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65|回复: 2

站在贝尔斯登废墟之上

[复制链接]
鲜花(70) 鸡蛋(0)
发表于 2010-3-31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200美元一趟的华尔街通勤直升机租赁业务近期升温,华尔街三大投行的2009年平均薪酬同比增长14%——有钱人似乎又回来了,只是不知在直升机上看着贝尔斯登的“废墟”,心中会作何感想。
* ]+ O3 @3 _3 \' X% Q: d
7 Y9 V) p+ B/ X* _  两年前的3月14日,贝尔斯登轰然倒下,生前事虽已毕,但身后之评,仍需我们加以冷静思考。日前,评论人约翰·卡西迪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了《贝尔斯登危机两周年祭》,提出的一系列观点,发人深省,引人深思。0 H9 O& V; q. |8 Q  M" G) r" u- @' o
' X6 U& N4 b- [% Y* V2 Q( }4 U) e
  该文指出,贝尔斯登的倒闭,揭示出的教训包括:杠杆是毒药,市场并非总是有效,大银行就像核电站,统计模型就好像是比基尼泳衣。两年后,当我们冷静思考贝尔斯登乃至次贷危机问题的时候,这些观点颇值我国金融业吸收借鉴。' _1 y  r: W2 |" E1 A+ ~% f2 t
& E. s- A$ Q  o( @" p  ~
  关于“杠杆是毒药”,《贝》文指出,“2008年3月时,贝尔斯登的有形股权资本约为110亿美元,却支撑着3950亿美元的总资产——杠杆比率达到36。几年来,这种不计后果的融资让贝尔斯登得以实现约33%的利润率和20%的股本回报率;但当市场逆转时,这种做法却让贝尔斯登失去了资本以及愿意向其提供贷款的机构。”毋庸讳言,杠杆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金融交易的效率,在全球金融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应有作用;但对其无节制地使用,则恰恰使杠杆出离于全球金融市场发展的阶段性需求之外。同时,在此过程中,一些金融机构的主观意识也存在着极大缺陷,突出表现就是对中介本色的背叛,使得中性的“对手方”成为疯狂的“对赌方”。因此,在卡西迪分析杠杆工具客观功用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尽管金融机构有逐利的义务,但我们有必要讨论其主观意识的边界所在、责权所依。2 A5 j, |. H- Q

+ F- Q7 l: [1 y  f3 g  关于“市场并非总是有效”,反面的教材,莫过于美联储前任主席格林斯潘所倡导的观念,他认为,金融产品的不断多样化会使市场参与者的下注更理性,市场作为整体能更好地反映参与者的集体智慧。简单来说,不在少数的金融理论家和从业者倾向于认为,价格本身就是意义,而多样化的产品为价格的发现提供了更多的载体,从而有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和稳定性的加强。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3-31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62) 鸡蛋(0)
发表于 2010-7-22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11-14 04:29 , Processed in 0.10073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