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0) 鸡蛋( 0)
|
在一本杂志上我看到一篇戴文·欧文写的《良师》,是回忆他的小学老师惠特森先生的,说他是从小学到大学的老师中最好的一个,他也给我留下很强烈的印象! 9 ^; V8 w* T% J, X+ u4 P1 E8 N
这个老师的特长是常常令他的学生出洋相,以纠正他们囫囵吞枣的学习方法,以激发他们去思想、去怀疑、去辩证。
7 e! {2 @0 }" | O有一次,惠特森先生在课上介绍了一种昼伏夜出、早在冰川时期就已经灭绝的“怪猫”。他一边讲,一边让同学们传看一个头盖骨标本。学生们都赶着记笔记,因为课后有一个测验。) @# e" w6 K5 M$ P5 D
测验卷子发下来时,欧文吃惊地发现居然不及格。他的第一个反应是:肯定是老师搞错了,因为卷上写的全都是惠特森先生亲口说的。欧文还发现全班没有一个人及格,大家都懵了!5 u8 k% ~) t8 l y3 N
事实很简单,惠特森先生事后解释道:“怪猫”完全是他生编乱造出来的。因此,同学们的笔记、答卷当然无一例外,全是无稽之谈,世界上压根就不存在这种动物。
0 p/ l, K. ^! B) p% p6 l3 @" A5 l全班同学都给激怒了——这算是什么考试?他还算是个老师!; i1 ~7 n- T( q# F3 O, q
可惠特森先生却振振有词:你们自己应该能够猜得出来,因为,就在大家传看那个“怪猫”头盖骨时(那事实上是一个家猫头盖骨),我已经明确地告诉大家,它没有留下任何一丝考古线索,可另一方面,我却详细描述了它惊人敏锐的夜间视觉,它皮毛的颜色以及其他特点。果真如我所说没有可考线索,我又怎么可能获得后面的种种信息?重要的是,“怪猫”这个夸张而可笑的名字居然也没有引起大家怀疑。惠特森先生说这次考试的分数将记录在案,他说到做到。
0 K- L# ~2 ^. K; b有一次,他给学生们讲述他在苏联的间谍生涯,配上幻灯,这场骗局设计得绝对天衣无缝,以至学生们当时都深信不疑。直到不久后,他们才得知那又是一场虚惊。7 @5 z9 e0 _7 X0 c7 R# l
还有一次,惠特森先生特意将他们请到自己家中举办了一个周末露天晚会。就在同学们准备离开时,他露出了特有的狡黠——每当设计了一个意味深长的骗局之后,他都会有这种表情。他大声告诉每一个来宾,他们享用的那些美味佳肴——“牛”排,小“牛”肉和炖“牛”肉全都是用马肉做的。
$ r2 W$ l r; q+ q“对我来说,”欧文回忆地说:“惠特森先生的每一堂课都像是一次冒险。以至到今天,我还能清楚地记起某些课从头至尾每一个细节。一天,他告诉我们,说他的大众汽车是一个生物有机体。我们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才把他驳斥得心服口服。因为,我们必须证实自己不但完全清楚有机体的含义,而且具备坚持真理的勇气。否则,他决不会轻易放过我们。”
+ |( ~; g& H" r6 A6 |% c7 _8 t, K. T看完这篇文章后,我有深深的感慨,事实上:人类都是如此,我们很容易就相信师长名人的讲论,铅字印刷的东西。在名人名言的效应下,人轻易就丧失了自己的判断力,我们盲目崇拜权威,以至把别人的结论,不加思考就作为了自己的观点,进化论、XX主义盛行都是在这种效应下产生的。这样,就造成了后来可悲的局面;如果我们基督教(即基督教会的意思,下同)内也让这种效应得逞的话,也让某些教内的名人名言而使我们丧失判断力的话,也会造成基督教里可悲的局面。
+ a. o0 s0 X5 b2 f5 v尤其在我国,我们民族都惯于顺服唯一的权威,长久以来丧失了怀疑、思考的能力,我们的思维已变得习惯于听命的奴性思维,特别是近代为甚。因此,名人名言的效应影响在我们民族更加利害,也反映到教会中来,我们常常看到好些人、好些教会把某些人为的规条、某些名人名著、某些“历史悠久”的理论奉为圭臬,从不去反思,察验对与不对,真的可悲可叹!
