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95|回复: 0

[学书论画] 当代艺术家陈红波:当下混杂空间的表现

[复制链接]
鲜花(70) 鸡蛋(0)
发表于 2013-12-11 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东西方艺术的差异源于两种文化中对于空间认知的差异。而在当今,中国传统“天人合一”观点所引出的对“虚”的认识有了新的时代意义。抽象背景空间的表现方式是表现当下混杂空间的有效方式。将主体物以外的形象抽离,使之没有指向性从而没有限制。这种作者假定的无限定的空间在观者的参与中得到不断地扩展与丰富。这种画面中的“虚”就是化为了主体物所能存在的一切可能的空间的总和。
. I' y/ ~  a( U8 V* i7 u西方的艺术家将空间作为对象来表现,力求以相对客观的角度,来表现 “真实”。而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使画家将自己与天地融为一体,自由地游走于其中,以“心见”的方式感知大千世界,力求对自然进行整体、广博的表现。' j% h( T  @) h$ ?% J
当然,西方对于“真实”不断地探究,使绘画中空间的表现方式不断地变化,也使其涵盖的范围更加广泛。但由于传统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这样的广泛与中国“天人合一”思想下体现出的广博仍是有区别的。就以画面空间中的时间这个因素为例,在西方现代绘画中,未来主义的作品就是在画面中强调时间呈现。如杜尚的《下楼梯的裸女》,作品呈现了对象在一段时间中运动的轨迹来体现时间。而空间时间化是中国画的特点,如明代顾琳的《丹山纪行图》,作品中视点山前山后的高低变化充分体现了空间时间化的特点。但我们比较两者就会发现明显的区别。杜尚的作品是描绘了眼前经过的物体一段时间的运动轨迹,其视点是没变的,运动的只是对象。而顾琳是将自己的视点置于山水之中,不断地变化自己的位置来感知山水的全貌与变化。两者的区别也正代表了两种文化思维方式的区别。
9 X: h0 d6 J+ t对于要表现我们当下所感知到的空间,我们不得不回首我们已有的知识体系。在迅猛变化的今天,“真实”已很难定义,而对于我们来说,深入骨髓的中国传统思想已不能回避。对于当今混杂空间的表现,我认为带入中国传统的空间认知方式会更为有效。其实这对于我来说并不是理性分析的结果,而更多的是文化传承的自然流露。7 i3 T' {9 i) K! x
以中国人的传统观点来说,一切眼见之事物,一般被称作是“实”或“有名”,而一切有名的实在之体皆生于无名之“道”。对“道”的体察觉解,往往显现为一种对虚灵之物的感悟。
( c& F4 i) A% B“虚”既不是实体之物,“虚”的形质与意义也就是眼睛所看不到的,但是,它却是中国艺术的真正灵魂所在。在中国人看来,眼见之实体物象皆为“知”的对象,它只是一些非关本质的、表象意义上的东西。从而中国人数千年来逐步形成了轻视觉眼见,而重心领神会的空间把握态度。% F+ m& P7 h+ {1 }! j
“心见”是中国人特有的对宇宙天地的把握方式。既然天地即是一个人心,宇宙与人冥合不分,就只能以心去悟觉和感知。这样,中国人建立起于“心”的观念之上的宇宙空间意识,从而有无可相生。八大山人之画,常在大幅白纸之上以水墨作一条鱼,长可寸许,然后题以穷款,钤一方印章,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而这无物象之处正是一片浩淼大水。这即是虚实相生之理。
# u! s' ?2 w' E: E$ g( f& r& F面对当今中国我们所感知的混杂的空间,我们不能对其准确描述,并且我们也不能选择出一个或多个具体的形象来表现出这一混杂而整体的空间,因为运用具体形象去表现,总是显得局部和片面,不能整体的呈现当下整个混杂的空间。而“虚”是空纳,能包容万! m7 w) V& y) q
事万物的各种不同变化与差异。当今的混杂空间可在“虚”中化为无形,而“虚”又可在人们的“心”中化为大千世界。因此,传统中对“虚”的感悟有了它当下的现实意义。4 ^" c8 l8 X4 B: Q. x+ G
基于对传统空间理念的认识,尤其是对“虚”的现实意义的提取,我认为:运用抽象背景空间来表现当下我们所感知到的空间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l4 t, ~; n) o! ]
这里背景空间指的是在主体形象以外的围绕主体形象的画面空间。这样的空间我们可以看作主体形象所处的环境或者是画面的氛围。而所谓的抽象背景空间也就是将主体形象以外的画面空间以抽象的方式表现,而这样的抽象背景空间也就是一片没有形象的没有指向的虚无的空间背景。; r, q/ Z. n, i# L; V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虚是空纳,能包容万事万物的各种不同变化与差异。而抽象的背景空间也同样是种虚,也同样能包容万事万物,而在观者的参与中这种虚可化为有。
* g! K9 d9 ]0 y" A' I  ~1 ^从作者如何将自己所感知和认识到的空间在画面中表现而言。我们现在所生活所感知的空间是一个混杂的、综合的形象。所以在我们的绘画作品中我们也尽量去表现这种混杂的、综合的形象。任何一个具体的形象都有其自身的指向性,不论画面中有多少具体的形象,不论其形象涉及到多少方面,其指向性是相对有限的。而这种抽象背景空间却具有更广泛的指向。没有了具体的形象就没有了具体的指向,也就没有了那些指向所形成的一个个限定。这时,这样的空间是最无信息量的,也是最没有限定的,但主体物的出现使其抽象的背景有了意义,这就是主体物所能存在的一切可能的空间的总和。
6 A' R9 k$ X& X* M' v从画面中所表现的空间如何被观者感知来说。抽象背景空间不是着眼于其画面本身所描绘的空间,而是着眼于观者本身,直接触动的是其头脑中的所存储的所经历的相关空间表象。抽象使得不明确,不明确使得观者少了排他的可能性,更有可能使其入境,从而激发其提取与画面相关的头脑中的表象。这时画面中具体表现的什么已不重要,观者更多的是沉浸于自己与其作品相关的记忆中的景象之中。并且因每人的经历不同,所感知存储的表象有差异,使得此时画面所营造的空间在不同的观者头脑中形成不同的景象,随着观者的增加,他们的头脑中的表象共同形成了一个无限扩大的虚化的空间。这时,这个作品就不再是表现的个人的感受,而是一个与之相关的群体的整体体验。" I+ [: x) W- Q
这种作者假定无限定的空间在观者的参与中得到不断地扩展与丰富。当今的混杂空间在这“虚”中化为无形,而这“虚”又可随时在万千观者的“心”中化为大千世界。
  [/ v! H0 O- k3 s0 V6 v+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11-28 10:48 , Processed in 0.153605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