护神!$ |5 a1 C( y! o* K0 p* z: t- j
/ J* e; e+ M# R( Z每当人们走进上海博物馆“中国历代印章馆”展厅时,似乎也步入了我国印章艺术发展的历史文化长廊。在静静观赏那些明清篆刻流派大家的精妙作品时,常常会在说明标签上看到“华笃安先生捐赠”几个字,令人顿生敬仰之心,也自然勾起了观众对这位陌生藏家一探究竟的兴趣。2 C# ?7 D( L" Z
( Q/ N4 e! m S4 o/ l8 K, j
经商天才,国士无双# ~ m$ m& t$ q# U3 _% V
) E4 d" t6 F1 q0 m5 P1 j: {华笃安(1900~1970),字国良,1900年1月出生在无锡一个经营纸业的商家。父亲华子孚是这家设在无锡羊腰湾文孚纸号的创始人,母亲陈氏,为人善良。兄弟四人,排行第二。4 }8 B* y; [! ^+ a8 C# @& \
- R/ K) w9 d! e9 l% L! a8 P# d4 B
/ O- A: K& ]2 `* @5 L$ @▲文彭,七十二峰深处”牙章,尺寸:纵3.1 厘米,横3.1 厘米,高4 厘米
- Z* q. M8 r6 Z% J7 Z: L# ?
9 g; Q6 O' S8 Q3 d( ?; U8 n华笃安从小严谨认真,不苟言笑,14岁就进了常州武进电气厂工作,历任实习生、材料员、会计员、工务员,21岁任发电厂主任等职,后因和发电厂厂长意见不合愤而辞职,经多方挽留不就。后经阜丰钱庄老板介绍结识了大企业家刘国钧,刘国钧当即委之以大伦纺织厂总稽查,并立促迅速到位,而此前二人素昧平生。
3 E, N o" y4 J/ w/ v" f. M% G. H; y2 a5 S& u9 n" z' m% \6 p+ N
曾有识者劝刘国钧说:“这个人很难弄。”刘国钧说:“我不弄人,何难之有。”也有人建议,不要轻信,应作考察。刘国钧答:“这人只有六年的书底,竟能21岁做电厂主任,可见他的天分;为了发电厂的利益敢于据理和厂长抗争,可见这人的刚直和忠心;辞职后董事会的人都来挽留他,可见这人的德性和人缘。这种人,人人都想得到他,如若考察,他的面子就过不去,他何必来就你?快请,迟一步就会被人抢去。” 刘国钧的预见很正确。华笃安受聘后,从帮助接盘大伦纺织厂,改名为大成纺织染公司,到主持大成公司第一厂(现国棉一厂),耿耿于职,贡献很大,刘国钧也一直倚其为股肱。
% ]2 Z0 V& i% C3 C0 B! E( v! M; ]% S& z
从1930年至1937年的八年中,大成纺织染公司从1个厂发展到4个厂,1万纱锭发展到78836多枚纱锭;200台织机发展到2557台织机;注册资金从50万元增至400万元,八年翻了8倍。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著文赞誉道:“据统计,像大成公司这样八年增加8倍的速度,在民族工商业中,实是一个罕见的奇迹。”华笃安以历年所得酬金取得企业股票,终于成为企业股东之一。当日本人轰炸常州时,他积极护厂,并辛辛苦苦将机器运送到上海。
- H; j$ m6 u& R4 l7 ^- ?3 ]
) m a9 {1 P4 N4 F' w1 ?
