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70) 鸡蛋( 0)
|
5月20日,美国参议院以59票对39票,通过了修改后的新金融改革方案。议案的通过,饱含是对抗与妥协。若把目光拉长,就会发现,该议案通过,只是奥巴马与华尔街之间曲折故事的一个高潮片段。
4 W! T3 B: k/ U6 d4 |! Q
, g& f4 ]: H7 t% ~ 奥巴马与华尔街的故事,经由一见钟情般的甜蜜开端,发展到如今的苦涩愤恨。与美国救市策略的变化同步,也跟华尔街的冥顽不化相关。
! A! f$ ~1 k7 p5 _$ v
2 J6 M+ ? b, X/ O7 h1 M 华尔街不理解为什么奥巴马“背叛”了他们。而奥巴马政府亦不明白,为什么银行家们睁大眼睛却看不清自己身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现实世界中。不论在公共场合还是私底下,奥巴马与华尔街的蜜月都彻底破裂了,长达数十年的权钱恋正在经受新世界(12.04,-0.76,-5.94%)的考验。* V2 m2 W4 \# {# e( Q- T) H7 E l
/ @4 @. Y# l2 | 奥巴马和华尔街,曲折恋一场后,是否将渐行渐远?或许真正能让双方重温鸳梦的,只有寄望于美国经济的快速复苏。2 \* k' V! a- l
' ~6 I' r2 |9 [1 t* i1 ~
马州的意外! J0 |& l' U3 F+ Z6 ` ?
9 l, ^2 T0 i) i0 o! N4 ~ 民主党人泰德-肯尼迪在马萨诸塞州参议员竞选中不敌共和党人斯科特-布朗、意外落败仅38小时后,奥巴马就在白宫宣布最新金融改革方案。1月21日当天发布会上,紧跟在奥巴马后面的,是前美联储主席及前奥巴马经济顾问保罗·沃尔克,现任美国财政部长蒂姆·盖特纳则远远站在一边。; ^* a4 G' Z& s& e$ A& \
4 @$ S# k2 [ v0 G# ^; d6 L9 |6 Q! \ 斯科特的斜刺杀出,使得奥巴马医改前景骤然暗淡,并可能影响奥巴马的其它核心议程。而为了推动整体改革,奥巴马于是迅速拎起金融改革议题。他提出改革金融,尤其抨击银行业的投机和“赌场”式行为。“我的改革方案简单明了,名为沃尔克法则———就是以我后面的高个儿命名的。”奥巴马说,“美国银行将不得进行自营商交易,也不得拥有或投资对冲基金与私募基金。金融机构投资逐利,这没错,并也能促进市场和经济繁荣。但是,银行不一样,它设立或投资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时,手里拿的是美国人民的钱,这不应该。”/ W8 d* M' Z- r! ^1 ~
# @& ~: W5 k, J+ Z1 }) q 当奥巴马说这些话的时候,沃尔克脸上光彩奕奕,盖特纳却难掩沮丧。很明显,在就金融改革方案的争论上,沃尔克这次占了上风,盖特纳有些失宠。一位知名经济专栏撰稿人甚至说“他(盖特纳在美国财政部长位子上)的日子不多了。”
2 |) q1 J! o. }% n0 |
4 E5 y2 @+ n; V* k0 e6 h8 u4 | 此前,沃尔克一直唠叨说政府对华尔街太宽松,主张严惩;而盖特纳则试图维持华尔街的稳定,支持其重整信心。不仅如此,盖特纳担心,选择在马州竞选失利的当口公布新方案,会给外界以口实,指责奥巴马一味顾及党派利益。
2 U+ ]- I3 n, E( H& U* x5 {" D) R4 k, @9 p
而华尔街对新方案的激烈反应,比盖特纳担心的还要严重。当天,银行股领跌下,道琼斯指数下挫213点。“白宫的意思似乎是:‘马萨失利了,医改砸了,那就转向华尔街开火吧。’”美国最大银行之一的CEO说:“而大多数华尔街人想的是:‘你扇了我一巴掌还不够,现在又踢我一脚。随便吧,反正我们就这样了。”
