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34|回复: 3

贫穷和富有的根源,最根本的原因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1-7-11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贫穷和富有的根源,最根本的原因! w5 U2 g( [% `8 U7 D; M4 e

8 J& \1 R+ h3 N5 O" w% Z4 I& ^) v1 E' K$ G" E  q) w
善意的提醒:凡是弘扬中华正统传统文化(佛,道,儒,中医药等),劝人向善,利益众生的文章,您可以不相信,请一定不要诽谤,因为诽谤该类文章,会误导很多人不走正道,让很多人心生邪念而作恶,既害人,又害己.这种诽谤对众生有极大损害,是最损阴德,最折福报的恶行,按佛经所说:这种诽谤恶行,现世就会折福折寿,招来疾病和灾祸(迟早而已),命终后还会堕落三恶道,受极大苦恼.世人多不信因果,因果何曾饶过人.因此,精明的您,可以不信,请一定不要诽谤., j' g+ d( V8 v! e" e' g
1 ]9 E8 b9 a. X$ L
  F% z" T+ P2 f$ ?0 S! T+ J
* P3 D5 i* S! t6 C- }. \# t

! n* [( A- |; F& b 1 Y0 U3 O0 M+ |
命运的大秘密:因果观之富有与贫穷
- @& l" I+ q: I) ?5 Q% D3 v' ^+ ]& `8 b0 ]6 \, F
  & I  W# o! C2 V3 `3 E/ R) d# {
财富是一个人福德的果报,佛教并不反对人拥有财富,相反佛教中对于福德是支持大家去拥有的。《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资生业等,皆顺正法。’智度论十九曰:‘正命者,一切资生活命之具,悉正不邪。实际上每个人都应该拥有无尽的财富,因为我们都有这样的资格。/ F( n6 H; j1 b1 d) H* w
" M6 V, J% O$ h5 d% p
  
. B+ [/ O, X3 r3 Q《大庄严论》所谓少欲者,非必恶衣食,无诸资生具,以之为少欲。告诉大家少欲不等于贫穷。不是一定要很穷,很苦、怎么难过怎么来,才是佛教。但是佛教中讲获得财富的方法,和世间人的成功有所不同。我们看看世尊讲,获得财富的原因是什么:2 s- i' x, a/ M; ~5 p! s' I

1 G% L7 D8 ?! k4 x  
: b* @2 d1 g/ m8 S" N4 i. E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少资生报。一者自行偷盗。二者劝他偷盗。三者赞叹偷盗。四者见盗欢喜。
' x2 n+ g7 i" R8 w7 a# k, ?0 t7 M3 \( t/ f# U
  " E' q. O) y8 b
有十件事情,能够让人得到少资生报,即种种财富资具缺少、贫穷的果报。一是自行偷盗、二是劝他偷盗、三是赞叹偷盗,四是见到偷盗十分欢喜。% b. Y9 _0 R9 ]3 T1 V

) x' r' y% C$ l  G% B4 m5 k  4 x9 y# V' q# b3 j
这四条并不难懂。偷盗的果报就是贫穷,所谓偷盗,经典上有过解释:若他物、他物想、若重物、盗心、举离本处。那就是本来是他人的东西、或者你知道认为这是别人的东西,这个东西还是有价值的,起了据为己有的心,并且实施行动,将其取走。这就是偷盗。另外偷盗还有不同的方式,不仅自己做是偷盗,让他人、派遣他人偷盗都一样。另外劝人偷盗、称赞偷盗、见到偷盗心中欢喜,都是贫穷的因。
% Z, J0 \4 i" f' X, {7 R0 X0 d/ C0 A* V3 @( b, d+ Y
  
  z) {8 V0 f6 e' ~) a不偷盗是佛教的根本戒律之一,没有一个偷盗者,越来越富有的。' l0 q8 o0 R( O* J
- J! E& P( p$ J  b' U( R. w
  & x+ ~$ F; o! \6 Z' E6 |
五者于父母所。减撤生业。六者于贤圣所。侵夺资财。" ^: V7 Z' Z5 {' s* X. [

3 p' s5 @  i, A+ M4 Y, J  
4 O9 f& @8 f4 Q1 [0 D6 h  z+ S对于父母减少生活上的供养,本来应该负担的责任,却不去履行。对于圣贤居所,侵夺其资产。这是贫穷的果报。, D- \  {# J( t# e. {" Y$ n
  U( `1 n' z2 `7 z, a" E' z. c7 S
  + t# W, `& t/ n/ ~/ d6 E* q
其实这个现象,我们很容易观察出来。社会上十分富有的人,很多对于自己的父母是十分孝敬,对于父母是尽力供养的。对父母不好,却很富有的,不是没有,很少。而且他的财富也很难能保持的住。6 \! p; s  \% D: y( h: |