+ m" L' o6 L7 Y3 L8 `▲赵之谦,“赐兰堂”石章,尺寸:纵3.4 厘米,横7.3 厘米,高4.8 厘米 8 @: F7 X1 k! G1 @6 }& M t7 T3 Z
( O2 w' F' U: O0 H# W+ y华笃安对中华民族感情极深,认为只有振兴中国工业才能造福于百姓,他对家人表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公众的事业却是长久的,我要搞一家大的纺织厂。”
1 a7 V& ]9 ?7 A; \& a+ I: L: L3 D; f9 r& k9 O
著名的海上实业家刘靖基先生亦很看重华笃安,认为人才难得,因此当他在上海开办了安达纺织公司后,便请华笃安来上海作他的助手,负责筹建安达纺织厂(上棉二十八厂前身)。从1947年至1956年止,华笃安历任代理经理、副总经理,直至公私合营任私方代表,1956年他被调到上海棉纺工业公司,任基原室主任。
, a/ ?& R6 [- R/ L# u# G b1 w
: n2 Y7 w, O) N, H! @# V据刘公回忆,华笃安一生淡泊,视钱财、名利如过眼云烟,在棉纺工业公司,见比他职务高的人钱没他拿得高时,便主动提出减去自己一半工资;他衣着简单,一辈子不着洋装。粗布、棉袜、长褂、中山装,一双旧皮鞋连穿几年也不换掉,不喝酒,不抽烟,连茶叶也很少享用,最大享受是睡前吃个梨。
$ N6 h! z- t, {7 H+ D6 P% R3 ?0 p+ H& B( o4 u
藏印第一人, \5 q( P& z: K, G% @" s
) A5 H- _8 k+ g" @! X" G0 C
华笃安掌管大型民族纺织企业数十载,经济条件优渥,而为人淡泊,但如果遇上他喜爱的优秀传统艺术品,则会尽情收纳。其中最有机缘的是他建国初从丁仁家购入的上千钮明清印章,一夜之间即成为明清流派印章的大收藏家。5 x# {! u* I3 k
* K L1 m" ?: o0 b) q0 g
) H) d+ K" e2 v" ~- b/ o5 o" s% }% u▲邓石如“淫读古文甘闻异言”石章,尺寸:纵3.1 厘米,横3.2 厘米,高5.3 厘米1 p- h5 j, u! W
/ x4 {$ V- z8 g/ s3 \
50年代初公私合营后,华笃安开始对收藏发生兴趣,当时不少藏家认为革命时代不再需要收藏,纷纷出手,华先生的起意是不想让其流失国外。* N) f: R/ _5 E8 L3 [8 w$ r6 f4 }) W1 y
# q# k& D0 R1 c1 C2 o0 n: ?2 G
在朋友的建议下,华笃安把收藏重点集中在明清玺印和明清尺牍两个方面,先从丁敬(浙派篆刻开山鼻祖)后人、胡庆余堂(红顶商人胡雪岩创办)后人处收进一批印章,从此便一发不可收,先后汇集了江南一带久负盛名的四位玺印收藏家即丁辅之、葛昌楹、高洛园、俞序文四家的旧藏,终成蜚声国内外的明清篆刻流派印章的收藏大家,堪称“藏印第一人”。
& E* ]$ v) G0 W U5 g! n) U0 c3 K# q4 K: D$ e( f; E" Y
* j" r6 R6 B& K. ]7 V' J▲汪关“张炳樊印”石章,尺寸:纵4.55 厘米,横4.55 厘米,高3.2 厘米
( u# j" L) _6 f( x+ Z& k$ i& [- @! W3 p/ k
明清流派篆刻名家作品的收藏热,由来已久,至晚清、民国间达到高潮,尤以《丁丑劫余印存》编辑者丁仁、高络园、葛昌楹、俞人萃以及吴隐、张鲁盦、朱鸿达、方节盦等沪浙地区的大藏家为代表。探求之难,收藏之艰,乃至一印一惊艳,一印一故事。1 [( C6 J( W, j
5 h8 {- J O1 O( B' m建国后,随着篆刻消费流通市场的瓦解,藏家们丧失了经济来源,不得不将耗费毕生精力与心血的藏品出让。当时丁氏一家蓄有八千卷楼以来的旧藏浙派印作及友朋让渡的明清名家篆刻共1000余钮。1952年前后,因家遭变故,急需资金,便委托知名碑帖鉴藏家孙伯渊寻找买家,孙氏自然想起了既有经济实力,又对收藏前贤印章极为痴迷的好友华笃安,一经交涉,双方便以数万元的高价成交。之后华笃安又经广为搜集,其藏印总数扩充到1546方。为了收藏这些原石,华笃安拿出了准备开办工厂的巨额积蓄,耗费达100根金条!+ \. R! R$ V/ j
9 F. O3 d6 a7 ]& w# w) z- \