7 `+ \5 H4 N4 j* s3 n% h" Q- N$ k( [/ L" F
5月20日,美国参议院以59票对39票,通过了修改后的金融改革方案。议案通过的过程,是一个关于对抗与妥协、胜利与投降的故事。但换一种眼光来看,议案的通过,只是奥巴马与华尔街之间曲折故事的一个高潮片段。这个故事更长,华尔街与奥巴马,经由一见钟情般的甜蜜开端,发展到如今的苦涩难耐、恨意灼灼。
( k, \! Y/ k- P I0 f6 n. m0 I6 I1 J& T Q) E+ p/ i; A; O- E! b# Z
但如今,几乎每个华尔街人都反感他,称其为伯尼桑德斯(著名民主社会主义者)和埃尔德里奇克利弗(著名黑人激进组织领袖)的杂糅体。甚至有人斥其为反市场经济、反财富、反资本主义,以及财富重分论者、诽谤犯和暴徒。一位曾在人前夸耀其投票给奥巴马的某大型银行主管,现在骂奥巴马是“芝加哥暴徒”。其他人呢,摩根大通主席杰米·迪蒙?高盛董事长劳埃德·布兰克费恩?“他们或许不直说他是社会主义者,但意思也差不多。”这位主管说。7 m! k: }, ?8 }4 D4 a* c4 }" d
+ u: f& @8 c* U$ h
一见钟情" Y. L( w! {0 S/ r1 _; ]) i
" b+ \- p7 q: i, u+ e# |( K i& b
毫不夸张地说,当奥巴马作为政治新星甫一升起,华尔街就为他着了魔。他聪明、沉着以及调和两派、客观公正的风格,尤其是在与麦凯恩对决时所表现的救助金融业的态度,迅速赢得了华尔街的青睐。
/ N# X8 A+ L6 l4 c, ]) [& h$ E* m% Q6 q T0 m! l
奥巴马跟华尔街的第一次约会,在2006年11月一场由索罗斯举办的论坛上。那时,奥巴马的演讲虽润色不够,但其简短精悍、回应迅捷的特点,吸引了华尔街人。随后,在其竞选过程中,华尔街慷慨解囊。据统计,截至选举日,奥巴马团队所获募资最多的7个机构中,有3个是纽约大投行:高盛、花旗和摩根大通,瑞银和摩根士丹利稍稍靠后,但也位列前20名。+ T" V8 o3 O3 ? E P/ b! R+ @' b
; y' K0 t* t7 W2 U1 c8 r
当奥巴马组阁的时候,也跟华尔街保持密切接触,与各大投行高管探讨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自然而然地,奥巴马会考虑任命一位华尔街人士担任美国财政部长。作为过渡,他先选择81岁的前美联储主席沃尔克。接下来,奥巴马有两个选择,前财政部长萨莫斯或新手盖特纳。前者实力雄劲,但因好斗个性结仇不少,被奥巴马顾问团否决。剩下的只有盖特纳。之前了解甚少,但当见面时,奥巴马和盖特纳相见恨晚,一拍即合。当新财长任命消息公布的当天,道琼斯指数上涨6.5%。
" w/ E, U, H ~3 i% l4 S( b
4 m) P, C3 a5 F+ H3 c 当时外界都认为,盖特纳是华尔街的人。甚至一年半后的今天,盖特纳仍在其办公室向记者抱怨说,人们都以为他一直在为高盛工作。讽刺的是,华尔街的人并不认盖特纳,他们说,从未有人雇用过盖特纳,他(对华尔街)是个好人,但他也是一个管理者。 t+ W0 r* U$ t
" F t6 k1 B0 n) F0 }7 A# q- {0 I
分歧渐生/ t7 H( f; @: Q2 f1 P
( Y7 C, X8 A$ @/ X( Y& x9 E 华尔街的担心很快变成现实,2009年2月,盖特纳宣布其不良资产救助计划,即通过公共和私人注资来吸纳银行不良资产时,道琼斯指数直落382点,甚至有人叫嚣要他的脑袋。8 p+ f* m% x( o6 D+ J- t
