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10|回复: 0

[学书论画] 百年巨匠 潘天寿

[复制链接]
鲜花(677) 鸡蛋(0)
发表于 2015-5-20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齐山 于 2015-5-20 21:19 编辑
0 G; j- w( d& f" w: r5 e+ R7 m2 n5 {( t# b
        百年巨匠 潘天寿- t9 Y0 \+ d8 k2 L. c) G
: w* G" B- B5 [& f" n3 ?
       潘天寿(1897—1971),字大颐,自署阿寿[1] 、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海人。[2]
+ y1 [0 e6 P; Z) `       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8 A7 @$ P; `) _, u& C" m; }3 |5 D- q1 S
      早期习画
( w7 k% |: g7 N) H  I0 d      潘天寿+ C# K" }+ X( H6 ~# ?+ f
1897年,生于浙江宁海县冠庄村。4 x8 U2 J" q' n: ^6 u* E
1903年,生母病故。是年夏,入村中私塾读书。文章日课之外,喜欢写字,热心于临摹《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插图。. t* l1 x- E7 W" K. Q7 O
1915年至1920年,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 L9 i, `7 n" k' ]3 I, A2 \' u
1920年春,参加浙一师进步学潮。夏,毕业,回宁海下正学高小教书。工作之余刻苦自习绘画、书法、诗词、篆刻。 为赵平福(柔石)作《疏林寒鸦》、《晚山疏钟》。3 M$ D- h' b: H: z6 d9 r
1923年春,任教于上海民国女子工校。夏,兼任上海美专中国画系国画习作课和理论课教师。结识吴昌硕、王一亭、黄宾虹、吴茀之、朱屺瞻,画风向吴昌硕接近,由原先的恣肆挥洒向深邃蕴藉发展。作《秋华湿露》等。改"天授"为"天寿"。
2 X  x- z4 g! ^
. `  V* H0 S: A; X/ L9 ?/ C. C        编写画史
' b7 P. O( I1 z! a
9 D4 R7 K  p2 {$ f+ J" r  H0 ~1924年,任上海美专教授,着手编著《中国绘画史》。
2 k$ q. |9 i/ c1926年7月,所编《中国绘画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2 t& l) O, H: A1 C2 w1928年初春,应邀担任杭州国立艺术院中国画主任教授,兼书画研究会指导教师。自此一直定居杭州。同时兼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等校授课教师。6 e1 O( k9 c% y( p, W! {9 Y% a
1932年,并出版二集《白社画集》,参加"新华艺专教授近作展览"。
+ a$ X+ X5 w8 r1 q* Z$ i1933年,作品参加徐悲鸿在法国巴黎主持的"中国近代绘画展览"。10月17日到22日,"白社"第二届画展在中央大学礼堂举行。修改《中国绘画史》,编写《中国书法史》初稿。
6 B$ s1 |9 L- ^# \$ M1936年,所编《中国绘画史》经修改后再版,列入"大学丛书"。8月,"白社"第四届画展在苏州公园图书馆举办。作《梦游黄山》。
% Z* M& `; K- Q- j: R- ^4 k7 A, }1937年4月1日,潘天寿作品《墨猫》、《行书立轴》在南京美术陈列馆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展出。《江洲夜泊图》在"中国画会第六届展览会"展出。8 G8 R  p& a' g
1943年,编写《中国画院考》。整理历年诗作,编为《听天阁诗存》付梓。作《秋酣》、《行书画论手卷》。/ i, ]/ X% q; Y3 _& ?* l