; `: b% {* A9 m& B0 s惠特森先生善意的捉弄,是想提醒他的学生,要时时警惕错误的东西,凡事都要检验方可接受,因为这个世界充斥着太多错误的东西了,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不经过怀疑,考究就贸然接受,那是危险的。
) u6 r% g8 O/ ?* v8 K文章继续指出:“惠特森先生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时刻记住,无论老师还是教科书,都不可能一贯正确。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权威。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轻信。他还要求我们,一旦发现他或课本的错误,一定要大胆指出。……他教给我们的是一种极重要极宝贵的东西;那就是敢于面对任何人,敢于面对任何谬误说“不”的勇气”。
1 l! y* R1 Z' h" |; Q/ I' W这是多么语重深长的话呀!
3 Q4 U) l) ?" c) |# v9 `' Y律法师、法利赛人,是以色列当时的《圣经》权威,象保罗受教于大学者伽马列门下一样,他们都是在名师严格训练出来的《圣经》博士,对《圣经》可以说是滚瓜烂熟的;因时代的局限,当时还不能人手一本《圣经》,所以他们甚至被训练得能倒背如流的惊人程度;据说他们一面走一面背,不慎一脚差池、倒栽在地,跌得脸肿鼻青,他们爬起来仍然可以一字不误地背下去。老百姓在他们面前只有恭恭敬敬聆听其教诲,谁敢挑战他们的权威呢?耶稣只是一个没有学问的工匠,他竟敢驳斥文士、律法师(相当神学院教授)、法利赛人(神学家)的错误教义,在当时来说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破天荒的行为。况且,以辈分来说,耶稣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他却竟敢教训胡子一大把、读了一辈子圣经的长者,这在当时的以色列是非常令人震惊的。这样看起来,耶稣似乎太过狂妄了吧?/ ^8 n3 A3 J) Q: t! Z
在约翰胡斯或马丁路德之前,谁敢挑战大公罗马教会的权威?这个权威是由“神的代言人”——神圣罗马教皇、红衣主教、大主教、成百上千个修道院(相当于神学院)的学者教授所组成的,他们都是圣经的饱学之士。在审判约翰胡斯的宗教法庭上,天主教最有力的一句审判词就是:你敢藐视在座各位有学识的博士?你敢挑战教皇的权威?你这是对众人智慧的诬辱!