2 h/ J4 I1 v6 C5 p3 Y 讽刺的是,盖特纳其实是想挽救华尔街的,在对华尔街的态度上,他属于鸽派。而不少官员,包括国家经济委员会主管萨默斯在内都属于鹰派,他们认为,华尔街应该为金融危机负责。两派还有过冲突,比如在萨默斯力主应辞退美国银行CEO时,盖特纳就反对,声称此举将打击市场信心并影响银行吸纳私人资本。当时,奥巴马站在盖特纳这边。
$ P% r1 U# D8 \1 W- B9 `
" g' d- o( u* W6 [% \# L 更大的分歧随后就来了,那就是是否对银行实行国有化。奥巴马经济顾问团队中的一些人,主张至少应接管那些资不抵债的银行。盖特纳则反对,并怀疑持国有化主张的同僚,是受了一些对冲基金的挑拨。因为,如果国有化,意味着这些基金有机会获得那些银行的贱卖资产。0 S) a+ Z6 F$ v" o
4 u+ l" Q" Z/ O ~% A5 a' }
为了听取更广泛的意见,奥巴马召集了一批美国经济学家开会,其中就包括著名的保罗·克鲁格曼。盖特纳回忆说,那是一场一锤定音的讨论。这些经济学家知道反对什么、不要什么,但没人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除了克鲁格曼。只有他说:“国有化的例子有的是,美国要这么做也可以,但有两点要想好,一是,你将花费巨大代价;二是,从此你将为其提供担保。”3 M. i5 n' q* Z* r* J6 o
6 l( Z/ q, Y5 { v. y& h! U# S( c S& q 于是,奥巴马再次站在了盖特纳这边。奥巴马对他的支持,其实一直没变。这不仅是因为两人惺惺相惜,而且盖特纳保证金融系统稳定性的举措,也实有成效。曾经对银行系统做的压力测试,其结果使人们减少恐惧并逐渐恢复信心,截至目前,大银行已还清了此前的不良资产救助贷款,并且,跟上世纪90年代早期美国储贷危机相比,花费的代价要小。
z& N u- ]- U3 {) X# I) @; p" [/ ~" M# J2 \2 ~4 u1 N
盖特纳的想法是,尽力援救金融业,把经济从崩溃边缘拉回来,即使这使部分银行从中受益,也是值得的,他也乐意。对于平民主义者的愤慨,他不是没想过,为此还咨询过前总统克林顿。克林顿的建议是,他除此没有别的选择,因为“即使你捅高盛主席一刀,或许能让民愤缓和两天,但然后,更激进的民愤会随之而起。”5 E+ ~$ ^& |/ k1 w+ E+ {
6 E9 {/ {* b- a7 E 矛盾激化; G6 w3 b$ D# U9 v3 N( e! T
4 [* B. X- m V; K. k
然而,随着A IG巨额分红事件爆发,白宫与华尔街关系的平静维系局面宣告结束。2009年3月中旬,消息爆出A IG高管团队在公司差点破产并险些引起市场大面积连锁反应的时刻,仍给自己分发了1.65亿美元的花红时,国人大哗。在国家经济委员会主管萨默斯痛斥其无耻的时候,华尔街仍辩称此举只是履行合同,不可违约。
* ~" Q/ \& Q$ }
5 j" D3 b. O/ G* D7 o, B" m j 第二天,奥巴马宣称,将要求盖特纳使用各种方法,誓要A IG高官吐出这些钱来。随后,白宫提出惩罚议案,征收9成花红税。而最终,该议案被参议院很快否决。
8 P& r6 E- [. q7 o/ c8 q$ O
7 v" L. j, C, I! u+ @. S. o, B! s 11天后,奥巴马召集13家最大银行的高管到白宫开会。会上,他称自己正站在银行家和民愤中间,力求缓和局面。银行家们要求尽快退出不良资产救助计划,抛掉背负的贷款累赘。奥巴马则提出答应银行退出的条件,即三点要求,一是通过压力测试;二是补充新鲜资本,充实资产平衡表;三是降低花红。银行家们回答,降低高管的花红和薪酬,不利于激励人才。奥巴马怒斥道:“先生们,你们说话要小心,公众不吃你们这一套。”
" w3 U1 J' b2 n2 {1 V+ f1 h. L. k5 e: V2 `. S9 t
