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31|回复: 0

[前人字画] 情何以堪——7幅绝佳书法

[复制链接]
鲜花(677) 鸡蛋(0)
发表于 2016-3-31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齐山 于 2016-3-31 22:05 编辑 0 O2 Y$ O1 v+ O7 B" p) u3 g
/ r5 I) D) i" J) Q8 a, [
         情何以堪——7幅绝佳书法
7 C7 c$ c1 Z# z# U  H) g( Q6 e
悲愤之情6 w7 H1 m* d( R/ W$ g# f/ J0 T
颜真卿  R$ S, S) H& E9 o% K% m5 L* b7 I+ [' f
《祭侄文稿》
6 o& T& o! @1 N, J3 O3 }: w6 z
/ w# n# u0 g3 R3 [1 r& K此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祭侄文稿》),取义成仁,英烈彪炳之事。祭悼其侄颜季明更见疾痛惨怛,哀思郁勃。本帖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泻千里,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不仅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7 P  z  z- b- g9 B' U& o/ M" l5 M; `$ Z2 r

3 n" {/ h% J9 ]1 w/ W! k" y悔恨之情
7 Y( W* }0 `, J' ?王献之
! o* R$ X4 U5 C) E《奉对帖》
3 E3 b9 M- [! g& y8 t7 g
5 f1 N0 S' J( s6 Q% J+ `7 [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类之畅,方欲与姐极当年之足,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姐耶。俯仰悲咽,实无已已,惟当绝气耳。
0 E- I1 F5 @3 d5 F! s; E- j/ ^被迫与妻子离婚,娶了一个自己不爱的人,这封写给原配郗道茂的信写的如此悲惨,王献之笃信道教,临终的时候,要写上奏玉皇的表章,忏悔一生过错,王献之回答说:不觉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6 D/ L3 L9 V( I9 `3 X; {
# {4 v8 c7 M4 q0 G2 E2 h

/ F  b3 O+ L/ [爱慕之情+ E3 ~6 n# A0 K& b8 x/ R7 u
杜牧* l4 o* Y$ W7 t! z4 b, u
《张好好诗并序》
7 e* S/ Q; l0 b3 i8 W2 k4 B
. c/ Y* |. J/ q5 U6 ~0 w+ U杜牧和湖州名妓张好好是在南昌沈传师的府上认识的。当时的的杜牧尚未成家,风流倜傥,而张好好美貌聪慧,琴棋书画皆通。参加宴会时两人经常见面,张好好倾慕杜牧的才情,杜牧爱上张好好的色艺双绝。他们湖中泛舟,执手落日,才子佳人,自是无限美好。本应该留下一段佳话,让人没想到的是,沈传师的弟弟也看上了张好好,很快纳她为妾。张好好作为沈传师家中的一名家妓,根本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杜牧亦官位低微,只好一认落花流水空余恨,就此互相别过。2 C- c' c6 t! b' e) j% F
张好好出嫁时留下此诗,从此一入侯门。后杜牧在长安抑郁而死,张好好闻之悲痛欲绝,瞒了家人到长安祭拜,想起相爱与别离的万般凄楚,竟自尽于杜牧坟前。! c$ g9 t# H9 N+ _# [

7 c, r- d+ ?- ?$ o惆怅之情; i0 M" [# G" ^3 [
苏轼
! i, B$ z3 \3 J: L/ f* J0 e, s《黄州寒食帖》. G8 r+ W+ ^5 I" j2 a9 Z# F( e

9 v. K! l& P$ g- q; ^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 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 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8 W& ]  q1 }, T! [! x" m
# q0 _, H$ H( F5 @1 x( v! I
+ _6 O: g7 k6 W8 T' z敬仰之情& {, W; a5 o' o
赵孟頫' W  f: ?0 l5 W( g9 p
《兰亭十三跋》% J: z; T& O" S1 Y( b( v/ E, [5 G$ r- W

- J. z- f; [% Z) N5 E% B; r% j; d该跋是赵孟頫57岁时,奉召赴京的乘船途中书于《兰亭序帖》后的跋文。因途中寂寞,故于帖后一跋而至十三跋之多。题跋内容很多,其中,“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乃赵孟頫论书名言。
. |9 {( Q; ^& x/ ]+ T是有多喜欢《兰亭序》,多敬仰王羲之才一跋再跋...
3 k- E/ L) ^9 {8 V7 k# o
( g' E1 L; u# U6 F* c+ j
. e$ x  o& r( E/ `狂喜之情
. j0 `/ l* q( e) n米芾
% V$ R, D: X; x) E8 E2 r* G9 K《珊瑚帖》
' b. @! e+ E' w7 [) I& E$ }/ U' q$ N, v" w
米芾画迹不存于世。今天我们唯一能见到的,也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米画"-- 《珊瑚帖》,画一珊瑚笔架,架左书"金坐"二字。此帖充满着收得名画宝物的狂喜之情,线条流走跌宕,神采飞扬。写到"珊瑚一枝",不禁加重笔画,继而米芾突然以画代笔,似乎还不尽兴,再补之一诗"三枝朱草出金沙,来自天支节相家。当日蒙恩预名表,愧无五色笔头花。"愉悦之情,跃然纸上。
5 c6 _4 f4 ~3 |+ h5 u$ b  o' n! _6 G  C# g7 g' r2 T4 u$ X
, }2 w& R* ^" R0 b- b
悲伤之情
% y9 Y# t9 m' h( w9 K1 R; P" Z王献之- |; W% D( T: z
《不谓帖》
6 ]% }. i9 ]5 Q4 q/ ~  p* ]) [( I; e5 {
此帖首行有“不谓”一词,故名。不谓,犹不道、不料、想不到之意。帖文大意为:想不到我家在鄱阳的一支竞困顿到如此境地,追想起来,悲哀得使我无法承受。我是坐视其灭尽,这使我悲伤到了极点。赖子高尚在此,不然的话,此函难成。 这通尺牍是向对方诉说因其家门不幸所带来的巨大悲伤。并非哀悼他人之丧亡。故用词遣句极为悲戚,而且是反复倾诉自己内心的哀恸。
8 y* z+ B2 Y+ c) x* y8 m

) ~! q0 _- [, e: X# x% D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WcrUpxFIyKTWPxG6#rd
悲愤之情  颜真卿《祭侄文稿》.jpg
悔恨之情   王献之 《奉对帖》.jpg
爱慕之情  杜牧 《张好好诗并序》.jpg
惆怅之情  苏轼《黄州寒食帖》.jpg
敬仰之情  赵孟頫\《兰亭十三跋》.jpg
敬仰之情  赵孟頫\《兰亭十三跋》1.jpg
狂喜之情  米芾《珊瑚帖》.jpg
悲伤之情  王献之《不谓帖》.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11-11 05:54 , Processed in 0.108269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