1 }! p: l; [$ M& Q( {( g5 k1 m- \/ P8 t
. b/ n$ X: c# D: `然而正当他小心呵护着这批视如拱璧的印石时,一九六六年的夏季,“文革”抄家的腥风血雨刮来,机智果断的华笃安在“造反派”抄家之前,想方设法在上海博物馆文物抢救小组挂了号。
, o! l4 K4 B2 q# o0 F$ }0 f% R1 { C; o9 U/ A9 ~' p; l
就在这个夏季的一天晚上,上海博物馆接到了来自华家的信息,原来一个为华笃安开车的司机竟带了几位戴红袖章的不速之客,上门动手抄家,华先生拦着他们,理直气壮地说:“这些藏品,上海博物馆一直要收藏,现在要请博物馆的同志先查看处理,余下的你们再抄……”。上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清点一夜,逐件登记,主要文物有明清篆刻流派印一千五百四十六方,明清名家诗札近百册。当博物馆工作人员刚撤出现场,造反派就雷厉风行地抄了起来,杂乱之声,瓷器碎裂惊心动魄,可华先生却喃喃地重复着说:“这下我放心了!”。华先生的果断之举,终于使这批艺术瑰宝免于被劫掠或毁灭的命运。
( v/ l6 `- `) c4 [3 F0 t0 h
, E( ~. O- K2 k4 z: M0 `1970年,华笃安先生去世。
' l+ }" r4 P: c d; \+ f0 o- \1 X( e4 R* o) L7 s' y
1983年,华笃安的夫人毛明芬女士(1901.10—2003.06)秉承先夫遗愿,将华先生收藏的珍贵明清流派印章1546方,珍贵明清各家诗翰尺牍78册、散页257件,悉数无偿捐献给上海博物馆。此诚为惊世壮举,功垂印史。为此,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曾颁发褒奖状,籍以表彰华笃安先生及其家属热爱祖国文物事业的精神。华笃安先生用一生的执着,为后世留下了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也为上海博物馆古玺印章的收藏填补了一个无可替代的空白,筑就了上海博物馆印章收藏的权威地位。: p! l5 k. x# P3 |
0 L. f" e# b0 s3 r! X/ ~; y* v+ v2 n- s" l, K& i
; C: S4 \9 [% Q. i! C1 S+ U9 ^# h& Y+ r
1984年,上博举办“毛明芬女士捐赠华笃安先生珍藏文物——明清篆刻和尺牍展览”,并精选其中一部分印章,钤拓印行,公诸于世,冠名《明清篆刻选》,畅销印坛一时。
# h5 S6 o) l/ l) k
8 W/ _3 I% l% H6 y$ k6 s1996年,上博玺印馆建成开放,展出上自西周,下迄清末的历代玺印篆刻代表作五百余件,成为国内外第一个贯穿篆刻发展史而专题陈列印章精品的艺术馆,华笃安所捐印章占了五分之一。而馆内的明清石章五分之四原属于华氏所藏,其标签上均有华笃安先生捐赠字样。
1 |6 \3 }1 N7 \: }/ F4 D, s
0 P7 \% N- E r( I e" h! r9 U1999年,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一部经典性的中国玺印篆刻图录《中国玺印篆刻全集》(四卷本)问世,其中选录了华笃安捐赠上博的明清印章精品227方。
1 J) V3 r8 t/ Q/ T: r i$ g! O, W# g2 c2 E
2003年,韩天衡主编的《中国篆刻大辞典 》所著录的上博39方名印原为华氏所藏。! A: F' e% d) h- d9 i
( |- |2 s; p4 Q2010年,孙慰祖著《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亦有上博华笃安旧藏作品40方入选。
0 k0 n& T: V/ |0 C/ e! `
9 X$ r# `/ q1 m8 t! M
$ i2 X8 W+ q$ F0 l' j- H, v
# p d$ B; r+ e% Y/ P横跨五百年的收藏
: W( U4 j, x, Z! B6 L W# g. }) O1 j1 ?! Z" R. j# s