这下,奥巴马和华尔街算是撕破了脸。据高盛CEO布兰克费恩和摩根大通CEO迪蒙身边的人说,他们很不喜欢奥巴马说话的语气。布兰克费恩气得说不出话来,迪蒙则以连珠炮还击,指责奥巴马的管理和政策。随后,7月份,在纽约办公室,他还大声朗读一封伪造的给盖特纳的信:“亲爱的蒂姆,我们很高兴能够偿还你借给我们的250亿美元,希望你也一样高兴。”
6 e6 l, s& k: Q0 w- ]) q9 I% o& \6 M
夏天过去,转眼到了秋天,高盛、摩根大通以及其他银行高管们涌进国会游说厅,反对白宫的金融改革方案,尤其反对奥巴马提议的消费者保护法案。此前,金融业已花了34400万美元,希望阻止该法案,没起作用。5 t0 N; q b; B2 I! Q0 y
% a* M! s9 `9 K5 @6 _ 到了9月,当奥巴马就金融改革发表演讲时,迪蒙和布莱克费恩都没去。华尔街与白宫之间的不满情绪开始肆意滋长。# ?" U4 m; Q# H [. K
; i6 t! d9 q Z4 Y3 l1 L0 S 渐行渐远?
/ `4 M K& R! u' t/ C
1 K* ?6 E7 }8 R- v1 Q | 在观察者看来,华尔街急功近利,而白宫则期待过多。克林顿时期任财政部官员、现任一家小型专业银行主管的罗杰·奥特曼说,华尔街只看前5分钟和最后5分钟的事,虽然奥巴马9月演讲时告诫要他们记住贷款来自纳税人,但华尔街一定没记住。
% B4 o3 M/ }0 a0 [3 V* S8 Y* W1 A( V* E! m8 s
另一方面,华尔街人认为白宫想要的回报太多了。一位民主党派金融家指出,华尔街并不认为自己要为金融危机负责,在他们看来,政府的救助,只是借钱还钱的事。“是的,你救了我的命,”一位对冲基金运营者说,“华尔街的人想,是的,你救了我的命,但我也谢过你了,难道你要我天天谢个不停吗?”
/ H4 a+ h- I8 M" O' Y5 ?5 `. f# Q/ m0 a, y+ `
不仅如此,真正激怒奥巴马的,不是华尔街的不友好态度,而是华尔街人的不知就里、不明状况、跟现实脱节。对于引起金融危机的高杠杆性,华尔街仍不以为错;对于目前的危险局势,他们也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只要我能挣钱,就是好的;并且我相信自己还能继续挣很多钱,促进市场繁荣,为什么要拦我?
+ d! O% v/ V+ ?" J7 _) l! d# e( g0 Z5 Z& N5 m
于是,一切在2010年白宫抛出的新金融改革方案时,达到顶点:白宫克制已久的恨铁不成钢的怒气,华尔街的不满与委屈,以及两者间越来越深的隔阂。3 S. z2 |% }, `. ]2 A
2 o6 S$ B5 P1 e 现在,对于华尔街,奥巴马似乎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当一位原华尔街筹资者向奥巴马的募资团队提醒说,一位曾大力赞助民主党派的银行家,对该党2012年的竞选费用贡献远远少于2008年时,该团队负责人说:“别担心,对于奥巴马来说,钱不是问题。”其傲慢态度清晰可见。然而,钱真的不是问题吗?就不会对奥巴马寻求连任产生影响?
# y# [/ z' ]9 f5 F4 u2 o8 L: z$ C* o: m7 k8 u( P' o: N( m
另一方面,华尔街转投共和党的怀抱,是否就能跟白宫重温蜜月呢?也未必。华尔街人似乎还没有意识到,不管对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来说,平民主义都是现今美国不可忽视的政治思潮。或许只有美国经济的快速复苏,才能真正能让双方重温鸳梦,但未知何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