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0) 鸡蛋( 0)
|
161樓主 -- 拿不定主意
! ~6 X( H9 S! E我不知道有没有下辈子,依我的认知能力和认知逻辑我无法认知在这个四维世界里不存在的东西。而佛学中下辈子是个很关键的东西,轮回是佛教的基本观点,所以宣传佛教的人就需要举证下辈子的存在。
7 S9 t) p, u7 m/ a) _ I8 K做好人是不错 ...但是我们现在讨论是佛学基本观点,是来了解人生的更深刻的意义的,所以我们不能就此止步。在我看来做明白的好人,比做糊涂的好人要更好
5 e8 B8 u8 K- R& ~/ X) M7 A, j; @1 H拿不定主意 发表于 2009-8-27 13:34 * `# g# G9 ^* P/ U2 S
9 M8 a: P$ D! {" I
多谢楼主的问题!楼主是高人已是众人皆知,虽然我很平庸,亦没有minsc 的博学,但仍希望可以用我仅有的知识与楼主分享,所写的文字,可能与佛学思想不乎,如果说得不对,先道歉。以下的言论如有冒犯其他宗教,先请原谅。
- n9 z: d1 Z1 N! _
& R4 v* x# M& m0 c楼主英明,懂得问这个题目,比傻头傻脑的我通透得多。說得好!慈悲也要智慧,否则是烂慈悲了。
) |* o/ ^3 x$ p. j! P7 B
6 a, L6 F }( e: V4 k( n佛教认为因果、生命都是环形的流转,循环不灭,不是一条直线的。佛教认为生命的由来是从『无明』开始。根据佛教的「十二因缘」说,有情众生由於累劫的「无明」烦恼,造作各种「行」为,因此产生业「识」。随着阿赖耶识在母体子宫里渐渐孕育成色心和合的生命体,是为「名色」;名是生命体的精神部分,色则指物质部分。数月之後,生命体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成熟,称为「六入」;胎儿脱离母体後渐渐开始接「触」外境,并对外界的苦乐感「受」产生「爱」与不爱,进而有了执「取」所爱的行动,结果由於身、口、意行为的造作,又种下了後「有」的生命体,有了「生」终将难免「老死」,「死」又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 V, t+ D' h9 j
: g3 f2 w: b/ W) o. {9 U佛教是用别一个角度去看「生死」,生命本来就是「永生」,就是「不死」的,死的只是肉体。例如,茶杯打破了,要把茶杯复原已不可能,但是茶杯里的水流到桌上、地上,我用拖把、抹布把水擦起来,一滴也不少。「生与死」这两个文字中间的空间,是轮迴的关键条件。每个生命看似独立,却是互相拉扯重疉。以佛学思想来说,佛是出了三界之外,三界是色界、无色界、欲界。看似很神怪,其实是在人类精神上的分类。以我之见,「生与死」与「轮迴」可分为两部份:(1)物质层面 - 例如:色身(即肉体)(2)精神层面 - 例如:心识(佛教是指:不生不死的生命)。5 r2 d2 v. V' f+ F* S+ I, G: ]
& v- R k$ K3 y: e1 S, I+ {
人的身体是属於物质,凡是物质终会老化、枯萎,而精神却是绵绵不断、相继承受的。轮迴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我们一分一秒都生活在轮迴的系统里,是因缘果报的定律,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而已。例如:看见心爱的人,心生欢喜,离开心爱的人,心生悲痛,周而复始,这些思维都是随境而生,没有自性,无所从来,无所从去,飘忽不定,留下只是回忆,和回忆中的喜、怒、衷、乐。但不要小看这些回忆,当把回忆的心念扩大时,它就会成为「业力」,延续到无有穷尽的轮迴中。又例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关口,在日常生活中,当遇上与自己相反的人、事、与物,便不理後果,生起恶念,要生要死,我要复仇,引发行动,当别人还以颜色,又起恶念,不能自恃,一次又一次的受同样苦痛。
7 y' O" e1 e8 r9 }. j
5 ^, E1 j1 f: W0 H3 G0 @现代人对於物质层面的投资往往大於精神层面,却不知肉体生命一旦结束,灵性的生命仍然会往前投射。所以佛教主张,不要太过於眷恋这个逐渐老朽的身躯,而要在现存肉体的有效使用时空内,精进修行,广结善縁,多积福德,让生命来的潇灑,去得自在。可以说,生死同时於生命中存在,却又不愿相容。看透、放下,就不见生死。
8 T0 [$ k; ]5 k3 f2 o/ u8 c6 ]% G% R. E- R: U, W6 Y
请问我这样解释「精神层面」的轮迴,可以吗?如果不可以,我可以再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