! j! Y9 ^1 E* Z. M7 T  $ u9 R! [0 S& s+ w
七者见他得利。心不欢喜。
' x" D; w; _, w- t0 E* r, d! G# I- u$ p# {, r
  
3 G/ {  |. V) |* H见到他人得利,心中不欢喜、不高兴。1 c6 I. Y: e9 q5 s7 N' Q
/ {4 V: u! P; p1 i9 j9 ^8 e
  , f. x; D5 B, P* y# x
这一点有些普遍性,我们经常是这样的,别人赚钱了、获得利益了、得到好处了。心理不平衡,觉得这个世界不公平。其实这个世界很公平,因为这样的想法,本身就是贫穷的因,不脱离这个思维定式,想要富有有点困难。* ~/ n2 `7 E) [
. u5 h2 n# r& A; s/ l
  
- g9 w) O" m; M! V: L+ E为什么别人得利,我们不高兴呢?就是妒忌、嫉妒嘛。这个情绪很隐蔽的。不容易发现。需要我们仔细观察自己的思维情绪。它可以有很多方式,甚至以十分正式的面目出现。比如学佛了嘛,看到他人赚钱,说这个财富不一定是好事情呢,将来很可能因此而造罪。道理讲的不错,不过我们反观自己,是否真的是这么想?真的是视金钱如粪土?如果这笔钱摆在自己面前那态度还是如此吗、心理真正的情绪是什么?起心动念是骗不得因果的。" D! J! H! ^! e6 `+ l% ]$ M
0 W- ?, \# P0 _3 a
  
& g5 ?- B" y, \& w8 y' M+ a) W如果有这个情绪习惯,是很难摆脱,每天随时随地,都可能处在这种状态中。对我们的福德有极大的影响。) I$ b- r1 R: i. d
! W9 C+ Z) b/ T+ Q7 Q
  . |  h+ C' S/ B/ ?
别人有了利益,我们要知道,一定是从前其有相应的善因,才有如此福德的果报。这个是我们该替人高兴的。
' l. {0 k" G, I& L
& T, E: s4 L- j. f% a1 \, [  ! n* i9 u! t, ~
八者障他得利。为作留难。
; j* g0 h8 V' E9 e  A  A3 V" @2 b, b% t- j$ b, m
  : A# M' m' F0 M) @9 N% Z: w9 K/ M- p
对于他人获利的事情,进行阻碍。; W1 W- ^/ A% }& c/ X8 f
, ^7 V6 O3 t3 [
  - `4 l; ^& b7 c2 _2 v* `
这个情况也是不少的,别人做某件事情会有利益,那么用各种方式取阻止、阻碍他。给他设置困难。可以是一句话:赚这么多钱,贪呢,没良心。也可以是具体行动,就是不让他那么顺。都属于这个范围。有这样的言行,想要富有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这个种子是贫穷的种子,不会长出富有的果实的。
; S" _' {1 ^' g' F+ I# u9 x4 A9 F
4 a3 @0 \% g4 G! V; U, k% ^: [  ' G1 W3 F, X8 n, [# b
九者见他行施。无随喜心。$ U; L- m0 `, O

/ P2 {9 n. ?; G# A# f3 R. e# `% |  2 p( l4 y" B/ Q2 H
见到他人布施,没有随喜心。或者说,见到他人布施,反而不高兴、不赞叹。
  g/ w9 J' W+ G1 m" E, c1 Y
: h+ J5 W- t2 N/ o# q  ( f) K, N+ R9 L: F
见到他人布施,无论是法布施、还是财布施,没有随喜的心,因为各种原因,觉得不高兴。可能是不顺自己的心,可能是觉得自己被比下去了。等等。这是非常不好的。本来随喜是最容易、最迅速积累福报的方法,如果我们没有做,不仅丧失了大利,还种下了贫穷的果报。4 E1 X5 k0 T' X* P  k! b

$ C; s2 F! B* S  
5 t/ y# S" C$ R3 }* Q只要法布施,讲的是正见,财布施,不是布施的毒药枪炮之类,那么我们都该随喜赞叹。; Z% R. x8 e; Y
7 m& m; Q% L1 f2 n' N
  
! b9 S2 A. S! k$ ]( Y: P+ {# N" v十者见世饥馑。心不怜愍。而生欢喜。' Q9 T7 L1 ], t5 l" t2 A( O. c# A1 `
1 |; t) R$ a2 q2 [) F) a& D/ M
  # `- P- G# }7 m( W
见到世间有饥馑灾祸,心中不怜悯,甚至欢喜。这是贫穷的因。幸灾乐祸的心态是要不得的。这个有损福德。不厚道啊。& X" S8 P3 H: z; k
2 J" S8 i3 }3 [3 B
  