中国古代玺印的出现,可以上溯至商代。印者,信也,印章的主要功能就是示信,随着佩印风气的形成,吉语印、肖形印等彰显审美功能的多种印式逐渐盛行。唐宋元时期文人用印功能扩大,渐成体系,但中国印章出现新的发展方向。明代中叶以后,石章应用渐盛,便利了文人独立完成创作,篆刻成为新的艺术样式。从十六世纪的明代开始,印章艺术又和文人书画相结合,乃至成为作品的构成部分,于是就出现了明清两代五百年间具有革新精神的文人篆刻艺术,改变了篆印历史的漫长进程。
) v2 ]' S5 x; }( j. ]3 J3 f4 t7 J6 s5 c. y2 m \+ {0 u+ U+ `' f
在华笃安捐献的篆刻原石中,上自明代中叶流派印的肇始期,下迄清代篆刻鼎盛期,集著名印人250家的作品,共计1546方,蔚为大观。不仅有明代流派篆刻开山鼻祖文彭和何震的绝世神品,还有苏宣、汪关、程邃、高凤翰、邓石如、吴熙载、赵之谦、徐三庚、胡钁、吴昌硕、黄士陵等篆刻大家的压卷之作。至于西泠八家之印更是数量惊人,多达700余钮,其中仅浙派始祖丁敬的原作就有80余钮,举世无双,令人叹为观止。
, B, F& ^3 v/ k! v" w, \
( X l* L5 D4 Z& l1 m5 }
" T' P, K: U' r* T▲何震“笑谈间气吐霓虹”石章,尺寸:纵4.05 厘米,横3.9 厘米,高7.1 厘米
- w% M9 K$ D: R! d
$ f* M( V+ S m+ |0 S5 v* A更难得的是,这批藏品各家风貌大体齐备,就是以收藏之丰闻名的杭州西泠印社亦远不及此。这批流派印章大多见于著录,流传有绪,且多为石章,也有其它材料的,如象牙、玉、紫砂、瓷、竹、铜等,反映了四百余年篆刻流派的发展过程,是公认的篆刻艺术的珍贵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 x8 R2 h) ~6 }1 [
* Y% [3 ^2 E6 c M$ W
华笃安捐献的这批珍稀文物中,后经国家文物鉴定机构权威鉴定,明代文彭“七十峰深处”;何震“云中白鹤”;苏宣“深得酒仙三昧”;吴良止“采真堂印”;汪关“子孙非我有委蜕而已矣”;清代吴晋“愧能”;丁元公“随庵”两面印;高凤翰“雪鸿亭长”;顾苓“传是楼”;程邃“徐旭龄印”;巴慰祖“已卯优贡辛巳学廉”;邓石如“我书意造本无法”;西泠八家创始人丁敬“同书”等227方印章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其余1319方分别被定为国家二、三级文物。5 c- |9 k, S9 p
5 K3 _8 {9 l5 u+ v
华笃安的印章贯穿整个流派篆刻发展史,是研究文人篆刻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如果没有华笃安的果敢壮举,上海博物馆的石章收藏将难成体系。这批杰作如遭陨灭,也将使群星璀璨的流派篆刻艺术黯淡许多。华笃安以一己之力,购藏、传承了这批篆刻经典,使其免遭覆巢之祸,为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立下了旷世功勋。
2 P) I5 I+ d4 {+ x2 M: e/ V8 x& q6 m0 e
/ ^' z( \ V! ?4 Z" @▲文彭,七十二峰深处,象牙章,3.1cmX3.1cmX4cm
1 t" ^- [; T0 G K* g0 o& q0 Y' L+ V
此印是解放后由华笃安、毛明芬夫妇捐赠。“七十二峰深处”印中的“七十二峰”讲的是衡岳七十二峰,据《衡山观湘文氏族谱》考证,文彭祖籍老家应今衡东县大桥镇礼厚村,明时属衡山县。也就是说,文彭刻“七十二峰深处”是指衡山的七十二峰,他的家,他的根在七十二峰深处,是对老家的一种怀念。这与白石老人刻“绕屋衡峰七十二”如出一辙。* q; Y: ~- q& A& r0 l$ g
! H% h0 \" d1 `0 K
1 Q* P( e0 U7 m6 ^8 F7 N
▲齐白石,绕屋衡峰七十二( |! k4 P5 q4 y" P/ w; }! \4 T: Z9 n# z
) L* D9 @2 e* s$ F此外,华笃安所收藏的明清近百册名家诗翰、尺牍也极珍贵。其中《明贤尺牍》有于谦、祝枝山、唐寅、文徵明、徐渭、李东阳、顾亭林等手翰;清代的《杭人诗翰》及《杭人尺牍》有毛西河、朱彝尊、袁子才等历史名人手迹。藏家中收藏尺牍者极少,这批明清名人的墨迹不仅有艺术价值,而且有着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尺牍里裹包藏着当时的社会风貌、经济活动、民情世故、文人来往以及一些官僚内幕等史料、轶事。