- J# x( c, u3 [- i        任教生涯" y; P! j, E0 t! V9 M

7 }/ c! d1 B8 B+ B1944年至1947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9 z2 e* j% p- h
1949年后,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美协浙江分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 a$ N% o: C( w2 a9 I! q
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民族美术研究室"主任,与吴茀之竺一起大量收购、鉴定民间藏画,分类造册,装裱修整,充实院系收藏,为教学提供了充分的直观教材。作人物画《踊跃争缴农业税》、《文艺工作者访问贫雇农》、《种瓜度春荒》。
1 \7 a5 P4 v3 u* I1955年,作《对于文艺思想的体会》的发言,明确提出了自己对于发展民族艺术的主张。作《灵岩涧一角》、《梅雨初晴》。
& l$ @% A& u0 n3 H/ W1957年,在《美术》1957年第1期上发表《回忆吴昌硕先生》一文。在《美术研究》1957年第1期上发表《吴道子的生平概况》,第4期上发表《谁说"中国画必然淘汰"》。作《记写雁荡山花》、《莹莹山水》。
% [# g0 U/ P7 `
4 A' v# T( R8 q" ~0 }) U- L$ Z        晚年时期
# I5 W, a9 {0 Q
" O" w( K5 z% o4 B1959年4月1日在《文汇报》上发表《要有更美的画》。撰写《花鸟画简史》初稿。应邀以《鹫鹰》、《小篷船》、《江天新霁》等作品参加苏联举办的《我们同时代人》展览。+ L" d9 S0 B- v- H9 Q, v
1961年4月,在北京"全国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会议"上,提出中国画系人物、山水、花鸟三科分科教学的建议,写《中国画系人物、山水、花鸟三科应该分科学习的意见》。
+ t: s) s& ^: _# Y1962年4月,在《东海》杂志1962年10月号上发表《谈黄宾虹山水画的成就》。为缅甸驻华大使馆作《雨霁》。8 R, `# c2 A" s
1963年元旦,"潘天寿画展"由上海美协、中国画院主办,在上海美术馆展出。在潘天寿主持下,学生马进良(敬良)等协助,美院正式成立书法篆刻科。2 I- v2 c  U- I: @
1965年春,随学校师生到上虞县参加农村社教运动。6 s; g: K( o  b" G7 k1 O
1966年6月初,"文化大革命"爆发,被关进牛棚监禁达三年之久。: K3 F- s( q6 K
1969年初,被押往家乡宁海县等地游斗,回杭州途中在一张香烟壳纸背面写下最后首诗:“莫此笼絷狭,心如天地宽。是非在罗织,自古有沉冤。”4月,重病中被押往工厂劳动。由于心力衰竭引起昏迷,送医院抢救,此后即卧床不起。& w( X; L+ m5 e2 M) p: h
1970年8月,因得不到及时、认真的治疗,出现严重血尿。$ |' n: H7 Z1 g# v: b4 H$ Z
1971年9月5日,天明前潘天寿逝世。. G; c8 v/ P' g+ @0 h
) n& x- c! T1 {" z1 k
       笔墨技巧
- d# l3 r& Y, B6 {) p1 n5 [' g$ r0 W3 A) J' M  W
       西欧与东方的地域不同,人种肤色不同,生活方式、性情脾气、风俗习惯都不同,西洋人说自然界没有墨色,但中国画却利用墨色来表现对象,中国古代的彩陶就是用墨色来表现的;吴昌硕常常用墨色和红色画牡丹,充分发挥墨色的效能,使其色彩的变化非常复杂,对比强烈,达到淋漓尽致的程度。! ~( B, ?- g8 [) S
        齐白石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追求神似,不求表面的形似,这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墨为五色之主,然须以白配之,则明。老子曰:"知白守黑。"画事以笔取气,以墨取韵,以焦、积、破取厚重。此意,北宋米襄阳已知之矣。用墨难于枯、焦、润、湿之变,须枯焦而能华滋,润湿而不漫漶,即得用墨之要诀。墨非水不醒,笔非运不透,醒则清而有神,运则化而无滞,二者不能偏废。色易艳丽,不易古雅,墨易古雅,不易流俗,以墨配色,足以济用色之难。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而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于有色也,五色自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淡色惟求清逸,重彩惟求古厚,知此,即得用色之极境。[5]
! H7 o$ ?( c2 j" R  y; y( j
% Q4 @# |! m$ x' d6 t7 X- ]  r" O; n       国画教学
1 Q8 \8 C+ R5 n% c5 a' a
% [. {  c, s7 p6 M: B3 i8 ]" S       中国的绘画有其独特的传统和风格。学习中国的艺术,应以中国的方法为基础。中国画的基础训练,对入学新生,首先要讲的两点是:
3 M0 N# B" H2 e' Z  R# I  H一、 要集中精力,埋头学画。要决心一辈子献身艺术。
0 K3 e0 b& @* {7 y1 c二、 要不存偏见,博采众长。
- F' k/ z& \4 S        艺术的重复等于零!
7 E# h& P2 L. L' N3 f% b/ t        学习方法大体是:(一)从事中画技术基础的锻炼;(二)注意诗文书法金石之辅助;(三)骈考画史、画理,及古书画之鉴赏;最后的重点,在品德与胸襟的修养。持之有恒,不求速成,自然能得水到渠成之妙。! T* \/ H$ b  a' D1 g* K, B% L
基础是现实生活,一方面向古人吸收技法,另一方面从自然界的生活中提炼精华。写生要活写,不能死写,好的作品应比生活更美好。[6] 1 j4 ^, R1 t4 N( o( Z- I/ ]

5 G" Z9 q" r0 h$ V6 ]8 J" [        指画艺术
- k/ z  E$ L; p  m" U! t: ]3 P) q! R) N
6 B3 R9 R- m# P0 ]7 K6 U+ _       指头画之运纸运墨,与笔画大不相同,此点即指头画意趣所在,亦即其评价所在。倘以指头为炫奇夸异之工具,而所作之画,每求与笔画相似,何贵有指头画哉?
! _2 R  z6 s9 h2 Z9 K       指头画,宜于大写,宜于画简古之题材。然须注意于简而不简,写而不写,才能得指头画之长。不然,每易落于单调草率而无蕴蓄矣。
1 B$ t" Y( m' v# i9 x" c% Y  N+ S指画是偏侧小径,第于运指运墨间别有特致,故自高且园后至今未废也。6 m  X0 Y1 \6 H5 q# K4 E
       指墨以凝重生辣见长,为笔墨所难到。% Z1 b7 k% E7 m. A2 b

# v* b* k4 b3 \2 j       2015年5月17日嘉德拍卖大观-中国书画珍品拍卖会上,潘天寿的代表作《鹰石山花图》从6800万起拍,经过数十轮竞拍,最终拍出2.43亿元,被神秘买家电话买走。该作品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约23.3平尺。2 H+ y2 u; ^# q4 D

5 U2 G+ c# j0 N4 x) D) k+ U      详见链接:http://v.qq.com/page/p/9/e/p0154rzuce9.html8 L. P0 u, ~- R9 @7 F) l& g1 W% @# n" j: }
                        http://tv.cntv.cn/video/C10366/479907f878fb48aeb8a0e50e0fa432be
3 f: O3 U" F) |4 F7 H                       http://arts.cntv.cn/20141128/103362.shtml4 N. k/ P" A" l, w0 e
                       
: w0 m# [& I) T' x4 D      
dc54564e9258d1095e6b241fd158ccbf6d814d97.jpg
902397dda144ad34eb0c092ad0a20cf430ad85e8.jpg
43a7d933c895d1439ed0698e73f082025baf07fc.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12-1 03:58 , Processed in 0.167422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