& `! K- x1 f. K! p& l, i以是十业。得少资生报
$ E1 g0 g: \8 t$ _% a& w+ G* h6 R0 }9 \1 K% _. e
  
7 h9 G4 n6 Z8 o2 W2 F* ?0 r因为这十件事情,会得到贫穷的果报。6 B* y; ?8 f" ?4 w1 t, T/ ]# N
' q, f3 g8 l$ O$ K. N  Y
  " x- K3 B! V8 j7 G/ Q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多资生报。一者自离偷盗。二者劝他不盗。三者赞叹不盗。四者见他不盗。心生欢喜。
0 x' r9 ]! r9 K3 O. _/ l
* M& ?4 C3 f' g5 S. a) T' K; m5 T4 C% f  
0 z$ H3 W& }! n* _9 Z1 U那么想要财富该怎么做呢?把上面的几点,反过来就可以。
2 L. i4 J( r1 h/ N: Y  n
( k+ F8 w+ w, k) J! \4 t  5 X$ z# y  v" O7 ]2 F- S; K$ V- y4 h6 K
同样十件事情可以得到财富的果报:% m$ D- `1 r1 C4 i" B4 q7 D/ e

& b1 c. ~# v# g  % u! W, e3 J$ T' L: G0 z
首先就是不偷盗、不劝人偷盗、不赞叹偷盗,见到他人不偷盗,而生欢喜心。
$ h+ B9 @2 n+ Y6 D. Q# X% T) h; Y
0 P! w( n# ?+ b& V  ) \/ m2 l8 z( E
五者于父母所。供奉生业。六者于诸贤圣给施所须。( l4 A0 G) z' F

$ B- o/ M( D: ^; k0 w3 L6 x" e  : V" H4 w2 h. d0 y5 {
对于父母尽力供养、不要放弃自己的责任。这一点不仅这部经典,还有很多经典都说过,供养父母等同供佛,放着现成的在世之佛不供养,却远道去烧香磕头,实在不算明智。对于圣贤僧众,同样要恭敬供养,解决其生活的困难。
  r( |6 M3 U( Y2 V7 N" w& g! y' p( T2 d0 s$ b2 R" O' A0 J' Y1 Q! H
  * [! c4 Z, Q  ?
七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八者见求利者。方便佐助。
4 h0 f6 Y) ~( o( i4 S% U9 d* E  [* v0 ^' g" i# I6 T( ^+ j  W% V
  % F2 H0 H" |1 f9 W. h# s
这个其实也是老生常谈,助人之利,成人之美,喜人得益。不过实行起来需要自己去认真观察自己的心念。看看自己的心念到底是什么,这会得到什么果报。佛教其实就是让我们自觉觉他。那么自觉、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是首先要做的,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改变。6 o7 |9 {2 [7 i: z( X
1 x+ r) y. B; p8 ]+ Q6 [2 ]6 G
  0 J# s, p9 w0 Q5 @+ R1 s- O* m$ e% A
《华严经菩贤行愿品》中于贫穷者,令得伏藏。就是这样的精神,我们虽然不能令得伏藏,但是帮助他人获得财富却是可以做的。这也是自己更加富有的因。
. z# O4 Z' K7 z8 o2 |' _: E4 y' j! n# q# B$ w, R# V) _
  * a4 Q' \, U& `$ c8 F. Z+ d
九者见乐施者。心生忻悦。
' n3 }3 J/ _3 y2 F" Q4 y1 e; m3 @. U; b; {5 R0 B
  $ @& |" R% N' f' Z
见到他人布施,心中喜悦,随喜赞叹。无论法财布施,心中一喜、口中一赞,就是获得了富有的种子,这样的事情因何不做。不做亏大了。当然前提是法布施是正见,财布施是善物。这才可以。
0 ]# p6 ~# r7 W4 V7 x( N6 O/ N
; f, F6 T2 I7 p  D1 R8 h" B/ t  
  o$ G$ W0 y: T' M1 F十者见世饥馑。心生怜愍。以是十业。得多资生报. h, v% k- u2 P+ t9 D

9 u+ o/ w# h4 E  
( L% r+ T  j1 r% F/ X, j1 u4 P见到世间的饥馑灾祸,心生怜悯,不要幸灾乐祸。4 w) a0 G6 X! z: r
/ U. t" D* H* p% b. |
  3 Q/ B( k' i! {  C! r+ Y1 p# |
这十件事情,是富有的因,不做这十件事情,想要富有,就比较困难。没有种子是出不来果实的。
鲜花(78) 鸡蛋(0)
发表于 2011-7-12 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8) 鸡蛋(0)
发表于 2011-7-12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到宗教版比较好。
鲜花(7) 鸡蛋(0)
发表于 2011-7-13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kanka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9-21 15:59 , Processed in 0.13091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