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677)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齐山 于 2015-9-22 19:25 编辑
# u- u" W2 ^' Z5 K, D$ |- |: N. L1 w. O0 t" U$ @) n' H/ S! c( t
赵孟頫书《谷仙赋》
. ~/ J; I: N3 n1 X0 H
8 S S1 E4 F9 r4 ]$ K) m& F8 E, _# c# A 元代赵孟頫行书欣赏《谷仙赋册》,书法图片26张。1 J9 R3 E4 p; A! `
赵孟頫自五岁起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了情有独钟的地步。他初学书法,以王羲之《兰亭序》、智永辑王羲之《千字文》为宗,后学王献之、锤繇、李邕、宋高宗等,泛览百家,而一直以二王为本,追溯东晋之风。他曾说:“右军总百家之功,极众体之妙,传于献之,超轶特甚。”对王羲之十分崇拜。在赵孟頫的大力倡导下,宋代以来苏、黄、米、蔡“书札体”独领风骚的局面得到改观,王羲之不激不励、秀丽平正、蕴藉沉稳的乎和书风得到复兴。2 O. }- D% V; s( c
: Q8 x% B6 W/ W* f, k' L6 {6 V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赵孟頫一生历宋元之变,仕隐两兼,他虽为贵胄,但生不逢时,青少年时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厦将倾,他在坎坷忧患中度过。他的父亲赵与告官至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善诗文,富收藏,给赵孟頫以很好的文化熏陶。但赵孟頫十一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家境每况愈下,度日维艰。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恃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赵孟頫等十余人,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初至京城,赵孟頫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见,元世祖赞赏其才貌,惊呼为“神仙中人”,给予种种礼遇,被任命为从五品官阶的兵部郎中,两年后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在济南路总管任上,元贞元年(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实录》,赵孟頫乃被召回京城。可是元廷内部矛盾重重,为此,有自知之明的赵孟顺便借病乞归,夏秋之交终于得准返回阔别多年的故乡吴兴。赵孟頫在江南闲居四年,无官一身轻,闲情逸致与鲜于枢、仇远、戴表元、邓文原等四方才土聚于西子湖畔,谈艺论道,挥毫遣兴,过着与世无争的宁静生活。大德三年(1299),赵孟頫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土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官位虽无升迁,但此职不需离开江南,与文化界联系密切,相对儒雅而闲适,比较适合赵孟頫的旨趣,他一直干了十一年。至大三年(1310),赵孟頫的命运发生了变化。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对他发生了兴趣,拜赵孟頫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次年五月,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是为仁宗。他登基后不久,立即将赵孟頫升为从二品的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延祜三年(1316),元仁宗又将赵孟頫晋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至此,赵氏政治地位达到了一生中的顶峰。由于仁宗的青睐和赵氏艺术的出类拔萃,赵孟頫晚年名声显赫,“官居一品,名满天下”。, O: Z4 w- L& b% n9 @) ?1 `0 h, k
; ?) e" X5 y3 z2 c' R( r* T
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12卷等。
( D; w$ e: U- p' M. R; q
. \5 |% J! x: {5 H$ k5 q1 x7 D, l
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rbspexfI5yPyMpRq#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