; b. D" ]' H8 N/ g有时权威是大得令人可怕的,有时人的权威远远高于圣经。所以现在很多人会“加尔文怎么说”、“××解经王子怎么说”来代替了圣经的权威。很多人并不习惯说:“圣经是这样说的……”或者“圣经不是那样说的……”而是习惯说:“某某牧师是这样说的……”、“某某教会是这样说的……”,或者“某一本有名的书是这样说的……”某些对或错的争论,往往并不是着眼于圣经的根据,而是用“大石压死蟹”的方法,说:“人家是大牧师,你算老几,如果你比他还要正确,母猪也会上树了!”“你还是一个罪人的时候,人家已经是神学家了,他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你竟敢说人家错?……”这到底是不是很好的理由?这同天主教审判约翰胡斯的理由如出一辙,用人的权威吓人,这本身就是制造迷信的方法之一。: M9 o) t* O8 t6 X6 T
在我们现在看来,法利赛人的错误都是显而易见的,他们那么熟识圣经,怎么可能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耶稣形容这种错误为匠人丢弃房角石一样。匠人是建筑老师傅了,怎么会把建房最重要的石块丢弃呢,这是一个普通的常识,怎么连老师傅都不懂得呢?其实,天主教时期的错误在今日看来,也是很明显的,比如:在某教堂有一幅“圣画”,其中镶嵌着两个十字架,据说一个是由圣彼得的骸骨,一个是由圣保罗的骸骨做成的,只要虔诚去拜它,就能使人的灵魂免除一万七千年的刑罚;还有拜犹大卖主的三十块钱,每一块都能赦免一万四千年的刑罚;耶稣在彼拉多宫中所登的石阶,如果去跪,每一级能赦九年的罪,假如在耶稣跌倒的那一级(有记号),则有双倍的赦罪功效;拜最后晚餐上剩下的饼、拜钉过耶稣的铁钉、拜钉过耶稣的十字架上一片木屑……拜过所有的“圣物”,就可以得到一百九十万二千二百零二年又加上二百七十天的赦免。许多人终其一生就是为赦罪而努力。现在我们不但觉得错,而且觉得荒谬可笑。但是,看看教会历史,剑桥大学、莱比锡大学(都是神学院)……当时有多少大学,有多少神学教授、神学博士、主教兼神学家,他们都不知这些是错的?这不是重犯法利赛人那种老师傅不懂常识的错误吗?这些神学家为什么会犯这么显浅的错误?这好象不可思议。这样,我们就知道迷信的利害了吧?就知道迷信的迷惑能力了吧?其实一言以蔽,今天的基督教的情形也是一样的,只因为我们身在迷信中而不知罢了,所以需要“揭露”二字。9 d) h% o# z$ p% q. o; J
我曾经试将书中准备要揭露的基督教里的迷信问过一些教会领袖(他们还未曾看过此书),他们认为是正确的。我再问:你为什么认为它是正确的?有什么确据?他们回答总是含含糊糊的:说出一两句经文,但都是间接的,没有什么确切的论据,没有说服力。最后只好补充说:“反正一直以来,到处都是这么教导的……”可见,我们不少牧者,对于某些神学理论只是处在一种迷信状态里。正如一位哲学家蒙田所说的:我们常常深信那些我们了解得最少的事物。
+ \3 t4 }& J4 o1 s k% V; [7 d我们不要迷信已有的主流理论、流传很久的理论和权威的讲论,以为既然是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对的,或者是神学家、博士、权威、属灵名人认为是对的,那么就一定是真理了。
/ J# W0 B$ ]& }《圣经》说:“不要藐视先知的讲论;但要凡事察验,善美的要持守……(帖前5/20-21)”先知是什么人?就是神藉着他向众人说话的人,是神的代言人,可以说他是一个属灵的权威。但即或是这样的人,《圣经》还是要我们去察验他的话,就是说,神给了我们真理的权柄去察验任何人的话语。因为最高的权威在《圣经》里面。
; a3 i6 M, @9 s$ P9 k) p5 i% q我并不藐视已有的讲论,但却怀着勇敢心去察验已有的教义是否合乎《圣经》。
0 d" M" Q0 Q9 ^% H托尔斯泰在《忏悔录·第十六卷》中写道:“谬误和真理的根源在哪里呢?无论是谬误还是真理,都是由所谓教会传下来的……教义中存在真理,这我并不怀疑;但其中有谬误,这也是毫无疑问的。因此我应该找出真理和谬误,并把它们区分开来,我现在就着手做这件事……”9 a& v8 u: i: i z: t
看此书时,不要急于“审判”, 不要急于捍卫自己的既有观念,而是把它带到你的祷告默想里去,想一想,你既有的观念,有什么圣经作根据?相反,你认为此书观点不对,你有什么圣经根据?你怎么解释书中引用的圣经?该怎么样反驳?坚持真理的勇气,有时候不在于尽力勇敢维护你原来相信的东西,而是表现在尽力勇敢推翻你原来相信的东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