7 M" E0 r: v j; S0 i8 g% N6 R: }2 _0 V6 J7 k3 M
君子比德于玉
: J u; s; U+ k* t' U1 f" V3 y% n% a2 ^# I( ?1 P& ]
华笃安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培育常州市纺织业人才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5 L% D6 @1 y( ?; g0 u
; U) P2 z# m$ b% H9 n. C5 J; [+ m7 \! z' e
▲乔林刻 何可一日无此君 竹根章
' G8 ~, ~& v6 [( r, X" ^
1 g* G# z! T; J" d" W; u- I6 {1984年10月20日,根据华先生生前的遗愿,毛明芬女士将先夫平时积存的人民币十五万六千元(至少相当于现在的3000万元),捐赠给常州纺织工业公司,江苏省常州市人民政府特此颁发了褒奖状,褒奖此种爱国热忱;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华笃安教育奖励基金,奖励该公司所属单位职工在带职学习和定向委托代培中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绩优异且有创造能力者;重点奖励参加自学考试、中级技术培训、服装、外语、外贸培训者,并以常州纺工电大、职大、纺校、中国纺织政治函授学院及中国纺织大学(今东华大学)为重点奖励学校。
. ~# n8 ?( M( O: o, v9 @* ^* \6 s* _2 k
1986年7月常州纺织工业公司向所属企业及有关纺织的大中专院校,发布《华笃安教育基金奖励条例》。同年8月26日,在市政协会场召开的首次常州纺织工业华笃安教育奖励基金授奖大会上,33名在职学习和定向代培中成绩优异的职工荣膺华笃安奖学金和荣誉证书。此次获奖的人员,是从正在全国五十九所院校学习和参加各级各类自学考试的1500多名职工中择优确定的。
$ D3 P: P$ a- k: e
; }6 _7 W+ G9 X4 R& @6 b+ o* H如果你在江苏,尤其是无锡* X- X- _ S& D% ^ \* \9 V) U
) \" Q2 h$ ~7 p& ?. o+ u* R2016年10月29日,由上海博物馆、无锡博物院联合主办的《云心石面——上海博物馆、无锡博物院藏明清文人篆刻特展》,将在无锡博物院西区二层临展厅隆重展出。
4 U9 V$ f _; ^9 ]) f5 g- r3 _4 p. W/ O% Z
) {& \3 C. }4 T9 Y; ~
▲文彭刻 画隐、梁袠刻 东山草堂珍玩 两面章9 @! @1 A; g5 Z+ {
" ?4 \3 E( P( P2 w/ P: i# v此次特展全面系统地展示了明清流派印的发展过程,更融入了无锡地域文化的特征。展出的印章作品,主要包括上海博物馆藏明清流派印和无锡博物院藏明代顾林墓出土的一组明代流派印,共计156件。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7年2月11日。5 S* F3 [( G4 F) k" V
, H+ s% `* j6 F, p
华氏为无锡望族,历代名人有华蘅芳、华世芳、华君武、华秋萍等。元代华幼武,明代华夏、华云、华叔阳,清代华翼纶,近代华绎之等,素有雅好收藏之传统。此次展出也是华笃安旧藏首次回归故里,观众在品味明清篆刻艺术魅力的同时,亦可从中感受到收藏、捐赠者的文化情怀,以及无锡华氏悠久深厚的家族文化传承。/ M& c6 Z5 V5 @3 d% E
6 f6 p* X% V! C: ^/ |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HDmEhubghPBs7wZIAA_r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